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_第1页
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_第2页
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_第3页
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_第4页
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06-2020)发布时间:2009-02-26字体:【大 中 小】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宏观政策背景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事业的城乡统筹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突出抓好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部分省市开始探索

2、扩大医保范围,构架“全民医保”的框架,实施面向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样的发展模式既不全面,也不协调,更不具备可持续能力。我国的卫生经费有限,在投入上绝不能重大轻小,而应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伴随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政府部门正在利用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推进新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即由社区和大医院共同形成的二级医疗体系,这个医疗体系的就诊原则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这些举措将对

3、使用医保支付的就医模式造成重大影响,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使医疗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第二节 区域发展背景2005年底余姚市域人口82.58万人,这些人口分别居住在医疗条件差异较大的城市和农村。余姚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目标需以浙江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以及宁波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为指导,探索一个适合余姚区域发展的医疗卫生框架体系。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由余姚市梨洲、兰江、阳明、凤山、低塘、朗霞街道及马渚、丈亭、陆埠、泗门、小曹娥镇等部分区域组成的余慈中心城将成为宁波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是实现余慈地区全面提升的核心,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使得本次规划需多角度、综合协调余慈

4、中心城、余姚市域、余姚中心城市医疗设施布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促进余姚市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是跨两个县市行政区域的特殊的“总体规划”,是在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成果出台之后着手进行编制的,主要梳理上层次规划对余慈中心城的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落实区域性设施的空间布局,协调各专项规划,建立空间紧凑、交通高效便捷的总体空间布局与结构;合理确定余慈中心城各片区的发展规模与各类功能用地的比例,调整优化各片区内部的用地结构;统筹协调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医疗卫生设施

5、规划布局为:余姚除现有医疗设施外,规划在城东新区内建立一座大型综合医院,面积为8公顷。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城北、城西南、城东南设置区级医院,增加居住片区内区级医院的设置。慈溪规划充分利用和扩大现有医疗卫生设施,在中心组团增设市级专科医院(眼科、口腔、皮肤)。在坎墩组团和逍林组团建设组团级综合医疗设施。在各居住区、居住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医院、门诊所、保健站等,形成完善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和门类齐全的专科医院体系。姚北设余姚中医院分院,规划远期增设一所综合医院,周巷扩大市第三人民医院,增设专科医院1所,综合医院1所。核心区设1所综合医院,社区级医疗服务机构按相关规定设置。二、姚周片分区规划姚周片分区规

6、划是在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落实姚周片区的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重点对原有的姚北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慈溪周巷片区规划等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将姚北周巷片区的职能定位确定为:余慈中心城的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谐宜居、功能复合的新城区。从整体角度进行统筹调配,电力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根据发展需要适度超前配置。同时,从余慈中心城的全局角度来安排本区的产业发展用地。周巷片将重点发展商贸、市场、文化创意,依托周巷镇商圈,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态,并依托古旧家具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包装、印刷等文化创意类产业;由于核心区将重点培育职教、会展、体育休闲等高端城市职能,基于错位发展考量,规划对姚北片的职

7、能定位进行微调,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特色制造业集群和生活类的科技企业,延伸塑料城、模具城的产业链。周巷片和姚北片在未来的发展中均应注重就业与居住的相对平衡,实现生活性职能与生产性职能的综合发展、和谐统一。规划医疗设施按照片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30.13公顷。扩建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长河中心卫生院、天元卫生院、低塘卫生院,迁建姚北中医院,新建周巷综合医院、周巷专科医院、姚周医院、姚北卫生院(暂名)、郑巷专科医院(暂名)。第二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以余姚市域内居民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

8、服务为目的,根据“全域覆盖、分级配置、突出重点、凸显效率”的规划目标,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一、构建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综合医院集中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等优质资源,为重大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涵盖余姚市域,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以及疾病预防、康复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能就近看得上病、花少量的钱看得起病。二、基本保障与高档次服务相结合政府管基本医疗保障,市场管高档次服务,社会管广济善助。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前提下,让百姓在各种

9、档次的医疗上有多种选择。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做好重大疾病应急和防治工作,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第二节 规划原则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适度超前原则结合余慈地区一体化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适度超前建设,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为今后余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留有余地。二、整体效益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更好地发挥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整体效益。三、公平可及原则从群众医疗需求出发,做到服务半径适宜,方便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四、分级分类原则按医疗卫生机构的

