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一样的林徽因:怒骂北京市副市长的女建筑家时间:2013-04-19 09:46:19进入论坛字体设置大中小移动用户发送SX到,订阅陕西手机报。早报+晚报,每月3元钱。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她只是那个活跃时代里三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或者是那个时代才华出众、气质优雅的才女名媛;更或者,只是冰心笔下的那个“客厅太太”。可是,你知道吗?“建筑师”是她最初的梦想,她点燃了梁思成的建筑梦想;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她不顾喉音失嗓,金刚怒吼,谴责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她是那个耐住考察途中生活艰苦和测绘工作辛劳的建筑师,也是那个经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数年疾病缠身却凭着顽强毅力从来不曾离开学术的建筑家
2、。她曾做过三件大事:参与国徽设计;改造北京传统工艺品景泰蓝;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她为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还有她的侄女,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继承了姑姑的天分,建筑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唯一亚裔获得者,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她颁奖。今天,就请跟随小编,追随她的生命足迹,走近那个不一样的林徽因。林徽因、梁思成结婚照。热爱“建筑”梦想 要求梁思成学建筑林徽因是福建人,1904年6月10曰生于杭州。梁再冰在我的妈妈林徽因一文中写到:林徽因在英国时,女友中有“一位学建筑的学生。妈妈从这位女友那里首次得知建筑在西方不仅仅是盖房子,
3、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艺术”。林徽因自己192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向她的美国同学说到:“我跟随我的父亲周游了欧洲。在旅行中,我第一次萌发了学习建筑学的梦想。西方古典(建筑)的辉煌壮丽激励着我。”据梁再冰回忆,父亲梁思成报考建筑系也是受到了母亲林徽因的影响。林徽因曾要求梁思成学建筑。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School of Fine Art)。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但这并没有阻挡林徽因“最初的梦想”,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却主要仍选修全部建筑系的课程,实现自己的志愿。林徽因和梁思成于1927年夏从宾大毕业,林徽因获学士学位,梁思成获硕士学位。19
4、28年3月,两人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家结婚。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吉林大学校舍。林徽因设计的东北大学校徽。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1928年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应东北大学之聘,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梁、林在东北期间设计有吉林大学校舍。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1930年晚些时候,林徽因被诊断出患有肺病,离开沈阳到北京治疗。1936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左图:1934年的北平大学地质馆。右图:1935年的北平大
5、学女生宿舍楼。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1931年,梁思成受邀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的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也参加营造学社的工作。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在1932-37年间,林徽因参与了梁思成和其助手莫宗江等1932年的京郊、1933年的山西大同、河北正定、1934年的山西晋汾、浙江杭州和金华、1936年的河南洛阳和开封、山东中部、1937年的陕西西安和关中、山西五台山等地数十处古建筑的考察和测绘。在考察中,林徽因表现出她的睿智、敏感和激情,而耐得旅途生活的艰苦和测绘工作的辛劳与她的出众才华和优雅
6、的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左图: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测绘唐代经幢。右图:林徽因在佛光寺大殿内与“宁公遇”的合影。确定佛光寺建造年代五台山佛光寺梁下的题记和经幢上“佛殿女弟子宁公遇”的文句是林徽因发现的,从而确定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小故事在梁思成、林徽因心中还有一个遗憾:在茫茫的中国大地傻姑娘,真的没有“唐构”建筑吗?1937年,他们从敦煌壁画中看到五台山佛境中有佛光寺,兴奋异常,他们夫妇二人第三次前往赴山西考察,到五台山打听,得知佛光寺还在,在一个偏僻的小村。交通不便,于是骑骡前往,来到佛光寺。他们从大殿的外观和斗拱的形制判断可能是唐构。他们钻进“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
