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2 二、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业弹性理论 .2 三、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 .3 (一)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3 1.就业总量与经济总量的相关性.3 2.三次产业就业现状与其 GDP 增长的相关关系.6 3.民营经济的 GDP 与就业量的相关性.8 (二)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特点 .10 1.第二产业仍是对就业有促进作用的主导产业.10 2.民营经济地位日益重要.11 3.第三产业 GDP 增长对就业的影响不十分明显.11 四、提高就业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建议与对策 .13 (一)完善产业结构 .13 1.大力发展第
2、三产业.13 2.重点发展民营经济.13 (二)鼓励非正规就业 .13 (三)提高城市化水平 .14 五、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无锡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摘要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年来无锡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各界均 面临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借助于宏观经济学中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以就业弹性理 论为基础,运用无锡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分析无锡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经济增 长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的数量界限,总结无锡就业与经济增长两者间关系的特点,并由此对如何发 展无锡经济从而带动就业量的提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
3、经济增长 就业 相关性 对策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Wuxi ABSTRACT Employment has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ic growth closely. While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these years,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ous so that the society of Wuxi sh
4、ould endure more and more pressure.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according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employment elasticity and Statistic on Wuxi accounts. Then I can study the quantitative circumscription of increasing the
5、opportunity of employment resulted from economic growth. Thereby, I can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t last, I can give some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n how to develop economy in Wuxi to enhance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Keywords:
6、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countermeasure 一、引言 就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关系劳动者的权利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为 民生之本,就业状况在现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 标。 无锡地处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强 劲的地区之一。2006 年无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30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1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57709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 7390 美元 1。 总体上,无锡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在现代化道路上大步前进。 就
7、业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一般来讲,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无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运用自身优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提供了 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成效显著。2006 年无锡从业人员 307.9 万人,比 上年增加 18.7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11.53 万人,净增就业 9.23 万人,各类城镇下岗 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6.61 万人,帮助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62 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18,比上年末下降了 0.09 个百分点 2。尽管无 锡经济快速增长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无锡的就业问题也面临一些新 的问题,新增劳动
8、力大量涌入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延迟就业人 数增加等。 因此,如何认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是通过无锡这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 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相关性研究,探索解决就业的途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1无锡市统计局.2006 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同上 二、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业弹性理论 就业弹性,可以理解为当一个行业产值发生变化时,其就业量由此而引起变化的 灵敏度,反映了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即产值每变动百分之一, 劳动力由此而变动的百分比数 1。就业弹性越大,那么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水平 就越高,依靠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
