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_第1页
语文(心得)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_第2页
语文(心得)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_第3页
语文(心得)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_第4页
语文(心得)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从同课同构来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 作者:曹明福 仁川镇初级中学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课堂动态生成中教师的引导是否恰当精要,是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成败的。精彩的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语文课富有活力,魅力无限。本文试结合几个同课同构的教学案例谈谈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引导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引导可以在课堂评价中、追问中、学习方法指导中、领悟文本价值这几方面进行。关键词:语文教学 同课同构 课堂生成 教师引导最近在杭州听了几节同课同构的课,感触很多,尤其意识到了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引导,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心理障碍、思

2、维障碍、情感障碍等,用恰当的方法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提升各方面认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引导,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需要,并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它的目的是运用启发式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先看杭州市文晖中学同课同构教学竹影的两个教学片断:片断1:杭州市特级教师赵群筠执教(以下称师1)师1:我觉得你说得太好了!这月光给了他一种新的美感,对不对?那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其他写月光的句子。你来给大家读一读。生:院子里的光景

3、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师:它从哪个角度来写月光?月光有颜色吗?哎,有两种,一种暖色,一种寒色。你知道什么叫暖色吗?你举一下赵老师身上的衣服哪一种是暖的,哪一种是寒的?生:米色是暖的,黑色是寒的。师:我这是日光穿里面,月光穿外面的。我们把机会给你哦,后面还有一句是生:感觉就是从原来太阳的那种稍微有点高昂的感觉变为那种比较低沉沉静的那种美感。师:你太有学问了!我听的出来你对长音阶短音阶是有研究的,对不对?长音阶是那种比较高亢的音乐,比如:(教师哼唱运动员进行曲的旋律)这是不是长音阶?短音阶你来一个。生一时举不出。师: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小夜曲、月光曲,大家听过吗?生:听过。师:对

4、,就是比较舒缓的那种,它是属于短音阶。我们看他描写月光的角度一个是从色彩一个是从什么角度?生:音乐。师:看来写这篇文章的人的确很有才。片断2:衢州市的夏老师执教(以下称师2)生: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因为暖色就是表示夕阳吧,夕阳呈现出一种红色,后面是月亮出来了,月亮散发着它的清光,月亮就是白色,白色就是寒色。这样就写出了从傍晚到夜晚的一个过渡,用颜色来概括了这一过程。师2:我们这位同学说:这里由暖色变成了寒色,就写出了从太阳光到月光的特点。很好。光由暖色变为冷色,太阳光落下去了,月亮出来了。这两位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用的是同一个教案。以上

5、呈现的片断教学解决的还是同一个问题,但是课堂中呈现的场景,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师1的课堂不仅学生心情激荡,思绪飞扬,连听课老师也兴味盎然,从中得到了很多感悟;而师2课堂中的学生却没有深入地思考,少有智慧的火花,他们大都反应冷淡,课堂情绪不高,以致于到最后教师兴致索然,草草收场。审视他们的课堂预设、教学的几个板块如出一辙,主要问题更是一字不差。那么为什么学生的表现、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呢?在仔细比照这些课的差异性后,我终于发现:精彩成功的课堂是因为老师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能做到巧妙地点拨引导,而这就决定了课堂生成的丰富和精彩。“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

6、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纷纷开始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探求。然而,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在课堂动态生成中教师适当巧妙地引导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点拨,这可以促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可用性资源。那么,怎么引导呢?一、评价引导激兴趣课堂中对于

7、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教师要恰当评价,寓引导于评价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触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是以两位老师竹影的教学为例。对于预设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在描竹影时,孩子向父亲提了三个问题,父亲都一一做了回答。听完他们的对话以后,你们有什么收获?”两位老师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是怎样引导的呢?师1:你们听了这一段对话有什么收获呢?生:中国画画的是竹的姿态,西洋画画的是它们的形状。师:你抓住的是事物的一个重点,非常好。生:西洋画画出来的更真实一点,而中国画画出来的是一种意境。师:嗯,就像中国功夫一样,外国人学不去。对不对?生:我觉得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还用红色来描,就是想表现一种美

8、的姿势,一种神气。西洋画讲的是像不像。师:用了很多的行话,很不错。生:西洋画是跟真的事物一样的,有点模仿的意思;中国画想的是怎样更好的表达。师:中国画比较自由一些,对不对?生:中国画画的是一种活的神气,而西洋画如同照相。师:“如同照相”,这个词抓得很好。同学们都很不错,听了一段对话,都增长了很多的学问。太令人高兴了!那么,文中的“我”听了以后,有收获吗?师2:刚才我们听了两位同学充当的孩子和父亲的对话。请问大家:你们听了有什么收获呢?师:我们可以对照这几个问题看看。父亲其实是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生:我觉得好像是喻示了做人的道理。因为他说中国画不讲究像不像,不像西洋画如同真物,西洋画像照相机,原

9、版的把它印下来。但是我们中国画画的是一种“气”,就是比如你学习一个人,不能把她学死了,你要学习她身上的精神,不能画葫芦一样把它搬下来,就像齐白石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说你要学习她身上的精神,而不是学习她身上的行为和语言之类的。师:这位同学从这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同学还有些什么收获呢?文中的“我”听了父亲的话,马上在什么上有了收获和提高?对什么有了提高?生:欣赏中国画。师:我想问大家,如果叫你去欣赏中国画或者是西洋画,那父亲的这番话对你有没有启发?有哪些启发?生:我觉得听了父亲这番话以后,看中国画不能像平常一样看西洋画就像看图片一样就过去了,要学习中国的那种神韵之类

