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1、矿田构造是指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2、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1)研究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基本原理2)研究各类构造的控矿作用3)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特点4)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3、矿田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2)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3)研究控矿构造的演化期次和发展阶段4)研究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对矿床和矿床系列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5)研究矿液的运移与构造条件的关系6)研究矿石堆积的构造圈闭条件7)按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8)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4、矿田构造的研究方
2、法包括大比例尺矿田构造制图、深部构造研究与制图、控矿构造的岩组分析、构造-岩石物理分析、构造地球化学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构造模拟等。第二章 矿液的运移1、含矿流体的类型:岩浆、矿浆(富矿熔浆)、变质热液、岩浆气化热液、地下水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和复合热液等。2、矿液运移的驱动力:压力差或热力差;3、矿液运移的方向:向压力减小或温度降低的方向运移,在地壳中主要是由深部向浅部上升运移。4、矿液运移的驱动力类型:1、矿液的内力;2、上覆岩层的静压力;3、构造应力;4、封闭裂隙的真空虹吸作用;5、局部热源引起的热液环流5、矿液运移的通道形式:1)岩石孔隙(连通性的);2)断裂裂隙6、孔隙类型:原生孔隙:
3、成岩过程形成的孔洞和裂隙;次生孔隙:后生作用形成的孔洞和裂隙;7、有效孔隙:相互联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它对矿液流动的效应具有决定意义。8、岩石孔隙中的矿液运移矿液运动形式渗流,遵从达西(1973)的线性渗透定律;矿液运移的趋势:主要为向上运动,如有阻挡或存在低压带时也可向下运动;8、岩层的屏蔽作用: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在成层岩石中矿液总是沿孔隙较大的岩层流动,而孔隙很小的岩石是不利于矿液的流动,并对矿液的上升起着屏蔽作用。10、导矿构造:沟通矿液并引导它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11、储矿构造:是矿石堆积的场所,它是矿体就位,并决定矿体形态、产状、大小的构造条
4、件储矿构造也称容矿构造或含矿构造。有时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是一致的12、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一些储矿构造,如背斜轴部虚脱部、压性断裂与透水层交汇处等,它们明显起到封闭矿液的作用,又被称为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成矿构造圈闭可划分为:断裂圈闭、褶皱圈闭、侵入接触圈闭、地层圈闭(沉积圈闭)、复合圈闭等。13、储矿构造中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的变化,引起动平衡体系的破坏,导致物质的沉淀;氧化还原反应; pH值的变化;水解作用;不同成分溶液的互相混合。从而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浓度乃至Eh和PH值,破坏了原休系的平衡而发生沉淀。构造因素:不少热液矿床如Pb , Zn, Hg.重晶石、萤
