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案 第9章 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_第1页
结构力学教案 第9章 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_第2页
结构力学教案 第9章 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_第3页
结构力学教案 第9章 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_第4页
结构力学教案 第9章 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用渐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一、力矩分配法中使用的几个名词 1、转动刚度(Sij) 使等截面直杆某杆端旋转单位角度j=1时,在该端所需施加的力矩。AB(a)lEIABlEIABlEISAB=3EI/lABlEISAB=EI/l(c)111(d)SAB=4EI/l(b)SAB=0 2传递系数(Cij)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之比称为传递系数,用Cij表示。 3、分配系数(mi j)ACMABDMACMABMADMAA 杆ij的转动刚度与汇交于i结点的所有杆件转动刚度之和的比值。 (a)二、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具有一个结点铰位移的结构 1、解题思路ACBP1P2MABMBCM

2、BA(a) MCB MBMfBCMfBAMfABMfBCMfBAMfCBACBP1P2(b) 2、解题步骤 (1)在刚结点上加上刚臂(想象),使原结构成为单跨超静定梁的组合体,计算分配系数。 (2)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进而求出结点的不平衡弯矩。 (3)将不平衡弯矩(固端弯矩之和)反号后,按分配系数、传递系数进行分配、传递。 (4)将各杆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的最后弯矩。3、例题: 例91 试作图示连续梁的弯矩图。各杆EI为常数。ACB40kN20kN/m4m2m2m ACB31.4314.284040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和传递最后弯矩204011.438.575.7202

3、0014.2811.4331.4331.4303/74/7 例92 试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ADBCi=2I=1.5I=2120kN20kN/m2m4m3m 14489.850.743.88406.863.43M图(kN.m)结 点BADC杆 端BAABACADDACA分配系数0.390.390.22固端弯矩-86.4+57.60.0-40.00.00.0分配传递-3.43-6.86-6.86-3.83-3.43最后弯矩-89.83+50.7-6.86-43.880.0-3.439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一、基本概念 1、力矩分配法是一种渐近法。 2、每次只放松一个结点。 3、一般从

4、不平衡弯矩绝对值较大的结点算起。 二、计算步骤1、确定各结点处杆端力矩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2、计算个杆端的固端弯矩。 3、逐次循环放松各结点,以使结点弯矩平衡,直至结点上的传递弯矩小到可以略去不计为止。 4、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分配弯矩、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三、例题: 试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绘弯矩图。DACB300kN30kN/m6m3m3m6mEI=2EI=3EI=4分配系数 0.40.6 0.50.5固端弯矩0.0 0.0-225.0 +225.0-135.0 0.0B点一次分、传45.0 -90.0+135.0 67.5C点一次分、传-39.4 -78.8-

5、78.7 0.0B点二次分、传7.9 +15.8+23.6 11.8C点二次分、传-3.0 -5.9-5.9B点三次分、传0.6 +1.2+1.8 +0.9C点三次分、传 -0.5-0.4最后弯矩53.5 107.0-107.0 +220.0-220.0 0.0ABCD107135220135M图(kN.m)53.5Ai=2i=1i=180kN160kN30kN/mBD分配系数固端弯矩B点一次分、传C点一次分、传B点二次分、传C点二次分、传B点三次分、传C点第三次分配最后弯矩0.60.40.50.5+90.0-250.0+250.0-187.5+112.50.00.0+96.0+64.0+32

6、.0-23.7-47.3-23.7-47.30.0+14.2+9.5+4.8-1.2-2.4-1.2-2.40.0+0.7+0.5+0.3-0.2-0.20.0+200.9-200.9+237.4-237.4+87.63m3m10m3m5mABCD120200.9375237.430087.6M图(kN.m)C例9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98(a)所示的刚架,并绘M图。BDEEIEIEI80kN30kN/m3m3m6m6mEIEICFABDAECFBC52.046m75.9291.8415.927.9617.7635.6326.7262.331201351/3分配系数1/31/3固端弯矩分配、传

7、递弯矩600最后弯矩BDAECFBABEBC4/114/113/11CBCFCD60909032.7332.7324.5516.3616.3675.9215.4515.457.737.730.232.812.812.1101.401.400.470.470.477.730.230.230.090.090.0652.0415.9291.8462.3335.6326.7207.9617.7615.4593 无剪力分配法一、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PP1P1P1PP1P1P1P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

8、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刚架中除两端无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外,其余杆件都是剪力静定杆件。P/2P1P1P1PP1P1P13P/2P1P1P1AP1P1P1BP1P1P1DP1P1P1FP1P1P1P/2P1P1P1P/2P1P1P1P/2P1P1P1AP1P1P1BP1P1P1CP1P1P1DP1P1P1FP1P1P1EP1P1P1GP1P1P1二、剪力静定杆的固端弯矩计算图示的半刚架时,可分为以下两步:第一步是固定结点,加附加刚臂以阻止结点的转动,但不阻止线位移,求各杆端在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第二步是放松结点,使结点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求各杆的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将以上两步所得的杆端弯矩叠加,即得原刚架的杆端弯矩。qP1P1P1AP1P1P1BP1P1P1CP1P1P1qP1P1P1AP1P1P1BP1P1P1AP1P1P1BP1P1P1CP1P1P1MP1P1P1AP1P1P1BP1P1P1CP1P1P194 剪力分配法一、柱顶有水平荷载作用的铰结排架分析p240图914(a)所示的排架,说明剪力分配法解题思路。二、横梁刚度无限大时刚架的剪力分配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