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学习内容】_第1页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学习内容】_第2页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学习内容】_第3页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学习内容】_第4页
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新进展【学习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催化裂化技术及其新进展,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谢朝钢 2010年06月,1,特选内容,内容,前言 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2,催化裂化能力,全球催化裂化能力约为762Mt/a。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FCC装置位于印度Reliance工业公司Jamnagar炼油厂,设计能力为650万吨/年,实际能力可达1000万吨/年。 我国催化裂化能力达到146Mt/a。目前我国单套能力最大的FCC装置在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设计能力为350万吨/年。,3,4,中国催化裂化装置统计,5,中国催化裂化使用技术统计,6,内容,前言 催

2、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7,FCC技术发展历程,1936年,第一套固定床催化裂化工业装置在Mobil公司Paulsboro炼厂建成运转 1942年,第一套流化床催化裂化(FCC)工业装置在Exxon公司Baton Rouge炼厂建成运转 1956年,Shell发明了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器 1961年,Kellogg和Phillips合作开发出ROC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第一套ROC工业装置在Borger炼厂建成运转 1972年,Amoco发明了高温再生技术 1974年,Mobil开发出CO助燃剂 1975年,Phil

3、lips开发出金属钝化剂 1981年,UOP开发出RCC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1981年,S 涡流分离系统(VSS用于内提升管结构)或涡流沉降器汽提器(VDS用于外提升管结构)使油气的保留度增加到99.7,增加了汽油和LCO的产率,降低了干气产率; 先进流化汽提技术可使碳差减少0.04个百分点,这样可使再生器温度下降12并使剂油比增加6,从而使转化率、产率和选择性提高; 带催化剂冷却的两段再生器,用来控制较高的焦炭产率及其产生的热量。,12,ExxonMobil-Flexicracking IIIR,并列式反应器/再生器结构; 特殊设计的进料喷嘴使返混最小化,并增加汽油产率和转化率; 封闭连接式旋

4、风分离器系统是SCT(短接触时间)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增加轻烯烃、汽油和馏分油的产率; 催化剂汽提器配有高效内构件,并能尽量少地使用汽提气体,减少了干气和焦炭的产率; 单段再生器配有平板-栅格主风分布器,成本低、可靠性好。,13,Kellogg-Orthoflow,堆叠式沉降器/再生器结构; ATOMAX喷嘴产生的平均液滴尺寸小、分布窄,可增加汽油产率和转化率; 密闭旋风分离器系统,减少返混,增加汽油和LCO产率; DynaFlux汽提技术增加轻烯烃和汽油的产率,减少碳差; RegenMax分段部分燃烧再生技术,使加工重质原料时催化剂上的碳非常少,并且减少由钒引起的失活; 密相催化剂冷却技术,

5、加工重质原料时可保持长周期运转; MagnaCat工艺(磁分离技术),能够从催化剂藏量中选择性地去掉活性较低、金属含量高的催化剂颗粒; CycloFines技术(循环细粉技术),除掉烟气中4微米及以上的颗粒。,14,Stone & Webster/Axens-R2R,R系列喷嘴,与轴向和径向喷嘴相比可使转化率提高4; 混合温度控制(MTC)技术; LD2分离器用于催化剂和油气的分离,与tee型分离器相比,可使气体的产生减少30以上; 新的提升管终止系统(RS2)包括预汽提和油气与催化剂的快速分离; 结构填料汽提器,使汽提气和催化剂充分混合并缩短分离段高度,能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再生器温度、减少催

6、化剂夹带、降低投资、降低再生器排放以及减少汽提蒸汽用量; 两段再生降低了钒使催化剂失活的程度。,15,内容,前言 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16,RxCat技术(UOP),再生催化剂和待生催化剂混合,降低油剂接触温度 增加催化剂循环量,提高剂油比 增加催化剂裂化活性中心数量 降低炭差 优化产品分布,17,UOP的RxCAT与常规FCC的比较,18,IsoCat技术(Petrobras),降低油剂接触温度,减少热反应 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强化雾化分散 增强催化反应,提高高价值产物选择性,19,RICP技术(RIPP

7、),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双向组合 催化裂化回炼油在加氢装置与催化裂化装置间进行大循环操作,20,RICP技术-特点,对催化裂化装置: HCO经加氢处理后,杂质含量降低,饱和度提高,将改善其催化裂化性能,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增加 可降低生焦量和再生器负荷,提高加工量,对渣油加氢装置: HCO顶替出的直馏蜡油可进加氢裂化装置加工,生产更多的优质中间馏分油和化工原料 强化和提高加氢过程中脱金属、脱残炭和脱硫等作用,抑制渣油催化剂上焦炭不均匀沉积,延长加氢催化剂的寿命,21,RICP技术-工业试验结果,在保持相同掺渣比的工况下,采用RICP组合技术可提高催化裂化装置处理量至少5%以上 在保持相同处理量

