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1页
《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2页
《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3页
《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4页
《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金洲-教师如何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10。本书是最常见的中小学教师科学研究指导用书,书中附有很多案例,作者结合案例详细说明教师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小学教育科研误区出来的人民教育2004.2(1)新求异(2)贪求全(3)追随风(4)课题至上(5)论文情况(6)穿凿附会第一章改善实践: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人民教育2004.1(1)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2)提高教师教育的教育水平(3)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4)第二章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位人民教育2004.3-4(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个方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总结,教育的反思(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目标(解

2、决问题)、形式(行动研究)、手段(持续反省)第三章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的确定人民教育2004.7(1)从教育、教育的困难中寻找问题(2)从具体的教育教育场景中抓住问题(3)从读书交流中发现问题(四)从学校和学科的发展中发现问题第四章从计划反省:研究的基本步骤人民教育2004.10(1)计划(2)行动(3)观察(4)反省第五章在过程中生成:制定研究方案人民教育2004.8(1)、转换:用新问题替换原来的问题(二)、细分:具体化、操作化(三)、分化:分解为子课题(四)、调整:改变程序和方法(1)后发:先有研究再有方案第六章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一的人民教育2004.12备忘录(2)记述性记录

3、(3)说明文第七章教育故事:研究成果表现形式的二人民教育2004.18(1)教育故事的特征:讲故事,讲自己经历的事件(二)教育叙事诗的类型:依次夹着叙事诗(白描)、叙事诗突出学生(3)教育故事制作中的注意事项第八章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现形式的三人民教育2004.20(1)案例的运用范围(2)案例的意思(3)案例的制定(4)案例的作用附录: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和编制流程第九章教育反省:研究成果表现形式的四人民教育2005.1(1)教育反省的类型:主题和整体的反省,即时和迟到的反省,上课前和上课后的反省(2)教育反省的注意事项附录: 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及其评价人民教育2004/22第十章教育课程

4、例:研究成果表现形式的五人民教育2005.3(1)课例的意思案例:解决背景问题反思探讨课例:教育设计教育的实录教育反思(2)课例的形式:1 .整体构想情况记述主题的反省2 .设计说明教育状况整体的反省3 .教育设计教育的片断性教育反思(3)课例的注意事项后记1认识校本训练的特征郑金洲河南教育2005/042教育课程例教育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的五郑金洲人民教育2005/z13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变革之路郑金洲教师之友2005/024教育反省教育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的四郑金洲人民教育2005/015校本研究的类型郑金洲课程教材教育研究(中等教育研究) 2005/z26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校本

5、研究郑金洲江苏教育2005/037以实践为焦点的教育理论研究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2004/018如何反省自己的教育?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229教育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的教育史诗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1810教育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形式的三教育案例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2011教师如何通过研究从计划中反思:研究的基本步骤2004/1012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教育日志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1213从实际中确定:个研究问题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07在14个过程中制定了:个研究方案的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0815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和改进途径郑金洲教育

6、研究2004/0116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0217改善实践: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向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0118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定位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z119“案例”abc郑金洲教育文汇2004/0120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面向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221教育观念的世纪变革郑金洲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22“案例”abc郑金洲上海教育2002/1523案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路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724世纪初中国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走向郑金洲的林存华教育研究2002/0725教室教

7、育交流中的虚假与真实程胜郑金洲教育科学研究2002/0626听讲的技能和技术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2002/0227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校本训练俞海燕,郑金洲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0328认识“校本”郑金洲的林存华教育理论和实践2001/0529 wto与中国教育郑金洲周海涛胡东芳黄忠敬耿涓高晓清教育发展研究2001/0131认识“案例”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2001/0232基于“插课”的思考郑金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33见创新教育郑金洲中小学管理2000/0134人深刻地强调省的百年史强调个性的是,教育观念郑金洲中小学的管理有重新审视2000/04

8、的倾向35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几个问题郑金洲中国教育学刊2000/0136“革新”四题郑金洲现代教育科学2000/z237转到“校本”郑金洲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0638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面向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0339教育理论研究的欠缺世纪末中国教育理论的反思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1999/1040教育基本理论几个问题探讨概要郑金洲课程.教材.教法1999/0141中国教育学部发展史略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42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郑金洲中小学管理1998/0943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综合郑金洲教育研究199