7、”和“千百万臭虫”,沉积了“厚厚的尘土”和“蝙蝠尸体”的顶棚,“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小时。”他们发现大殿木构用人字形叉手支撑脊檩,这是该殿早于宋、辽的证据。第三天,林徽因看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笔字迹象”,于是搭起脚手架,她爬了上去,拂去灰尘,沾上清水,显出字迹。其中有文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原来这个佛殿是一个叫宁公遇的妇女捐建的。林徽因记起在外面平台上的石经幢,上面好像见过类似的名字。她立刻来到石经幢前,经幢上也刻有“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的文字。这个石经幢上带有纪年“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的建造年代得到确认。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
8、梁思成、林徽因故居,2012年被拆除。梁、林故居被拆迁引发社会对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2012年1月27日,保安走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废墟上。被拆迁的“太太客厅”林徽因社会交往很多,喜欢在家里开家庭文化沙龙。造访北总布胡同3号“太太客厅”(由冰心小说太太的客厅得名,据说这篇小说是在讥讽林徽因。)的“星期六朋友”包括金岳霖、胡适、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名家。林徽因在参与营造学社考察的同时,也与梁思成共同撰写有关中国古建筑研究的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平郊建筑杂录(续)等。1940年冬,林徽因一家与营
9、造学社随中央研究院迁往四川南溪县的李庄,旅途的艰辛劳累和四川阴冷潮湿的气候,使林徽因的健康急剧恶化,加之经济的窘迫和物品的匮乏,使她陷入贫病交困的境地。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不忘学术1937年日本侵华,“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
10、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梁思成和林徽因。与解放军共同保护北京古文物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1946年夏,清华大学成立建筑系,聘梁思成为系主任,林徽因为教授。1948年冬林徽因动了摘除受感染的肾脏的手术。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1946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了。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1949年初,突然两位解放军同志来到她家,摊开北平军用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万一大军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使他们
11、十分感动,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他们立即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左图:林徽因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同事提交的国徽设计方案。 右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国徽设计林徽因与同事莫宗江等在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一个国徽图案和拟制国徽图案说明。这个方案首次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设计入国徽图案,“且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也应用在后来的国徽中,用玉璧的造型已具备了后来国徽是浮雕而不是一幅图画的特征。而国徽图案要体现 “中国数千年艺术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与“新母题配合”“发展出新的图案”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始终坚持和追求的。国徽设计是林徽因事业的顶峰。她这时也
12、从过去没有独立社会身份的“梁思成太太”成为清华大学正式聘请的教授,还是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后来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文代会代表。林徽因与清华建筑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为古建筑 横眉怒指北京副市长林徽因与梁思成一样,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十分关心,呼吁保护北京城和古建筑。“现在这样没秩序地盖楼房,捂都捂不住!将来麻烦就大了!要赶紧规划”。在1953年8月的一次座谈会上,“她指着吴晗同志(北京市副市长)的鼻子,大声谴责,激动地说:“你们把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
13、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林徽因还被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纪念碑的纹饰浮雕设计。挽救濒于停产的北京传统工艺品景泰蓝景泰蓝在北京已经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但由于传统式样陈旧,装饰纹样繁琐,销路不广,在20世纪50年代初几乎面临停产。对民族传统工艺酷爱的林徽因,凭着她对艺术的高超造诣,决定要使景泰蓝推陈出新,走向新生。她带着助手, 亲自到生产车间调查, 了解产品的材料、工艺流程, 回来自己画草图, 指导助手设计出既有新意,
14、又具传统风格的新一代景泰蓝, 这些精湛的工艺品成了国家赠送给国际贵宾的贵重礼品。此时林徽因肺病已至晚期,结核菌已经扩散到肾与肠, 每天只能进食二两粮食。佳人已逝1954年底,林徽因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住进了医院,1955年4月1日,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林徽因走完了她只有51年的人生。梁思成对妻子的死十分悲痛。他清楚地知道妻子是在抗日战争逃难中得的病,后来他们决定拒绝去美国的邀请,坚持留在李庄乡下,贫病交加,由于长期得不到医疗和营养的补充,使得林徽因永远失去了健康。梁思成后来说:“我当然知道这个决定所付出的代价,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支持我。不!她并不只是支持我,