5、石矿床等多产于构造相对启开的泄压热液体系,特别是在热液受阻部位最有利。第三章 褶皱构造的控矿作用1、褶皱构造对岩浆侵入和矿床形成有何控制作用:2、褶皱构造常控制着矿田及矿床的分布,无论是背斜轴部、向斜轴部还是褶皱翼部都可有矿床的产出。1)背斜控岩-控矿现有资料表明,背斜及复背斜的轴部控制成矿的机率较高。其原因是背斜轴部矿液易于聚集,且破裂发育,易于为岩浆侵人及矿液运移提供有利条件。褶皱构造控制侵入岩体产出,从而间接控制矿床产出。控制侵入岩体的背斜构造:1、背斜轴部;2、背斜倾伏端;3、背斜轴向转折端;4、背斜轴面倾向变化处;5、背斜与斜切断裂交汇处。2)向斜控矿向斜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也不应忽视,
6、巨大的变质条带状铁矿常产在区域复向斜带中(如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一些内生铁、铜矿床也产于向斜中(如宁芜向斜盆地铁矿、大团山铜矿)。因此,要根据成矿地段的具体构造环境来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构造对成矿最有利。此外,褶皱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以及各种断裂带也易为岩浆侵入和矿床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3、同沉积褶皱一类特殊的横弯褶皱特点:1. 边沉积边形成的褶皱2. 褶皱上平,两翼逐渐变陡,开阔褶皱3. 顶薄,两翼增厚,向斜核部厚度最大4. 顶部颗粒粗,两翼颗粒细5. 两翼常有同沉积滑塌构造、滑塌褶皱4、剪切褶皱作用与弯滑褶皱作用的层间滑动的区别:(1)滑动面不是原生层面,而是次生的变形面;(2)滑
7、动方向不是顺层的,而是切层的;(3)滑动作用不限于层内,不受层面控制,而是穿层的。特点:褶皱二翼剪切方向相反5、叠加褶皱识别的主要标志有:1.褶皱轴面的再次褶皱;2.褶皱枢纽的强烈起伏变化;3.高角度的倾竖褶皱的存在;4.与褶皱同时形成的面理(劈理、片理)和断裂面发生弯曲;5.两种不同方向的片理有规律的交切(穿插);6.香肠构造发育地区,钩状褶皱的存在;7.脉体发生褶皱(岩脉、石英脉等)。6、叠加褶皱对形成时间较早的矿床的改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对岩体的侵入以及矿体的形式起着控制作用。第四章 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1、断裂的形成:应变椭球的三个主轴方向表示了变形造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2、
8、断裂系统有六组,表现为立体形变特征;两种变形也可能是深度不同造成的,在浅部A轴是直立的,而在深部A轴是水平的。3、断裂构造对矿田矿床的控制:矿田及矿床只是分布在以下地段:(1)沿走向弯曲的地段;(2)断裂分支处;(3)主干断裂派生的旁侧羽裂;(4)两组断裂共轭处;(5)两组断裂交叉处。原因:区域性断裂的有利地段能够控矿的原因在于这些地段岩石易于破碎,是岩浆和矿液易于渗透的通道。4、同生断裂是控制沉积盆地中层控矿床空间展布和定位的主导因素5、断裂控矿作用:(1)断裂的有利空间提供了赋矿场所,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断裂交汇常控制着矿体、矿柱的产出;(2)断裂切割不同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岩石时,在不同岩层中可
9、以有不同的成矿方式;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仅以裂隙充填为主;化学性质活泼的岩性以交代成矿为主。(3)断裂对矿体的控矿作用还表现在对矿液的遮挡作用:断裂本身的构造泥阻止矿液上升而成矿;断裂中充填有不透水岩墙而遮挡成矿;断裂作用使不透水层覆盖于断裂上盘阻挡矿液成矿6、断裂微张开地段为成矿有利空间,常形成厚大矿体或矿柱。7、雁列脉左列和右列:8、雁列节理或雁列脉在平面上有左列和右列两种型式。9、当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 远侧节理向左侧错列或在左端重叠时, 称为左列; 反之, 远侧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时, 称为右列。10、韧性剪切带在露头尺度上一般见不到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岩石塑性流变
