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化工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化工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化工设计初步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31.1 项目综述.131.2 项目可行性分析.141.3 工艺设计.141.3.1 工艺流程图.141.3.2 工艺特点.151.4 厂区及生产概况.151.5 原料以及公用工程.151.5.1 原料来源.151.5.2 公用工程.161.6 产品结构.161.6.1 产品生产方案.161.6.2 目标市场.17第二章 厂址选择.182.1 选址依据.182.2 厂址概况图.182.3 厂址选择一般原则.202.3.1 原料来源和运输因素.202.3.2 劳动力因素.212.3.3 土地因素.212.3.4 环境条件.212.3.5 动力设施.212.3.6 污染物的

2、处理.212.3.7 政府政策.222.3.8 社会因素.222.4 选址原因.222.4.1 原料来源优势.222.4.2 自然条件优势.222.4.3 气候条件优势.232.4.4 交通运输优势.232.4.5 配套优势.242.4.6 政策优势.242.4.7 人才优势.262.4.8 环保治理优势.282.5 选址周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282.6 总结.29第三章总图布置.303.1 总平面布置的一般思路.303.1.1 节约用地要求.303.1.2 预留发展用地要求.303.1.3 厂区的通道宽度要求.313.1.4 地理环境利用要求.313.1.5 气候因素要求.313.1.6 组

3、织要求.323.2 总图布置参考的标准规范.323.3 厂区结构.323.4 各分区介绍.343.4.1 办公生活区.343.4.2 辅助生产区.353.4.3 生产区.363.4.4 储运区.363.5 总图布置详细说明.373.6 主要区域占地面积.38第四章 车间布置.394.1 设计依据.394.2 车间布置.394.2.1 概述.394.2.2 厂房布置.414.2.3 单元设备布置方法.464.2.4 车间布置概述.51第五章工艺方案的选择.585.1 概述.585.2 工艺流程的选择.595.2.1 对二甲苯生产路线与来源.595.2.2 对二甲苯分离方法的选择.605.2.3

4、三种分离工艺的对比.625.3 工艺流程简述.635.3.1 吸附部分.635.3.2 精馏分离部分:.645.3.3 反应部分.655.4 工艺过程模拟.665.4.1 模块的选择及物性方法的选用.665.4.2 吸附分离工段.67(1)吸附部分.67(2)精馏部分.695.4.3 异构反应工段.715.5 工艺流程优化.755.5.1 解吸剂脱轻塔的优化.765.5.2 抽出液塔的优化.785.6 工艺创新点.82第六章 换热网络和热集成.836.1 换热网络设计.836.1.1 概述.836.1.2 物流提取.836.1.3 夹点的确定.856.1.4 换热网络设计.876.2 技术节能

5、.926.2.1 流股节能概述.926.2.2 其他节能措施.93第七章 设备设计方案.947.1 设计原则.947.1.1 反应器设计原则.947.1.2 塔设备设计原则.947.2 设计标准.947.3 设计选型范围.957.4 非标设备设计.95第一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综述1.2 项目可行性分析1.3 工艺设计1.3.1 工艺流程图1.4 厂区及生产概况1.5 原料1.5.1 原料来源1.6 产品结构1.6.1 产品生产方案1.6.2 目标市场第二章 厂址选择2.1 选址依据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T20649-19982.2 厂址概

6、况图2.3 厂址选择一般原则1.原料来源和运输2 劳动力因素3 土地因素4 环境条件5 动力设施6 污染物的处理7 政府政策2.3.1 原料来源和运输因素合适的原料可用性和价格,经常会决定厂址的选择。原料运抵工厂和把产品从化工厂运走的运输问题,在厂址的选择中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尽量考虑靠近交通枢纽以及利用河流、运河、湖泊或海洋进行运输的可能性。2.3.2 劳动力因素考虑劳动力来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的地点。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和高效的生产效率。2.3.3 土地因素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并考虑工厂发展的土地空间。理想的土地应该是平坦的,排水良好,具有合适的承载特性。对全部场所要做评价,以决定打桩