8、的工况下,可提高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约10个百分点以上 在保持相同掺渣比的工况下,采用RICP组合技术,与未采用RICP组合的技术路线相比,催化裂化装置可提高轻质油收率可提高约3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可提高约4个百分点 目前RICP技术一直在投用,各装置运转良好,22,内容,前言 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23,FDFCC-I(LPEC),采用双提升管反应器结构 重油提升管在常规催化条件下操作 汽油提升管在较苛刻的条件下操作,实现芳构化、异构化等反应以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24,FDFCC工业标定结果,25,FDC

9、C工业标定汽油性质,26,FDFCC-技术(LPEC),27,FDFCC-技术,28,TSRFCC(石油大学),催化剂接力 分段反应 短反应时间 大剂油比操作,29,TSRFCC工业试验结果,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深度,同比加工能力增加20% 产品分布得到改善,轻收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干气和焦炭产率降低2个百分点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汽油烯烃含量降低6个百分点、硫含量下降、RON下降1.3个单位,柴油十六烷值提高3个单位、硫含量下降,30,MIP技术(RIPP),串联式提升管+快速床反应器 第一反应区采用短停留时间、较高的反应温度 第二反应区通过扩径延长停留时间,通过注入冷激介质降低反应温度,31,

10、MIP工业试验结果,高桥分公司工业运转结果表明,液体收率增加1.79个百分点,干气和油浆产率分别下降0.41w%和0.99w%,汽油烯烃含量降低1316个百分点,硫含量降低26.5w% 安庆分公司工业运转结果表明,汽油烯烃含量可以从52v%下降到35v%以下,汽油硫含量下降20.55w%,同时产品分布得到优化,干气收率下降,总液体收率增加,32,MIP与FCC产物分布,33,MIP与FCC汽油性质,34,MIP-CGP工业试验结果,2004年在镇海炼化公司和九江分公司进行了工业试验 工业标定结果表明,在原料油性质变差的情况下,产品分布略好于原工艺,转化率提高,总液收增加,干气和油浆产率都有下降

11、,丙烯产率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汽油烯烃含量降低1220个百分点、最低可以达到13.4v%,硫含量降低32.5w%,RON增加约2个单位,35,MIP-CGP工业标定物料平衡,36,MIP-CGP工业标定汽油性质,37,Q&A,为什么转化率能提高? 为什么干气产率能大幅度降低? 为什么轻质油收率能提高? 为什么能降低汽油烯烃含量? 为什么能增产丙烯? 为什么能降低汽油硫含量? ,38,MIP与FCC反应差异,停留时间 5.0秒,39,原料,较小的烃类烯烃,氢转移,异构化,异构烯烃,歧化,氢转移,异构烷烃,异构烷烃芳烃,异构烷烃烷烃,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裂化,高温 短接触 高空速,低温 长停留

12、时间 低空速 高剂油比,MIP不同反应区反应化学,40,内容,前言 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41,Superflex技术(KBR),Kellogg和Mobil联合开发 双提升管设计,第二提升管进行汽油二次裂化 使用高ZSM-5含量的助剂 采用密闭式旋风分离器,42,PetroFCC技术 (UOP),采用双提升管反应器 第一提升管采用高温、大剂油比操作 第二提升管采用更苛刻的操作条件 使用高ZSM-5含量的助剂 第一提升管底部采用MxCat系统,43,HS-FCC技术(NEO/Aramco),采用高温、短接触时

13、间、高剂油比操作以及下行式反应器 采用超稳Y催化剂和高择形分子筛含量助剂,44,HS-FCC产品收率,45,INDMAX技术(IOC),反应温度550-580、剂油比15-25、注水量15-20%以及低反应压力操作 采用重油裂化组分、超稳Y分子筛和择形沸石三组元催化剂 建立了一套0.1Mt/a示范装置,46,INDMAX中试和示范试验结果,47,MILOS技术(Shell),48,MILOS丙烯+柴油操作模式,49,MILOS柴油操作模式,50,DCC技术(RIPP),采用提升管+密相流化床反应器结构 对石蜡基蜡油原料,其丙烯产率达23 % 最大处理量达到4.6Mt/a,51,DCC工业催化剂品种,CHP系列高丙烯产率 CRP/CIP系列高丙烯产率,高活性稳定性,强的抗金属污染能力 MMC系列高丙烯选择性,高活性稳定性,强的抗金属污染能力 DMMC系列进一步提高丙烯产率,52,DMMC工业应用结果,53,内容,前言 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结束语,54,炼油业面临的挑战,持续技术改进 创新:原始性、集成性,55,油化结合型炼厂 重油转化及生产清洁燃料 多产化工原料,与现有 乙烯厂和芳烃厂结合,化工型炼厂 重质原料转化 生产丙烯,联产乙烯和芳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