10、来完成,是 “断而未破、错而似连”的带状构造。11、韧性剪切带的特征:韧性剪切带是较深层次的构造变形、韧性剪切带中的岩石主要是糜棱岩系列的岩石。12、剪切带中的金矿床特点是:与剪切带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大的金矿床分布在剪切带内,小的矿化点产在剪切带的外部或边缘。有些金矿床常常呈带状,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布丁状和肠状,表明它们是剪切带的一部分。13、含金剪切带成矿作用的3 阶段模式早期阶段:剪切带形成, 带内岩石发生糜棱岩化和强烈片理化, 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热液作用使带内岩石遭受强烈蚀变, 并在剪切带的中心部位形成强硅化带。该阶段金为不可见金, 含于硫化物晶格内。中期阶段:剪切作用形成脆性裂隙
11、及各种充填脉。当剪切作用继续进行时, 矿物将遭受压碎作用, 形成糖粒状石英, 它是金矿物的有利储集体。该阶段的热液作用普遍含有Fe 、Cu、Pb、Zn 等元素, 热液作用导致早期含金硫化物分解, 金在有利部位富集为可见金, 粒度在1100m , 其银含量一般很低(小于15 %) 。晚期阶段:为脆性变形机制, 形成大量张性裂隙。前面阶段形成的矿化发生原位重新活化。晚期阶段的成矿溶液富Pb、Cu、Ag 等, 形成的矿物组合很复杂。该阶段形成的金粒度较粗, 可达数毫米, 其银含量较高(20 %60 %) , 属银金矿。14、强应变域控矿:金矿化往往集中在韧性剪切带中心的脆韧性叠加应变部位。金矿化富集
12、强度与剪切变形强度一般呈正相关15、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规律:构造形态控矿、强应变域控矿、多期变形控矿16、金矿化类型亦受剪切变形环境控制:浅层环境-脉状及蚀变碎裂岩型矿体(脆性剪切带型金矿)、中深层环境-细脉和蚀变糜棱岩型矿化(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深层环境-交代脉型、蚀变糜棱岩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17、推覆构造对矿床的控制推覆构造对多种类型矿床有控制作用,包括石油、煤,Fe、Cu、Pb、Zn、W、Sb、Hg、Au、Ag以及高岭土、硫等矿床。18、逆冲断层面控矿:作为主滑面,强烈应变引起应力、热力作用,使围岩中金属元素活化、迁移、富集,使来自深部的流体沿滑动面运移,有利于矿床的形成。19、
13、推覆体控矿:推覆体沿逆冲断面活动过程中形成类型多样的控矿构造:层滑断裂,层间破碎带,褶皱,脆韧性剪切带等。断块夹控矿。双重逆冲构造中的断块夹也有利于成矿。20、下伏系统中的矿床:被推覆体掩埋的下伏系统中,可形成多种规模大的矿床。主要情况有:先存矿体被推覆体掩埋保存;主滑面的屏蔽作用导致下伏岩系中成矿;矿源层被推覆到储矿层之上,形成地下水淋滤矿床;第五章 侵入体构造的控矿作用侵入体构造:是指岩浆侵入到上覆围岩时,在流动中和冷凝过程中以及冷却以后,主要由岩浆活动的力量,在侵入体内外形成的各种构造。侵入体形态、产状的确定地质方法:接触面的产状、流动构造、接触变质带以及岩体边缘相的范围和宽窄变化等的观
14、测与研究。地球物理方法:根据重、磁、电法异常的形态、大小及强度等,推断隐伏岩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以及不同深度的变化情况遥感地质方法:根据航、卫片上地形地貌、植被、色调差异、风化剥蚀特征等,解译出岩体的全貌及形态产状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研究,已提出的主要机制多达十余种(肖庆辉等(1988)作过详细介绍。常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穹隆及底辟;气球膨胀;剪切拉张及岩墙扩展;顶蚀作用;带熔作用;火山口塌陷底辟:指岩浆上拱并发展为“刺穿”性强力挤入围岩的一种作用气球膨胀:指岩体如同不断增大(多次岩浆上侵)的气球上升并向四周扩展、膨胀定位。侵入体内部构造包括岩体的原生构造和叠加于岩体之上的次生构
15、造:侵入体原生构造-是指岩浆侵位、冷凝、固结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包括火成堆积构造、原生流动构造、原生破裂构造等。次生构造-是指在岩石固结之后所产生的构造,包括断层、破碎带和片理化带等。研究这些构造对恢复侵入岩体的形态,侵入时的热动力状态,分析形成机制和有利成矿空间都具有意义。火成堆积构造:基性超基性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韵律层带构造。原生破裂构造:原生破裂构造是指侵入岩体在岩浆晚期冷凝阶段发生脆性变形,形成的产状不同、性质各异的裂隙构造。水力破裂:水力破裂是岩浆冷凝结晶过程中发生的“退化沸腾”或“二次沸腾”作用、流体压力急剧增大所产生的。侵入岩体的接触带构造(简称侵入接触构造): 通常