15、我认为这也是她的选择。后来有朋友责备我,说我的选择导致了徽因的早逝,我无言以答。但我们都没有后悔,只是想起徽因所受的折磨,心痛得难受。”梁思成亲自为自己的妻子设计了墓碑,上书“建筑师林徽因”,墓碑上的石刻花圈采用了林徽因自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浮雕图案。2004年林徽因诞辰100周年,杭州西湖湖畔建立的纪念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芳教授设计。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她的两个几十年的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写了一付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上图:林璎与姑母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中图:林璎设计的美越战纪念碑。下图: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林璎颁奖。侄女林璎也是建筑师林璎,195
16、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21岁就设计出美越战纪念碑,成为华盛顿最吸引人建筑。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转载林樱与越战纪念碑 (2014-07-05 19:46:37)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林樱与越战纪念碑作者:夕子的小屋林樱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
17、“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而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2月25日,白宫东厅,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身着黑色镶红边套装的林璎披挂上紫绶带的金质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21岁设计出美越战纪念碑成华盛顿最吸引人建筑20年前,林璎因为设计越战纪念碑而一夜成名。如今它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但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却饱受争议。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最终脱颖
18、而出的是一名年仅21岁的在校大学生,她就是林璎。当时的林璎,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她的方案是一份课堂作业: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大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它们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越战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这一设计方案在问世之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林璎的华裔背景也被人拿来大做文章:“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越战发生
19、在亚洲而你正好是个亚裔?”一位记者这样问她。然而最终,林璎的方案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1982年10月,纪念碑建成。熠熠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镌刻着美军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大量的荣誉和奖励接踵而来,1984年她获得了美国建筑方面的权威奖项美国建筑学院设计奖,随后又获得了总统设计奖。1987年,林璎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她是耶鲁大学有史以来获得该项学位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她被美国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2002年以绝大多数选票当选为耶鲁大学校董。曾经备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早已成为华盛顿最具观赏性的场所之一。每年来此
20、参观的游客达400万之多。人淡如菊和林徽因一脉相承在国内,林璎的名字是近几年才被人所熟悉。在她的身份介绍中,总是少不了这样的前缀:“林徽因的侄女”。林璎的父亲林桓和林徽因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在林徽因逝世之后四年才出生的林璎,从未见过这位姑妈,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总是将她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美国的媒体这样来形容林璎给人的最初印象:“好像是一个要急着赶去上课的大学生。”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林璎完全不知道这个姑妈的存在。“我一直都知道,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家几年前我问妈妈,为什么她从不提及她的过去,她说,这是因为我从来没
