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会议系统设计_第1页
指挥中心会议系统设计_第2页
指挥中心会议系统设计_第3页
指挥中心会议系统设计_第4页
指挥中心会议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设计原则依据会议系统的建设必须依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具体涉及到的标准包括:1.1 通用规范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9-96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69-92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电缆敷设规范GB 50258-96音频、视频及类

2、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性能要求;GB/15381-9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 50045-9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GB 50339-200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规范GB 50343-200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 5019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

3、验B:高温试验方法GB 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 2423.3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 4943-200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 300-88商务楼通信建筑布线标准EIA/TIA 568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 569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EIA/TIA 607(SCA T5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1

4、.2 扩声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4959-1995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 14476-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 14197-1993声学 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GB/T 15485-1995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 14947-1994扩声译音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55-1995扩声系统的图符代号及制图规则WH/T 19-2003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SJ 2112-82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

5、J 76-1984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JBJ/T 16-19921.3 显示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2-2005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 15644-1995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 15859-19951.4 舞台灯光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JGJ-57-2000/J6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WH-0204-1999舞台灯具光学质量的测试与评价GB7000.14-2000通风式灯具安全要求GB/T50311-2000建

6、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15734-1995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1.5 进口设备所遵循的标准和要求:各种进口设备要符合上述国家标准外,同时要符合以下国际标准,还要符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7、)和CIE(国际电工协会)制定的国际通行标准规范。UL(美国)CUL(加拿大)CE(欧洲)TUV(德国)BS(英国)JIS(日本)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1.6 ITUT有关建议及信息产业部有关规定:ITU-T 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ITU-T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C&IITU-T H.231:用于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单元ITU-T H.239:数字视频系统利用单一视频连接传输附加视频应用的双流标准ITU-T H.242:关于建立使用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ITU-T H.243

8、:利用2Mbit/s信道在2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ITU-T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ITU-T H.246:支持H系列协议的多媒体终端之间的交互ITU-T H.261:关于P X 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ITU-T H.263: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63 Annex W:关于低码率通信的50/60场视频编解码标准ITU-T H.264:关于低码率通信的高效率视频编解码标准ITU-T H.264 HD:720P高清视频编解码标准ITU-T H.281:在视频会议中应用H.224的远端摄像机控制(FECC)规程ITU-T H.282:远端设备控

9、制逻辑通道传输ITU-T H.283:多媒体应用的远端设备控制协议ITU-T H.320:窄带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ITU-T H.323:基于IP包交换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ITU-T H.331 关于视频会议系统单向接收的通讯规程ITU-T H.235:在视频会议中多媒体链路高级加密规程ITU-T ANNEX Q:在视频会议中远端摄像机控制(FECC)规程ITUT G.703 数字系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ITUT G.704 用于一次群和二次群等级的同步帧结构ITUT G.735 工作在2Mbit/s并提供同步384Kbit/s数字接入和/或同步的64Kbit/s数字接入基群复用设备的

10、特性ITUT G.711 话音频率的PCM脉冲编码调制ITUT G.723 语音双速率编解码标准ITUT G.722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PPCM)的语音编码标准ITUT G.722.1 用24或32kbps传输7Khz的声音ITUT G.728 低时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EG-4 AAC/LC 16KHz低延时立体声音频编解码标准2 设计思想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特点与智能化技术的紧密、完美结合,充分考虑其工作的特点及公司建设、工作所需的服务和管理要求,根据建筑结构特点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既要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特长,以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务必使系统设计具有先进、合理、稳定、可靠

11、、安全、高效、节能、便利、灵活的特点,强调整个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安全可靠运行,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系统设计应细致地考虑当前的实用性和今后发展的可能性,既要合理采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先进手段,以最精简、最经济、最现实的方式实现各项功能,又要密切结合该集团的特点,以智能化为宗旨,坚持“按需设计,适当超前”,从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使整个系统符合标准化、开放性要求,并可扩展及富有灵活性。同时整个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提升空间、完善的质保和相应的服务体系。本次项目设计方案将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放在首位,选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基础构架,所采用的技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被

12、淘汰,并支持未来的设备添置和系统扩展;方案设计力求做到经济、合理;考虑到相关操作人员配备存在的实际问题,系统设备配置专业但不失简洁,并特别注重于系统的易操作性和系统的易维护性。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长期稳定工作的能力,所有选用设备均符合国内或国际上的质量及可靠性标准。实用性:系统应具备完成工程所要求功能的能力和水准,符合本工程实际需要和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先进性:系统是在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要求前提下最先进的系统,选用设备均为国际、国内知名厂家近年来的新型号产品,或是专利产品,并能够满足对设备性能指标的要求。经济性:系统应满足性能与价格之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选择最