7、工程或其他特殊基建工程。2.3.4 环境条件应选择气候条件适宜连续性生产,保证产量,适应大规模的生产。2.3.5 动力设施化工生产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和常规生产使用,工厂必须建在具有合适质量的水源附近。电力在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对于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电力的工厂,厂址需要定在靠近电力便宜的地方。2.3.6 污染物的处理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下,遵守各项法律,对各类污染物进行妥善的处理,将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2.3.7 政府政策资金拨款,税负减免,,以及其他诱因,经常有政府给予,直接向手续按地区到新的投资,如高失业地区。是否有优惠条件可能是厂址选择中的主要因素。2.3.8 社会因

8、素选址工厂必须时应当地社会,被当地社会所接受。对工厂安全定位必须全面关注,使其不会对社会造成显著的额外风险。2.4 选址原因2.4.1 原料来源优势2.4.2 自然条件优势2.4.3 气候条件优势2.4.4 交通运输优势2.4.5 配套优势供水:厂区拥有 10 万吨/日的公用工程自主供水能力。供电: 通讯 :2.4.6 政策优势2.4.7 人才优势(1)引进政策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适应建设需要,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了如下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一)凡引进的下列高层次人才,前 3 年按其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时间,每月享受生活补贴,标准为:两院院士

9、 8000 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000 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000 元;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人才 1000 元。在财政拨款单位工作的,生活补贴由同级财政负担。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负担,确有困难的可从同级财政专项资金中按其补贴金额的 1050申请资助。(二)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 5 年以上期限聘用合同的,可享受安家补贴。标准为:两院院士 60 万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

10、、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0万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5 万元;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人才 10 万元。其中:两院院士每年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 3个月,其他人才不少于 7 个月。在财政拨款单位工作的,安家补贴由同级财政负担。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负担,确有困难的可从同级财政专项资金中按其补贴金额的 1050申请资助。财政负担的安家补贴由同级财政分 3 年支付。2009 年以后来我区企业工作的,40 周岁以下(特殊专业人才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取得硕士学位

11、或副高级职称并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人才一次性享受安家补贴 3 万元,由用人单位支付,可直接进入成本。确有困难的可从同级财政专项资金中按其补贴金额的 1050申请资助。夫妻双方同时引进,且都属安家补贴享受对象的,双方同时享受安家补贴。高层次人才可优先享受人才安置房优惠政策。(三)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申报获得批准的可享受不低于 50 万元的资金资助。优先推荐申报市创业创新人才奖,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并一次性给予重奖。对高层次人才所从事的科技开发项目,优先申报全市创业创新扶持。(四)优先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问题。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的申

12、报、晋升、聘任,不受单位结构比例或指标限制。具有硕士学位且工作满两年的,可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特别优秀的可提前 1 至 2 年破格报评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具有博士学位的,可提前 1 至 2 年破格报评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报评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允许用人单位先聘后评、低职高聘。(五)建立和完善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管理、技术、资金、项目和科技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鼓励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分配形式。高层次人才的职务科技成果已转化取得经济效益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个人奖励。高层次人才来我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

13、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获得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和部分企业所得税。(六)建立高层次人才补充保险制度。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须为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鼓励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标准,向高层次人才倾斜。企业还可增购商业保险,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多保障。(七)引进到我区的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子女及父母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入我区。引进人才要求为配偶安排工作的,原则上在用人单位系统内就业,人社部门予以协助;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优先安排到区内重点中学或小学。(八)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因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办理调入手续的,人事部门准予重新建档,免费人事代理

14、,承认其原身份、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龄连续计算。(九)实行高层次人才休假体检制度。根据我区实际,逐年提高专家和优秀人才休假体检标准。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定期安排休假、体检,切实保障身心健康。(2) 人力资源2.4.8 环保治理优势连云港石化在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把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作为大项目投入产出 的首要目标。通过工艺方案及装置设备的优化调整,降低能耗,并且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公司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工作:一、新征用地尽可能地利用盐碱荒地,新增用水基本由淡化海水和中水回用解决。以“不占用一亩耕地,不多消耗一吨淡水”为目标。二、采用节能、降耗、建立循环经济的先进工艺技术。如建

