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12_第1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12_第2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12_第3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12_第4页
预应力管桩基础检测方案 (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桩基础检测方案工程名称:职工统建房 工程地点: 海甸岛沿江一西路 施工单位:海南泰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海南泰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 制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审 批: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检测方法和数量 3四、检测条件.11五、检测程序.11六、进场检测工期计划.11七、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12八、各单位签章. 12桩基础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职工统建房工程基础型式为桩基础,采用基础采用静压PHC400AB9511(十字形桩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共387条(其中抗拔桩98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300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2、力(2600kN);设计有效桩长约为34米。基坑支护采用支护旋挖桩共 根。二、检测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规程DBJ15-27-2000的有关规定。三、检测方法及数量1、 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1) 低应变法 77 根 2、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1) 静 载 法 4 根2) 单桩竖向抗拔 3 根 3、检测方法3.1基桩单桩静载试验检测3.1.1 测试程序(1)根据试验桩要求或验收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总加载量不宜少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2)确定荷载分

3、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l15,计算每级荷载的大小。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3)根据千斤顶的标定曲线计算好各级荷载下油压表读数。确定试验加载方式。(4)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试验桩直到试验桩破坏,工程桩直到最大试验荷载,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5)试验加载:按分级加荷量和油压表读数分级加载,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时,每级加荷时间到1小时后可加下一级荷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时,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时,可加下一级荷载。(6)终止加载参照建筑地基基

4、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执行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当荷载一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桩顶总沉降量达到40mm后,继续增加二级或二级以上荷载仍无陡降段;基桩破坏。(7)试验卸载:当加荷程序执行完成后,加载转为卸载: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每级卸荷维持时间为1小时.3.1.2数据记录(1)按桩基静载试验数据记录表进行记录。(2)应记录千斤顶、百分表和压力表的编号。(3)加载荷前记录百分表读数。(4)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5)每级卸载后隔

5、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全部卸载后,隔3至4h再读一次。(6)原始数据在书写时或统计时发生错误,检测人员应在该数据上划上双横线,然后在上面重新书写数据,并签名。(7)试验完毕后检测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并由检测负责人校核签名。3.1.3异常情况处理3.1.3.1为防止工地发生停电情况,应配备手动油泵或发电机,确保试验正常进行。3.1.3.2如发生漏油情况,先对系统进行检查,轻微的要经常进行补载,严重的要更换配件,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3.1.3.3如试验装置发生倾斜,应重新合理分布堆载重物,严重的应卸载重新安装(或吊装)。3.1.3.4当桩静载试验加载中,

6、桩身突然下沉过大时,应首先检查加载设备、沉降量测试系统有无异常。确定是桩身破坏的,应在原始记录中详细说明。3.1.3.5在桩静载试验中,中途因故停止试验后,恢复试验时,应先加载至前一级荷载,稳定后继续进行试验。同时应在原始记录中,详细说明试验中断原因、起止时间、处理过程等。3.1.3.6试验加载中未加载到最大试验荷载,试验满足终止加载条件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及有关单位共同处理。3.1.4检测过程注意事项3.1.4.1试验加载时,沉降量增加,油压可能降低,要随时进行补压(人工操作时)。3.1.4.2在工地现场检测时,出现质量事故,无论是否已妥善处理,均应向检测负责人或室主任报告,并同时将事故过程

7、详细记入原始记录。3.1.4.3安全措施须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3.2基桩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具体实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在检测前对所需检测的基桩必须做好测前处理,凿除桩头浮浆至坚硬的混凝土层,清除浮渣及松动的混凝土,凿平修平桩头,所检测的基桩桩头必须平整。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检测时将传感器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连接好仪器,用手锤或棒锤对桩头进行竖向激振,并通过测试仪器采集由于检测所施加的锤击力是一个相对较短暂的脉冲力,桩顶受到锤的冲击后,冲击能量是以波动形式传至桩底(这种