21、有问过她。”林璎在自述中这样说。林璎不会说中国话,直到21岁生日的时候,她才对自己的家世有所了解:“他(父亲)当时提到了姐姐林徽因,我的姑妈,一个建筑家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参与设计了天安门广场并整理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史料。”林璎看得出来,父亲对这位姐姐很是喜爱。“我想正是出于这种钦慕才使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据说,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什么在消逝”:地球的“记忆地图”去年9月,林璎携新作“什么在消逝空屋”来到北京进行展出。“什么在消逝”被称为林璎“最后的一座纪念碑”。虽然它实际
22、上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一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在很久很久之前,当它们浩浩荡荡地飞过,甚至可以遮挡住太阳的光芒“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经历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造成这一切的唯一原因,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平均每20分钟,即有一种植物或动物从地球上彻底消失。按此速度,未来100年,地球上30%的动植物将走上灭绝
23、之路”林璎说。基于这一现实,林璎用多年之力,创作了这件令人震撼的作品。“什么在消逝”计划还将至少持续十年。林璎计划在未来三年和GOOGLE合作,在网上展现这个星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记忆地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也将参与进来,将2050 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对东方建筑的兴致远胜于西方有些事情肯定不仅仅是巧合:比如林璎和林徽因一样都选择了攻读建筑,而如今她又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一样,对环保有了浓厚的兴趣。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
24、,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意识对她影响。“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致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我曾经非常惊讶自己为什么会与中国建筑存在如此微妙的联系。直到在一次与家人回中国福建的经历中看到了父亲度过童年的老房子,我看到了那些简单的庭院,精雕细琢的木头,可随意撷取的湖畔小景环绕着整个院子”“这里就是父亲生长的地方。”林璎突然明白了,正如父亲从小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一样,她也深深地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什么在消逝”希望林樱能如计划的一样持续下去,也让我们和林樱一起来呼唤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下面再提供一些林樱的相关信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林樱。人物简介林璎(Maya Ying Lin
25、1959年 ) 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侄女。1959年10月5日林璎出生于俄亥俄州阿森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父亲是北京人,母亲是上海人。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她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即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时年21岁的时林璎因设计越战纪念碑出名。1987年,林璎被耶鲁大学授予美术荣誉博士学位。1989年林璎受南方贫穷法律救援中心的邀请,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麦里,马丁路德金发起民权运动的地方,设计了的公民权利纪念碑,泉水如泪般从一个倾斜的圆盘洒落,建成后,有的黑人妇女抚摩纪念碑
26、流下泪水,每年都有数千人前往访问这个纪念碑。1994年,反映林璎事迹成就的纪录片 林马娅:清楚的幻想(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问世,并夺得1995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1999年,美国亚裔杂志(agazine)评选出过去十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亚裔人士,入选的华裔人士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与朱棣文,华盛顿州长骆家辉。爱滋病防治研究专家何大一等。林璎也名列其中。林璎在2000年出版的自传疆界(Boundaries) 2002年5月30日,林璎出任耶鲁大学新任校董。她赢
27、得了41,575张选票(占总选票的83.3%),跻身耶鲁大学校董之列。2003年3月,她加入由华人在美各界精英组成的“百人会”,大提琴家马友友、作曲家谭盾、雅虎创办人杨致远、艾滋病专家何大一,以及现任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都是“百人会”成员。2005年10月25日,林璎设计的尔湾加大艺术广场在美国洛杉矶落成。2005年4月17日,林璎获美国百人会年会奖,以表彰她在建筑设计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为年轻的美籍华人做出的榜样。同年7月14日,林璎,和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其她8人一同入选全美妇女名人堂(Womens Hall of Fame)。同年,获得了美国艺术文学院奖(The America