15、设重点环保治理项目高含盐污水处理项目,将航空煤油、柴油、碱渣环烷酸污水等进行回收处理,实现清污分流、分质处理和污水回用,减少污物的排放和新鲜水用量。三、借助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对现有环保设施中的薄弱环节将进行全面改造。在现有的“三废”治理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烃类气体排放,对成分不同的废水分类处理;对产生的废渣建立专门填埋场,对催化剂废弃物、贵金属废渣进行专业回收。2.5 选址周边环境以及保护目标周边环境概况:徐圩新区位于连云港市区东南部,远离市区,亟待开发。周围几乎没有较大的居民区,因此不存在保护目标。噪声: 国家将城市噪声标准分为五类标准,本厂区符合适用于工业区的三类标准。大气:本厂

16、周边大气状况良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标准。2.6 总结连云港徐圩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可通过海运和管道获得丰富的石油、燃气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便利, 中石化连云港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区域内将有十余家化工企业,产业链条完整。本厂优势在于:原料混合二甲苯产量充足,无需外购,节约运输成本;厂区建设可通过开垦荒地,不占用耕地资源;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工业基地内电力水力供应充足;交通运输网络发达,产品有充分的省内储运及外省需求做支撑。第三章总图布置3.1 总平面布置的一般思路“改革工厂设计模式,提高工程水平”这是中石化集团公司根据形势要求,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设计质量方针。总图专业,其自身的特

17、点决定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必须起到龙头地位。而总图设计模式改革,体现在将辅助系统充分依托社会、明确企业生产职能的前提下,精心、合理地进行设计,达到节约投资、减少定员、降低能耗、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3.1.1 总平面布置应节约集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采用联合、集中、多层布置;(2)应按企业规模和功能分区,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3)厂

18、区功能分区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形宜规整;(4)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3.1.2 总平面布置的预留发展用地要求(1)分期建设的工业企业,近远期工程应统一规划,近期工程应集中、紧凑、合理布置,并应与远期工程合理衔接;(2)远期工程用地宜预留在厂区外,当近、远期工程建设施工期间隔很短,或远期工程和近期工程在生产工艺、运输要求等方面密切联系不宜分开时,可预留在厂区内,其预留发展用地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3)预留发展用地除应满足生产设施发展用地外,还应预留辅助生产、动力公用、交通运输、仓储及管线等设施的发展用地。3.1.3 厂区的通道宽度要求(1)应符合通道两侧建筑

19、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2)应符合铁路、道路与带式输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置要求;(3)应符合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要求;(4)应符合绿化布置的要求;(5)应符合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6)应符合竖向设计的要求;(7)应符合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3.1.4 地理环境利用要求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和有关设施,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厂区地形坡度较大时,建筑物、构筑物的长轴宜顺等高线布置;(2)应结合地形及竖向设计,为物料采用自流管道及高站台、低货位等设施创造条件。3.1.5

20、气候因素要求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3.1.6 组织要求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地组织货流和人流:(1)运输线路的布置,应保证物流顺畅、径路短捷、不折返;(2)应避免运输繁忙的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3)应使人、货分流,应避免运输繁忙的货流与人流交叉;(4)应避免进出厂的主要货流与企业外部交通干线的平面交叉。应用到本项目上,在进行总图设计时,满足以上要求,同时本项目的公用工程充分依托总厂,关系密切的单元组合布置,达到节约投资、减少定员、降低能耗、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3.2 总图布置参考的标准

21、规范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2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J3024-19953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T3032-2002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20025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2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HGT20649-20093.3 厂区结构本项目厂址选择,整个厂区呈矩形布置,东西方向跨度为 230 m,南北方向跨度 200 m,厂区总占地面积为 46000m2。整个厂区分为四个部分:办公生活区、辅助生产区、

