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单元教学计划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师 姓名 单元主 题 (内容) 学科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1、 认识毫米和分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 2、 认识千米,知道 1 千米=1000 米。 3、 认识吨,知道 1 吨=1000 千克。 单元目 标 4、 会进行长度单位间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5、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 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6、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及吨的认识。在毫米、 分米的认识中,要求掌握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
2、关系;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千米的认识中, 单元教 学 内容分 析 要求掌握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在吨的认识中, 要求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炖鱼千克间的关系。 任教 数学 班级 任教 三年级第三单元 单元教 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重点 单元教 运用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学难点 突 破 教 1、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 重 难 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点 的 方 法策略 教学方 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谈话法 毫米、分米的认识1 课时 单元课 时的划 分 长度单位的换算 1 课时 千米的认识1 课时 吨的认识1 课时 解决问题 1
3、课时 教教案案 课题 备课时间 毫米、分米的认识 9 月 14 日授课时间 课型 9 月 16 日 新授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教 学 目 标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 2、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使学生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 课件 主体设计新 课 标第一 网 一、一
4、、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备注 1、 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 2、 米和厘米是我们原来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 米大约 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1 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 教 学 流 程 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认识毫米 (1)出示例 1 情境图,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 加他们的讨论吗?” (2)分小组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然后将估计的结果 在小组内记录下来。 (3)小组内进行测量验证, 遇到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在这里遇到不 到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4)从而老师引出课题:毫米的
5、认识 (5)借助直尺认识一毫米有多长。 然后让学生数一下每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 格,从而得出 1 厘米=10 毫米。 (6)教师让学生量一下 1 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 1 毫米。 然后用手比试一下 1 毫米大约有多长。 (7)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例如银 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十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 (8)让学生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2、 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 位量时,课桌宽不够 1 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
6、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 好了”。 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 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 10 厘米”为一个 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 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 教师用手势表示出 1 分米的长度,表示出 2 分米的长度。 (2)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 米里面有几个 1 分米? (3)板书 1 米10 分米 (4)举出生活中长(宽
7、、厚)是1 分米的物体。 三、三、方法应用方法应用 1、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 6()跳绳长 2() 课桌高 7()粉笔长 75() 钢笔长 14()小明的身高是 140() 一块橡皮厚 12()曼小旗杆高 9()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以后,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抄写单位间的换算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 教 学 后 记 课题 备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 9 月 15 日
8、授课时间 课型 9 月 17 日 新授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 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 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课件、口算卡片 主体设计新 课 标第一 网 备注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 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 厘米=()毫米 1
9、0 毫米=()厘米 1 分米=()厘米 10 厘米=()分米 1 米=()分米 10 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 个 1 厘米里面有几个 1 毫米? (2)5 个 10 厘米里面有几个 1 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 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 5 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 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 少?(板书:2 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 2 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
10、)1 厘米是()毫米? (2)2 厘米是()个 10 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 (4)学生回答 2 厘米就是 2 个 10 毫米,即 20 毫米厚, 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2 厘米与 20 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 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想几厘米就是 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 80 厘米,它以厘 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 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
11、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 80 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 厘米是 1 分米,80 厘米有()个 10 厘米? (2) ()个 10 厘米就是()分米? (3)80 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 80 厘米里面有 8 个 10 厘米,即 8 分 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 80 厘米与 8 分米之间的长 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 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 10 厘米等于 1 分米,想几十厘米里 面有几个 10 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组织练习。 50 毫米=()厘米 20
12、分米=()米 40 毫米=()厘米 300 厘米=() 米 20厘米3毫米= () 毫米 80厘米+8分米= () 分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 全班交流) 。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 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 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 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 4 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 3 有什么不同?应该怎
13、 么想?请同学分 2 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 名学生回答。 2、完成“练习五”第 8 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 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 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3、完成“练习五”第 10 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 平均分成了几份?(4 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 分 米4=1 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 2 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四、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 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
14、进率来推算结果。 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五的 3、4 题 长度单位的换算 2 厘米=(20)毫米 80 厘米=(8)分米 教 学 后 记 课题 备课时间 千米的认识 9 月 18 日授课时间 课型 9 月 21 日 新授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并能进行 教 学 目 标 该单位的简单计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 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 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教学
15、难点 教学准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课件 主体设计新 课 标第一 网 一、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出去旅行吧,在你们出游的 路上肯定见过图中这样的情境吧?谁来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3、出示教师制作一块路标图。 引出千米,导出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一)初步感知:(一)初步感知: 教 学 流 程 1、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即让学生明白千米是比米
