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1页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2页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3页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4页
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洁净室(区域)浮游细菌检测操作程序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药行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浮游细菌的检测条件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制药行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浮游细菌检测和环境验证。2参考标准:gb/t 16293-2010良好制造规范附录(1998年修订)。3标准清洁度活微生物数量/m3100级510000级10010万级5004测试方法4.1方法总结本样本中使用的方法是计数浓度法。也就是说,洁净室中微生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将悬浮在空气中的生物颗粒收集在特殊的培养基中(选择能够证明其能够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并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将它们繁殖至可见菌落数达一定时间来确定。4.

2、2人员的职责和培训洁净室(区)测试人员在履行洁净室(区)测试职责前,应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包括相关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适合生产作业空气洁净度要求的穿着方式,室外服装不得带入10万以上的区域。4.3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浮游细菌采样器,包括无油气泵、低空气流速和大采样流速,以确保培养基表面的水分分布是干燥的。本试验所需的仪器、辅助设备和培养基如下:a)浮游生物采样器;培养皿;c)高压釜;d)培养基;e)恒温培养箱;4.4浮游细菌采样器的原理浮游细菌采样器一般采用撞击法机理,可分为三明治采样器、离心采样器或针孔采样器。夹层取样器的气流被内部风扇吸

3、入,收集的空气通过取样器的夹层板喷射冲击在慢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微生物颗粒经培养后形成菌落。由于离心取样器内部风扇的高速旋转,气流从取样器的前部流向后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活微生物颗粒有足够的时间撞击到特殊的固体培养条上,附着的活微生物颗粒经培养后形成菌落。在针孔采样器中,气流通过金属罩吸入,金属罩上有密集的特制加工孔。收集的细小空气通过风扇直接冲击平板培养基表面,附着的活微生物颗粒经培养形成菌落。4.5测试点4.5.1试验仪器必须按照仪器的校准周期定期校准。应使用通过验证且在有效期内的仪器。4.5.2当测试仪器未进入测试区域时,如有必要,首先清洁表面,或将其准备好并存放在相应的洁净

4、室中(用防护罩或其他合适的盖子保护仪器)。4.5.3在100级洁净室使用纸张时,应覆盖一层透明的无尘罩,100级洁净室不应使用铅笔橡皮擦。4.5.4使用测试仪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4.5.4.1仪器启动并预热至稳定后,可根据规范对仪器进行校准。同时,检查取样流量并根据取样量设定时间。4.5.4.2取样口必须由易于消毒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材料制成。4.5.4.3取样管严禁泄漏,且内壁应光滑。4.5.4.4取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点的高度来确定,以减少弯曲。4.6培养皿4.6.1一般使用90毫米和15毫米规格的培养皿。可以根据所选的取样器选择合适的培养皿。4.6.2离心取样器采用特殊的固体培养条4.

5、7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其他用户认可和验证的培养基。4.8恒温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它应该提前放在测试室。4.9.1.2用消毒剂擦拭了培养皿的外表面。在4.9.1.3取样前,用消毒剂对顶盖、转盘和盖子内外进行消毒。取样后,用消毒剂轻轻喷洒盖子和转盘的内壁。4.9.1.4取样口和取样管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消毒。如果采样管的外壁和内壁用消毒剂消毒,应将管中的残余液体倒出并干燥。4.9.1.5的取样员应穿着与待测清洁区域相对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置或更换培养皿之前,双手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无菌手套操作。消毒后,4.9.1.6取样仪器不应放入培养皿中,应打开浮游细菌取

6、样器,蒸发仪器中残留的消毒剂不少于5分钟。检查流速,并根据取样量调整设定时间。4.9.1.7关闭了漂浮取样器,把它放在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在4.9.1.8将取样口放在取样点后,它打开浮游取样器进行取样。4.10栽培4.10.1所有取样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皿。4.10.2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制备的培养物应取样并在30 35的培养箱中培养至少2天。取样后,将沙氏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皿在20 25的培养箱中培养不少于5天。4.10.3每批培养基应进行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被污染。每批可选择三个培养皿用于对照培养。4.11菌落计数4.11.1直接用肉眼计数并标记培养皿上的所有菌落或