9、就越明显;当就业弹性较低时,经济增长 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比较低,即使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不一定会 产生较强的效果 2。 就业弹性可以作为主要参数指标,用来考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从而得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拉动作用的大小。 用表示就业弹性,表示产值,表示劳动力。由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从业EYL 人员人数数值都比较大,同时将数据转换成对数值后并不影响两者间原有的相关关系, 所以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对的大小进行测度。令= ,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ELaY b 到等式: ln = ln + 式LalnbY = = = = E YdY LdL / / dY dL L Y
10、ab Y Y b b aY Y b 可以表示,由 公式 ln = ln + ,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bELalnbY 得到就业弹性 3。 E 1孙金秀.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72-74. 2梁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6. 3熊建国.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1):7-8. 三、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 (一)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1.就业总量与经济总量的相关性 就业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究竟存在一种怎样的相关性,在此可以利用无锡统计年 鉴上的相
11、关资料,进行一定的变换和比较,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表 1,图 1 和图 2 直观地反映了无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1)19962005 年期间,GDP 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19962000 年 期间 GDP 增长率逐年下降,20012005 年期间开始明显上升,经历了一定的波动。其 中,2005 年增长最快,高达 24.62%,当年就业增长率将近 5.29%,也处于此期间内的 最高水平。说明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正向显著的。 (2)19962000 年期间 GDP 增长率比较平稳,基本维持在 9%左右;就业增长率为负 数,说明此阶段经济总量虽然持续增长,但是
12、就业量却逐年下降,就业情况比较紧张。 2000 年之后,无锡经济又加快了增长步伐, GDP 增长率呈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情况拉动 了就业率的显著上升。尤其是 2001 年,就业增长率达 9.05%,为近年来最高值,说明 就业问题有所缓解。 表 1 无锡地区 GDP 与就业总量(1996-2005) 年份GDP(Y)(万元)L(万人)GDP 增长率(%)L 增长率(%) 1996235.50 14.05-1.04 1997232.59 9.99-1.24 1998228.51 9.54-1.75 1999224.97 7.93-1.55 2000221.07 5.00-1.73 2001241.08
13、 12.939.05 2002250.25 15.473.80 2003260.08 19.513.93 2004274.67 22.755.61 2005289.20 24.625.29 资料来源: 无锡统计局.无锡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6,48. 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19961997 1998 19992000 20012002 2003 20042005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GD
14、P(Y)(万元)L(万人) 图 1 经济总量与就业总量(1996-2005)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4.00 -2.00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经济增长%就业增长% 图 2 GDP 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1996-2005)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Eviews 可以进行得到回归方程: ln = 2.017 + 0.212 lnLY (3.) (6.) = 0. = 42.70252R 2 F Metho
15、d: Least Squares 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2.0.3.0.0054 X0.0.6.0.0002 R-squared0. Mean dependent var5. Adjusted R-squared0. S.D. dependent var0. S.E. of regression0. Akaike info criterion-3. Sum squared resid0. Schwarz criterion-3. Log likelihood19.72475 F-statistic42.70252 Durb
16、in-Watson stat0. Prob(F-statistic)0. 下面分别从 19962000 年,20012005 年两个时期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19962000 年: ln = 8.636 - 0.200 lnLY (28.98324) (10.75549) = 0. = 115.6805 R 2 F 20012005 年: ln = 1.492 + 0.243 lnLY (23.27462) (63.64140) = 0. = 4050.228 R 2 F 总结以上回归结果,由表 2 可以得到:分别为 0.842,0.975,0.999,说明线性回R 2 归方程有很好的
17、拟合优度。 19962005 年 GDP 每增加 1% , 从业人员增加 0.212%;19962000 年 GDP 每增加 1% ,从业人员减少 0.2%;20012005 年 GDP 每增 加 1% ,从业人员增加 0.243%。所以 19962000 年期间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 经济增长反而会造成就业率的下降,增加失业人员数量;20012005 年期间,就业与 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率的增加。 表 2 就 业 弹 性 汇 总 表 计算年份就业弹性 R 2 t-StatisticF-statistic 1996-20050.2120.6.42.70252 1996-2
18、000-0.2000.10.75549115.6805 2001-20050.2430.63.641404050.228 2.三次产业就业现状与其 GDP 增长的相关关系 不同产业的 GDP 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 应该充分考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性因素,考虑其对于就业增长的影响。运用上文公式 ,可以得到各产业的就业弹性,从而分析得到无锡各个产业对就业增长所起的作用。 表 3 无锡三次产业的 GDP 与从业人数(19962005) GDP(万元)从业人数 L(万人)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640.86128.7165.93
19、199748.66123.160.83 199821.64112.5161.36 199952.09109.3963.49 200050.09106.4464.54 200148.65123.5568.88 200245.01130.1175.13 200339.28139.581.3 200435.11150.4889.08 200534.18159.4395.59 资料来源: 无锡统计局.无锡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6,48. 图3 三次产业GDP比较(1996-20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96 19971998 1999
