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第1节 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
2、等角)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说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周长为c,则a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底角为a、b,则c1802a1802b,ab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
3、的性质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反证法小明认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小明是这样想的: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
4、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第2节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角的特征) 定理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边的特征)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定理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1、尺规作图已知:如图1-2-16所示,线段a,c(ac),直角 求作:rtabc,使c,bca,abc 作法:2、直角三角形全
5、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三、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相对于逆定理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定理。第3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三
6、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性质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二、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1-3-11(1)所示,线段a、h求作:abc,使abac,bca,高adh作法:作线段bca;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点;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连接ab、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1-3-11(2)所示)三、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l上一点p,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 作法:以点p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
7、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如图1-3-12所示)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和直线l外一点p求作:直线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 作法:任取一点k,使点k与点p分居直线l的两侧;以点p为圆心,pk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a和点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且经过点p。(如图1-3-13所示)第4节 角平分线一、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说明】列表比较
8、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垂直平分线三个内角平分线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外一点钝角三角形交于斜边的中点交点性质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回顾) 已知:aob 求作:射线oc,使aocboc 作法: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d,交ob于点e; 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p;过点p作射线oc,则aocboc,即oc是aob的平分线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 不等关系一、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符号“”
9、(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需要说明的是,用“”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说明】“不大于”指的是“等于或小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表示。二、不等式的分类1、绝对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不等式。如53,x20,|y|1等。2、矛盾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成立的不等式。如23,a20等。3、条件不等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不等式。如x20,当x2时不等式成立;当x2时不等式不成立。三、常见的不等式基本语言的含义1、若x0,则x是正数 2、若x0,则x是负数3、若x0,则x是非负数 4、若x0,则x是非正数5、若xy0,则x大于
10、y 6、若xy0,则x小于y7、若xy0,则x不小于y 8、若xy0,则x不大于y9、若xy0(或0),则x、y同号; 10、若xy0(或0),则x、y异号第2节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字母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不等
11、式的基本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二、不等式的其他性质1、如果ab,那么ba;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2、如果ab,bc,那么ac;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3、如果ab,cd,那么acbd;如果ab,cd,那么acbd;4、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5、如果ab0,cd0,那么acbd;如果ab0,cd0,那么acbd;6、如果ab0,那么|a|b|;如果ab0,那么|a|b|;7、如果ab0,那么(n为正整数);8、如果ab0,那么(n为正奇数);如果ab0,那么(n为正偶数);三、不等式的三
12、个基本性质与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比较1、相同点:不管是等式还是不等式,在它们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然成立。2、不同点: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等式仍然成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第3节 不等式的解集一、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如,6是不等式x5的解,7,8,9,10也是不等式x5的解。【说明】不等式的解可能是有限个,也可能是无限个,还可能不存在,即无解。例如,不等式0的解只有一个为x0,不等式
13、x21的解有无数个,而不等式0无解。二、不等式的解集1、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例如,不等式x15的解集是x4,不等式0的解集是x0,不等式0的解集是空集。2、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它的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xa(xa)或xa(xa)的形式表示出来。(2)用数轴表示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步骤a、画数轴b、定界点:若解集包含“界点”,则用实心圆点;若解集不包含“界点”,则用空心圆圈。c、定方向:相对于“界点”而言,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三、解不等式1、定义:求
14、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主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4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步骤变形名称具体做法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号左边,其他项移到不等号右边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化成axb(a0)或axb(a0)的形式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x或x【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注意事项(1)去分母时,不等号两边各项都要乘各分
15、母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带分母的项。(2)在步骤和中,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数,要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不等号以及端点的情况。第5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从“数”的角度看,求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相当于一次函数ykxb,当y0时,求自变量x的值;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相当于一次函数ykxb,当y0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相当于一次函数ykxb,当y0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形”的角度看,求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相当于确定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