16、是含矿熔浆或热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地段,尤其是富矿石的产出场所。侵入接触构造的基本类型:简单接触带:岩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楚,岩体边缘有冷凝边、冷缩裂隙、流动构造,近岩体的围岩中有热变质现象。如无后期构造叠加,则含矿性差。混染接触带:侵入岩浆与围岩成分差别大,岩浆的化学活动性较强,易发生同化混染作用,使岩体边缘相发生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界限模糊,常遭受后期热液交代,有可能产生矿化。构造叠加接触带:在接触带形成之后,遭受区域构造的叠加,使原始接触带受到改造,形成与断裂、破碎带或角砾岩复合的接触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类型。多次侵入接触带:在一些复合岩体中,由于岩浆的脉动式侵入而生成多期次侵入接触带。可以
17、多期成矿,也可与其中一次接触带成矿。热液蚀变接触带:由于深部流体或地下热水作用,在接触带产生热液蚀变,导致矿化富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由岩体侵入前、侵入期和冷凝过程中以及成岩后所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组成的构造体系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侵入接触构造体系的分带性水平分带(自岩体内部向外):侵入岩主体带内接触带:包括原生流动带、原生裂隙、次生裂隙、侵入角砾岩、围岩捕虏体以及内矽卡岩或混杂岩等;正接触带(岩体接触面):包括简单接触面、混染接触面、接触-断裂面以及正矽卡岩和混染岩外接触带:热动力变质岩包括片岩、片麻岩、板岩、塑性流变褶曲等,以及外矽卡岩正常围岩带:未受侵入作用影响的各种岩石典型的控矿接触带构造断
18、裂接触带构造:接触带形成后有断裂构造叠加。多期次侵入接触带构造:由岩体多次侵入形成 。 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在接触带附近,围岩发生塑性流变形成的一套构造形迹。接触-圈闭构造:接触面与有利岩层组合而成的复合构造。 叠加褶皱接触带构造:在两期背斜构造叠加部位控制的接触带。复合接触构造:由侵入体与有利层位、地层界面、裂隙带等构造交切而成的复合构造。鉴别岩墙与矿化的相对时间关系的标志主要有:(1)岩墙和矿体的穿插关系,这是确定二者时代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岩墙在先,则被矿体穿插,甚至岩墙沿着含矿裂隙发生位移,岩墙在靠近矿体处可发生强烈变形,有矿化细脉穿人岩墙中,或在矿脉中见有被矿石胶结的岩墙角砾。当
19、岩墙晚于矿体并切过矿体时,常利用以下的标志:a、矿体的破碎物被岩墙胶结,岩墙充填在矿体的晶洞中;矿体中存在有岩墙的分支等.b、成矿后岩墙不仅切过矿体,而且切过了矿体中的空洞或矿物集合体定向生长的带。 c、在成矿后岩墙的两侧,矿脉的数目和厚度是一致的(在未被暴露地表并受到剥蚀的条件下)。(2)矿体和岩墙中的捕虏体:在矿体中找到岩墙的角砾,可以证明矿体是比较晚的,但必须证明这种角砾不是由成矿后的断裂把它搓人的.若能见到矿化小脉穿入岩墙角砾或矿化围绕岩墙角砾成环带状构造,则说明岩墙生成早于矿体是很可靠的。如果岩墙中存在矿体捕虏体,可用来证明矿体生长早于岩墙,但需要做专门详细的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20、也可能是由于矿化交代了岩墙中的某种岩石捕虏体而成的。如果证实了矿石角砾完全与主矿体分开并且不存在与矿体相近的同成分的细脉,则可以认为岩墙是成矿后的。此外,如果岩墙是成矿后的,则它可以使矿体或其矿石角砾变质,但这仅限于包含这些角砾的岩墙本身是处在没有热液蚀变的条件下。(3)矿体与岩墙的变质现象:岩墙和矿体中的变质现象可以作为确定两者生成先后的一个标志。成矿热液可以使成矿前岩墙变质,而且可以很强烈。但在具体研究时还需要了解区域变质和岩浆自变质作用的存在情况,为此要把与矿体接触的岩墙以及距矿体较远的岩墙的岩石变质现象进行对比,因为有时成矿后岩墙中也可由于晚期岩浆的自变质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而造成某些交
21、代现象。第六章 火山构造的控矿作用火山穹窿构造是指岩浆物质向地表运动或向外溢出时形成的大型穹状隆起构造。火山穹窿形成的原因:由中心型火山喷发、喷溢物聚集在火山口附近而成;火山岩浆向地表垂直运动而形成的穹状隆起;二者复合而成。火山穹窿构造的特点平面上呈圆形、椭圆形,剖面上呈拱形,规模大小不一;穹隆顶部岩层近水平,四周岩层呈围斜状,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分布于区域构造隆起、区域复背斜核部断裂交汇部位、深断裂交汇部位。大型火山穹隆构造控制矿田,小型火山穹隆控制矿床。受火山穹隆构造控制的矿床或矿体主要产于火山穹隆构造轴部的火山通道、次火山岩体、层间裂隙或火山层理、各种断裂及片理化带。破火山口构造是火