13、佳性价比的设备。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要能满足紧急广播的各种要求,除具有足够的声压级,良好的语言清晰度,还要与消防、安防、指挥等系统无缝连接等;灵活性:系统的架构、设备的配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满足各项会议以及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应具有灵活的设置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扩声的要求,还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3 数字音频扩声系统3.1 扬声器部分符合国家厅堂扩声标准随着现代录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听觉鉴赏水平的提高,要求系统有足够动态余量,以适应不失真还原大动态的节目信号。本方案选用的扬声器功率大,灵敏度高,与之匹配的功放具有足够的功率储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

14、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语言类) 一级标准最大声压级:98dB传输频率特性:以125-4000Hz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46dB的变化稳态声场不均匀度:8dB(1000Hz,4000Hz)传声增益:10dB(125Hz-4000Hz)系统噪声:NR20声场直达声最大声压级的估算设:最远听众席到扬声器的直线距离约为A米,根据“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对最大连续声压级的最低要求为X(X的值=98/103/106)。根据声压级随距离的衰减公式:20logA = Y(dB)因此:应选用最大声压级不低于(X+Y)dB的扬声器。

15、声场混响设计说明为满足语言扩声时清晰度;同时又满足音乐扩声时丰满度的音质要求,除充分利用扬声器的指向性对观众席直达声有良好覆盖外,观众席得到的直达声能与混响声能比值(声学比)要有一合适的比值和余量。设计时考虑到观众厅的体积较大,实际建成后有可能混响时间较长,设计时按照6dB考虑。由于混响声能有利于减少声场的不均匀度和提高音乐的丰满度等积极因素,但过大则会降低清晰度。混响半径公式:Dm = 0.141,式中:Dm:混响半径;Q:扬声器的指向性因子。由公式可以看出,增大扬声器指向性因子(Q值),混响半径Dm也相应增大,由此直达声声能覆盖距离也得到了增大,远离主扬声器组的观众席才可以获得较高的语言清

16、晰度。在扬声器的使用上选用高Q值,并且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都具有恒定可控指向特性扬声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混响声中有效部分的声能覆盖,增大50ms以前的声能密度、提高有效混响时间的声能量(有效声能)、减弱声反馈、提高清晰度,才能保证扬声器指向覆盖范围内对任何角度的听众都能传送清晰的声音。由于本扩声系统按照语言和音乐兼顾使用考虑,在扬声器选型上除指标参数达到要求外,对扬声器的主观评价的音色要求更应该重视。演出中,扬声器的音色更为重要。这也充分体现了在以多功能为使用目的小剧场中主观音质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这在以往的相关工程中往往被忽略。扬声器设计及布局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两侧,每侧壁挂1只10寸全频扬声器

17、,用于指挥中心会场扩声。为二楼会议室设计8只8寸全频吸顶扬声器,均匀分布。3.2 多通道数字功率放大器QSC PLD系列代表了新一代革新性功放科技,并且与Q -Sys系统完美兼容。CXD - Q功放面向系统集成,具有高效、强劲和高保真的多通道驱动能力,可以针对扬声器进行数据优化,还具有高效、大幅节省机柜空间的优势。PLD系列功放共有三款功能强大的4通道功放,配套Q-Sys系统可实现音频的路由、处理与控制,并且可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和组合通道去驱动各种扬声器,包括70V/100V扬声器,无需额外的变压器。这些功放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功率和处理功能,更提供了出色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设备在生命周期内,保持最

18、低能耗成本。灵活功率组合技术(Fl ex i b l e Am p l i f i e rSumming TechnologyTM)PLD系列功放采用“FAST”技术,可将总功率实时分配在1、2、3或4个输出通道上。PLD4.2可在1-4通道内直接驱动70V或100V负载。这样,PLD系列功放可同时驱动不同扬声器组合,例如:同时驱动2只全频扬声器、1只超低音扬声器和1个100V负载回路;或驱动1只大功率超低音扬声器和1只2路驱动的全频扬声器;或驱动3条70V定压扬声器回路和1条低阻抗负载回路;也可以使用单通道来驱动1只超大功率的超低音扬声器。配套Q-Sys系统PLD系列功放是Q-Sys系统的配

19、套设备,可通过Q-LAN网络直接与Q-Sys系统连接,PLD系列功放内置4个麦克风/线路输入(含幻象电源),可将输入信号接入Q-Sys系统并传送至任何终端设备。同样,Q-Sys系统中的信源也可以路由至功放输出。此外,PLD系列功放带有8个双向Q-Sys GPIO端口作为同其他设备连接的接口。作为Q-Sys系统的外围设备,PLD系列功放可被Core主机管理和监控。若功放设备中断运行或出现故障,Core主机会提醒操作者,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功率及空间效率PLD系列功放使用QSC新一代D类功率放大技术并结合了一个新的输出装置提供定制功率。QSC专利的MOSFET配合协调定位的半导体,可以实现高电