16、标;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相当于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方时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相当于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下方时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二、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用图象法解不等式:2x33x72、归纳总结在同一直角坐标系画出一次函数y1k1xb1与y2k2xb2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k1xb1k2xb2解;y1y2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y1y2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例】我校打算在“五一”期间
17、组织党员和教研组长到南戴河去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如果你是校长,你会选择哪一家旅行社呢?解:设此次参加旅游的人数是x人,选择甲旅行社时,所需费用为y1元,选择乙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y2元,根据题意得y12000.75x,即y1150x y22000.8(x1),即y2160x160当y1y2时,150x160x160,解得x16;当y1y2时,150x160x160,解得x16;当y1y2时,150x160x160,
18、解得x16。因为参加旅游的人数为1025人,所以当x16时,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相同;当10x15时,选择乙旅行社;当17x25时,选择甲旅行社。第6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明】(1)不等式组中的所有的不等式必须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不等式组中的所有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 (3)不等式组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1、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组的解集。2、表示方法确定一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
19、是先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三、解不等式组1、概念求解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2、例题解:(1)解不等式,得x2 (2)解不等式,得x3 解不等式,得x2 解不等式,得x3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为: 式的解集为: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无解。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例】某高一新生中有若干住宿生,分若干间宿舍。若每间住4人,则有21人无处住;若每间住7人,则还有1间没住满。求住宿生的人数。解:设有宿舍x间,则住宿生人数为(4x21)人,根据题意得解这个不等式组,得7x因为房
20、间数只能取正整数,所以x只能取8或9当x8时,4x2153;当x9时,4x2157答:住宿生的人数为53人或57人。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1节 图形的平移一、平移的相关概念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条件(1)方向(任意方向) (2)距离3、平移的实质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4、平移的性质平移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说明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因此得到了如下性质:(1)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
21、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角相等。二、平移作图1、平移作图的类型(1)已知原图和一对对应点,作平移后的图形。【例1】如图1所示,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指出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解:如图2所示,连接ad,平移的方向是点a到点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d的长度。如图2所示,过点b、c分别作线段be、cf,使他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连接de、df、ef,则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2)已知原图和一对对应边,作平移后的图形。【例2】如图1所示,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解:如图2所示,连接ae、bf,
22、过c点作线段cgbf,且cgbf,连接fg、eg,则efg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3)已知原图和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平移后的图形。【例3】如图1所示,将abc按箭头所示方向平移4cm,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解:如图2所示,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2、平移作图的条件(1)图形原来的位置 (2)平移的方向 (3)平移的距离三、坐标系中的平移1、一个图形沿x轴方向平移或沿y轴方向平移(1)图形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坐标系中原图形的坐标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对应点的坐标(x,y)沿x轴方向向右a个单位长度(a0)(xa,y)向左(xa,y)沿y轴方向向上(x,ya)向下(x,
23、ya)【说明】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2)坐标的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或减少)a时,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或减少)a时,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2、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1)图形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原图形的坐标平移方向与平移距离对应点的坐标(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xa,yb)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xa,yb)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xa,yb)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x
24、a,yb)【说明】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的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原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平移的距离等于向x轴、y轴平移距离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平移的方向是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时每对对应点的方向。(2)坐标的变化引起图形的变化横坐标增加a,纵坐标增加b时,图形先向右平移a个单位,再向上平移b个单位。横坐标增加a,纵坐标减少b时,图形先向右平移a个单位,再向下平移b个单位。横坐标减少a,纵坐标增加b时,图形先向左平移a个单位,再向上平移b个单位。横坐标减少a,纵坐标减少b时,图形先向左平移a个单位,再向下平移b个单位。第2节 图形的旋转一、旋转的相关概念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
25、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rotation)。2、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旋转时的定点称为旋转中心。(2)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3)旋转角: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说明】如图1所示,abo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cdo,则:点a的对应点是点 c ,点b的对应点是点 d ;线段oa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oc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od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cd ;a的对应角是 c ;b的对应角是 d ;aob的对应角是 cod ;旋转中心是点o;旋转的角是aoc或bod。如图2所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def,则: 点a的对应点是点