28、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如今,由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有在耶鲁大学的“妇女桌”、在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金设计的艺术品等。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那时她才21岁,上大学三年级。一天,林璎在系里的告示牌上看到了征集越南战争纪念碑的通告,立刻跃跃欲试,不久就和同学一起开车到华盛顿做实地考察。她研究了各个领域艺术和文化,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她还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将她的设计评为
29、B,却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寄走。林璎也是911纪念碑设计筛选委员会的成员。林璎在她的建筑世界里一如既往的贯穿自然纯朴又独行特立的艺术人文理念,建筑设计在她的诠释下原本只是自然界天衣无缝的一部分。她到底是建筑界的艺术家,还是艺术界的建筑师?艺术禀赋既是与生俱来亦是家庭熏陶,林家便是这样一个艺术世家。深受家庭的影响和鼓励,使本来就具备冷静理性头脑着迷自然科学的林璎找到了建筑学这个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显耀家族林璎,她的家族堪称书香门第,林璎的曾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林璎的祖父林长民曾赴日留学,毕
30、业于早稻田大学,善诗文、工书法,回国后与同学刘崇佑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林璎的父亲林桓精于陶瓷,曾任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任院长。母亲是一位诗人,曾任俄亥俄大学亚洲和英语文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林璎的姑父和姑母。脍炙人口的与妻书作者林觉民,亦是该家族中人。往事略集看淡名利只想不停创作林璎是个大忙人,要在纽约苏活区的工作室工作,又要到遍及美欧的工地看进度,更要照顾两个稚龄女儿,她的丈夫是从事照片交易的丹尼尔伍夫。今年四十六岁、身高约一百六十公分的林璎,虽已名满天下,但她仍不讲究衣着,一名美国记者说她平时穿着就像一个匆匆赶去上课而又害怕迟到的大学生。她为人极其低调,不喜和
31、媒体接触,亦甚少参加社交活动,最近和前第一夫人希拉蕊一同被选入妇女名人堂,她觉得没什么,她已拥有许多荣衔,二十多年来,华人艺术家在美国各行各业大放异彩。名人追悼会一定找马友友拉大提琴;女星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或有钱的新娘选购礼服一定找王薇薇(Vera Wang);找人设计纪念碑、花园和景观,第一人选就是林璎。林璎长得有点像中学时代的姑妈林徽音(徽因),她的艺术才华也是来自林家的遗传。林璎的祖父林长民,民初做过司法总长,擅长书法,元配早殁,娶了两个目不识丁的姨太太,第一个姨太太生了才貌超卓的林徽音,第二个姨太太生了四个儿子(桓、恒、暄、煊),老大林桓就是林璎的父亲。也就是说,徽音和林桓是同父异母姊
32、弟,徽音生于一九四年,大林桓十一岁。林桓曾就读福州英华中学,名作家萧乾是他的老师,一九七九年萧乾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画,林桓曾去看他。林桓曾任职福建协和大学,一九四八年留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教育,后来任教俄亥俄大学(校园在雅典市),并担任俄大艺术学院院长,林桓亦是艺术家,他所创作的陶瓷作品为欧美各大博物馆搜藏,一九八九年去世。林璎的母亲生于上海名医世家,一九四九年五月共军打进上海时,已获名校史密斯学院入学许可,她把护照、入学许可和十元美金缝在衣服和鞋子里,逃至香港再赴美,在西雅图认识林桓,即打消就读史密斯学院计画。日后和丈夫林桓一起任教俄亥俄大学,讲授英文及亚洲文学,现已退休。不知家族事
33、才华自天成林璎个性有点孤僻,她坦承自小学六年级以后就没有亲近的朋友和同学,高中第一名毕业,进了耶鲁以后,自觉如鱼得水,非常喜欢耶鲁的环境。林璎的父母亲很少跟她谈到中国的事情,她完全不知道她有个了不起的姑丈梁思成、姑妈林徽音,三年前纽约客杂志主笔、纽约市立大学教授路易斯梅南德访问她时顺便告诉她有关两人的成就,林璎才恍然大悟。梅南德告诉她,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她的姑丈和姑妈设计的,显示林家具有设计纪念碑的基因。一九八五年,林璎的妈妈曾带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到中国大陆旅行,让他们实地认识正在转变中的中国。林璎和弟弟都不会说中国话,梅南德说林璎虽爱吃中国菜,但拿筷子的方式不对。林璎曾到丹
34、麦和日本进修,丹麦人以为她是爱斯基摩人。她在日本钻研禅宗文化,在丹麦则对丧葬文化特感兴趣,花很多时间参观哥本哈根的墓园。一九八一年三月她在耶鲁选了一门丧葬建筑课程,刚好越战纪念碑征求设计图案,全班一起参加应征,林璎脱颖而出。纪念碑施工期间,她休学一年,到华府参与施工和应付各种压力与批评。一年后转到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因越战纪念碑所引起的争论使她无法专心向学,不到一学期即退学,再回耶鲁。一九八六年从建筑系毕业,第二年耶鲁送她名誉博士学位,她现在是耶鲁校董。设计越战碑荣辱齐加身林璎越战纪念碑得奖时,反对声浪排山倒海而来,自以为是越战老兵和守旧顽固的保守派群起围攻林璎,甚至以种族歧视字眼亚洲佬(go
35、ok)骂她,他们都看不懂林璎的设计图,主办纪念碑竞图的越战退伍军人协会背叛她,在纪念碑旁另加三个越战军人雕像和美国国旗,设计军人雕像的菲特烈哈特(纪念碑设计图得第三名)获三十万元酬劳,林璎只得二万元,哈特还带老婆去咆哮林璎。保守派的德州大富翁裴洛(一九九二年竞选总统)、尼克森的讲稿撰述人派德布坎南和小说家汤姆伍夫等人大骂亚裔女子林璎。幸好华盛顿邮报的建筑评论家艾卡特和他的朋友茱迪丝马丁为林璎仗义执言,以专家的立场严厉反驳保守派和越战老兵,但林璎的心里已受到巨大的伤害,她很少再去华府看她的越战纪念碑。林璎说她当初设计纪念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也不从亚裔的观点去思考,同时也不把越战当成
36、一场悲剧,而是从死亡也是一种荣耀的角度出发,又以不贸然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几乎所有的建筑与艺术评论家都同意,林璎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纪念碑设计风格,为纪念碑的设计立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商标,她的越战纪念碑已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标志。梁启超曾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话送给儿子梁思成和媳妇林徽音,其实这句话亦可转送给林璎。设计理念25年前就读耶鲁大学建筑系的林璎,以一张公墓课程作业的设计稿,击败1,500件参赛作品,雀屏中选为美国华府的地标建筑物。在人们的眼中,这的确是一个梦想成真的传奇际遇,可是当时只有20岁的林璎,却因她的年纪、性别、缺乏经验
