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从中德关系看考察政治大臣出洋 摘要对1905到1906年清政府派遣到欧美各国和日本的考察政治大臣,历来的研究多从清末立宪改革的观点进行分析,因而其关于国家统治制度和宪法的考察引人关注。然而,在这些讨论中,除了日本之外,还没探讨过受访国对考察团的接待情形。本文以考察政治大臣考察德国为例,通过分析德国对考察团的态度及其政治意图,阐明其在中德关系中的意义。考察团对德国考察的重点置于教育、科技、产业、基础建设等方面,对政治方面的考察反而很少,这与当时德国的对清文化政策有关。因缺少对政治方面的考察,德国政府以各部厅所作备忘录送交考察团,聊为弥补。德国产业界也期待通过与考察团的交流,扩大
2、和发展德国的对中贸易。考察政治大臣在报告书中指出德国教育水准高、科技先进等,可见考察团透过此次考察对德国留下了好印象。关键词考察政治大臣;中德关系;德国对清外交;端方;戴鸿慈;文化政策中图分类号K25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2015712翻译中承蒙闫雪女士(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生)和帅如蓝女士(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协助,特此致谢。参见潘崇整理的对考察政治大臣的研究成果(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综述,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4期)。潘文未提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有:潘崇杨寿楠与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兼论两路考察团考察成果的不同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永井算巳中
3、国近代政治史论丛,汲古书院,1983年;曽田三郎第一章日露讲话问题海外政治视察团派遣,收录于氏著立宪国家中国始动明治宪政近代中国,思文阁书店,2009年;Siegfried Behrsing,Zum Besuch der chinesischen Studienkommission in Deutschland in Jahre 1906,in: Herbert Franke (Hg.),Studia Sino Altaica,Wiesbaden,1961.作者简介小池求,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候选生,东京153-8902。导论清廷自1905年起派遣考察政治大臣前往欧美及日本各国,真
4、正揭开了立宪改革的序幕。该考察团分两团,每团由高官率领,考察时间长达八个月左右,堪称清朝史上为期最长、规模最大的出洋考察。对于此考察团,历来的研究较多从清末立宪改革的观点进行分析,尤其该团在日本考察的情况引起了相当的关注。考察政治大臣的报告和上奏文对清朝的立宪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政府积极地实施官制改革,并以日本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模范。因此,对考察团的意义的探讨通常是从其与清朝内政改革的关联性这一点来进行的。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清政府派遣高官到各国考察后,考察的结果可能将直接作为对该国的印象上报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故而各受访国会将如何接待考察团作为一项对清政策来考虑。先行研究中,孙安石从以
5、上观点分析了日本方面对考察团的接待,1而日本以外各国的情况还有待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当时最重要的考察国,同时被视为立宪改革模范国家之一的德国的考察为例,2从清朝对外关系上来重新讨论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的意义,并从当时的中德关系出发,着眼于德国的对清政策,讨论清德各自对考察政治大臣出洋所持态度及其政治目的,更进一步结合考察政治大臣的报告书进行分析,试图阐明考察后清政府的德国观。史料方面,有关清朝的部分文本参考了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考察政治大臣之一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端方的端忠敏公奏稿等。德国方面的史料以德国外交部政治档案馆(Politisches Archiv des Auswrtiges Amt
6、es) 所藏R.9208驻华德国大使馆档案 (Deutsche Botschaft in China (2008年5月从联邦档案馆移交到政治档案馆。本文仍标以联邦档案馆的旧文件号码)为主,此外还利用了汉堡的国家档案馆(Staatsarchiv in Hamburg)和埃森(Essen)的克虏伯历史档案馆(Historisches Archiv Krupp)所藏史料,从广义上来研究德方对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的反应。在开始正式的阐述之前,笔者想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中德关系。中德关系的转折点是1897年末德国军队侵占胶州湾,直到1900年义和团战争期间两国的关系都极度恶劣。在义和团战争中,因德国驻清公使克
7、林德(Clemens Frhr. von Ketteler)被清兵杀害激怒了德国人,从而招致了威廉二世在不莱梅哈芬 (Bremerhaven) 对赴华军队的所谓 “匈族演说”,德国舆论中认为中国人过激而残暴的言论也频频出现。威廉二世的演说中对中国人的蔑视和攻击情绪也存在于当时的德国媒体和赴华将兵之中。参见Dietlind Wnsche,Feldpostbriefeaus China: Wahrnehmungs-und Deutungsmuster deutscher Soldaten zur Zeit des Boxeraufstandes1900/1901,Berlin, 2008.当时德国
8、的对华政策是以用军事力量争夺在华利权为中心。然而,义和团战争结束以后,两国关系因德国对中政策的方针转换而发生了变化。德国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日俄战争和摩洛哥危机。德国试图在日俄战争后建立与俄国的协调关系,并为了解决摩洛哥危机而与美国合作,但是这些政策相继失败,且造成了国际情势上的外交孤立。3在欧洲,德国与英国的对立也日益严重,虽然德国企图扩张海军,但在欧洲以外的军事行动却受到限制。在德国处于这样一个外交背景中的情形下,考察政治大臣来到了德国。一、出洋的起因和德国的反应(一)出洋的起因和准备在先行研究中,关于派遣考察政治大臣的背景有两种看法:第一是着眼于国内外对立宪改革的要求及其与革命活动的关
9、联性,4第二是看重日俄和平会议与清政府关于国家主权恢复的关系。5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日俄战争的影响。永井算巳从1905年7月16日发布的关于派遣四大臣出洋考察的上谕中看出清朝的“衰弱和颠危的自觉的危机意识”,认为这就是派遣考察政治大臣的心理背景。61905年7月1日,袁世凯在致张之洞电中提到新政未能产生实效,中国人受到外国人歧视的情况, 提议“饬王大臣分班出洋游历。又遣专员分赴各国考查各项专门政治,以资采访而减阻力,使外人咸晓然,知我发愤修政,非从前纷饬敷衍可比,庶有以阴服其心而杜其借口”。见袁世凯来电,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编:张之洞全集11,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9341页)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东方杂志临时增刊号上的立宪纪闻一文认为,派遣考察政治大臣起因于袁世凯的上奏,但是孙安石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网络阅读推广计划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能力培养辅优计划
- 酒店管理项目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家长参与计划
-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 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营销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教学方案计划
- 水利工程测绘成果保密管理制度流程
- 一年级语文新教师实习计划范文
- 新时代教师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 恙虫病护理查房
- 肿瘤免疫治疗及护理讲课件
- 浙江2025年6月高二学考模拟-数学试题及答案
- 台胞台属活动方案
- 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考试卷 生物及答案
-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流程与审核要点
- 坚持严格阵地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 广东省中山市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免税蔬菜主要品种目录
- 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理路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