26、d ,点b的对应点是点 e ;点c的对应点是点 f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de ;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ef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df ;a的对应角是 d ;b的对应角是 e ;c的对应角是 f ;旋转中心是点o;旋转的角是aod或boe或cof。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旋转中心可以在图形上,可以在图形外,还可以在图形内。 旋转角的角度范围为0x360。3、旋转的实质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旋转了相同的角度。4、旋转的性质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这说明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因此得到如下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7、(2)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它们都相等。(3)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二、旋转作图1、旋转作图的类型(1)已知原图、旋转中心和一对对应点,作旋转后的图形。【例1】如图1所示,abc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后,顶点a旋转到了点d,试确定旋转后的三角形。【例2】如图1所示,abc绕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后,ac边旋转到了de的位置,试确定旋转后的三角形。(3)已知原图、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作旋转后的图形。【例3】已知如图1所示,abc和旋转中心o,请作出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的三角形abc2、旋转作图的条件(1)原图形的位置 (2)旋转中心 (3)旋转方向
28、(4)旋转角度三、钟表的旋转1、秒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1分钟,恰好转过360,即每分钟转过360;2、分钟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钟,恰好转过360,即每分钟转过6;3、时针匀速旋转一大格需要60分钟,恰好转过30,即每分钟转过0.5。第3节 中心对称一、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说明】中心对称是对两个图形来说的,它表示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2、中心对称的性质因为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所以这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因此有如下性质:(1)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
29、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相等。3、确定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方法(1)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取这条线段的中点,这个中点即为对称中心。(2)连接任意两对对称点,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二、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说明】中心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的说的。2、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1)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
30、分。(2)任何一条经过对称中心的直线都把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3、作中心对称图形的步骤(1)确定对称中心(2)找出所给图形中的关键点(3)作出这些关键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4)按原图顺序连接所作的对称点,完成中心对称图形。三、旋转对称图形1、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说明】(1)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旋转后与自身重合,旋转的角度不一定是唯一的。如圆绕着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能与自身重合。(2)旋转对称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旋转
31、对称图形。2、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1)旋转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2)任意相邻的对应点与对称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相等。第4节 简单的图案设计一、欣赏图案1、从美观的角度来欣赏体会图形的艺术美及其蕴涵的设计意义。2、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与思考把图案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图案,如三角形、圆、线段、多边形等,再看它们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可得到原图案。【例1】欣赏图1中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的过程。二、图案的设计1、依据:轴对称、平移、旋转、中心对称2、步骤(1)整体构思图案的设计要突出“主题”,即设计图案的意图,要求简捷、自然、别致。确定整幅图案的形状和“基本图案”。构思图案的形成
32、过程:首先构思该图案由哪几部分构成,再构思如何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等方法实现由“基本图案”到各部分图案的组合,并作出草图。(2)具体作图根据草图,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准确地作出图案,有条件的可用几何画板或用专业的画图软件在电脑上绘制出满意的图案。(3)对图案进行适当的修饰,如着色等。【例2】如图2所示,用给定的几种图形设计图案。要求设计的图案至少要能体现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关系,并简单说明图案所表示的含义。解:如下图所示,既体现平移关系,又能体现轴对称关系;反映轴对称关系;体现的是旋转关系。第四章 因式分解第1节 因式分解一、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33、。【说明】(1)因式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即只有多项式才有可能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的结果要用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表示。如a2b21(ab)(ab)1是恒等变形,而不是因式分解。又如x2xx2(1)也不是因式分解,因为1不是整式,而是分式。(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如a4b4(a2b2)(a2b2)就没分解完毕,因为a2b2还能再分解,正确应为a4b4(a2b2) (ab)(ab)二、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互逆)【说明】(1)积化和差是乘法,整式乘法是运算;和差化积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2)利用整式乘法可以检验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第2节 提公因式法一、公
34、因式1、公因式的概念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说明】(1)公因式可以是数字,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2)公因式与各项的符号没有关系。2、公因式的确定(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当多项式各项系数是整数时,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系数。(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 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应取各项中最低的。二、提公因式法1、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2、提公因式法的步骤(1)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
35、式。(2)用多项式的各项分别去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作为另一个因式的各项。(3)把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的积的形式。【说明】多项式有几项,提公因式后所剩的因式也有几项。 多项式的某项与公因式相同时,提公因式后该项保留因式是1而不是0。3、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关系第3节 公式法一、公式法的概念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公式把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二、因式分解中的公式内容1、平方差公式(1)字母表示:a2b2(ab)(ab)(2)文字表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2、完全平方公式(1)字母表示:a22abb2
36、(ab)2 a22abb2(ab)2 a22abb2(ab)2(2)文字表述: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三、公式的运用1、平方差公式:系数能开方,指数要成双,减号在中央2、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加(减)在中央。第4节 其他方法因式分解一、分组法因式分解【例1】a33a23a2方法:a33a23a2 方法:a33a23a2 a32a2a22aa2 a32a2a22aa2a2(a2)a(a2)(a2) (a3a2a)(2a22a2)(a2)(a2a1) a(a2a1)2(a2a1)(a2)(a2a1)二、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例
37、2】x210x21 x25x6 (11) x2(37)x37 (11) x2(2)(3)x(2)(3) (x3)(x7) (x2)(x3) m25m14 m24m12(11) m2(27)m(2)7 (11) m2(62)m(6)2 (m2)(m7) (m6)(m2) 三、换元法因式分解【例3】(x25x6)(x27x6)3x2方法:令x25x6m,则 方法:令x26m,则 原式m(m2x)3x2 原式(m5x)(m7x)3x2 m22mx3x2 m212mx32x2 (mx)( m3x) (m4x)( m8x) (x25x6x)( x25x63x) (x24x6)( x28x6)(x24x6
