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丧葬精讲.ppt_第1页
第三节--丧葬精讲.ppt_第2页
第三节--丧葬精讲.ppt_第3页
第三节--丧葬精讲.ppt_第4页
第三节--丧葬精讲.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俗学丧葬民俗,人类肉体的归宿,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几千年来国内形成的很多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一、孝道与慎终追远,(一)殡葬之由来 1、殡葬的词源学解释与文献记载 “葬”的会意解释 “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周易系辞传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纳蛄嘬之。” 孟子滕文公上 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祟(高)四尺。” 礼记檀弓上,一、孝道与

2、慎终追远(续),2、灵魂观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灵魂定义 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像,按其本质来说虚无得像蒸汽、薄雾或阴影;它是那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命和思想之源;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它大部分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它同样也显示物质力量,尤其看起来好象醒着的或睡着的人,一个离开肉体但跟肉体相似的幽灵;它继续存在和生活在死后的人的肉体上;它能进入另一个人的肉体中去,能够进入动物体内甚至物体内,支配它们,影响它们。,一、孝道与慎终追远(续),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灵魂解释 正如未开化的人在解释无生命的自然过程时认为是活人在自然

3、现象之中或背后操作一样,他们也这样理解生命现象本身。在他看来,一个动物活着并且行动,也是因为人体里面有一个小人或小动物使得他行动,这个动物体内的小动物,人体内的小人,就是灵魂。,一、孝道与慎终追远(续),中国人的鬼魂观念 “骨肉复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礼记檀弓下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牲 古人深信:人死后的鬼魂就在自己的周围游荡,注视着他们,并参与乃至操纵他们的生活。而人却看不见鬼魂,这增加了人们对鬼魂的恐惧感。为了祈求鬼魂不要降灾,同时为了求得祖先的鬼魂的庇佑,有时是为了驱赶一些有害的鬼魂,人们逐步创立了一整套与鬼神交往的活动形式,诸如祖先祟拜、祭礼、驱鬼等,殡葬

4、也是其中之一(鬼神交往术)。,一、孝道与慎终追远(续),何谓孝:概括来说,孝是一个人处理与父母关系时的行为准则,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爱。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一、孝道与慎终追远(续),(二)儒家的孝道 在一个人问孝时,孔子提到了殡葬的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5、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因此,就儒家的观念来说,殡葬乃是对死者的礼遇,是孝的体现。,一、孝道与慎终追远(续),(三)慎终追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古人对慎终追远的理解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二、殡葬文化(续),对殡葬文化的理解: 殡葬文化指人类在处理死亡事件的殡葬活动中所产生的观念、实物和操作活动的总和。 殡葬活动反映宗教习俗、对待死者的态度(事死如事生、孝道)、对丧葬礼仪的看法、对灵魂的观点等。,三、葬法葬式,(一)土葬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6、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于上为昭明。” 周礼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礼运,1、“入土为安”农业社会的性质,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使中国人养成了“安土重迁”和“叶落归根”的对土地的依赖情结。 “死无葬身之地” 是一个人的最为悲惨的结局。,迷恋土葬的文化,2、“祖德祖荫”铺张的造坟文化 :(孔子)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祟(高)四尺。” 礼记檀弓上 坟墓的意义: 第一,坟墓给了人们一种归宿感; 第二,满足了人们对永恒的需求; 第三,可以维系代际联系和教化人心; 第四,可以显示社会等级和炫耀社会地位。 造坟攀比: 其一,讲究棺材和骨

7、灰盒的用料和质地。棺材俗称“寿器”或“千年屋”。 其二,对墓穴选择十分考究。 其三,大修坟墓。,三、葬法葬式(续),(二)火葬 有关火葬的历史记载 “羌人死,焚而扬其灰。” 庄子逸篇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熏则烟上,谓之登遐(飞升成仙)。然后成为孝子。” 列子 “羌人死皆焚其尸” 后汉书 火葬在汉文化中深受打击 “凡人有丧,以火焚之”是“实灭人伦,有乖丧礼。”(马可波罗游记 “火葬起于西域,惨毒不仁。昔人比于炮烙之刑,施之仆隶,然且不可,况于亲乎?岂有燎灼其亲之尸,而仁人孝子乃能安之于心乎?”唐龙江梦馀录,三、葬法葬式(续),(三)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

