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1页
原子核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2页
原子核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3页
原子核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4页
原子核的衰变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子核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2,人们通过什么现象或实验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3,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荧光矿物的性质时发现,硫酸钾铀能够发出一种穿透力强,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的射线。他因发现物质的放射性(揭示原子核内部结构复杂)而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18521908,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的底片,4,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1898年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了钋(Po)、镭(R

2、a),1903年皮埃尔居里夫妇与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93年版500法郎纸币,5,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铀矿石,6,放射性型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7,三种射线的性质和实质,8,9,10,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U238在衰变时产生的钍234也具有放射性,放出离子后变为(镤)Pa234,上述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衰变方程表示:,衰变,衰变,衰变?,11,天然放射性元素23290Th(钍)经过一系列衰

3、变和衰变之后,变成20882Pb(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衰变和8次衰变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衰变A.B.C.D.,12,半衰期的计算:,半衰期,定义:放射性元素有半数的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理解:半衰期是指由大量的原子组成的放射性物质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对某一个或少量原子核来说无意义。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13,14,(1)利用它的射线,放射性的应用,A、由于射线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射线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或裂纹,

4、所用的设备叫射线探伤仪.也可用于医疗设备,B、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纤、纺织品上的静电,C、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以利用它杀菌、治病等,15,射线探伤仪,钴60,16,利用钴60的射线治疗癌症(放疗),17,食物保鲜(延缓发芽,生长,长期保存),棉花育种,食品保鲜,粮食保存,18,(2)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工业、农业及生物研究等.,检漏、研究机件磨损、诊断疾病、分析生物分子结构等。,19,辐射与安全为了防止有害的放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的破坏,人们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检测辐射装置,全身污染检测仪,辐射检测系统,辐射源的存放,铀,20,(1)在核电站

5、的核反应堆外层用厚厚的水泥来防止放射线的外泄(2)用过的核废料要放在很厚很厚的重金属箱内,并埋在深海里(3)在生活中要有防范意识,尽可能远离放射源,放射性的防护,21,原子核的人工转变,22,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第一次成功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预言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23,实验:铝箔的厚度恰好吸收放射源放射的粒子盒中没有气体时,荧光屏上没有闪光点充入氮气后,观察到闪光点,说明粒子打击氮核,放出一种粒子,穿透力比粒子强。,后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新粒子为氢原子核,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又称为质子。,24,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核反应方程遵循电荷数、质量数、能量守恒。,在粒子的轰击下

6、,多种原子核都能放出质子表明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5,26,疑问:原子核的质量大体上质子质量的整数倍,若原子核全部由质子组成,那么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知道它的原子量,这与事实不符。,1920年,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可能存在跟质子质量相等,不带电的中性粒子。,1930年,用粒子轰击铍核,产生一种穿透力很强,几乎不会使气体电离,不带电的射线。当时的物理学家们认为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即高能光子。,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这种射线打击石蜡,从石蜡中打出了质子,证明此种射线不是光子。,27,28,1932年月底,查得威克得到这一论文,约里奥夫妇的实验使他心跳,他认为约里奥夫妇的结论肯定有误,违反

7、能量守恒啊!他敏感到这很可能是导师卢瑟福预言、自己苦苦寻找了12年的中子。他决定用云室的方法探测射线的速度和质量。,29,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卢瑟福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这种射线是中子流(),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在粒子的轰击下,原子核可能放出质子,也可能放出中子中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是进行原子核人工转变良好的“核炮弹”,它几乎能使一切元素的原子核分裂。可以穿透几十厘米后的铅板。,30,原子核的组成:德国的海森堡、苏联的伊凡宁柯提出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核子:中子和质子的统称,核力:强大而短程的力。,A:质量数(核子总数)Z: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