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散热器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散热器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散热器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散热器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散热器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外部散热器摘 要笔记本电脑的有效散热是其安全运行的前提, 随着笔记本电脑CPU功耗的增大及笔记本电脑小型化的要求日益突出, 笔记本电脑对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仅靠自身的CPU散热器已经难以到达这样的要求,一系列成熟的外部散热器早已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市场已有的外部散热器,大多数都是通过风冷循环散热,由于笔记本电脑底盘比较严实,风冷散热器很难起到理想的作用。结合课程所学知识与常规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想到了水冷与风冷的复合使用型散热器。选用液压轴承风扇和离心泵,实现目的一:具备水冷与风冷的复合散热功能。使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目的二:完成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散热程度。通过对液压

2、轴承风扇的风量和离心泵的流量及扬程计算,得出散热器接通时,只有风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温度若低于设定的工作范围50时,复合式散热器中的水冷循环不会启用,只有超过这个温度时候才会运行,并且控制温度在内。冬季能产生每秒最大散热量,夏季能产生每秒最大散热量,经过校核满足设计需要,能够到达理想的散热效果。关键字:笔记本散热器,液压轴承风扇,离心泵,复合式,智能控制目 录第1章 前 言21.1研究背景21.2研究目的21.3研究方法2第2章 散热器简介32.1 典型的散热方式32.2 常见的电脑散热器3第3章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外部散热器初步设计63.1设计目的一:具备水冷和风冷的复合散热功能;63

3、.2设计目的二:完成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散热程度7第4章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外部散热器74.1 散热器风扇的设计84.1.1 散热器风扇基本参数的确定84.1.2 散热器风扇结构设计94.1.3 散热器风扇风量计算104.2 离心泵的设计134.2.1 离心泵的基本参数的确定134.2.2 离心泵流量计算134.3 散热效果的评价144.4 温度传感器174.4.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174.4.2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174.3.3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234.5 散热器总成设计244.5.1 散热器底层设计244.5.2 散热器中间层设计254.5.3 散热器顶层设计25参考文献26 第1章 前

4、 言1.1研究背景散热方式是指该散热器散发热量的主要方式。在热力学中,散热就是热量传递,而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的传递就被称为热传导,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热对流指的是流动的流体(气体或液体)将热带走的热传递方式,热辐射指的是依靠射线辐射传递热量,日常最常见的就是太阳辐射。实际上,任何类型的散热器基本上都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1.2研究目的笔记本电脑的有效散热是其安全运行的前提, 随着笔记本电脑CPU功耗的增大及笔记本电脑小型化的要求日益突出, 笔记本电脑对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大多数是主动型散热

5、器,也就是说带有主动散热风扇,将冷风吹向温度较高的位置,在散热器和笔记本之间形成一个热循环从而降低笔记本的温度,然而某些时候,笔记本电脑工作温度可能急速上升,仅仅依靠风冷难以到达理想的冷却效果。结合课程所学知识与常规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想到了水冷与风冷的复合使用型散热器。实现目的一:选用液压轴承风扇和离心泵,备水冷与风冷复合散热功能。实现目的二:使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完成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散热程度。1.3研究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的方法,通过温度调节程度大小,选择电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以及电机转速,计算液压轴承风扇的有效排风量及散热量,计算离心泵流量和扬程,以及水循环中平均流速和单位热交换量,

6、最终聚合水冷和风冷的实际散热效果,合成实际散热量。搭配温度传感器,反馈调节电机的运行转速,及时调整风量和流量的大小,改变实际的散热效果,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第2章 散热器简介2.1 典型的散热方式1、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热对流型散热方式,而且非常简单,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2、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它利用毛吸作用等流体原理,起到类似冰箱压缩机制冷的效果。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

7、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3、液冷则是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2.2 常见的电脑散热器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脑散热器只有简易型、普通托盘型、多功能型、散热剂型、平行送风型、悬空支架型。简易型散热器严格意义来讲不能称为散热器,因为它没有主动风冷设备,而是用非常简单的塑料板或金属板使电脑倾斜一定的角度,适合手腕的弧度。图2-1 简易型散热器普通托盘型散热器,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散热器,它的托盘面积较大,材质主要是铝合金和塑料,反面安装风扇,气流由风扇产生,透过托盘上的蒙网吹在笔记本壳上。图2-2 普通托盘型型散热器多