20、 20002001 20022003 2004 200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4 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比较(1996- 2005) 0 10 20 30 40 50 6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 3 三次产业 GDP 比较(1996-2005) 图 4 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比较(1996-2005) ()从 GDP 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各年均低于,且逐年下降;第二产 业所占比例最高,达到左右,趋势在前五年稍有下降后,2001 年后开始上升; 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
21、第二产业 GDP 增长较快时,第三产业 GDP 增长幅度会有所下降。 (2)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无锡作为工业城市,工业水平较高,吸纳 的劳动力多,第二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但是 19962000 年期间该比例却是下降的,这 与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关: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的开始阶段,国有企业遇到了生存 危机。很多国有企业市场意识淡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深。在改革中,由于长年 经营管理不善、无法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大量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了裁员、破产重组, 造成大批员工下岗,这也是造成就业弹性为负值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略有升高,是由于一部分城市下岗工人改行从事第三产业。随着国有
22、企业改革后, 其竞争意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涌入,自身优势迅速积聚, 吸纳劳动力的情况在 2001 年后明显好转 1。 1 诸一波,强勤芬.当前无锡第三产业发展的构想J.江南论坛,2004,(11):15-16. (3)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要强于其 GDP 贡献能力,2005 年底从业人数已占全市 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说明第三产业人均产值较高,且随着 2000 年后其 GDP 两位数的 高速增长,从业人员人数也开始增加。这也证明了发达的第三产业会吸纳大量的劳动 力,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拉动就业率的增长。 下面运用上文公式,考虑到近期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无锡是一个工
23、业城市,农 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较小等因素,计算 20012005 年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 第二产业回归结果如下: Method: Least Squares 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0.0.-1.0.1429 X0.0.49.248070.0000 R-squared0. Mean dependent var4. Adjusted R-squared0. S.D. dependent var0. S.E. of regression0. Akaike info criterion-7. Sum squared res
24、id5.33E-05 Schwarz criterion-7. Log likelihood21.53007 F-statistic2425.373 Durbin-Watson stat2. Prob(F-statistic)0. =0.,其他统计量均通过了检验,说明该方程很好的解释了第二产业 GDP 与从业人R 2 员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就业弹性为 0.317,即 GDP 每增加 1,就业人数就增加 0.317,高于无锡总体就业弹性 0.243,证明无锡工业发达。在三次产业中,无锡目 前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二产业来拉动。 第三产业的回归结果如下: Method: Least Squares Va
25、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3.0.5.0.0105 X0.0.2.0.0853 R-squared0. Mean dependent var4. Adjusted R-squared0. S.D. dependent var0. S.E. of regression0. Akaike info criterion-1. Sum squared resid0. Schwarz criterion-1. Log likelihood6. F-statistic6. Durbin-Watson stat1. Prob(F-statist
26、ic)0. 由此得到:=0.,拟合优度不高。此方程不适合描述无锡第三产业 GDP 与从业人数R 2 的关系,两者间的线性相关性不十分明显。 3.民营经济的 GDP 与就业量的相关性 民营经济依托于无锡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是无锡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 2006 年,全市民营企业已达 8.94 万家,比上年净增 7000 家,从业人员 141.77 万人, 注册资金 1840.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0;实现增加值 18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3,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 55.21。这些指标在无锡各种类型的经济模式中均名列 前茅,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贡献巨大。 表 3 无锡民营经济 GD
27、P 与从业人数 (2001-2005) 年份GDP(亿元)L (万人)GDP 增长率(%)L 增长率(%)GDP 贡献率(%)L 贡献率(%) 2001248.7554.2618.1018.3022.51 2002381.3668.0053.3125.3223.8027.17 2003593.0873.2655.527.7431.2028.17 2004855.6686.5944.2718.2036.4031.53 20051210.39110.9941.4628.1843.2038.38 图5 个体私营经济GDP与就业量 0 500 1000 1500 2001200220032004200
28、5 0 20 40 60 80 100 120 GDP(亿元)L (万人) 图6 个体私营经济GDP与就业量L(%)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12002200320042005 GDP所占比L所占比 图 5 个体私营经济 GDP 与就业量 图 6 个体私营经济 GDP 与就业量 L(%) 由表 3、图 5、图 6,可以看到民营经济的 GDP 和从业人员人数在 20012005 年间 不断增长,并且其 GDP 贡献率以及吸纳劳动力百分比也表现为逐年增长趋势,分别由 2001 年的 18.30%和 22.51%迅速增长到 2005 年的 43.2