8、波动可用一维波动方程来描述)。通过安装在桩顶附近桩身两侧传感器的检测,经仪器记录放大、滤波和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可以观察到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过程。因此,可以运用一维波动方程对桩身阻抗和土阻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推算桩周土阻力分布(包括静阻力和动阻力)和土的其他力学参数;在充分的撞击力作用下,就能获得岩土对桩的极限阻力。然后利用实测时域波形曲线采用CAPWAP法分析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CAPWAP法的基本思路是从实测的力波或速度波曲线中任选一条,并参考地质资料,设定一组桩身阻抗、土阻力及其它桩土参数,将土阻力分配到桩周和桩端,进行相应的波动计算,求出另一条曲线,使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拟合,若两者不吻

9、合,则重新调整参数,反复迭代计算,直到两者吻合程度满意为止,最终求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上述分析计算的结果完成模拟的静力计算,推断相应的静力载荷试验下的PS曲线。实测曲线拟合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是:1、从试验实测的曲线中选取合理的实测信号,确定波速平均值;2、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及其模型参数;3、利用实测的速度(或力、上行波、下行波)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力(或速度、下行波、上行波)曲线;4、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设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将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

10、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从而求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记录激振所产生的信号。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及以上重复测试。出现异常波形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激振所产生的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变异的界面时,如桩底、断、裂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经测试仪器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依据检测结果波列图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进行分析,判定

11、桩身的完整性。3.3静载抗拔检测3.3.1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千斤顶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两部分。在抗拔桩的顶部架设一根钢梁,将抗拔桩钢筋锚固于钢梁之上。在抗拔桩两侧的地面上对称放置两块荷载板,荷载板上方分别安装千斤顶进行并联同步加载。千斤顶加载产生的抬升力由钢梁传递给抗拔桩的钢筋笼。桩顶位移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测量。3.3.2检测装置及安装示意图 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加载部分和桩顶位移观测部分。荷载由安放在抗拔桩顶上方、两根钢梁中间的油压千斤顶提供,千斤顶上方的钢梁与抗拔桩钢筋焊接或锚固连接。千斤顶下方的钢梁将千斤顶压力传递给检测桩两侧的支墩平台上,再传递到地基土上。抗拔桩顶部位移

12、位移由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3.3.3加载分级:按照最大加载的1/10为一级,逐级加载,直到达到终止加载的条件。 3.3.4位移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后,观察并记录桩身外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3.3.5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1h内的位移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3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3.3.6终止加载的条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的5倍;2)按桩顶位移控制,当累计桩顶位移超过

13、100mm时;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4)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3.3.7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判定1) 对于陡变型U-曲线,取陡变起始点荷载为极限荷载;2)对于缓变型U-曲线,根据上拔量和-lgt曲线变化综合判定,即取-lgt曲线尾部显著弯曲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3.3.8桩头处理及现场要求1) 桩顶应比基底高约10cm;2) 钢筋露出桩顶至少50cm。3)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土,不应少于7天;对于粉土,不应少于10天;非饱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天;饱和粘土不少于25天,对泥

14、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4) 需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桩周10m范围内需坚硬、平整;保证通电(220V、380V);5) 试验过程中现场不得有打桩机或其它因素造成的较强震动。四、检测条件在检测前,将检测桩位周围场地平整,将桩头挖出,使检测桩桩头出露,桩顶要求平整,并向检测单位提供如下资料:桩径、桩长(有效桩长)、桩砼等级、设计承载力、施工记录、标注桩号的桩位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五、检测程序 1、委托方、设计等有关单位根据桩基础完成时间及施工现场情况安排检测时间,确定桩检测方案。 2、委托xxx质量检测检验站进行检测,并提交委托单。 3、进行检测桩桩头处理及场地平整。 4、检测单位进场检测。 5、提供检测报告。六、进场检测工期计划 本工程预制方桩基础施工已于 年 月 日前完工,根据现场条件并已按上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