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第二节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第三节职业危害健康监护,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考试要求: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熟悉职业病的目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三、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四、课堂练习1,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性危害因素: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几个方面。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有(记):1、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
2、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2、劳动过程主要是由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3、作业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这些多可以对人产生危害。,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2、化学因素(如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药皮中的氧
3、化物等)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工业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三)
4、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一)职业危害的概念和分类1、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接触铍可引起致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法定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5、。(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职业性病损是指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也可以说,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2、职业病的分类(熟悉)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将10大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包括: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
6、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8种;10)其他职业病5种。为保证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原则,卫生部发布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一系列职业病诊断标准,要求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依据法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和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的细微粒子,大者肉眼即可见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磨粉以及谷粮加工等。2)
7、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被氧化,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汽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以下,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其来源。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二、职业病的概念
8、及其分类,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在我国分布较广,且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1)矽尘:也称为游离二氧化硅(SiO)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如冶金、煤炭开采、爆破;修路、筑桥等作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原料破碎、研磨、配料、铸造、清砂等生产过程;陶瓷、水泥厂作业均可接触SiO粉尘。,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2)煤尘:主要是指煤矿井下开采时,在掘进和采煤工作中接
9、触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和SiO粉尘,这种混合性粉尘称为煤矽尘,是对煤矿工人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主要引起煤矽肺。3)石棉尘:公认为致癌物,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并组织研究石棉替代品。接触石棉作业主要是石棉采矿、纺织、建筑、造船业以及耐火材料、刹车板制造和使用等作业中。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我国2002年公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10、、铸工尘肺、其他尘肺(细看)。(三)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的概念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一般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其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如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汽、苯蒸汽,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2、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金属按照理化特性金属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3类。金属中毒有多种,如铅中毒(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常用于油漆工业。易引起肝、脑、肾等器官的改变)、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镉中毒、铍中毒。类金属中毒有砷中毒和磷中毒(早期中毒症状一
11、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2)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职业危害问题,目前在国内是非常突出的。,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1)苯中毒: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慢性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工业生产中接触苯主要为: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石油列解或煤焦油分馏而来;苯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许多化工合成过程中均有接触,如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制药等;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广泛用于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与汽油混合用作燃料。(2)汽油主要经呼吸道
12、吸入,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3)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L可致死;吸入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症。(4)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误服15mL可致失明,误服30m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5)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3)刺激性气体中
13、毒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等,大多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冶金等行业中也经常接触到。由于刺激性气体多有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致刺激性气体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者为上呼吸道、眼均有刺激症状,重者可产生喉头水肿、喉,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痉挛、中毒性肺炎,可导致肺水肿,严重时,可发生黏膜坏死、脱落,引起突发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状主要是眼、上呼吸道均有刺激等,严重时,可发生黏膜坏死、脱落,引起突发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4)窒息性气体
14、中毒(1)一氧化碳中毒: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耳鸣、恶心呕吐、乏力等,部分重度患者可发生尺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是一,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种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接触CO的机会:煤气制造。其中CO的含量至少在30%以上。化工中以CO为原料,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等。采矿时爆破烟雾含大量CO。冶金工业中的炼钢、炼铁、炼焦等作业场所,产生大量CO。各种内燃机的排放气均含有大量的CO(如问电力井内有多台柴油抽水机在工作最后造成工人死亡原因是什么?),如汽车尾气中CO含量为6%-14%。家用煤炉、窑炉、燃烧,也可能发生CO中毒。(2)硫化氢中毒:轻