29、0%,38.38%。已经是无锡经济总 量增长和吸纳就业量的领头羊。由于从图中很直观的看到民营经济的 GDP 与就业量之 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运用上文中的公式可以对其进行就业弹性的回归分析。 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1.0.5.0.0125 1无锡市统计局.2006 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X0.0.8.0.0034 R-squared0. Mean dependent var4. Adjusted R-squared0. S.D. dependent var0. S.E. of regression0
30、. Akaike info criterion-2. Sum squared resid0. Schwarz criterion-2. Log likelihood8. F-statistic71.96030 Durbin-Watson stat2. Prob(F-statistic)0. 分析数据得到,民营经济 GDP 与其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非常强的线性正相关性,就 业弹性为 0.418,高于无锡总体。2000 年后民营经济凭借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无法匹 及的优势,发展迅猛,在不到 5 年的时间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二)无锡就业现状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特点 1.第二产业仍是对就业有促进作用的主
31、导产业 由上文的模型可以看到第二产业 GDP 的增长与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正相关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无锡第二产业有其特定的优势。 (1)发达的轻工业背景。无锡最典型的轻工业是纺织业和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 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九十年代后期,经历了短暂的行 业衰退后,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行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在经济 全球化的带动下,又展示出勃勃生机。随着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的到来,以及第二产 业的复苏和规模的扩大,其吸纳的劳动力将增加。 (2)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了明确的目标,依据资本经营模 式,向规模化、国际化迈进 1;大量
32、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 了合资、合作机制,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同时企业纷纷投入巨资, 进行技术创新,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注重人才优势。政府为吸引优秀人才,出台优惠政策,改善了企业的人才结构, 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生产技术的更新和科技含量的上升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 1沈新民.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就业效率的改进J.中国人口科学,2004,(2):53-80. 高;同时,无锡与国内外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展开了常年合作,建立高新技术园区,为 最新的科学技术能迅速转变成经济效益提供了平台 1。另一方面,无锡历来注重教育, 高校录取率已达 70以上
33、;当地拥有一定数量科研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等院校,尤其在 生物技术、电子科技等领域处于国内外前沿。 2.民营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无锡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持续高产值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在解决就业方 面的巨大能力和潜力,目前已吸纳社会三分之一以上的就业量,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 整中,相信有更多的劳动力将流向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成为无锡地方经济发展中最 具活力、最有潜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 (1)产业结构主要以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 无锡民营企业大多起步于投资少、见效快、进入门槛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多从 事于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农
34、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2。2005 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总数的 52.6%,增加值占整个民营经济总量的 60%。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作为坚强后盾,因此其 GDP 的增长势必 会带动对劳动市场的需求上涨,引起无锡就业量的增加。 (2)随着民营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正在由起步阶段的私 人作坊、个人合伙企业向规模型企业转变,产品档次也由低档的初级产品向科技含量高 的高档产品转变,产品市场正在由内销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加速转变 3,企业 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方面劳动力的需求扩大。 (3)进驻社会事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增多。
35、教育、卫生、文化及中介服务等领域有较快 发展。到 2005 年底,从事房地产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的民营机构达 289 家 4, 这些民营 1李佳霖.创新产业无锡产业发展的方向N.经济日报,2005-4-5. 2王立人.创新无锡民营经济再度辉煌之路J.江南论坛,2006,(2):7-9. 3王咏红.把握机遇,加快无锡民营经济发展J.唯实,2005,(4):28-29. 4同 2005年无锡各行业从业情况 3% 2% 34% 1% 9%7%1% 43% 2005年上海各行业从业情况 4% 6% 27% 2% 10%6%2% 43% 12345678 企业安排了很多社会劳动力,为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不小的
36、贡献。 3.第三产业 GDP 增长对就业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按一般理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高,第三产业发展较高 1。虽然无锡 第三产业绝对量和相对量所占比例都比较高,但是由上文数据分析显示其 GDP 的增长 对就业增长的拉动效果还不明显,两者不成正相关。第三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其 吸纳的劳动力比较少。这一方面说明此模型不适合无锡第三产业 GDP 与就业量的比较, 同时也说明了其就业趋势存在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国内来看,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比较好。下图通过对无锡和上海第三产 业内部主要行业从业情况进行直观比较,分析无锡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图中 1 代表金融业,2 为房地产业,3 为