8、功能散热器是普通托盘型散热器的豪华版,由于后者体积大,所以有足够的空间增加USB接口,温度感应、风能调节等功能。图2-3 多功能型散热器散热剂型散热器利用特殊高分子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能,长时间吸热而不需要消耗任何电量,质软便于携带。图2-4 散热剂型散热器平行送风型放弃传统的散热器模式,放弃托盘,采用侧向通风,紧贴笔记本壳体平行吹拂。图2-5 平行送风型散热器悬空支架型散热器是托盘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将托盘的实心结构改为中空的框架,用于支撑机身,同时还能让笔记本与空气充分接触,为了使空气流通,这类散热器保留了主动散热风扇的设计。图2-6 悬空支架型散热器可见风冷类笔记本散热器是直接对着笔记本电脑

9、底部产生空气流动散热,将笔记本热量强制吹出,并引入冷空气,增加笔记本底部的气体流动,从而使笔记本电脑内部各发热元件均得到散热,保持内部的低温工作环境。但这类笔记本散热器通常只是辅助笔记本散热,而且大部分的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加强底部塑料外壳的空气流动速度,来达到降低内部温度的,散热效果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于是我们决定研究一种复合式的外部散热器。第3章 笔记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外部散热器初步设计目前市场上笔记本散热器有很多,主要分为被动散热型和被动散热型,被动型的散热器是由一整块导热率较高的金属作为笔记本底座紧贴着笔记本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散热效果并不能得到保证,而且重量也比较重,但价格相对便宜,

10、使用简单,不消耗电能。现在大多数是主动型散热器,也就是说带有主动散热风扇,将冷风吹向温度较高的位置,在散热器和笔记本之间形成一个热循环从而降低笔记本的温度,然而某些时候,笔记本电脑工作温度可能急速上升,仅仅依靠风冷难以到达理想的冷却效果。结合课程所学知识与常规的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想到了水冷与风冷的复合使用型外部散热器。3.1设计目的一:具备水冷和风冷的复合散热功能;图3-1 散热方式简图初步思想利用水循环与风扇同时作用,达到双重冷却效果,在水槽底壳内装有一个水泵,通过电动机驱动,将底壳内的冷水输送至最上层的栅架(与笔记本电脑直接接触的一层),对工作装置进行冷却。水循环过程中,热水的具有更高的动

11、能和势能,相同质量的水,热水比冷水密度更小,因此具有热往上凉往下的一般流体特性,其中风扇具备两个功能,一是有冷却水进行降温功效;二是能够加快空气流动辅助散热。3.2设计目的二:完成环境温度自动调节散热程度图3-2 温度调节原理初步思想是使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对三类温度进行实时测量,并及时反馈给电动机,以改变电机功率,改变电机转速,进而改变风扇排风量和冷却水的平均循环量,实现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自动散热程度的调节。温度传感器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温度传感器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第4章 笔记

12、本电脑智能控制复合式外部散热器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所使用CPU的热设计功耗(Thermal design power, TDP)在35 W左右,如Intel Core i5系列Ivy Bridge架构标准电压版移动CPU的TDP就是35 W,又如AMD的Richland APU标准电压版的TDP也是35 W 。相对台式CPU来说35 W的TDP并不算高,但是散热系统设计不合理会降低笔记本用户体验及设备的安全运行,严重者甚至会烧毁CPU等各电子器件。笔记本电脑一般的运行温度在,夏天温度更高,如果长期处于电影视频播放或者3D游戏娱乐,电脑温度会高到。根据资料笔记本电脑正常工作温度是,满载运行温度是,