22、生产区和储运区。该地常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根据主导风向将四个区进行合理布置,将最危险的储运区即罐区布置在常年主导风的下风侧,即布置在整个厂区的西北角上;生产区布置在罐区的南边,靠着罐区布置;辅助生产区紧挨着工艺区布置,厂区的东北角为总厂的办公生活区,3.4 各分区介绍3.4.1 办公生活区行政办公楼布置在厂区主要人流出入口处,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办公生活区设有食堂,休息区,为职工的生活带来便利。停车场布置在厂区主要人流出入口处,方便职工存取车,同时满足工厂用车停放的需要。3.4.2 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由化验中心,控制中心,检修中心,配电站,消防站,水池等组

23、成。化验中心和控制中心布置在厂区的东侧,靠近人流出入口的地段,有较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且位于生产区,储运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将检修中心,配电站,消防站,水池组合布置,达到节约投资、减少定员、降低能耗、优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配电站位于厂区东南角,输电线路进出方便,且靠近生产区,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消防站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在消防站边上设有水池,可为消防提供消防用水。水池为两用水池,在满足正常生产循环用水的情况下,保证水池有一定的限定水位,从而保证消防供水量。3.4.3 生产区3.4.4 储运区储运区具体布置如图所示,原料储罐为 3 个直径为 20 米的固定顶罐

24、,PX 储罐为 3 个直径为 20 米的固定顶储罐,氢气储罐为 1 个直径为 18 米的球罐。整个储罐组分 2 排布置,储罐间距、储罐与防火堤距离、防火堤高度等设计均符合规范。3.5 总图布置详细说明系统征地:本系统选择在总厂南部预留空地上,与总厂工艺装置间距较近,方便利用总厂公用工程,以最大化地利用土地,提高生产效益。区域划分:本系统可分为四块,即办公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储运区,由风玫瑰可知,厂区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因此储运区位于整个厂区的西北角,辅助生产区围绕工艺装置区布置。道路布置:本系统运输主道路宽为 12 米,产区中部道路 9 米,环厂区公路为 6 米,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各出

25、入口的确定主要依据周边原有道路的分布情况,储运区道路为车流通道,东边辅助生产区的道路为人流道路,是往来于辅助生产车间和办公楼的工作人员主要活动区域。整个厂区设有 3 个出入口,保证人车分离。管廊布置:来自总厂公用工程的冷剂和蒸汽等统一由公共管廊运输至分离及异构化区,生产的产品也统一输送至各储罐区,布置时,应尽量使路径最短。厂区绿化:绿化是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计既可美环境,改善小气候,又可防止火灾蔓延减少空污染,减少空气污染。由于工艺装置区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时,树木会使火势加大,阻碍消防车辆的通过,因此不宜在工艺装置区种植过多的树木。另外,为防止绿化植物对管线、管

26、道布置的影响,生产区的绿化主要以车间周围带状绿地为主。在辅助生产区,由于人员比较集中,所以绿化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安全距离:包括储罐间距、道路宽度、罐组与厂区内重要设施间距等,是总图布置重要的安全要求。第四章 车间布置4.1 设计依据建筑物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2001 年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 50160-1992(1999 年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标准HG 20571-199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T 20546-2009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

27、G T20549-1998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 20646-199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SH3034-1999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 3012-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0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储罐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4.2 车间布置4.2.1 概述车间布置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既要符合工艺要求,又要经济实用,合理布局。车间布局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投资,建设后的生产运转正常,设备维修和安全,以及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所以在进行车间布置要做到充分掌握有关资料,全面权衡,在布置时要做

28、到深思熟虑,仔细推敲,以取得一个最佳方案。 车间布置设计是以工艺为主导,并在其他专业软件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因此,在进行车间布置设计时,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由工艺人员汇总完成。车间布置主要是设备的布置,工艺人员首先确定设备布置的初步方案,对厂房建筑的大小、平立面结构、跨度、层次、门窗、楼梯等以及与生产操作、设备安装有关的平台、预留孔等向土建专业提出设计要求,待厂房设计完成后,工艺人员再根据厂房建筑图,对设备布置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的设备布置图(施工图)就作为设备安装和管道安装的依据。(1) 设计的基本依据车间布置时,在总图的基础上明确车间的位置,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有关物性数据,与车间等级相