7、在菌落计数器上计数,然后用5 10倍的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4.11.2如果平板上有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当可以区分时,仍可计数两个或多个菌落。4.12注意事项4.12.1使用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果培养基和培养皿变质、损坏或被污染,则不能使用。4.12.2详细记录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参数。4.12.3因为细菌种类很多,所以差别很大。计数时,通常用透射光仔细观察培养皿的表面或真实表面。不应遗漏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应区分细菌菌落或培养基沉淀的物质。如有必要,应使用显微镜进行鉴定。5测试规则5.1测试条件测试前,洁净室(区域)的相关参数应进行预测试,这将为测试悬浮颗粒提供环境条件。例如,该

8、预测试可以包括:a)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适合其生产和工艺要求是(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之间)。同时足部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b)室内送风或风速测试,或压差测试;c)高效过滤器的泄漏试验5.1测试状态静态和动态都可以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超过2人在测试浮游细菌之前,用户应对待测试的洁净室(区域)进行预消毒。测试浮游细菌时,应标明测试状态和室内测试人员的数量。5.3测试时间5.3.1在空或静态a试验中,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区),试验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对于非单向洁净室(区),测试应

9、在净化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在静态b试验中,应清洁单向流,试验应在生产操作人员离开现场后开始,并在10分钟后进行自清洁;对于非单向洁净室(区),测试应在生产操作人员离开现场并自洁20分钟后开始。5.3.2动态试验时,应记录生产开始时间和试验时间。5.4。浮游细菌浓度的计算5.4.1取样点的数量和布置5.4.1.1的最小取样点数量请参考gb/t16292-2每次浮游细菌的最小取样量见表1。表1最小样本量清洁度取样数量l/次100级100010000级50010万级100300,000级1005.4.3取样次数通常,每个采样点采样一次。5.4.4取样注意事项对于5.4.4.1的单向

10、流洁净室(区)或送风口,采样器的采样口应朝向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区),取样口朝上。在5.4.4.2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灰尘颗粒集中的回风出口。在5.4.4.3取样时,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背风面,尽可能少走动。5.4.4.4已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取样期间的污染和其他可能对样品造成的污染。当使用5.4.4.5培养皿进行检验时,为了避免培养皿的运输或移动所造成的影响,应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次或在每个区域应取一个对照皿,其操作方式应与取样皿相同,但取样皿不应暴露,然后与取样培养皿(tsa或sda)一起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因此,任何群体都不应该生长。5.5记录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11、测试人员的姓名和地址、测试日期;b)测试基础c)测试洁净室(区域)的平面位置(如有必要,标记相邻区域的平面位置);d)试验仪器及其试验方法的说明:包括试验环境条件、取样点的数量和布局、试验次数、取样流量或试验方法的可能变化、试验仪器的检定证书等。动态试验时,还应记录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以及现场操作设备的数量和位置。e)结果:包括所有统计计算数据。5.6结果的计算5.6.1计算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5.6.2每个测量点浮游细菌平均浓度的计算见公式(1)。平均浓度(件数/m3)=菌落数/取样量(1)实施例1:如果某个测量点的取样量为400升,菌落数为1,则:平均浓度=1/0.4=2.5 /m3实施例2:如果某个测量点的取样量为2m3,菌落数为3,则:平均浓度=3/2=1.5 /m35.7结果评估5.7.1每个测量点的浮游细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评估标准中的细菌浓度限值。5.7.2在静态试验中,如果某一测量点浮游细菌的平均浓度超过评价标准,应重新取样两次,两次试验的结果均合格后才能判定为合格。5.8日常监控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