13、危险警告温度是,我们选择温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初步设定为。散热器接通时,只有风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温度若低于设定的工作范围50时,复合式散热器中的水冷循环不会启用,只有超过这个温度时候才会运行,并且控制电脑工作温度处于内。4.1 散热器风扇的设计4.1.1 散热器风扇基本参数的确定表4-1 不同型号散热风扇参数产品尺寸重量电源参数输入功率面板材质九州神风N2380x260x26mm640g5V,0.25A1.25W金属九州神风N8380x277.8x54.8mm1300g5V,0.24A1.2W铝制九州神风N9380x279x34mm1750g5V,0.12A0.6W铝制超频三铁马331x

14、264x43mm530g5V,0.15A0.6W铝制风扇尺寸轴承最高转速转速范围最大风量噪音180x180x15mm液压轴承1265RPM115010% RPM84.7CFM16-20dB140x140x15mm液压轴承1000RPM100010% RPM94.7CFM25.1dB180x180x15mm液压轴承750RPM600150RPM84.7CFM16-20dB180x180x15mm液压轴承1350RPM90015% RPM68.3CFM20dB根据参考1 陆声琰,冯亮花,纪 祥,桑泉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数值模拟及设计优化A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第37卷 第1期,2014年2月和已有普

15、通散热器的参数,选用液压轴承型风扇,电动机电源选择,输入功率,初步确定转速范围在风扇尺寸为叶片尺寸为图4-1 散热风扇结构图散热器风扇的叶片通常在6片到12片之间,鉴于采用了水冷-风冷复合式冷却方式,故选取风扇叶片为8片,间隔角为45,如图4-1。4.1.2 散热器风扇结构设计风扇结构如图4-2采用AVC公司生产的液压轴承风扇图4-2 散热风扇结构简图原理电路如图4-3图4-3 散热原理电路图散热器风扇的叶片通常在6片到12片之间。一般说来,叶片数量较少的容易产生较大的风压,但运转噪音也较大;而叶片数量较多的则恰好相反。又鉴于采用了水冷-风冷复合式冷却方式,故选取风扇叶片为8片,间隔角为45。

16、4.1.3 散热器风扇风量计算风量计算,等效面积平均风速风量根据单位换算风扇的理论排风量为与传统笔记本散热器相比,这样的理论风量能够到达传统的散热器散热要求,并且能够产生更大的风量。能够实现风扇的双重作用,一是有冷却水进行降温功效;二是能够加快空气流动辅助散热。这样的初步设计符合要求。由前面初步设定可知温度升高限制为,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温度变化时,根据比热容公式可知,式中比热容是关于温度的函数,但是在极短时间内温度变化范围不会太大,可以近似看作常数,于是有根据相关资料知单位体积空气质量假设风扇独立工作,就可以得出单位体积空气流动应该带走的热量为在风扇独立单独运行时,如果要使电脑温度降下20,则需

17、要至少带走的热量。 假设机械损失比较低,不考虑损失效率,认为输出功率就等于,假设电脑温度到达70之后,不会再升高的情况下,散热器风扇单独运行时候,需要在内进行热量交换,根据已知完成散热所需流动气体体积同理可得,假设电脑温度到达70之后,不会再升高的情况下,散热器风扇单独运行时候,也就是需要在内流过的空气气体,才能够完成的热量交换,实现20的温度降低。根据风扇尺寸为等效散热面积为散热扬程就是说,假设流动气体是连续不断的流体,电脑温度到达70之后,不会再升高的情况下,散热器风扇单独运行时候,转速维持在,需要在内流体连续不断的走过,可见这种散热方式到达理想的散热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难以实现快速降温和

18、理想的降温调节。并且因为实际环境里,流动气体也是温度较高的热气向上流动,温度较低的冷气向下流动,所以采用水冷和风冷的复合式冷却,才能实现快速降温以及控制在理想的工作温度范围。4.2 离心泵的设计4.2.1 离心泵的基本参数的确定水循环冷却中,最重要的就是泵的设计,经过对比决定采用离心泵作为水循环动力源。泵叶片采用8片,间隔角45,尺寸为,示意图如下:图4-4 离心泵电机也采用电源,输入功率,因为联轴器机械损失较小,故不考虑传动机构损失,取轴功率。4.2.2 离心泵流量计算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实际扬程2 刘厚林,谈明高,离心泵现代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6. ISBN 978

