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声学基础,1,2,第一节 声波,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二、频率、声速和波长 三、频程 四、声波的特性,3,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声波的产生,4,一、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点声源的传播,5,声音的传递,6,二、频率、声速和波长,振动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符号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声波在传声介质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波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米/秒(m/s) 物体或空气分子每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或疏密相间的运动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波长,用符号表示,单位是米,7,频率、波长和音调对照表,8,三、频程,在声学测量中,不可能测量这个范围中的每一个频率,而总是
2、在某一频率区间取特定值进行测量。这个频率区间称为频带。 频带由上限频率f2和下限频率f1确定,f1、f2又称为截止频率。f1、f2的间隔可以用频率比或以2为底的对数表示,称为频程。,9,上限和下限截止频率的一般关系,式中:n为倍频程的系数,或称倍频程数,它可以是分数或整数。例如:n=1/3即指1/3倍频程;n=1即指倍频程。,10,中心频率,频带的中心频率fc是上、下截止频率的几何平均,即,11,1/3倍频程和1/1倍频程的中心频率和带宽,12,1/3倍频程和1/1倍频程的中心频率和带宽,13,四、声波的特性,声波在室内的反射、吸收、透射和绕射现象,14,波的性质,判别的关键在于障碍物的尺寸l
3、与波长的比值。 当l时,粒子性为主; 当l时,两种性质在一定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来,此时情况比较复杂,15,声波的衍射,(a) 声波的绕射 (b) 小障板对声传播的影响,16,声波的反射,17,声波的透射与吸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设单位时间内入射到物体上的总声能为Eo,反射的声能为Er,物体吸收的声能为Ea,透过物体的声能为Et,则: Eo=Er+Ea+Et,18,吸声系数,从入射波与反射波所在的空间考虑,定义材料的吸声系数为,吸声系数的值越大,吸声性能越好,19,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20,声波的干涉,若两个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差为零或恒定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则在空间某些地方振幅最大,在某些
4、地方振幅最小,这种现象称为波干涉现象,这两个波叫相干波。 当振动频率、振幅和传播速度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时,就产生驻波,21,声源的指向性,人说话时的指向性图案,声源的指向性,22,声源的指向性,23,指向性的影响,24,第二节 声波的度量,声压、声强、声功率 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 声级的叠加,25,一、声压、声强、声功率,由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微巴(bar)或帕(Pa)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量叫做声功率,用符号W表示,单位为瓦(w) 声场中某点的声强,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每秒钟),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
5、为瓦/米2(w /m2),26,平方反比定律,在无反射声波的自由声场中,点声源发出的球面波,均匀向四周辐射声能,因此,距离声场中心为r的球面上的声强为,27,二、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人的听觉与声压、声强不是呈正比例关系,而是近似的与它们的对数值成正比 用声压或声强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数字太长,很不方便 常采用按对数方式分级的办法作为表示声音大小的常用单位,这就是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28,级,级:对数概念,无量纲单位,为表示方便,以dB为单位 系数:用于扩大计算值的表示范围,对于力、长度单位,取值为20 ,对于能量概念,取值为10 公式计算值会因参考值的变化而变化,29,声压级(Lp或
6、SPL),(dB),式中,参考声压Pref =210-4(bar)=210-5(Pa),为1kHz时的闻阈声压值,30,声强级(LI或SIL),式中,参考声强Iref=10-12(w /m2)为1kHz时的闻阈声强值,31,声强级与声压级关系,由于声强与声压存在着关系I=p2/c,将其代入式中得,32,声功率级(Lw或SWL),式中,参考功率Wref=10-12(w)为1kHz时的闻阈声功率值,33,三、声级的叠加,在工程设计和检测中,经常需要进行声级的叠加或分解,如计算多个声源的总声级、给定的倍频程或1/3倍频程声级的总声级等,34,声压的叠加,当几个不同声源同时作用时,在某处形成的总声强是
7、各个声强的代数和,即I=I1+I2+In,而总声压(有效声压)是各声压的均方根值。即,35,声级的叠加,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叠加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算术相加,应按对数运算法则进行计算,36,n个声压相等的声音叠加,若n=2,则,37,声级的分解,已知两个声源在某点产生的总声压级Lp,若其中一个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级为LP1,则另一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级LP2=LP-L,其中L可由表查出。这种方法常用来从总声级中除去环境噪声等,38,第三节 听觉的主观感受,一、响度 二、音调 三、音色,39,一、响度,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用符号S表示,40,等响度曲线,41,说明,(1)响度级与声