22、山顶部沉陷(塌陷)后形成的火山构造。大型破火山口是控制矿田的一级火山构造。破火山口的控矿作用在火山岩地区,破火山口构造是控制矿田产出的最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矿床或矿体既产在破火山口构造特有的环状、圆锥状、放射状断裂、岩墙及次火山岩构造中,部分受火山层理构造控制,它们常围绕火山通道构造成群出现。一般来说,最大的火山岩筒和柱状矿体往往赋存在断裂交汇处、火山通道和爆发岩筒中。所以,破火山口内的火山通道、爆发岩筒以及断裂交汇处是寻找大矿富矿的构造标志。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浅成-超浅成的侵入体。次火山岩构造的特点:岩体内部的原生裂隙及角砾岩体十分发育,成矿期
23、构造裂隙叠加强烈,但热流变构造不发育。剥蚀较浅的火山岩区,常作为火山岩构造的控矿单元之一;强烈剥蚀区,常成群成带分布,构成次火山岩田。其分布受断裂裂隙控制明显,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是次火山岩田及其有关矿田产出的有利部位。次火山岩体的原生裂隙、角砾岩体、接触带及叠加的构造裂隙等直接控制矿床、矿体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规模。第七章 内生矿床的成矿构造岩浆矿田(床)产出的构造环境(1) 产在地槽褶皱带中的含矿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多沿主褶皱幕之后的深大断裂分布。(2)一些产于地台、地盾区及基边缘的岩浆矿田(床)及其母岩许多都位于大陆裂谷带中。(3) 金刚石矿床的成矿母岩金伯利岩,是大陆裂谷破裂早期阶段的典型
24、产物,(4)还有一些矿床(田)产在地槽、地台区治深断裂喷发-侵人所形成的火山一次火山岩建造中,受火山构造控制。岩浆矿田和矿床的构造类型主要有五种:(1)产于层状侵入体中的矿田(床)(2)产于似脉状、透镜状及复杂形态侵入体中的矿田(床)(3)产于环状(中心型)侵入体中的矿田(床)(4)产于爆发岩筒(脉)区的矿田(床)(5)产于火山构造中的矿田(床)不论何种剥蚀深度下,伟晶岩田常位于顶盖岩石的走向弯曲部位。矽卡岩矿床的矿体构造类型:裂隙附近矿体;缓接触带矿体;岩舌下狂体;岩体顶部矿体;岩体超复部位矿体;捕虏体内矿体;断裂接触带中矿体;岩体凹部位矿体;陡接触带矿体;岩体与脉岩交叉部位的矿体;小岩体接
25、触带上筒状矿体;接触层间破碎带中的矿体;底部接触带矿体;再侵入接触带上的矿体;岩体原生节理中的矿体;流变褶皱中的矿体;同步褶皱中的矿体。断层带内的岩浆热液矿床受哪些断裂控制1、产于剥离断层中的矿床它们常分布在变质杂核岩周围,受剥离断层系控制。2、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主要发育在变质岩分布区,对金矿田(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但矿化均与韧性剪切带中脆性破裂有关。3、产于推覆构造或逆掩断层中的矿床只要发育于古生代以来的盖层分布区,受推覆体或逆掩断层系控制4、产于陡立断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带中的矿床这类矿床很常见,如湖南东坡矿田一些铅锌矿床。岩浆热液的矿柱构造主要受哪些因素控制1、构造因素
26、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矿柱这种类型的矿柱形成时,其围岩是同一种岩石,构造是矿柱形成的主导因素。2、围岩的物理性质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矿柱这种类型矿柱常处于产生不同变形的各种岩石的接触带或临近接触带部位。3、围岩的化学性质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矿柱这种类型的矿柱只有一种,即产在被含矿断裂切过的有利于被矿石矿物交代的岩层中的矿柱。这类矿柱通常是缓倾斜,甚至是水平的,一般呈伸长的带状。内生矿床成矿期构造的鉴别标志有哪些?主要的成矿期构造有哪些?内生矿床成矿期构造的鉴别标志如下:1)在同一矿体内存在不同阶段的矿石交错现象或多种矿石结构构造;2)矿物组合在共生上具有不一致性;3)矿石矿物的相互割切或胶结;4)对称带状构
