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_第1页
语文(心得)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_第2页
语文(心得)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_第3页
语文(心得)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_第4页
语文(心得)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 锻造平实简单的语文课堂 中心小学 伍怀林内容摘要:精彩的语文课在于“平”中求实,在“平淡”中绽放异彩。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构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方式,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通过语文,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语文课必须在“平”中求实,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多彩的朗读滋润学生,以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以独特的感悟唤醒学生,以丰富的激情感染学生,以欢畅的笔调激活学生,以欢趣的氛围激励学生。关键词:语文教学 平中求实 朗读 情境 感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2、”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精彩的语文课在于“平”中求实,在“平淡”中绽放异彩。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构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方式,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通过语文,给学生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因而,语文课就必须在“平”中求实,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一、以多彩的朗读滋润学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以读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实践也证明,“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的手段与途径,是阅读课上的“交响曲”。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激起学生浓浓的朗读兴趣。笔者在指导学生朗读

3、壁虎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以说促读”法,要求学生从本自然段所描写的壁虎的部位中选择12个,按照下列句式向同学们介绍所选部位的特点: 我叫壁虎,我 。(横线上要补充所选的部位及相应的特点)。当出示要求和句式后,学生争说兴趣盎然。为了增强学生“说读”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由指名说到让学生同桌说、分组说等。由说读12个部位,推及到说读所有部位。 构建以读为主的课堂情境,是继承与发展创新的交汇点,阅读课堂如果没有读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者应把读落到实处,但不能漫无边际的指导学生读,而要讲究实效性。一是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活动,目标应指向综合,突出语言与精神的发展;二是阅

4、读教学中的朗读预设与指导,必须灵活多样而扎实有效,使学生乐于朗读;三是阅读教学要根据文本语言特点,巧设善导,展现个性化朗读,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二、以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特级教师薄俊生在谈语文教学时说:“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生活,应该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语文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结合点,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让语文内容

5、走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语文,激活学生本来的语感,从而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 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课始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先了解“亲”字的由来,然后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她)的爱。(可用诗歌、歌声或优美的词句加以表达) “同学们,还有一种情况,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会叫亲人。”窦老师联系一些事件让学生感悟“亲人”。如1998年在抗洪抢险时,我们把解放军战士称作“亲人”。 “读生活的书也是一种学习!让我们放眼世界,跨越我们的民族,倾听窗外的声音”课件出示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伊拉克儿童。 (同学们非常专注的看着图片中失去亲人的儿童)窦老师深情地问:“你们从图中看懂了

6、什么?” “我们在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也需要亲人的关怀。” 接下来,窦老师就以“亲人”这个主题进行“模块设计”:(1)探究文本,顿悟其神;(2)外延拓展,链接生活;(3)超越文本,升华自我。“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诚然,对语文学习来说,“读生活的书也是学习”!课一开始,窦老师就开发潜在的资源,把学生的生活、国内外的事件作为情感体验的资源,在学生原始经验和文本语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唤醒了学生对“亲人”的体验。然后以“亲人”为主题贯穿一系列活动,沟通教材内外和课堂内外,把语文放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鲜活化。 三、以独特的感悟唤醒学生“语文课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这是

7、课标对广大语文老师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用心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看到背后的东西,从而融进文本,感受自然的美丽,品尝人情的悲喜,感悟人生的真谛,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课上的好,有一个重要的特色,那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词句中蕴含的意思及情感。 【课例】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比较难懂。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生:(自由读)“我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滴地掉下来。” 随后,于老师指名读,学生读得比较投入,但还不够味,又让学生

8、再练习读。然后,又让那位学生读,结果仍不到位。此时,于老师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放下这一句,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讨论,着力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每学完一则故事,他就启发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师生同读到第四次时,有不少学生激动得都要读不出声来了。就在这反复的朗读中,鲁迅先生的形象便在学生的心目中渐渐丰满起来,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逐步深化,学生对语言的内涵理解、领悟不断加深,那包含情感的语言深深的留在了学生的心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一次次生命的对话,让个性在感悟中飞扬。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在每节