9、8/0844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和今天的认识(二)瞿叶奎,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1998/0445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和今天的认识(一)瞿叶奎,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1998/0346更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教育观念次三中全会以来,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引起的教育观念变革,是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347一些教育隐喻探源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1997/0948略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目的郑金洲教育理论和实践1997/0549美国批判教育学的批判吉吕的批判教育观评价郑金洲比较教育研究1997/0550行动研究:一种引人注目的研究方法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1997/0151教

10、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0352“素质教育”质疑郑金洲上海教育科学研究1997/0253教育本质研究十七年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1996/0354关于华东师大一流教育的探讨熊川武、郑金洲、范国睿、袁振国中小学管理1996/0255文化与教育:探讨两者的关系郑金洲上赦师范学院学报1996/0156教育科学研究与国际接战刍议郑金洲教育发展研究1995/0257原教育学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0358后结构主义者的争论和对教育学的一些影响:转向理论特约原稿哈吉吕、谭晓玉、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0159教育经济机

11、能研究17年郑金洲教育和经济1995/0360学校特色的文化解释郑金洲中国教育学刊1995/05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译文:从实践者变成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郑金洲人民教育2004/02 )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的实施,变化的不仅是学校的外表,不仅是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体,呼唤新的学校文化,产生教师新职业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本来的作用,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登上学校的舞台。 在这一点上,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目前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是教师新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式。近年来的实践显示,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在实现从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

12、上没有什么异议,是相当实践的。 但是,什么样的教师是研究型的教师呢? 教师从事的研究有什么独特之处? 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表现和那样的表现。我认为,可以系统地反省自己的教育教育行为,具备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在某种意义上,这位教师已经从单一的教育实践者变成了教育研究者。 系统化的反省是零碎的反省,排除了模型化、机械性的教育教育行为。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育实践中,年老月老,日复一日地反复表现同样的教育模式,虽然不能说是研究者,但偶尔反省一下,即使有“佳作”,也不能认为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可以继续反省自己的教育教育教育实践,反省自己在教育教育过

13、程中所反映的内容,汇集教育教育经验,作为提高教育教育教育智慧的基本手段进行反省,反省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回顾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有很多地方与上述研究的定位不一致,很容易发现以下几点一味地征求新的意见。 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中,选择了研究课题后,一发现别人已经在研究,就置之不理,重新选择所谓的新课题。 多年的课题清单经常成为教师选课的重要参考,没有深入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说明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哪些自己关心的困惑。 结果,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反复出现,这些新名词、新概念受到关注,虽然呈现出“眼球教育科学研究”的状态,但并不一定提供新的意义,教育实践也有

14、新的解释和指向。 实际上,教师面临的许多课题是共同的,学校的情况不同,传统不同,学校的运营思想不同等,所以他的学校的研究总是解决不了你们学校的问题。 有必要对同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2)贪婪而追求完整。 部分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选择的课题总是很广泛,相关因素很多,呈现出学校整体的变革和综合的变革。 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涉及一系列小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连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都没有。 选择了这样的课题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的问题的讨论也很多,没有深入。 真正的研究不是“大题小说”,而是“小题大作”很多的教师的智慧电不是“一鹤天天”,而是“积小智成大智”的情况很多。 对局部重要问题的踏实研

15、究,所产生的辐射、相互作用、连带作用,有时远优于波及表面浮面的研究。(3)顺风赶潮。 新动向和“潮流”出现的时候,教师们经常听到传闻而行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一旦创新教育甫登场,很多教师就会立即以创新为主题申报这样的课题,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不能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 刚引进多元智能教育,一位教师就立即进行多元智能教育的验证和推进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参考体系。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己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己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和规定。(4)课题至上。 “学校有课题,每个人都有项目”一般被认为是“学校兴科学研究”的重要象征。 当然,科学研究以课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聚集相当多的人才和物资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使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课题研究的成果也能更显着地出现。 但是,课题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代名词,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是以随机、偶发、状况、个别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育教育活动中系统地反省了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虽然不在计划课题的范围内,但同样是一项重要而有深刻价值的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20世纪五十六年代提出的命题,从相关资料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