8、压级有关。 (2)等响度曲线在声压级的值低时变化快,斜率大,而在高声压级时就比较平坦,这种情况在低频时尤为明显。 (3)不同的频率,响度级的增长率各不相同,42,声压级与响度感觉,43,计权网络,44,人耳的听觉范围,45,强度差阈最小可辨别的声压级差,当频率约为1000Hz而声压级超过40dB时,人耳能觉察到的频率变化范围约为03;声压级相同,但频率少于1000Hz时,人耳能觉察到3Hz的变化,46,二、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持续时间、声压级及温度有关,47,三、音色,音色主要决定于声音的频谱结构 乐器的音色主要取决于乐器本身的特性和质量,同时还与演奏的方式、
9、听音方位、演奏技巧有关 一般来说,泛音多,且低次泛音的强度较大,音乐就优美动听,音色就丰富,48,第四节 人耳的听觉特性,一、掩蔽效应 二、双耳效应(方位感) 三、哈斯效应,49,一、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声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假设听清声音A的阈值为40dB,若同时又听见声音B,这时由于B的影响使A的阈值提高到52dB,即比原来高12dB。这个例子中,B称为掩蔽声,A称为被掩蔽声。被掩蔽声听阈提高的分贝数称为掩蔽量,即12dB为掩蔽量,52dB称为掩蔽阈,50,掩蔽规律,(1)被掩蔽声的频率越接近掩蔽声,掩蔽量越大,频率相近的纯音掩蔽效果显著。最大掩蔽出现在掩蔽频率附近
10、。 (2)掩蔽声的声压级越高,掩蔽量越大,且掩蔽的频率范围越宽。实验表明,掩蔽声增加10dB,掩蔽阈也增加10dB。两者呈线形关系,且这种关系不受频率影响,既适合于纯音,也适合复音。 (3)掩蔽声对比其频率低的纯音掩蔽作用小,而对比其频率高的纯音掩蔽作用大。,51,非同时掩蔽特点,(1)掩蔽声在时间上越接近被掩蔽声,掩蔽量越大,即掩蔽效应越强。 (2)掩蔽声与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近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即后掩蔽在实践中更重要。 (3)掩蔽声强度增加时,掩蔽量并不按比例增大。例如掩蔽声增加10dB,掩蔽量只提高3dB,这与同时掩蔽效果不同。 (4)单耳的掩蔽效应比双耳显著。,52,二、双耳
11、效应(方位感),对一定声压级的纯音,双耳听起来比单耳听起来响两倍 对强度和频率,双耳的辨别力都高于单耳 低频信号的定向是以双耳的时间差为依据,高频信号的定向,决定于两耳间的声级差,53,三、哈斯效应,当两个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差不超过20ms时,人的听觉不会发现实际上存在有两个声源。 当两个声源在方位上较接近时,时间差可达30ms而不被人的听觉所觉察。 当时间差增加到3550ms时,后到达人耳的声音将被感觉到,但此时人的听觉仍不能把两个声音分开。 当时间差超过50ms时,若后到达的声音有足够的声级,则会干扰先到的声音,形成回音效果。,54,哈斯效应应用,在听音时,达到声像统一 在拾音时,完成声像
12、定位 在创作中,模拟虚拟空间,55,第五节 室内声学基础,一、研究声场的方法 二、室内听到的声音 三、室内声场的建立和衰减过程 四、室内声压级 五、混响时间 六、房间共振,56,一、研究声场的方法,1.波动声学:用波动观点研究室内声学问题的科学。 2.几何声学:用声线观点研究房间内声学问题的科学。 3.统计声学:从能量观点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室内声学问题的科学。,57,二、室内听到的声音,58,室内接收点脉冲声响应图,59,三、室内声场的建立和衰减过程,60,室内吸收不同对声音增长和衰减的影响,a吸收较少;b中等吸收;c吸收较强,61,四、室内声压级,当一声源在室内连续发声时,声波由声源到室内各部
13、位形成了复杂的声场,62,声扩散,当声场达到稳态时,若室内各部位的声压相同,且室内声波是无规则的在各个方向传播,则可以说这种声场是均匀的,也可以称室内达到了声扩散,63,室内达到扩散声场的方法,把厅堂内表面处理成不规则形体,或设置扩散体; 在墙面上交替的做声反射和声吸收处理; 无规则的配置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64,混响半径,当房间常数R为一个确定的数值时,有一个由直达声场转变为混响声场的转变点,该点的直达声声能密度等于混响声声能密度。该点与声源的距离称为临界距离rC,也称混响半径。 在临界距离以内,即听音点到声源的距离rrC,直达声起主要作用;在临界距离以外,即rrC,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只有在与声源的距离大于rC时,改变室内吸声量才会对声场特性有明显影响,65,五、混响时间,当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 混响时间,指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停止发声,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衰减60dB)时所经历的时间,记作T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菜市场配料价格管理办法
- 蒙自市无主遗体管理办法
- 虹桥商务区管理办法修订
- 行政办公类采购管理办法
- 西安市医德医风管理办法
- 衡阳市劳保基金管理办法
- 襄阳市滞留人员管理办法
- 西青区文娱场所管理办法
- 记者中宣部管理办法涉外
- 证监会重组资产管理办法
- 中国农田水利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鸵鸟养殖场管理制度
- 余料使用管理制度
- 小学生自信成长的课件
- 农业面源防治课件
- 设计院培训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氨基吡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商业展示道具市场应用前景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人民政府选聘专业化管理村文书笔试参考题库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JG/T 446-2014建筑用蓄光型发光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