20、压输出,免去使用桥式电路,提供更好的声音品质和更小的热能耗。PLD系列功放受益于PowerLight技术提供的电源,与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以调谐AC供电波形,调整电压和电流波形。使用PFC技术能够提高电源利用效率并对供电电路进行有效监管。CXD系列仅依靠墙面插座电源就能达到惊人的功率输出能力。PLD系列功放还使用了一些能源节约和能源效率策略,其中一个策略是独特的多级睡眠模式,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节约能源。PLD系列4通道功放仅需要2RU机柜空间,对比同类产品可节省3倍机架空间。系统集成操作简单Q-Sys是一个完整的集成系统平台,包含了从音频输入到扬声

21、器输出整个音频系统的所有部件。作为Q-Sy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PLD系列功放跟其它Q-Sys系统周边设备一样,可在系统设计中直接配置。集中式系统设计在维护与操作方面非常简单、直观,这不仅仅是因为集中式系统采用的“整体系统”设计原则,也因为Q-Sys Core主机管理着所有周边设备,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凭借Q-Sys系统完整的集成能力,再加上MOSFET和FAST这些提升能效的专利技术,PLD系列功放成为了几乎所有固定安装应用的理想之选。3.3 数字音频处理部分1) 问题分析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场所,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演出状态,其对音响系统的使用要求也相应不同;专业的音频处理设备在在音响系统中越来越

22、受到重视,音频处理设备对信号的处理和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因而在选型上应特别慎重,由于信号将通过周边设备进行处理,因而周边设备的品质同样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指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音乐、语音越来越高的处理要求终于在现代的数字效果器上得到满足,这也使得效果器在音响系统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件音频处理设备。2) 解决途径由于主扬声器组担负着观众席的主要扩声任务,对观众席扩声质量起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观众厅复杂的声场环境里,要使全场取得较为一致的声场,是依靠对扬声器的独立控制和输入能量的调校。所以,选择对扩声系统扬声器组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是保证扩声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扬声器音色的校调。

23、由于此次方案中设计的扩声系统是采用不同角度、不同声压功率的扬声器来覆盖不同听众席区域声场的方法来实现均匀的声场覆盖,这就要求对输入给不同扬声器的音频信号需要不同的音频处理,包括:均衡、压限、延时、相位调整等。在设备选配方面采用美国QSC网络音频矩阵Core110f,并与系统达到集成一体,提高稳定性、可操作性及信号处理的质量。因此,选用多功能数字多通道音频处理系统结合多种控制界面是解决的最佳方案。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数字音频处理系统在扩声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广大操作人员的认同。 传统的模拟处理设备,虽然界面直观、操作简捷,但由于要求设备多,连线复杂,使得信噪比不高,

24、在体育馆这样高档应用场合尽量少采用; 如果采用多台单一功能的数字化处理器,一个系统中可能需要经过多次A/D和D/A转换,累积量化失真劣化了音质,在高档应用场合也较少采用。 应用数字设备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如音乐模式、比赛模式等,可以储存/记忆事件场景,组成一个十分完善的信号处理系统。使用时,根据使用功能,通过主控调音台或计算机调出相应的处理模式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直观性强,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还可以配接拥有模拟界面的遥控操作面板。3.4 传声设备需求和目的传声器是第一道关口,也是整个音频系统链里关键的一环,传声器选用的好坏,最终会影响系统的音质、音色,为了满足多功能厅现场拾音、发言、播

25、音等不同功能需求,系统需配置不同种类的传声器。 解决途径根据使用要求,在指挥中心设计2支强指向性鹅颈话筒和1套无线头戴话筒;在二楼会议室设计12支强指向性鹅颈话筒和2套无线手持话筒。强指向性会议传声器即保证了声波信号的完美拾取,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串音及啸叫。无线传声器可满足流动发言和流动演出的需要。无线传声器远程监控功能,能实时了解各无线传声器的工作情况,如接收信号、电池寿命及电平。4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4.1 概述中央控制系统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智能会议高新技术,可以汇集音频、视频、计算机、电视会议、灯光、监控、机电环境控制等系统为一体。可通过触摸式无线液晶显示控制屏对几乎所有的电气

26、设备进行控制,可通过一个带视频监视的触摸屏控制厅内所有电子器材,包括投影机、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以及会场内的灯光照明、系统调光、音量调节等。简单明确的中文界面,只需通过一块控制面板触摸屏或键钮式面板或无线控制器,即可使庞大离散的单体控制系统尽数关联集成在掌握之中,它不仅能控制DVD、录像的播放、快进、快倒、暂停、选曲等功能,而且可以控制投影机的开关、信号的切换,还有屏幕的上升、下降,白炽灯调节、日光灯开关等等功能,免去了复杂而数量繁多的遥控器,将外部环境的改善凝聚于指尖。该系统技术规范严格按国际标准设计,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很高,控制功能齐全,可扩展能力强且编程灵活可定制相当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不同需求的使用,并具有业内最先进的组态软件和统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