9、课上,我们都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四、以丰富的激情感染学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感作为纽带,是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并延续。课堂教学在情感纽带的牵动和维系下,将变得更富有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了培养,他们将学会热爱崇高,追求美好。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讲究体验的深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启发审美乐趣。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学生的心理过程,首先需要启

10、动。为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常常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引入入胜的结局来组织好导语。小语教材第五册西湖一文描写了西湖秀丽的风光,在揭示课题时笔者这样说道:“相信同学们都熟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而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哪些小朋友去过西湖?你觉得西湖是个怎样的地方呢?”于是,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一下子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是说“情”的萌生,在初读课文,学生入情后,教师需加倍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就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

11、程中怎么会从“入情”到“动情”呢?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所要描写的对象。”我们教师也可以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让他的学生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总是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借助图画、音乐、表演等,在孩子们眼前再现课文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3、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这时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粗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断和重点词句,读出其神韵,再适时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在学习

12、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时,笔者让孩子们闭上双眼听课文录音朗读,再展开想象,一同学激动地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我恨不得马上长上翅膀飞到那儿,再也不回来了。” 4、在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读,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感染。这时,教师要充当观众、评委,让孩子们表演读、比赛读。 五、以欢畅的笔调激活学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认真挖掘文本可写“资源”,充分利用好文本可写“资源”,让“写”在语文课上“落户”。 写,不仅仅是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分段和概

13、括段意,判断课文的主题,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而安排的写作训练。如: 1、练仿写。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习作水平虽然有限,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仿写成了有效的练笔措施。小学语文课堂中练习仿写的范例和素材很多。 (1)句式仿写。如孔子游春中“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据此句的结构和句式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看预先准备好的描绘大自然风貌的录像,结合想象,用“( )是她( )”这种句式来完成列举再生。秦兵马俑、莫高窟、碧螺春等课文也可以设计类似的训练内容。(2)段式仿写。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烟台的海一文

14、中,作者对一年四季烟台海的描写,用的是“总分”结构。教学本文时,可以安排一次小练笔,如给出三个总起句,供学生选择。这三个总起句分别是:课外活动真丰富;我的房间既整洁又美观;妈妈(爸爸)您真伟大。当然,总起句也可由学生自定。 (3)章式仿写。如在对苏教版第十二册秦兵马俑一文学习后,可以让学生从两个方面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且用上过渡节。 2、练续写。小学语文课文有些结尾“言虽尽而意无穷”,这些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如滥竽充数的文尾“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只好溜走了。”南郭先生溜走之后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学生以此为话题续编南郭先生溜走之后,不仅激发了学生

15、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可让学生续编第二次摘麦穗。 3、练补写。补写也叫补白,在小学语文许多课文中都留有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就是我们教师有待捕捉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出课文中的空白点,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课文的空白点,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可塑性大、创造性强。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请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等。如何将这些静态的空白点变成动态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发。 六、以欢趣的氛围激励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

16、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富于趣味性的课堂,学生学习时显得轻松、愉悦,对学习的内容掌握的也较快。教学中要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教中有趣,学中生趣,把枯燥单调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或名篇,其中蕴含着极大的情趣因素。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应该发挥创造性,善于挖掘文本教材中的可供利用并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各种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以此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一册船长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换位移情体验活动:假如你是当时被救乘客中的一员,看到船长哈尔威就要徐徐沉入大海时,你心情怎样?会有何举动?这一活动利用移情体验的策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深入课文情境,体验课文中蕴含的动人情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学生个个眼含泪花,尽情吐露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设计,学生怎么会感到乏味呢?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挖掘文本中的情趣因素,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效果,激发和孕育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在欢趣的氛围中畅游文本。总之,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