37、、她的亚裔出身,而让她坚持使用黑色花岗岩制作、按年表排列人名、大V字抽象造形的越战纪念碑,成为全美一度最热哄争议的公共艺术作品。个性敏感害羞的林璎虽然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困境,虽然事实已证明,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次造访华盛顿D.C.的越战纪念碑,悼际亡者之余并同时赞赏林璎清晰果决的创作理念,可是谨慎的林璎仍有好长一段时间拒接他人求之不得的委任设计案件。直到她30岁时,林璎意会到她的心智已处于平衡混合的稳定状态后,才慢慢地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创作事业。多年来林璎持续施展她改变属别分类成见的视觉智能,用精简的资料语汇,来描述她对自然形体和建筑物间不即不离微妙关系的看法。纵然林璎创作不断,但是她已有八年不
38、曾在大型美术馆公开展示她的近期作品了,这回由华盛顿大学的亨利美术馆(Henry Art Gallery)所筹办的系统化地景装置展,即是林璎让大家睽违已久的新作发表会。策展人安朱斯(Richard Andrews)表示:林璎有一种独特的功力,能够用简单的造型与天然的材质,传达复杂和如诗般的意念。自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个人对大自然的力量和形体结构的热衷兴趣,及她长期摸索雕塑的可能性,以诉求更深层意涵的创作态度。系统化地景提供观者一个深入体察林璎作品的机会,和一个不寻常的、庞巨的视觉经验。解读先进科技镜头下的视像庞巨的视觉经验指的是林璎三件盈室的大型雕塑作品,第一件是一个由65,000块24
39、英寸,如积木般的建材木料,以整齐排比的方式自地面堆砌起来的硕大隆丘,它曾花了工作人员两个多月的时间装置完成。随着光线和视角的变换,这一个座落在亨利美术馆挑高的南画廊里,但仍几乎要顶到天花板的浩瀚高峰,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迎面吞噬人的大波浪、或是一块织纹质感丰富的厚重布帛,有时则像是顺沿着山坡搭盖的拥挤建筑物。如果不怕凹凸不平的木块刺脚,林璎倒是很鼓励观者脱下鞋子,攀爬一下她气势雄浑的人造室内山。第二件是用细铅管仿真海底地层景观的水线,它是一个长达十公尺多的立体框围,观者可以从作品的下面仰视,或从上俯瞰它的整体架构。第三个是蓝湖隘口,它是林璎根据一个实际山脉的岩层肌理,等分为20块后,用多片合成板一
40、一组构起来,与其把它们拼回为一整块的磅礴巨作,林璎机巧地将它们挪移开来,辟出如迷阵般的夹墙信道。林璎一方面让观者聚焦于高度和深度的层次差异,一方面又试图模糊我们对二度、三度空间的界线划分,上述这三件作品,即是她透过伸缩尺寸和移山倒海的错位法,试图破坏我们对地理景观常态认知的明显佳例。另一件以数目字取胜的作品为,用15,000根长脚细针钉出哥伦比亚河流程曲线的针河。从小就嗜读科幻小说,对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程序特别感到亲切熟悉的林璎,在她七年的建筑系学生生涯中,发现到自己其实更像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她认为纪念碑和屋宇建筑物虽然都是以审美为出发点,但由于它们具有象征性和实际功能上的考量,往往担负着沉重的
41、社会人文主义包袱。相较之下,单纯而直接的艺术创作,则能让她专注于个人的立场,自由无阻地发挥想象和创作力。因此在她拿到耶鲁大学的建筑硕士学位后,林璎并没有开设建筑事务所,而是找了一间可以同时从事雕塑和建筑设计的私人工作室。这次的展览中,就包括了多组林璎在她工作室里完成的中小型系列作品,譬如依据黑海、。海、红海等不同内海的水位,所制作的夹板雕塑;以快速凝结的石膏,来捕捉凭空想象的无题浮雕地景;数张用粉蜡笔涂抹擦揉方式绘制的断裂的地景;解剖河床和地形结构的立体册页图书等。从海底的地势、岛屿山石的岩层,到水与地面间的交界轮廓,林璎藉由她的雕塑装置向观者说明她如何:利用计算机为辅助工具,以科学家的眼光来
42、检视我们生存的世界,不论是声纳自海底收录到的影像,或是飞机、卫星所拍摄到航空地图,我逐步把先进科技镜头下的视像,解读成雕塑造型,并开始创造能够表现大自然景观中所蕴含的有组织性的、系统化现象的视觉作品。反刍自然林璎经常自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1960至1970年代的地景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取得户外地景装置的创作灵感,和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海瑟尔(Michael Heizer)一样,她也偏好极简的作品表现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张扬作风。对她而言,地景作品应该是反刍自然的艺术创作,最成功的处理手法是
43、将人为的痕迹隐遁于背景中,置观者于自然与人为的交界上。被认为是林璎下一个巅峰期创作里程碑的汇流,便是她反刍自然观点下的力作。过去五年来,林璎一声不响地埋首于她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宏大的户外地景作品汇流,在系统化地景展中,林璎特别出示了提摩斯酋长公园、清鱼场、沙卡加威州立公园等多组用夹板、压克力颜料、玻璃珠、贝壳、石膏、黏土不同媒材制作的模型和蓝图计划,让大家管窥这个预定于2008年完成的野心大巨作。从爱达荷的边境起直至太平洋海岸止,长达450英里的汇流将沿着奥瑞岗、华盛顿境内的哥伦比亚河,以七个指定据点,重新连接北美西北太平洋的原住民文化,和路易士与克拉克两人当年的探险经历。(注)创作的动机除了彰
44、显前人披荆斩棘的功业事迹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他们的视野和文字的摘录,一路追踪周边景观的演变趋势,以帮助重整濒临灭绝的生态环境,和开创一个能够让现代人反映过去,思考未来的新契机。继越战纪念碑、阿拉巴马州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发祥地蒙哥曼里(Montgomery)的民权纪念碑之后,林璎又制作了数件与时间的轨迹有关的委任装置作品,其中含括了康乃狄卡州新天堂的女性之桌(1993)、纽约长岛火车站宾州站天花板上的陨蚀的时间(1995)、加州史丹佛大学的时间刻度台面泉流(2000)、长480公尺,横跨瑞典克尼斯林(Kniesling)大草原的11分钟土线(2004)等。属于园林景观的地景装置则有俄亥俄州立大