10、功能、任务、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形成分级分类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三节 规划依据本次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主要依据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1994年第149号令)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6.12,卫生部编制,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四、浙江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2001-2020年)五、宁波市卫生事业第十一五年发展规划(2006)六、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及已批准的相关规划七、余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八、余姚市“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九、余姚市城市地下空间及人民防空规划十、余姚市卫生事

11、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技术文件第四节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余姚市域范围。第五节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至2010年。第三章 现状评价一、总体概况近几年来,随着余姚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余姚市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1、居民健康状况截至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82.58万人(中心城市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3,低于宁波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宁波市人口出生率8.12),死亡率为7.28,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宁波市人口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长率-0.55,低于宁

12、波市平均水平(2005年底宁波市自然增长率2.08),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53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8和0,均低于“九五”期末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35,主要慢性病发病率1.02,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为99.68%。2、医疗卫生资源状况(1)卫生机构截至2005年底,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不含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有31家,其中综合医院5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14家,中心卫生院6家;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进修学校各1家。余姚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十大类,分别为医院、卫

13、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部(所)、妇幼保健所、急救中心、采供血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进修学校。其中,医院又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三类;卫生院又分为街道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专科医院主要是精神卫生保健院。(2)床位截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医疗编制床位1805床,每千人拥有床位2.10床,与宁波市各县(市)、区比较(下见表3-1、表3-2),总床位数在宁波市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5,处于中间水平,但千人床位数在宁波市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9,处于下游水平,低于宁波市千人床位数3.32的平均水平,也低于2004年的全国平均水

14、平及浙江省平均水平(2004年全国千人床位数2.4、浙江省千人床位数2.95)。(3)人员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卫生人员3022人,千人指标为3.66人;执业医生1412人,每千人医生数1.71人;注册护士807人,每千人护士数0.98人。与宁波市各县(市)、区比较(下见表3-1、表3-2),卫技人员总数在宁波市12个县(市)、区中排名处于中间水平,但千人卫技人员数在宁波市12个县(市)、区横向比较中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宁波市千人卫技人员数6.12的平均水平。第四章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第一节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原则一、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二、

15、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三、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有效地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调整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环境,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选址,首先要考虑服务区域的半径和服务人口,尽量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段。第二节、医疗卫生设施体系与指标规划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建设以医院为龙头,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规划余姚市医疗卫生设施总床位数5500床,千人床位数4.0床/千人。十、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一览表表5-1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一

16、览表类型等级卫生机构名称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状床位数(床)规划床位数(床)建设方式备注综合医院三甲余姚市人民医院5801000迁建迁至城东新区城东路西侧三甲姚北医院(暂定名)9200073600-800新建选址于329国道与低镇路交叉口东南侧三乙东南医院(暂定名)7520060200-500新建选址于谭家岭东路与东南经三路交叉口东北侧三乙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南新院7360058800-500新建选址位于梁周线公路与世南西路延伸段交叉口东南侧二甲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120220扩建原址扩建二乙余姚市老年病医院150150扩建由原三院旧址改建,与阳明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建二乙

17、余姚市红十字会医院40150扩建由马渚中心卫生院扩建惠爱医院100100改建保留现状梨洲医院3050扩建原址扩建老年康复中心余姚市老年康复中心2340016000-150新建选址于城东新区城东路西侧迁建的人民医院北侧兰江街道老年康复中心16125000-100新建选址于谭家岭路南侧、叶家背后村西侧中医医院三乙余姚市中医医院姚北新院6200046000-500新建选址于梁周公路与景观大道交叉口西北侧二甲余姚市中医医院250250保留原址保留专科医院二乙余姚市精神卫生保健中心1760012600-160迁建迁至城东双河中心原址口腔、眼科中心新建与新建的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南新院合建,床位数150床,计入二院500张总床位数中。二甲妇儿医院150250改建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址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梨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改建由原梨洲街道卫生院改建兰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3228001515迁建迁建至谭家岭路南侧、叶家背后村西侧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0改建由原阳明街道卫生院改建凤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0改建由原凤山街道卫生院改建朗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15改建由原朗霞街道卫生院改建低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80扩建由原低塘中心卫生院扩建阳明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改建合建于原三院旧址改建的余姚市老年病医院中阳明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