8、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于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 水葬在世界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漂尸式、投河式、撒灰式。 水葬一般流行于藏族、门巴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三、葬法葬式(续),(四)天葬 流行地区:主要流行于我国藏族地区,土族、普米族、怒族、羌族、拉祜族、裕固族、畲族等也有天葬习俗,不过与藏族的天葬有所差异 尸体运到天葬场后,要举行葬尸仪式,其程序是:先将尸体置放在尸台上,然后在附近烧起松柏香堆。香堆上撤上三荤(血、肉、脂)、三素(乳、酪、酥)、糌粑以引“神鹰”到来。而后天葬师就将尸体割碎喂鹫鹰,以食净为吉祥。,三、葬法葬式(续),(五)树葬 树葬其实是天葬的一

9、种,又叫“风葬”、“挂葬”、“空葬”、“悬空葬”。 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其中以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最为盛行。,三、葬法葬式(续),(六)崖葬 崖葬又叫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居住于南方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 。,三、葬法葬式(续),(七)腹葬 据说在国外,有的原始部落人死后,亲人要举行“人体圣餐礼”。他们认为吃了亲人的尸肉,就能得到死者的佑护。,三、葬法葬式(续),(八)其他葬式 野葬、塔葬、衣冠葬、瓮棺葬等。,何谓冥婚?江浙吴语区将冥婚俗称为“鬼配亲”、“攀阴亲”,是为生前未婚配,或已离异而孤丧的亡灵,择另一相似遭遇的异性亡灵相婚配,再进行一次合葬的习俗仪式。,1、“结阴亲”怪异的冥

10、婚文化,冥婚之俗的历史记载,周礼地官有嫁殇之禁,注谓生时非夫妇,死而葬相从者。 “曹操幼子苍舒卒,杨邴原有女早亡,操欲求与苍舒合葬,邴原辞曰:嫁殇非礼也,然终聘甄氏亡女合葬。魏明帝幼女淑卒,取甄后从孙黄与之合葬,追封黄为列候,为之置后袭爵” 北史穆祟传:“崇元孙平城早卒。孝文时,始平公主薨于宫,追赠平城驸马都尉,与公主冥婚。” 旧唐书懿德太子重润传:“中宗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合葬。及韦氏败,至忠发墓持其女枢归。” 元史:“郭三从军死,其妻杨氏守节,舅念其子,不忍使鳏居地下,欲聘邻家亡女合葬之,杨氏遂自缢死。”则元时犹有冥婚之俗。 杨用修丹铅录亦云:“今民间犹有行焉,而无禁也。”然则前朝尚

11、有之矣。,和死人结婚是冥婚的变式。这照片里的人是余杭乡村的!那个女人叫叶子梅,17岁,家里很有钱,是当时的地主,和那个小伙子19岁的王海德订婚了,后来还没过门,女方得了热病死了。他们已经订婚1年了。1922年,后来小伙子不想按当地风俗和死人结婚,就逃跑去当兵,后来被女方家人捉了回来。这照片是下午傍晚拍的,女人已经死了6天,背后是用木架支撑起来的,她的脚没有着地!你们看他们背后的两边的字一横是上凸的,那是专用给死人写的字! 后来男人去了上海,开了小茶馆,死在1988年,后来和一个上海本地女人结了婚,生有1女1子。,只为与死人结阴亲 13岁女孩被拐卖杀害 在山西省的大多农村中,都有这样一种陋俗,那就是给死去的人找个配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结个骨头亲,又称“阴亲”。在农村中就有这种“活人好找,死亲难结”的说法,“阴亲”讲究年龄在12岁以上的,生前没有成过亲的。如果谁家死了人,那他的家人都会为死去的人张罗一门“阴亲”,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