45、学威斯纳尔艺术中心的地井(1993)、密西根大学一万平方英尺的波浪草坪(1995)、纽约联邦法院的音石(1996)、俄亥俄州克莱弗兰公共图书馆的文字游戏雕塑阅读一个花园(1998)等。多产的地景雕塑作品外,林璎的建筑设计履历也颇为惊人,除了为数可观的私人住宅外,较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建筑物有:纽约的非洲美术馆(1993)、纽约大学的亚洲太平洋美国学习部门(1997)、长岛的雕塑中心(2002)、田纳西州克林顿市的哈吉斯(Langston Hughes)图书馆(1999)等新近完成的地景作品的照片和录像,也在这次的展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它们分别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个占地3.5英亩的地景列阵输入(
46、2004)、拷贝自波涛浪涌激荡成的海底地形纹样,为美国联邦法院所塑制的两万平方英尺的缓坡地景装置(2005)、以及为艾尔凡(Irvine)的加州大学艺术学院所设计的知觉的园林(2005)。身为两个稚龄女儿妈咪的林璎,非常希望她以女性主义、和平、民权、时间、记忆、自然环境为表现主题的创作品,能够成为视觉性的教育媒体,帮助下一代更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林璎的作品曾于美国、意大利、丹麦、瑞典等国展出,并为许多私人和包括MoMA在内的大型机构所收藏。她在1999年被时代杂志列入50位未来关键人物的名单后,又于去年被史密斯索尼恩(Smithsonian)艺术学会评选为35为优异代表人士之一。从小在校成
47、绩总是名列前茅的林璎,长大后依然在建筑艺术界里保持她的A等生头衔,她在陆续获颁总统设计奖、美国艺术和文学学院、美国科学和艺术学院、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项后,又破纪录地成为美国女性群英厅中最年轻的佼佼者。绝代双骄在林璎出生前一年,她的父母亲就已从大陆移民美国,她的父亲是一位陶艺家,同时也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美术系系主任,母亲是一位诗人,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文学。林璎唯一的长兄林谭也是诗人,而且还与林璎合作阅读一个花园、输入两件作品。林璎不写诗,不过她出版的畅销书境界(Boundaries)和她的建筑艺术作品,却诗意盎然。林家浓厚的文艺创作气息,彷佛是世代的血脉相承,因为林璎的姑妈即是著名的新月女诗人林
48、徽音。可惜时空的距离遥不可及,假若林徽音知悉自己的侄女儿在建筑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这位曾留美在宾州大学主修艺术,回国后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并和梁思成携手开拓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中国一代才女,必定也将骄傲地报以会心一笑吧!注:1803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森,指派总统秘书路易士(Meriwether Lewis)与路易士的好友克拉克(William Clark),领导一个探险队,以四年的时间,行旅美国人当时尚未涉足开发的土地、山川,并将数千哩路的长途见闻,用文字记载下来。主要书目Topologies (Artist and the community) (1998)Maya Lin:
49、American Academy in Rome, 10 dicembre 1998-21 febbraio 1999 (1998)Timetable: Maya Lin (2000)Boundaries (2000)作品世界越战纪念碑1980成行的芦苇 1985天狗(逝去的时间)1988露天的和平祈祷台 19881989民权运动纪念碑1989水果布丁 19891991潜水长涌 19921993妇女之桌 1993浪涌 19931995北10度,一个不扭曲的角度 1993-1996地平 1994变换的溪流 1995-1997可以阅读的花园 19961998地貌风光 1997岩石的旷野 1997月
50、相 1998宁静的美学潜流雪崩 1998石头椅子 1999建筑:韦伯住宅 1994-1994 (合作建筑师:威廉.拜阿洛斯基)非洲艺术博物馆 1992-1993(合作建筑师:大卫.霍特森)美国亚太中心 1997(合作建筑师:大卫.霍特森)住宅 1996-1998(合作建筑师:大卫.霍特森)兰顿.休斯图书馆 1999建成(合作建筑师:马特拉,路易斯.罗杰)最后的纪念碑环境以及人类同环境的关系美国之行-林缨和越战纪念碑 (2011-10-23 19:53:26)沿湿冷的步道缓缓下行,会有一种被历史淹没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特别也很真实刚开始纪念碑只有脚踝那么高,每看一个名字都要蹲下来把头凑近地面,随着
51、沉降幅度的加大,人与碑之间发生了角色转移,人越来越低微,碑越来越高耸,每迈一步都像走在通往历史深处的甬道上。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VietnamVeteransMemorial)是为了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的美国战士的英勇牺牲。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战士慷慨赴义的日期为序,刻划着就义者的名单。自从1982年“老兵纪念日”那天建成以来,越南战争纪念碑就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喜欢的去处之一。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就像插在华盛顿纪念馆和林肯纪念馆之间的一道风景线。在其140块花岗岩墙板上镌刻着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阵亡的美国男女军人
52、的名字。尽管它的设计者无法知道它将会怎样,但越战老兵纪念碑已经成为了普通美国人展现现有的以及永久存在的悲痛和哀思的地方。每天,都会有人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当时,美国全国共提交了1400份设计方案,最后,耶鲁大学21岁的建筑专业学生林瓔的设计方案被选中。林的这个设计方案象征着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将再次会面,按照林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我们那天参观的时候,美国的许多学校的老师正带领许多学生在参观,而且老师正在耐心的讲解越战