38、)( x28x6)四、配方法因式分解【例4】a5a1 m44 a5a2a2a1 m444m24m2a2(a31)(a2a1) (m44m24)4m2a2(a1)(a2a1)(a2a1) (m22)2(2m)2(a3a2)(a2a1)(a2a1) (m22m2)(m22m2)(a2a1)(a3a21)【说明】立方差公式:a3b3(ab) (a2abb2) 立方和公式:a3b3(ab) (a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ab)3a33a2b3ab2b3五、拆项法因式分解【例5】x39x226x24 x32x3 x32x27x214x12x24 x3x3x3(x32
39、x2)(7x214x)(12x24) (x3x)(3x3)x2(x2)7x(x2)12(x2) x(x21)3(x1)(x2)(x27x12) x (x1)(x1)3(x1)(x2)(x3)(x4) (x2x) (x1)3(x1) (x1) (x2x3)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第1节 认识分式一、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称为分式的分子,b称为分式的分母。【说明】(1)分数线起到除号和括号的作用。 (2)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3)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中必须要含有字母。 (4)
40、是常数不是字母,因此是整式而不是分式。(5)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把原式变形后再判断,必须依据原来的形式进行判断,如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我们认定它为分式,而不能看化简后的结果。二、分式有、无意义及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03、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分子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三、分式的基本性质1、内容: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公式: 【说明】m可以是数字,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只要不为0即可。四、分式的约分1、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做
41、分式的约分。2、最简分式: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3、约分的要求:使结果成为最简分式或整式。第2节 分式的乘除法一、分式的乘法法则1、文字表述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2、字母表示二、分式的乘方法则1、文字表述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2、字母表示三、分式的除法法则1、文字表述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2、字母表示四、分式的乘除法的混合运算1、在一个算式中含有分式的乘方、乘法、除法时,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有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约分。2、一般情况下,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按
42、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时,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说明】结果中的分母,既可以是乘积的形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负因式的个数为偶数时,结果符号为正;负因式的个数为奇数时,结果符号为负。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是负号时,应把负号提到分式的前面。分式运算的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第3节 分式的加减法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文字表述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字母表示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异分母分式的通分(1)通分的定义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2)通分的方法(步骤)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化成积的形式,当分母为多项式时,
43、应因式分解。确定最简公分母,即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文字表述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2)字母表示三、分式的化简求值【例1】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2),a从1,1和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例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第4节 分式方程一、分式方程1、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1)基本思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一般步骤:“一去二解三验”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其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检验:
44、有两个方法。a、把求得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与右边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原方程的根,若不相等,则不是原方程的根。b、把求得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是否为零。若等于零,则是增根,若不等于零,则是原方程的根。【说明】在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时,产生的使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的解,我们称它为原分式方程的增根。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两边同乘了一个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二、分式方程的应用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其他未知数也
45、可以)。(3)找:找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题意的一个等量关系。(4)列:列方程。根据所找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解:解方程。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6)验:检验。检验所求得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根。(7)答:检验所求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包括单位)。2、应用举例【例1】贾奇同学借了一本书,共280页,要在两周的借期内读完,当她读了正好一半时发现,平均每天要多读21页才能在借期内正好读完,求她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多少页?解:设她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页,则她读后一半时平均每天读(x21)页,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是所列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答:她读前一半时,平均每天读14页。【例2】从甲地到乙地共100km,其中开始的30km是平路,接下来的30km是上坡路,余下的又是平路。小刚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经过2h到达甲乙两地的中点,再经过1h50min到达乙地,求小刚在平地上的速度。解:设小刚在平地上的速度为x km/h,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是所列分式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答:小刚在平地上的速度是30 km/h。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第1节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表示方法: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记作“abcd”,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金融专业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年资料员之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广州】2025年广东广州市增城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Brand KPIs for milk:Visakha Dairy in India-英文培训课件2025
- Brand KPIs for milk:Dália in Brazil-英文培训课件2025
- 口腔科龋病宣传讲科课件
- 口腔健康课件
- 口腔健康创意美术课件
- 口腔临床知识直播课件
- 潮玩市场IP运营策略报告:2025年行业洞察与竞争格局
- 卖挂靠公司货车的合同(2篇)
- TCHSLA 50014-2022《风景园林师人才评价标准》
-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 防止口腔治疗中交叉感染
- DB52T+1844-2024+实验室化学废液收集与处理规范
-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教学课件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分析-笔记
- T-XJZJXH 0004-2024 牛奶中糠氨酸的快速测定方法拉曼光谱法
- 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
- (新版)拖拉机驾驶证科目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火锅丸子供货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