37、批发零售业,4 为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6 为教育业,7 代表文化、体育业,8 代表了其他行业。 (1)金融功能不足,房地产业尚待发展 。无 锡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吸纳劳动力只占到第三产 业从业人数的 5%,远远低于上海的 10%,尤其 是房地产行业。说明无锡从事金融房地产行业 的人员人数相对于经济发展情况来说还较少, 这与目前江苏要打造金融强省的目标是不相适 应。从社会结构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人们对 金融、房地产投资的意识还不强,造成其从业 人数偏低。 (2)批发零售行业吸纳的劳动力过多。由于批 发零售行业有其经营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个 体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比较
38、低,经营情况不稳定,经营缺乏连贯性。虽然批发零售 1刘辉群.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新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3):91-94. 行业能大量吸纳劳动力,但小型批发零售行业过多带来了从业人员获得的劳动所得不 够理想的情况。 四、提高就业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产业结构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扩大第三产业的经营规模,实现规模发展。改变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 重的情况,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1。在第三产业中要 提高民营经济的投资比例,增强其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同时,要增加可以吸纳劳动力 的新型第三产业的数量,像物流业、金融保险业、证券投资业、房
39、地产业、金融业、 旅游业和社区卫生、文化体育、教育机构等,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新亮点。 2.重点发展民营经济 政府可以一方面加强政策的扶持作用,为民营资本进驻更多的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激发投资创业热情,例如: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限制,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制定优 惠措施等;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走规 模经营路线;出台激励民营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政策,例如:吸纳就业人数达到一 定程度可以减免税收等。同时民营经济也要有必要的措施加强自身的完善,建立“以 人为本”的观念,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估机制,使员工 对企业的贡献与其获得的待遇成正比关
40、系 2。 1王立人.创新无锡民营经济再度辉煌之路J.江南论坛,2006,(2):7-9. 2宋仁莲.论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策略问题D.大连:东北师范大学,2005. (二)鼓励非正规就业 包括部分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正规就业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无锡目前正处 于经济转型阶段,国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非正规就业在拓展经济增长领域的同 时,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失业问题。城镇失业下岗工人是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中坚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纠正下岗工人的就业观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下 岗再就业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非正规就业,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同时,政府应该 建立和完善特殊的非正规就业的养
41、老、医疗保险制度体系,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获得应有的社会福利 1。 (三)提高城市化水平 无锡的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所起的作用很小,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 GDP 和就业机会,从而提高经济增长 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因此,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其 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工业化基础上,寻找新兴产业,并对现有产业 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案,发挥政府 在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巨大调节作用,在增强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注意城镇各级城 市的协调发展;另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 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性、持续性,在现有基础上使无锡城市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五、结论 本文主要就无锡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就业弹性的方式分析了无锡就业与经济增 长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分析了部分产业、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其就业水平的影响 1王建兰.无锡市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2刘韶岭.关于“十五”中期无锡城市化的发展J.江南论坛,2004,(9):24-25. 程度大小,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互信任评估-洞察及研究
- 滴灌系统施工技术优化与推广
- 公司投资并购管理办法
- 微凸点在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
- 生活技能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研究
- 星级酒店大堂管理办法
- 医院财务退费管理办法
- 港区人员安全行为分析-洞察及研究
- 旅游经济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标准研究
- AI生成内容侵权认定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法拍房后申请住房补贴申请书
- 苏教版译林初中英语词汇表(七年级至九年级)
-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
- 工作销项计划表
- 抑郁病诊断证明书
- 典型振动频谱图范例
- 石化质检员试题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32350.2-2015轨道交通绝缘配合第2部分:过电压及相关防护
- GB/T 19520.16-2015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0部分:面板、插箱、机箱、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
- (约克)机组热回收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