19、-7-111-42655-4初步设计供水高度为60mm,试选转速,假设泵进口处在零势能面,则可以知道理想状态下 故可以计算实际扬程显然实际扬程,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取管道直径为,可以计算流量有效功率效率可见离心式泵工作效率比较低,经查阅3 袁寿其等,泵理论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6.ISBN 978-7-111-45616-2知道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富余量越大,则工作效率越低。通过适当减小流量和扬程,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4.3 散热效果的评价设一物体质量为,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那么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表示其中称为该物体的比热

20、容,用表示混合物比热容计算公式可以知道根据资料查得在时间内根据混合物比热容计算公式由于离心泵产生的水循环带走的热量远大于风扇的空气流体带走的热量,所以根据离心泵流量与热量换算公式知: 笔记本电脑工作温度范围是 一般夏天水温是,一般冬天水温是。夏天的温降范围是冬天的温降范围是。散热器接通时,只有风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温度若低于设定的工作范围50时,复合式散热器中的水冷循环不会启用,只有超过这个温度时候才会运行,并且控制温度在内。所以选取最大的温降进行校核计算根据单位换算可知冬季工作时,取最大温降得水冷散热量为夏季最大温降得水冷散热量为由上可知不管是在冬季还是夏季,离心泵所产生的每秒散热量能够补偿

21、空气和水流体同时产生的热交换能量,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经过校核计算,冬季能产生每秒最大散热量,夏季能产生每秒最大散热量,满足设计需要,能够到达理想的散热效果。故采用液压轴承型风扇,电动机电源选择,输入功率,初步确定转速范围在风扇尺寸为叶片尺寸为,鉴于采用了水冷-风冷复合式冷却方式,故选取风扇叶片为8片,间隔角为45,经过计算得出风量。离心泵电机也采用电源,输入功率,泵叶片采用8片,间隔角45,尺寸为,经过计算实际扬程为,流量,合成散热量每秒,离心泵每秒产生的水流循环能够带走这些热量,有效的降低温度,满足工作的需求。4.4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

22、量的传感器。它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类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按照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模式,可大致分为三大类: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模拟温度传感器。4.4.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温度的电路为恒流电路,流经RT的电流是恒定的。当温度变化时,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相应变化,由于流经温度传感器的电流不变,其上电压随着阻值的变化而变化,它反映的就是温度变化情况4 高世海,田 仲,温度传感器及其与微处理器接口J,集成电路应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具体工作原理图如下图4-5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图4.4.2

23、常见的温度传感器 1、热电偶传感器 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温度测量中使用得最普遍的传感元件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宽、准确度高、热惯性小,输出信号为电信号便于远传和信号转换等优点外,还能用来测量流体的温度、测量固体以及固体壁面的温度。微型热电偶还可用于快速及动态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图4-

24、6 热电偶工作原理图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图4-7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热电阻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一种传感器温度计。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大类。热电阻广泛用于测量-200+850范围内的温度,少数情况下,低温可测至1K,高温达1000。热电阻传感器由热电阻、连接导线及显示仪表组成,热电阻也可以与温度

25、变送器连接,将温度转换为标准电流信号输出。用于制造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尽可能大和稳定的电阻温度系数和电阻率,输出最好呈线性,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复线性好等。目前最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纯金属是热电阻的主要制造材料,热电阻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电阻温度系数要大而且稳定,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电阻率高,热容量小,反应速度快;材料的复现性和工艺性好,价格低; 在测温范围内化学物理特性稳定。图4-8 热电阻传感器国标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三种方式: 二线制: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

26、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三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可见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热电阻采用三线制接法。采用三线制是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这是因为测量热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热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其连接

27、导线(从热电阻到中控室)也成为桥臂电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电阻是未知的且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测量误差。采用三线制,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热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这样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3、红外温度传感器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m 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SMTIR9901/02是荷兰Smartec Company生产的一款现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的红外传感器,它是基于热电堆的硅基红外传感器。大量的热电偶堆集在底层的硅基上,底

