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71-79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 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 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 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X| k |B | 1 . c|O |m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
2、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用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1 通过解答一些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实践 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解答一些已知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和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体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提高运用 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从条件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此前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 题的巩固练习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4 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第 71-73 页例 1 和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标:
3、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 过程。X| k |B | 1 . c|O |m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于问题 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 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 20 棵树苗,已经栽了 12 棵。 2)杨树苗有 20 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 8 棵。 3)柳树苗有 12
4、 棵,松树苗有 6 棵。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 1,学生读题,找处条件和问题。 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处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新-课- 标-第 -一-网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 1 题。 1)让学生看第 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 2)让学生看第 2)题的图,想
5、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想想做做第 2 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 3 题 交流:为什么这样标? 4、想想做做第 4 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 5 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第 74-75 页例 2 和想想做做 1-4 题。 教学目标: xKb1.Co m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 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 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部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
6、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感受从条件想起球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集合直观,培养分析、 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 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这里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 就应该画多长呢?(画线段)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新 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 7 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以很清楚 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 7 朵”
7、,(出示条件)求红花有多 少朵又该怎样想、怎样算呢?自己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对不对? 你用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说明解题思路) 5回顾反思收获。X k B 1 .c o m 引导: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回顾、比较一下两题分析数 量关系和解题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能说说解决两个问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了吗 ?那两题中求红花朵数 的方法为什么不同呢?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条 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 系另一个
8、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条 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三、内化策略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第(1)题的条件。 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问题?(板书问题) 这里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提问:第(2)题的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问题) 提问:求苹果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就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 题,这样就能知道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正确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相的引导: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呢
9、? 四、策略总结 wW w.x Kb 1.c o M 互相讨论一下,说说是怎样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 收获,再对同桌说一说。 提问:这节课你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五、 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 i 题的问题,第 3 题和第 4 题。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小丽游得最快、小华游得最慢的? 讨论“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76 页练习十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 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
10、,能应用 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 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wW w.x Kb 1.c o M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红葡萄有 25 箱,绿葡萄有 30 箱。 男生有 30 人,女生比男生少 12 人。 小明买了 6 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 4 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
11、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 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一、策略练习 X k B1 .c o m 第 1 题,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 这些问题的,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如,根据第( 1)题中的条 件能够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 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 了。 第 2 题,根据图意,小力的身高是 136 厘米,小英比小力矮 15 厘米,小 军比小英高 21 厘米。 第 4 题,要
12、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 个公交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下车 人数的记录,而只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 总人数时, 应考虑到汽车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 下车的人数。 例如,从建设路站开出时乘客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 16 人,加上 本站上车的 9 人,减去本站下车的 1 人,得 24 人。 一、练习总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 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 哪些体会?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二) 教学
13、内容;三年级上册第 77 练习十第 611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 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 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 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 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练习第 6 题。 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
14、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 (如 163,先算 10 乘 3 得 30,再算 6 乘 3 得 18,30 加 18 就等于 48;966,先算60 除以 6 得 10,余下36 除以 6 得 6,10 加 6 等于 16) 二、策略练习 第 7 题,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因为 “苹果比香蕉的 2 倍还多 70 千克” , 因此算出 280 千克的 2 倍后,再加上 70 千克,就是苹果 的千克数 了。 第 8 题,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 7 辆就与大客车 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 7 辆。 第 10 题,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 20 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 样多”这个条件的含
15、义,知道从 54 只晨去掉 20 只之后,剩下的 34 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 342=17(只),而原 来鸡的只数则是 17 与 20 的和。 第 11 题,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 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 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 4 盒饼干共 73 元”,右图表 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 2 盒饼干共 49 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 发现:2 盒饼干共 24 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 242=12(元); 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 73 元与 4 盒饼干价钱的差
16、,或 49 元与 2 盒饼干价 钱的差。 三、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 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 系和规律, 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 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逐步 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新-课- 标-第 -一-网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出示篮球,足球实物图和几何图形。 引发探究动机。 谈话:小朋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里两组物体的排列规律。如果你在进一 步观察,是不是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规律呢?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初步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材料采购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历史建筑保护与报建代理服务合同
- 农行网点6s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本(含装修)
- 2025年补偿贸易与农业现代化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财务主管职务保密与离职竞业禁止协议
- 2025版办公楼施工合同终止及结算协议
- 2025版电视剧剧本改编与衍生作品开发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石油化工生产车间承包与环境保护合同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 船舶电气系统试验方案
- 设计后续服务承诺及保障措施
- 基于AI的恶意代码检测与防御
- 《汽车尾气治理技术》课件
- 阿尔兹海默病教程
- 再生医学临床应用
- UPS基础篇培训课件
- 禽肉品质调控与保鲜技术
- GB/T 44330-202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粉末压实密度的测定
- 《董事长禁令》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