53、的历史知识!“用刀割开大地,青草会随时间的流逝将地上的伤口愈合”。这句话,林璎在很多场合都讲过,她不止一次向反对者阐释自己的设计理念:“在地面切开一道口子,痛楚会很快消失,但伤疤却留在记忆深处.2010年2月25日晚,举世瞩目的“2009年美国国家艺术奖”颁奖典礼在白宫东厅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最后一枚奖章颁给51岁的华裔建筑家林璎,以表彰她“身为建筑师、艺术家和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特别是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表达出人类对战争创伤的深切感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观点:“全美各地大大小小数百座纪念碑中,再没有比越战纪念碑更能体现美国的政治性和政治力量了”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黑色两翼不
54、仅喻示着越南战争是美国当代历史的分界线,更是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分水岭,也就是说,越战纪念碑体现着美国的国家特性这才是林璎时隔30年终于获得“国家艺术奖”的真正原因!这张照片是另外一个雕塑家的作品,因为林作为一个华裔设计的作品还是受到许多非议的,但是这样的一个雕塑太普通了,它没有想象的余地!肯定是林璎的作品优秀了,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她的父亲是陶瓷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美术学院院长,母亲是俄亥俄州英语
55、文学教授。姑父是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姑母就是林徽因。家庭的影响,亲属的熏陶,个人所受的教育,成就了林璎。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璎的纪念碑已经成为最具观赏性的场所之一。当人们在纪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亲人的名字时,他们在怀念和忧伤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价和死亡的原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就应该具有这样的力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坚守自己的心灵,他的作品才能感动世人,超越时代。(附我孩子的历史演讲的文章!澳大利亚也是在越南战争中派兵的)让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越南战争已经开打了8年多,战争仍然继续着。我是一名16岁的反越南战争者青年,对这场战争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当我透过电视看到那许许多多的
56、炸弹从B-52轰炸机上掉下来时,再看看那些被炸弹轰平的建筑,森林,道路,以及许许多多流离失所的孩子们,尸体之后,我发现战争比我原本想像的还要残酷,更何况像这样的惨况竟持续了这么多年.美国人仍然在不知疲倦的轰炸,摧毁着.越南人仍然在森林中做顽强斗争,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被杀,其中当然也包括我的同胞,这样的情形使我不得不开始厌恶战争。当年美国政府说只需要18个月便能结束这场战争,可现在过了那么多年,北越与越共都没有被打败,它们仍在与美国不知疲倦的消耗着。北越人发动的春节攻势刚刚过去不久,其惨烈的状况在我们那都造成了震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的正义性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美国于南越政府也逐渐失信于民,如果真是那样我不想为非正义的战争而失去生命,虽然政府一直说我们是在为自由与和平而战,但是那些参军的人却有可能永远失去自由,永远看不到和平。这场长久而又凄惨的战争让我与许多人都深刻的思考着:我们究竟为何而战?金钱?荣耀?还是为了获得将来的和平?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都是用无数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相信,历史会证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某市抗旱应急预案
- 内分泌学(医学高级):肾上腺疾病考试答案(题库版)
- 2025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内部控制与审计解题技巧与真题分析含答案
-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皮肤衰老的改善作用
- 老年人-可学习弹钢琴等
-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2025年天津国科汇康健康体检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海洋防波堤修建要点
- 老师职业心态培训课件
- 智慧型陆基式渔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基本药物培训课件资料
- 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秋三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9 犟龟
-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技术-洞察及研究
- 广告安装培训课件
- 石灰厂中控室管理制度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培训课件
- 太阳能安装工程管理制度
- 【数学 北京版】2025年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数学试卷(真题+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抵押贷款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