16、还要大的长度单位。 2、 通过运动场跑道一圈为400 米,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 1000 米到底有多长。 (也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跑道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汇报板书:1 千米=1000 米 3、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 千米约有多长。 4、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 千米长的物体吗 ? 5、小结: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 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 1650 千米。 (二)动手实践:(二)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到操场上量出100 米的直线距离,在50 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 显的标志。 2、先让学生们看一看50 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 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 像一
17、下 2 个 100 米有多远,3 个 100 米有多远10 个 100 米有多远。 3、组织学生走一走 100 米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和走的步数。根据走 100 米的 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 3179 千米。 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 千米。 备注 感受推想出走 1 千米有多远。 4、组织学生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 大约 1 千米? 5、让学生目测 1 千米的长度。 三、实际应用:三、实际应用: (一):初显身手(一):初显身手 出示例 5,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全班 交流。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二)小试牛刀
18、:(二)小试牛刀: 1、8 千米=()米 6000 米=()千米 2、 3、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每小时 60 千米每小时 1200 千米每小时 15 千米 四、知识梳理四、知识梳理 形成网络形成网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练习六的 4、5 题 千米的认识 1 千米=1000 米 教 学 后 记 课题 备课时间 吨的认识 9 月 21 日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 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 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吨的质量 观念,培养学
19、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 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4、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课件、装有水的塑料桶 主体设计新 课 标第一 网 备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出示 4 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 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小桥边有一个标志,是什么呀?(限重1 吨) 师:“限重
20、 1 吨”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对“吨”有什么了解? 2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 课题,板书) (二)新授: 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 (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有多重?为什 么?(10 千克) (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5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 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桶水? (3)学生排队尝试 (4) 这样的一桶水是 10 千克, 5 桶这样的水是 50 千克, 100 桶这样的水是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5)谁听清楚了 1 吨就是()千克?(板书 1 吨=1000 千克) (6)想象一下
21、,如果装了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 (7)小结: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 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 吨1000 千克。 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 吨的印象。 (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 (2)统计汇报:你背的是谁?有多重? (3)如果按每个同学25 千克计算,4 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 有 1000 千克重,也就是 1 吨。 (4)让 40 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 名学生的群体。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
22、是1 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 一头牛重 500 千克,2 头牛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000 千克,就是 1 吨。 一头猪重 100 千克,10 头猪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 蓝鲸 大象 大型机床 万吨货轮 一车皮的煤 一大堆木材 4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单位换算(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 (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2 吨,也就是()千克。 (2)T 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5T 的标志,这 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
23、载重()千克的车通过。 (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6000 千克,也就是()吨。 (4)(课件出示地磅、车辆衡图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现在可以用 地磅、车辆衡直接称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冲当年那 么麻烦了。 (三)解决问题 1我们一共学了几个质量单位?他们分别怎样使用?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块橡皮重约 10() (2)1 头猪重约 120() 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3)1 袋水泥重约 50(),1 拖拉机水泥约重 2() (4)中国举重运动员张国政在雅典奥运会上将160()的杠铃举过了头顶。 2课件出示情境图
24、:“还记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马一同来到了一座 小桥边想过桥的事吗?他们能同时过桥吗?怎么过桥?” 3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4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 千克水,大约多少天就能节约1 吨水? 5节水教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出示图片。倡导学生“节 约用水。” 四、课堂检测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七的 2、3 题 吨的认识 1 吨=1000 千克 4 吨=4000 千克 3000 千克=3 吨 教 学 后 记 课题 备课时间9 月 23 日 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
25、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 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 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主体设计新 课 标第一 网 备注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 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 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 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
26、问题, 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 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 8 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 2 吨 的车、载质量 3 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 的总质量等于 8 吨。 实际上可以用式子 2 () +3 () =18 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 2 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 3 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 多 82=4(次) ,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 2 吨”的车子只可 能运 0-4 次,运 4 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 3 次, 那么, “载质量 3 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 “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漳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数学试题学生卷
- 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考核试卷
- 兽用抗生素批发政策考核试卷
-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绿色物流实践考核试卷
- 变电站自然灾害应对措施考核试卷
- 化纤浆粕高温过滤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探讨考核试卷
- 一次性护目镜的防冲击与防紫外线性能的国际标准对比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E不饱和聚酯漆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L-酒石酸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E-cares面部雕塑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高绩效教练读书分享
- 孵化场安全培训
- 鸦片战争+学习任务单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派遣维保人员消防值班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xx村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民主评议会议记录
- CT及MR对比剂种类、临床应用及常见副反应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DB41-T 1488-2017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高分复习资料】山东大学《244德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中、小学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