15、者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胸闷、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脑水肿、休克、心肝肾损害。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腐败臭蛋味的气体,很少用作生产原料,多是生产过程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气。生产中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即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的硫化氢中毒。(3)二氧化碳中毒:常为急性中毒,患者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后,几秒钟内即迅速昏迷,若不能及时救出可
16、致死亡。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弱酸性气体。产生于下列情形:,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制造汽水、啤酒时;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等作业场所。不通风的发酵池、地窖、矿井、下水道、粮仓等处,可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蓄积。(4)氰化物、甲烷中毒。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常见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1)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TNT)、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白内障。,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2)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如联苯胺、4-氨基联苯可致膀胱癌。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包括:(1)由化工原料合成单体;(
17、2)单体经聚合或缩聚成聚合物;(3)聚合物的加工、塑制等。在整个合成、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一些有害因素。如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苯乙烯、丙烯酰胺等均可引起中毒。7)农药中毒农药是一类特别的化学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健康效应。,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农药主要分为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三大类,其中毒性相差悬殊。在我国将农药依据大鼠急毒性的大小,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类。农药的接触非常广泛,在其生产、运输、保存、使用中均有大量的职业接触者。3、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
18、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2)慢性中毒:毒物长期、小量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是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4)带毒状态或称毒物吸收状态:接触工业毒物,虽无中毒症状和体征,但在尿中或其他生物材料中所含的毒物量(或代谢产物)超过正常值上限,或驱毒试验(如驱铅、驱汞)阳性。某些化学毒物可致人体突变、致癌、致畸,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如铍可引起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黑变病等。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
19、乳等生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影响下一代。(四)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根据职业病目录(2002)由物理因素所导致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航空病、高原病和手臂振动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分类如下:1、噪声及噪声聋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是指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可归纳为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喷气发动机、气轮机等,由
20、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磁场脉冲,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所产生的噪声。受到强烈噪声作用的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如铆工、铸件清理工、凿岩工等)、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钢板校正工、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2)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
21、职业性耳聋,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2、振动及振动病1)接触生产性振动的机会,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生产性振动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振动传送带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震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锤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空气锤、铆钉机、铆打机、捣固机等。(2)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喷砂机、风钻金刚砂抛光机等。(3)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等。
22、(4)交通运输与农业机械,如汽车、火车、脱粒机,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等,驾驶员手臂长时间把持操作把手,亦存在手臂振动。2)振动病:是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受外界振动的影响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按振动对人体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1)全身振动可以引起前庭器官刺激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眩晕、恶心、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疲倦、睡眠障碍等;全身振动引起的功能性改变,脱离接触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2)局部振动则引起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病变,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症)。是国家法定职业病之一。患者多为神
23、经衰弱综合症和手部症状。手部症状以手指发麻、疼痛、发胀、发凉、手心多汗、遇冷后手指发白(雷诺氏综合症)为主,其次为手僵、手无力、手颤和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一般来说,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辐射作用下,对心血管系统的特征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微波作业对健康的影响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2)红外线: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
24、射源。如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焊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引起的白内障是长期受到炉火或加热红外线辐射而引起的职业病,为红外线所致晶状体损伤。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患者出现进行性视力减退,晚期仅有光感,一般双眼同时发生,进展缓慢。(3)紫外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有发痒、烧灼感。皮肤对紫外线的感受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机体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使敏感性增加。如,皮肤接触沥青后经紫外线照射,能产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
25、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长期受波长340mm-280mm紫外线作用可发生皮肤癌。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与切割等。(4)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力丧失。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被肌体吸收的激光能量转变成热能,在极短时间内(几毫秒),使肌体组织局部温度升得很高(200-1000),肌体组
26、织内的水分受热时骤然气化,局部压力剧增,使细胞和组织受冲击波作用,发生机械性损伤。2)电离辐射(引起放射性白内障):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称为放射病。放射性疾病是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而发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或疾病)的总称。包括:(1)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2)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3)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放射性
27、疾病,常见于核能和放射装置应用中的意外事故或由于防护条件不佳所致职业性损伤,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者,包括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和内照射放射放射病四种。外照射防护三原则: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三要素:除污保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围封隔离扩散。,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在农业上,利用射线的生物学效应进行辐射育种、辐射菌种、辐射蚕茧,都可获得新品种。射线照射肉类、蔬菜,可以杀菌、保鲜,延长贮存时间。工业生产上还利用射线进行管道焊缝、铸件砂眼的探伤等。放射性仪器仪表多使用封闭源,造成工作人员的外照射。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1)作业场所异常气象条件