29、关的规范标准,了解土建、设备、仪表、电力、给排水等专业和机修、安装、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并考虑运输、消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所设计的车间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有一个完善的方案。 常用的设计规范和规定 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应熟悉并执行有关防火、防雷、防爆、防毒和卫生等方面最新的规范。1) 目前常用的设计规范有:a.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 修订版)b.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850160-99c.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d.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2348-90e.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定GB50058-922) 基础资料a. 工艺和

30、仪表流程图(初步设计阶段)及管道和仪表流程图(施工图设计阶段)。b. 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成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c. 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承形式及保温情况)。d. 公用系统耗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e. 车间定员表。f. 厂区总平面布置草图。3) 车间组成一个较大的化工车间通常有:a. 生产设施,包括生产工段、原料和产品仓库、控制室、露天堆场和贮罐区等。b. 产辅助设施,包括除尘通风室、机修间、化验室等。c. 生活行政设施包括车间办公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d. 其他特殊用室,如劳动保护室,保健室等。4.2.2 厂

31、房布置(1)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是根据生产工艺条件(包括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生产规模等)以及建筑本身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包括建筑形式、结构方案、施工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考虑的。厂房的平面设计应力求简单,这会给设备布置带来更多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同时给建筑的定型化创造有利条件。a. 平面形式,车间厂房的平面布置,其外形一般有 I 型(长方形)、L 型、T型和型等。b. 柱网布置和跨度,厂房的柱网布置,要根据厂房结构而定。c. 厂房的宽度,为了尽可能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建筑经济上的要求,一般单层厂房宽度不宜超过 30m,多层厂房宽度不宜超过 24m,厂房常用宽度有9m,12m,14.4m,15m,18

32、m,也有用 24m 的。(2) 厂房垂直布置厂房的高度,主要由工艺设备布置要求所决定。厂房的垂直布置要充分利用空间,每层高度取决于设备的高低、安装的位置、检修要求及安全卫生等条件。一般框架或混合结构的多层厂房,层高多采用 5m,6m,最低不得低于 4.5m,每层高度尽量相同,不宜变化过多。 (3) 设备布置中小型化工厂的设备,一般采用室内布置,尤其是气温较低的地区。对于有火灾及爆炸危险的设备,露天布置可降低厂房的耐火等级。1) 生产工艺对设备布置的要求a. 在设备布置时要满足工艺流程的顺序,保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b. 相同设备或同类型的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例如塔体集中布置,热交换

33、器、泵成组布置在一处等。c. 设备布置时,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有利于操作及检修。d. 运转设备应考虑其备用设备的位置。e. 尽可能缩短设备间的管线。f. 车间内要留有原料、中间体、产品贮存及运输、操作通道。g. 考虑传动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位置。h. 考虑物料的防火、防爆、防毒及控制噪声的要求,譬如对噪声大的设备,宜采用封闭式间隔等,生产剧毒物及处理剧毒物料的场所,要和其他部分完全隔开,并单独设置自己的生活辅助用室。i. 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适当预留扩建余地。j. 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净间距大小,如表 4-1 所示,此数据适用于中小型工厂,可供一般设备布置时参考。2) 设备安装专业对布置的

34、要求a. 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拆卸及更换时所需要的空间、面积及运输通道。b. 考虑设备安装和更换时能顺利进出车间。设置大门或安装孔,大门宽度比最大设备宽 0.5m。不经常检修的设备,可在墙上设置安装孔。c. 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孔。厂房比较短时,吊装孔设在山墙的一端。厂房长度超过 36m 时,则吊装孔应设在厂房中央。d. 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应在每一层相同的平面位置。吊装孔不宜开得过大,一般控制在 2.7m 以内。e. 考虑设备检修、拆卸等的起重运输设备。3) 厂房建筑对设备布置的要求a. 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如压缩机、真空泵、粉碎机等,应该布置在厂房的底层,并和其他生产部分隔开,以减少厂房楼面的荷载和振动。如由于工艺要求离心机不能布置在底层时,应由土建专业在结构设计中采取有效的减震措施。b. 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和基础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墙连在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