28、层上的高温接点和低温接点通过一层极薄的薄膜隔离它们的热量,高温接点上面的黑色吸收层将入射的放射线转化为热能,由热电效应可知,输出电压与放射线是成比例的,通常热电堆是使用BiSb和NiCr作为热电偶。图4-9 红外温度传感器结构图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但事实上它和其它任何光线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热力学零度,就会有红外线向周围辐射。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中红色光以外的光线,故称红外线。它的波长范围大致在0.75100m的频谱范围之内。红外辐射的物理本质是热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红外辐射的能量就越强。研究发现,太阳光谱的各种单色光的热效应从

29、紫色光到红色光是逐渐增大的,而且最大的热效应出现在红外辐射的频率范围之内,因此人们又将红外辐射称为热辐射或者热射线。热传感器是利用辐射热效应,使探测器件接收辐射能后引起温度升高,进而使传感器中一栏与温度的性能发生变化。检测其中某一性能的变化,便可探测出辐射。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赛贝克效应来探测辐射的,当器件接收辐射后,引起一非电量的物理变化,也可通过适当变化变为电量后进行测量。目前红外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红外辐射探测、移动物体温度测量、连续温度控制、热预警系统、气温控制、医疗器械、长距离测量等。4、模拟温度传感器常见的模拟温度传感器有LM3911、LM335、LM45、AD22

30、103电压输出型、AD590电流输出型。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供电电压范围为330V,输出电流223A(-50)423A(+150),灵敏度为1A/。当在电路中串接采样电阻R时,R两端的电压可作为输出电压。注意R的阻值不能取得太大,以保证AD590两端电压不低于3V。AD590输出电流信号传输距离可达到1km以上。作为一种高阻电流源,最高可达20M,所以它不必考虑选择开关或CMOS多路转换器所引入的附加电阻造成的误差。适用于多点温度测量和远距离温度测量的控制。图4-10 模拟温度传感器5、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设定一个温度范围,一旦温度超出所规定的范围,则发出报警信

31、号,启动或关闭风扇、空调、加热器或其它控制设备,此时可选用逻辑输出式温度传感器。LM56、MAX6501-MAX6504、MAX6509/6510是其典型代表。LM56是NS公司生产的高精度低压温度开关,内置1.25V参考电压输出端。最大只能带50A的负载。电源电压从2.710V,工作电流最大230A,内置传感器的灵敏度为6.2mV/,传感器输出电压为6.2mV/T+395mV。图4-11 逻辑输出型温度传感器6、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采用硅工艺生产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其采用PTAT结构,这种半导体结构具有精确的,与温度相关的良好输出特性。PTAT的输出通过占空比比较器调制成数字信号,占空比与温度

32、的关系如下式:DC=0.32+0.0047*t,t为摄氏度。输出数字信号故与微处理器MCU兼容,通过处理器的高频采样可算出输出电压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温度。该款温度传感器因其特殊工艺,分辨率优于0.005K。测量温度范围-45到130,故广泛被用于高精度场合。图4-12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4.3.3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传统的温度检测系统以热敏电阻为温度敏感元件,热敏电阻成本低,但需要后续信号处理电路,而且热敏电阻的可靠性较差,测量温度的准确度低,检测系统的精度差。如果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干扰问题往往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当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距离较远,信号线周围存在电磁干

33、扰源时,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另外模拟传感器特征参数的不一致性和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问题使系统调试变得十分困难。温度传感器作为工业控制系统中采集温度数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器件,因此选好温度传感器可以使整个系统稳定,兼容。选择温度传感器的原则应从材料、传输模式、成本及来源等全面考虑。1、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测量因为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不大,也不会产生温度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所以综合实际需要,考虑经济性等因素。参考5 于进杰,李学武,温度传感器的选型技巧A,科技创新导报,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电子室我们选择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2、对冷却水的温度测量冷却水在电脑主板发热量非常大的时候才会发生作用,并且为了保证主板运行通畅,要对冷却水的温度实时精确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