27、造;5)明显的多阶段交代蚀变作用。主要的成矿期构造有:同生断裂和同生褶皱。同生断层或生长断层既可作为矿液运移的通道,又可是矿液的排泄口和矿石的堆积地。这对于SEDEX型和VMS型矿床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一些沉积赤铁矿床中,同生褶皱的发育,促使在向斜的低凹部位堆积较厚的矿层,而在背斜部位则矿体较薄。第八章 沉积矿床的成矿构造现代大洋广布锰结核岛弧盆地中形成的主要矿床类型是块状硫化物矿床,包括:早期岛弧型Cu-Zn矿床、 壮年岛弧型Cu-Zn-Pb-Ba矿床陆相沉积矿床成矿构造可分为山间内陆断陷盆地构造、克拉通内陆断陷盆地构造、岩溶内陆盆地构造第九章 变质矿床成矿构造变质矿床强调的是岩石或矿
28、床在固态或熔融态下在原位的变质,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矿石组构、矿体形态上的变化变质矿床成矿构造分类:花岗片麻岩穹窿和断块构造类型、绿片岩向斜带构造类型、挤压带构造类型自下而上区域岩石变质相的分带:榴辉岩相、麻粒岩相、角闪岩相中的铁绿片相、沸石相引起岩石区域变质的另一个因素:是板块俯冲或挤压,导致褶皱,这种作用在造山带表现尤为显著。区域变质矿床的成矿构造特点:(1)区域变质成矿构造主要控制的是太古界中的绿岩带建造、板块碰撞带中蛇绿岩建造(变质残余的大洋壳)、岛弧区的角闪岩及绿片岩建造、裂谷区的复理石建造等。(2)所控矿床类型,对于受变质矿床来说,主要取决于原矿床类型,例如沉积磷矿床受变质为变质磷
29、矿.因而需要研究控制原生矿床的构造条件,以及褶皱变质时变形构造对矿床的改造及其错动。对于变成矿床来说,主要取决于物理化学条件、变质原岩及原矿床类型,例如岛弧带中低压高温条件下由沉积粘土岩变质而成的红柱石片岩。(3)所控矿体以层状、似层状、马鞍状、不规则状为主,受变质矿床的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楚,变成矿床的矿体与围岩间呈渐变关系.(4)所控矿床皆沿构造带呈带状分布,在构造复杂部位,例如旋扭构造处矿床集中,是因为该部位是热力、应力集中区,也是控制原生含矿建造的构造有利部位。(5)区域变质矿床的构造环境可分为地盾型、冒地槽型、优地槽型。地盾是太古代( 2.6Ga)或前太古代时,微薄洋壳及部分沉积物自洋底
30、褶皱隆起,伴随超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古老地块(包括绿岩带和高变质区);随后,自元古代起才开始出现了陆板块(地盾)的分裂、扩张、俯冲和碰撞,也就出现了洋中脊-俯冲带的优地槽、大陆边缘冒地槽以及与之伴生的各类变质矿床。矿床构造类型1)背斜转折端矿床构造:控制鞍状矿体。由于构造挤压,导致原矿体物质由两翼向转折端运移,因而此处矿体厚,品位高.例如鞍山铁矿。2)向斜轴部矿床构造:这种构造对沉积变质铁矿床来讲尤其重要,铁矿层在其初始阶段即沉积于构造凹陷地带,随着凹地的缓慢下沉而形成了多层矿体;之后,由于水平应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使原来沉积于凹地中的铁矿体继承性地富集于向斜构造之中。在褶皱过程中,受挤压力的作用
31、,温度逐渐增高而使之发生塑性流动,遂使矿体在两翼变薄,核部加厚(图9-3 )。3)复合矿床构造:由挤压、剪切、褶皱、推覆,导致各种构造复合,也显著地改变了物理化学环境,成为复杂的矿床构造。第十章 层控矿床的成矿构造简述控制层控矿床的区域构造和矿田构造有哪些?控制层控矿床的区域构造有:1)克拉通内部裂谷系或克拉通边缘裂谷系,2)区域性块状隆起和单斜构造,3)区域性断裂带、韧性剪切带,4)构造盆地对层控矿床的控制。控制层控矿床的矿田构造有:1)层理构造,2)同生构造,3)褶皱构造,4)断裂构造,5)不整合构造,6)古岩溶构造,7)复合构造。第十一章 若干时空问题成矿作用前的断裂的标志在成岩后、矿化
32、作用前的断裂,主要特征:1)矿化带、矿体、蚀变带沿断裂分布或切过断裂;2)阻挡含矿流体运动的断裂,紧靠断裂面的矿体呈喇叭状;3)断裂中没有矿石的角砾,但矿化或蚀变交代了成矿前的构造角砾;4)断裂控制着矿床、矿体的展布格局,断裂两侧的矿脉具有明显的不对应性;5)控制上述断裂的高一级断裂。成矿前脉岩的确定:脉岩中有矿化或矿化细脉穿入;脉岩遭受矿化作用前的或同时的蚀变作用;矿脉延伸被岩脉所阻挡,在接触处矿脉呈喇叭状;脉岩中没有矿石的角砾,但矿体中有脉岩的角砾。内生矿床成矿期构造的鉴别有多种标志1)在同一矿体内存在不同阶段的矿石交错现象或多种矿石结构构造;2)矿物组合在共生上具有不一致性;3)矿石矿物
33、的相互割切或胶结;4)对称带状构造;5)明显的多阶段交代蚀变作用。成矿后断裂的标志1)断裂横切或斜切矿体时,在断裂两侧一般能找到相应的矿体,在断裂中有矿石角砾;2)矿体与断裂带交汇处有牵引现象,在断裂带两侧的矿体厚度、产状有较大变化;3)在断裂两侧的矿体可见有氧化现象,在断裂中有表生矿物充填,矿体内可见断层滑动面、断层泥或擦痕等;4)断裂纵切矿体,断裂上下盘的矿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结构构造;5)矿体或矿化蚀变带与围岩为断层接触,而围岩中无矿化或蚀变;6)成矿后脉岩所充填的断裂;7)在矿体中或其附近的无胶结物的结构松散的断裂。内生矿田构造发展史的研究大致分下列步骤:1)查明矿田形成的地质背景;2)确