28、的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的作业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炼工,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2)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是气温、气湿高,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如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人体感到舒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3)低温作业。接触低温环境主要指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区从事野外作业,如建筑
29、、装卸、渔业、地质勘探等。在冷库或地窑等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工冷却剂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亦可使接触者受低温侵袭。,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4)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5)低气压作业。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劳动,属于低气压作业。2)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及引起的职业伤害(1)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紊乱。在高温作业条件下,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和盐大量丢失。一般生活条件下出汗量为每日6L以下,高温作业人员日出汗量可达8-10L,甚至更多,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30、2)低温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体温逐渐降低。由于全身过冷,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肺炎、肾炎、肌痛、神经痛、关节炎等。身体局部的冷损伤称为冻伤,其多发部位是手、足、耳、鼻以及面颊等。(3)高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可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在高气压作业条件下,欲恢复到常压状态时,有个减压过程,在减压过程中,如果减压过速,则引起减压病。低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是由于缺氧而引起的损害。3)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1)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按照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2)减压
31、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表现为肌肉、,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3)高原病是发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恶心、腹胀、胸闷等。严重的还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水肿。(五)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三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1)确认致癌物,指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
32、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等。(2)可疑致癌物,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如镉、铜、铁、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3)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有致癌性,如钴、锌、铅等。2、职业癌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也称为职业性传染病),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条件下,接触传染源而发生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也称为职业性传染病。1、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病
33、分为皮肤型、肺型、肠型三种,可继发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其职业性高危人群主要是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搬运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2、森林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森林区特有的疾病,传播媒介是硬蝉。,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森林脑炎起病急剧,突发高热,出现脑膜刺激症者,多为重症。其主要患者是与森林有关的人员,如森林调查人员、林业工人、筑路工人等。3、布鲁氏杆菌病:是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羊、牛、猪为主,主要由病畜传染给病人。接触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以皮肤接触为主。也可通过消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是皮毛加工等企业中职业性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主要途径
34、。发热是布鲁氏杆菌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七)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性疾病职业性皮肤病、化学性眼部灼伤、铬鼻病、牙酸蚀症、金属烟尘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均列入职业病目录。(八)与职业有关的疾病1、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疾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电焊工等,由于长期弯腰、下蹲、站立、躯干前屈等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脊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伏案工
35、作所致的颈肩痛;钢琴手、小提琴手过多指腕运动而发生的手肌痉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支气管炎;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2、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一种名为“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这些症状经过休息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影响VDT作业人员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操作室的环境卫生。VDT操作室多有空调装置,长时间封闭空气循环,会造成新鲜空气减少,CO浓度增高,空气中细菌增加,不清新的空气对操作人员造成不良影响。,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
36、分类,(2)VDT应用的物理因素。在设备的周围可测得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各种电磁辐射线,虽然均不超过现行健康标准,但VDT的强光和闪烁,过度的注视和频繁调节视觉的操作者,可造成眼酸、眼胀、眼痛、视力模糊和频繁的眼疲劳,以至出现视力下降。(3)长期坐位,单一姿势操作,会出现肩颈腕综合症,或称职业性颈臂疾病,肩颈、前臂、手腕不同程度疼痛、僵硬、疲劳、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其他如一些单调作业引起的疲劳、精神抑制、缺勤增加等;夜班作业导致的失眠、消化不良,又称为“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某些工作压力大或责任重大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等也会对人体带来影响变化。,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九)女工的职业卫生
37、问题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20kg,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kg的作业。常见的有铅、汞、锰、镉、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可引起妇女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可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儿、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三、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3个主要条件:1、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
38、业病密切相关。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在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都与量有关(生物因素进入人体的量目前还无法准确估计),多大的量和浓度才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是确诊的重要参考。一般作用剂量(D)是接触浓度/强度与接触时间(t)的乘积,可表达为D=Ct。,三、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3、劳动者个体易感性在同一职业危害的作业环境中,由于个体特征的差异,各人所受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这些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营养状况等。因此在同一职业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工作的某些人可能患职业病,而另外一些