10、的东西。师:要学习中国画神韵之类的东西。对吧?还有吗?大家想了解的话还可以细细的看课文。课后再去找找中国画和西洋画到底有哪些区别。课堂上我们很多同学对中国画和西洋画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体会不一样。师1对学生的回答是大加赞赏,并且概括强调学生在回答中出现的有用信息:“你抓住的是事物的一个重点,非常好。”、“中国画比较自由一些,对不对?”、“如同照相,这个词抓得很好。”在师1的积极评价鼓励之下,学生们思维积极,畅所欲言。这样的评价引导让学生打开了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发现,学生发言越来越热烈,越来越精彩,以至在课堂中生成了更丰富多彩的回答。而如果教师在课堂生成中只是一味的简单鼓励、简单的重复和机械

11、的催问的话,学生的认知也就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回答,学生必将兴味索然,课堂的生成自然也显单一,缺少推进了。二、追问引导促思维学生回答问题经常只是说出“是什么”,而不是跟着再说出“为什么”,那么教师在点评时,就不要急于肯定他的回答,而是紧跟着追问缘由,以此追问来促发学生思维。看丑小鸭的同题同构教学片断。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理解“变成白天鹅”这一语段时,有一个活动是加修饰语,“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让学生在“天鹅”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一位学生填的修饰语是“聪明、美丽、洁白”,老师马上追问道:“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呢?”生1:“前面一句修饰丑小鸭的词语是

12、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所以与上面修饰丑小鸭的词语相照应。”老师肯定他所用到的照应的方法,并且继续追问:“这个方法好,那么还可以与其他进行照应吧!”生2:“可以填洁白、高贵、幸福的天鹅。洁白是外表的美丽,高贵是内心的美丽,而幸福是因为它以前的生活太难受,鸭儿们啄他,小鸡们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与以前的生活相照应。”老师由衷地赞扬道:“你填的修饰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词语的照应了,更是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的,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感到幸福。所以我们有时候要感谢痛苦。”这位教师的三句话,可谓是层层推进,步步生成。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明白了修饰语使用的方法,提高了语文素养,更让学

13、生有了情感、价值观的自然提升,尤其是最后一句话的适时补充,让学生能自然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轻轻的一句点化,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思。三、方法引导排障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答非所问”、“游离文本”、“死钻牛角,不能自拔”以及“学生思维停滞,陷入僵局”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适时进行方法的点拨引导,使学生重读课文,回归文本,启发思维排除障碍。以同题同构雪的教学为例。学生在阅读讨论文本内容时提及“雪的战斗精神”,却无法理解“雪的战斗精神就是鲁迅精神的写照”,这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雪战斗精神的词语,并让学生阅读资料鲁迅的故事,引导学生从“雪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生平”这一角度去理解。教学片断:师:作

14、者描写了两种雪景。作者仅仅只是写雪景吗?生:他是借景抒情。师:作者要借两幅雪景抒发什么情感呢?生:孤独,不屈服,勇于斗争的精神。师:这种不屈服、斗争的精神在雪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雪的斗争精神?生:旋转,升腾。师:写出了雪的气势磅礴。课文中有三个“旋转,升腾”看看有没有内在的区别?可以把这些语句大声朗读来体会。(生自由朗读体悟)师:第一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生:是雪。师:大雾是冷的,包藏着火焰。表明它不满足于现状,包含向外冲出的力量。第二个“旋转而且升腾”的主语是什么?生:是太空。师:雪使太空旋转,一种磅礴的气势、震天动地之力。第三个“旋转而且升腾”表达出了什么?生:一

15、种斗争精神。师: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雪的战天斗地的精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它没有奇花异草相伴;它又是不屈的,滋润万物使大地充满生机活力的雨在抗击寒流中献了身,变成了雨的精魂雪,仍不屈地抗争着;它虽死犹生!由此,我们想到了李清照的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师: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了同学提出的那个问题。他说,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大家参照相关资料,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就这样,老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排除

16、故障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又重读课文,回归到了文本,走进了雪,也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四、价值引导塑人格价值引导应当是通过真正的对话,独特体验式的理解,不断地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自我构建、自我提升。在价值引导中,教师的责任不是引导“价值”,而是引导“探究”。不是引着“文本价值”走向学生,而是引着学生感受、体验文本价值。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健康情感之花才会不断绽放,健全的个性人格才能得以培育。以杭州青春中学同课同构教学好嘴杨巴为例,在评价杨巴其话其人时学生褒贬不一,产生了分歧。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围绕这个问题该校的金铃老师

17、是这样引导的:师:最关键的一个词是“明白”与否。这好嘴之所以称得上“好”就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古人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这“人情练达”到了什么程度?生: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把错全揽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没有错却要抢着求恕罪。师:泥人张中有句话:“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但为何杨巴却这般模样?生:他不这样则人头难保。师:杨巴把什么给丢了?生:做人的原则。生:人格尊严。师:从杨巴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反应灵敏,八面玲珑。这是他的“生存智慧”。这种机灵是一种人格扭曲,是以牺牲自己

18、的人格做代价的。如果换作是你,你会不会像他一样丧失人格尊严、是非颠倒。为什么?以此又掀起了学生的讨论高潮,课堂生成精彩纷呈。金老师由此导出了“小人物的奴性”,并结合小公务之死使学生明确“小人物的卑微、奴性”和时代、社会的因果关系,进而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思考自己。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发现,得到更多的启迪。试想,如果没有通过价值引导来点化,课堂上怎能有如此精彩的“变奏曲”呢?所以,“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笑着死的。如果学生认为她是幸福地,不用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