34、定岩浆热液矿化蚀变史,划分为若干阶段;3)分别确定每一个岩浆活动和矿液活动阶段的构造特征;4)总结岩浆矿化蚀变构造史。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区别构造形成的先后关系,并对每期、每阶段的构造形迹分别地加以研究,只有同期次形成的构造,才能组合配套,进行力学分析,恢复其应力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便可按照矿田构造的发展过程由老到新地把应变图串联排列起来,恢复构造控矿作用的发展史和应变史。名词解释1矿田构造学是指利用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矿田构造的类型和形成机理2、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中分布规律及矿体形状、产状、规模的地质构造因素的综合3、矿体构造是指控制单个矿体的形态、产状以及矿体内部结构的构造要素。
35、4、导矿构造沟通矿液并引导其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5、储矿构造又称为容矿构造,是矿质沉淀成矿的场所,它是矿体就位,并决定矿体形态、产状、大小的构造条件。6、侵入体原生构造是指岩浆侵位、冷凝、固结直至形成岩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包括火成堆积、原生流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7、原生流动构造是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包括层状流动构造(流面)和线状流动构造。8、火山构造是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要素,包括火山喷溢、爆发以及地表下火山侵入体(次火山岩体)、其周围岩石中产出的一系列构造形迹。9、火山穹隆构造是指岩浆物质向地表运动或向外喷溢时形成的大型穹状隆起。10、破火山口是一个或一群火山顶部沉
36、陷后形成的一种火山构造。11、次火山构造是指次火山岩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要素的总和。12、沉积矿床的成矿构造是指控制陆源风化物质及海底喷发物质的迁移、分异、沉积成矿的构造。13、同生构造它是与沉积成矿同时发生、并对沉积成矿起同步控制作用的构造,包括盆地构造和隆起构造。14、海相沉积矿床成矿构造是指控制海相沉积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及构造作用,包括海岭盆地、深海盆地、弧前盆地、弧后盆地、陆缘裂谷盆地、浅海陆架盆地等。15、海陆交互相成矿构造是指控制海陆交互相沉积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及构造作用。16、陆相沉积矿床成矿构造是指大陆内部控制陆相沉积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及构造作用。17、变质矿床成矿构造是指控
37、制变质矿床及受变质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及构造作用。18、区域变质成矿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中,由于温度、压力的作用,引起广大区域内的岩石变质,并伴随而产生的矿床的构造要素和构造作用。19、接触变质矿床成矿构造是指控制接触变质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和构造作用。20、混合岩化矿床成矿构造是指控制混合岩化矿床形成的构造要素和构造作用。21、成矿前构造是指成矿作用前已存在的构造要素,它经常是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总体展布的基本因素。22、成矿期构造指矿石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构造变动,包括从矿化作用开始至矿化作用结束之间所发生的构造变动。23、成矿后构造是指在形矿作用以后形成的构造。24、圈闭构造是指对矿液起封闭作用的