39、人则未患职业病。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在于发现其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就业禁忌症,以便更合适地安排工作,保护工人健康。职业病还具有病因的特异性,如接触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作业工人容易患硅肺病,脱离接触可减轻或恢复,其接触的量与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预防职业病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或治疗的措施。,四、课堂练习1,1.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_。A.劳动生理危害因素B.职业性危害因素C.劳动心理危害因素D.劳动环境危害因素2.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中,高温、辐射、噪声属于_。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劳动心理因素3.下列生
40、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_。A.病毒B.真菌C.工业毒物D.辐射,四、课堂练习1,4.容易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的是_。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粒子5.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_。A.材料B.蒸汽C.气体D.尘肺6.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接触粉尘的职工得_病。A.食道癌B.皮肤肿瘤C.鼻腔癌D.矽肺7.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_、尘肺等疾病。A.局部阻塞性B.局部麻痹性C.致癌性D.肠胃溃疡性,四、课堂练习1,8.易引起电光性眼炎的职业病的是_。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射频辐射9.“闪电型”死亡是由于接触了高浓度的_而死亡
41、。A.氨气B.甲醇C.硫酸D.硫化氢10.激光的防护应使用_。A.吸热材料B.黑色眼镜C.吸光材料D.反光材料11.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的是_。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射频辐射12.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_三类。A.剧毒性粉尘B.混合性粉尘C.高电离性粉尘D.刺激性粉尘,四、课堂练习1,13.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每次负重重量超过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_kg的作业。A.25B.30C.35D.401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_而引起的疾病。A.粉尘B.放射性物质C.除A、B外的其他有毒、有害
42、物质D.以上都正确15.职业病的病因是_。A.职业因素B.非职业因素C.职业因素或非职业因素D.职业因素和非职业因素同时存在,四、课堂练习1,16.下列_不属于职业病的发病条件。A.有害因素的性质B.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C.生产经营单位的医疗卫生条件D.人体的健康状况17.我国已将_等职业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A.石棉B.铜C.苯D.砷E.氯乙烯18.我国已将_列为生物因素所致的法定职业病。A.炭疽病B.森林脑炎C.哮喘D.布氏杆菌病,四、课堂练习1,19.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为_。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地理因素D.环境因素E.生物因素20.常用的工业毒物
43、危害治理措施包括_。A.密闭、通风、排毒系统B.局部排气罩C.排出气体的净化D.个体防护E.加强通风,第二节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危害评价包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及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础。,第二节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考试要求: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了解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了解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内容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四、课堂练习2,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了330中化学有害因素、
44、47种生产性粉尘、1种生物类有害因素、8类物质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首先应明确以下术语的含义:1、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类。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3、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
45、接触水平。5、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6、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在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时,还必须注意:1、在评价工作场所的污染或个人接触状况时,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和有关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在无上述规定时,也可用国内外公认的测定方法,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使其全面反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污染状况,并正确运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作出恰当的评价。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应用。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按8h工作日内各个接触持续时间与其相应浓度的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
46、度。应用个体采样器采样所得到的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个人接触状况;工作场所的定点采样,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应用该职业接触限值旨在防止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要,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求在监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同时,对浓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地点,进行监测评价(一般采集接触15min的空气样品;接触时间短于15min时,以15min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该职业接触限值是与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相配套的一种短时间接触限值,必须符合制定的接触限值或推算出的接触限值。当评价该限值时,即使当日的8h时间加权平均
47、容许浓度符合要求时,仍不应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4、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用该职业接触限值是对急性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而制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接触限值。应根据不同工种和操作地点采集有代表性的空气样品。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5、对于标以(皮)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某些化学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在工作场所中经皮肤吸收是重要的侵入途径,应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皮肤的污染。6、对粉尘制定了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两种接
48、触限值,应尽量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评价,尚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进行评价。7、当工作场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8、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如刺激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按下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C/L+C/L+Cn/Ln式中Cn各个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n各个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当计算值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计算值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不符
49、合卫生要求。,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与接触时间。评价某一具体作业场所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时,在一定接触水平下,接触时间是最主要的依据。但实际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存在多样性、变动性及作业人员接触的间断性等复杂情况;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对人体作用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时除接触时间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并根据卫生标准的改变、职业卫生技术,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发展、不断探索切合