38、一些储矿构造,如背斜轴部虚脱部位、压性断裂与透水层交汇处等。25、推覆构造是指地壳中由于水平挤压作用而形成的强烈挤压带,包括上盘的推覆体,中部的逆冲断层,下盘的掩覆体。26、矿田构造学应用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矿田构造的类型、形成机理及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是构造地质学与矿床学的交叉学科。28、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指侵入岩浆与围岩之间热力的、机械的和化学的作用的综合产物,是构造、岩浆、围岩、热液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构造体系。二、填空题1、矿液运移的动力包括:矿液的内力、上覆岩层的静压力、构造应力、封闭裂隙的真空虹吸作用和局部热源引起的热液环流。2、岩石空隙包括岩石孔隙(原生孔隙和次生
39、孔隙)和断裂裂隙。3、成矿构造分为导矿构造和储矿(容矿)构造。4、成矿构造圈闭可分为:断裂圈闭、褶皱圈闭、侵入接触圈闭、地层(沉积)圈闭、复合圈闭等。5、控制岩体侵入的背斜构造类型:背斜轴部、背斜倾伏端、背斜轴向转折端、背斜轴面倾向变化处、背斜与斜切断裂交汇处。6、根据雅科夫列夫对断裂构造控矿的研究,矿田或矿床只是分布于:断裂沿走向弯曲的地段、断裂分支处、主干断裂派生的旁侧羽裂、两组断裂共轭处、两组断裂交叉处。7、侵入接触构造的发育阶段一般归纳为岩浆侵入、流动构造、破裂构造、叠加构造四个阶段。8、一个发育良好的未经破火山口发育阶段的火山构造往往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和次火山岩体等要素构成。
40、9、破火山口构造的主要次级构造单元有火山通道、次火山岩体、岩墙、爆发岩筒和各种断裂构造。10、线性火山构造是由裂隙式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其受深断裂或区域断裂控制。11、层控矿床的控矿构造包括:层理构造、同生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构造、古岩溶构造和复合构造。12、等距离构造的排列方式已知的有平行式(并列式)、雁列式(斜列式)、弧形等距离、菱形格状等距离、环状等距离。13、构造分带性可表现为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14、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包括大比例尺矿田构造制图、深部构造研究与制图、控矿构造的岩组分析、构造-岩石物理分析、构造地球化学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构造模拟等。15、根据断裂的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差异,张性断裂导水能力强,扭性断裂的导水能力较弱,压性断裂的导水能力差。16、广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向2025年金融领域的AI伦理风险与监管应对策略报告
- 休闲食品行业2025市场竞争格局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深度解读
- 中职英语Living History of Culture 课件
- 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应用趋势分析报告
- 企业置换贷款管理办法
- 企业闭环运营管理办法
- 乡村小学班级管理办法
- 中航高科投资管理办法
- 乡镇大众茶馆管理办法
- 小学生目标计划课件
- 钢结构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DB45T 2711-2023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
- 电商运营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部队热射病预防与急救
- 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
- DB11T 1975-2022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
- 荆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2030年中国粪便菌群移植(FMT)行业经营风险与投融资趋势预测报告
- 银行灭火和应急疏散应急预案
- 电梯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