50、实际的科学分级评价方法。目前用于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T386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420097高温作业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93冷水作业分级、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有毒物质的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6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依据6项指标
51、综合分析,以多数指标的归属确定危害程度,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分为四级,即极度危害(级)、高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和轻度危害(级)。对某些特殊毒物,则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级别为准。(二)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标准中,有毒作业危害分级评价的依据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从业人员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当作业场所空气中存在多种生产性毒物时,分别进行分级评价,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同时标明其他毒物的危害
52、级别。该标准在计算有毒物资超标倍数时,采用的是最高容许浓度,在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多数有毒物质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因此本标准规定的分级只适用于规定了最高容许浓度的有毒物质作业的分级。1、指数计算分级法1)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根据表6-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62,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2)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按表6-3确定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3)计算毒物超标倍数B。根据工作地点5个以上检测样品的均值,计算工作地点有毒物质超标倍数。B=MC/MS1式中MC现场监测的毒物
53、浓度均值;MS该种毒物职业接触的最高容许浓度。4)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C。C=DLB5)按表64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2、查表分级法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查表65确定有毒作业分级。表中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为一、二、,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三级;2h依次为二、三、四级。(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是作业场所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由其造成的职业性尘肺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接触方式是经呼吸道吸入。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中,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
54、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作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同样,该标准在计算生产性粉尘超标倍数时,采用的是最高容许浓度,随着GBZ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颁布实施,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因此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性粉尘分级方法与卫生标准限值已不配套,需加以修订。(四)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主要由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55、生产性热源造成,热带地区或夏季露天作业,也是造成高温作业的原因之一。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涉及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等多种因素。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并用定向热辐射强,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度加以修正对工作地点平均热辐射强度等于或大于2kW/m的高温作业,相应提高一个等级,最高不超过级。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级别越高危害越大。(五)噪声作业分级原国家劳动部提出的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属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委员会声学学会的听力保护标准。危害程度的分级依据是实测噪声作业工作日内等效连续
56、A声级LW和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对应的接触值,二、有害作业分级评价,L,综合计算噪声危害指数I,根据指数范围确定噪声作业危害级别。级别越高,危害越大。1、指数计算分级法1)指数计算I=(LWL)/6式中6为分级常数,是根据噪声危害规律、分级原则和卫生标准的级差系数。2)噪声作业分级。根据计算的噪声危害指数I,由表6-6查处噪声作业危害级别。接触噪声超过115dB,无论时间长短,均为级。2、查表分级法:按实际接触噪声声级及接触时间,按表6-7确定噪声作业级别。,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危害评价是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建设项目实施作业场所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一
5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中对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说明。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直接为建设工程设计,特别是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依据。预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性质要求必须有合理的工作程序,并且要严格地执行预评价工作规范。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6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指定评价工作由取得资质认证
58、的职业卫生机构进行。卫生部2002年22号令公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16条中明确指出: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6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时,不但需要法律依据,而且还需要科学依据。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首先必须以现行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5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
59、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16条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竣工验收以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第17条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为此卫生部专门公布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等标准规范,与GB5018719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GB11654-1166689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国经贸委安全2000189号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及不同行业规定的职业卫生设计规定或规范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机构行政部门职责
- 2025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程教学计划
- 牛津译林版一年级上册英语班级管理计划
- 一年级班务教学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 2025年装饰公司营销策略工作计划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提升计划
- 以形启思: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工具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创新与实践研究
- 新课标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问题及措施
- 2023年辅警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 垣曲县隆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伴生钴)采矿权价款评估报告
- GB/T 27844-2011化学品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析出特性
- 2023年天河区中小学生游泳比赛成绩册
- 《劳动合同法讲解》课件
- 沉淀法白炭黑的性能与运用课件
- 胜任力调查问卷
- 李善友颠覆式创新课件
- 分包单位过程施工进度款审批表
-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古诗词大赛-九宫格练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