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_第1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_第2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_第3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_第4页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 院内感染或称医院感染, 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新生儿尤其早产儿, 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 一旦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不良的预后,也易导致医患纠纷。当前,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关注并预防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成为新生儿科管理及新生儿科发展的重点之一。我院新生儿科成立以来,重视院内感染的监控及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1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1 1 新生儿自身特点: 新生儿皮肤薄

2、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皮肤屏障功能弱,易破损,增加感染机会1;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极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IgG 水平低、黏膜分泌性IgA水平低、免疫力低,容易感染。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 2 kg 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 者的2.5 倍。1. 2 外界环境因素: 建筑布局不合理,空间狭小,病人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未建立合适的探视制度;探视人员或医护人员或病区护工患感染性疾病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1.3 侵入性操作因素:因新生儿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较多,因病情的需要,多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

3、置管、留置胃管、雾化吸入、反复穿刺等抢救措施,但操作过程中易造成气道、皮肤黏膜受损,胃液反流等现象,增加感染的发生率。美国研究者报道ICU 病房VAP的发生率在928, 病死率高达20502;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ICRI) 的感染率为3.84.23;国内有文献报道气管插管的新生儿气管感染率为22.0,而未插管者的感染率仅为1.742 防控措施2.1 科室的合理布局:我科从2008年底开始,搬迁至新病房大楼,在病房设计阶段,即按照院内感染的要求,对病区的房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建立的10万分之一的层流病房和探视走廊,使家属在探视的同时不影响病区的环境。病区的清洁区与污染区相对分开,医疗用房与辅助用

4、房相对分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合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器械间等;每月有专职人员对病区的环境卫生学进行检测,对出现超出标准的环节,进行分析,整改。2.2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机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医院有独立的感染管理科,参照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与科室共同制定了多项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院感科工作人员定期下科室进行调查,对科室的院内感染现患率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科室的工作;科室内有院内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临床工作中发现、隔离、控制、上报等具体事宜;2.3 病区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的教育:对病区的全体人员,包括护工及进入科室实习的医护人员,

5、进行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特别注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的洗手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几率近30%。按照国家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提高医护人员对实施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医院层面也从消耗的消手液及洗手液的量,推算病区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力度。为了提高洗手质量,我科要求: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等;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开关,使用洗手液、干手巾;学习七步洗手法;.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在护理第二个患者时先消手,在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消手4次后,必须进行洗手;另外,人员在进入科室时须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外出须外加隔离衣、更换外出鞋。如患感冒、肠炎、皮肤或呼吸道及其他传染病时,应避免接触患儿。2.4

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4.1 呼吸机及监护仪的消毒: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擦拭呼吸机面板及监护仪。呼吸机管道,一患儿更换1 次; 同一患儿,每3 d 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消毒液浸泡后由供应室统一高压消毒。湿化水采用灭菌注射用水。2.4.2 暖箱消毒: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1 次,由内而外、由上至下,一暖箱一消毒毛巾; 水槽内每日更换蒸馏水1 次; 暖箱过滤网2 个月清洗更换1 次; 出院病人进行终末消毒,长期住院者暖箱每周更换1 次。2.4.3 奶具及衣物的消毒:患儿所用的奶具在科室内温水清洗,在干燥箱中干燥后装入储槽,送中心供应室统一消毒;使用时一人一用一

7、消毒。衣物清洗后打包送供应室统一消毒。2.4.4 其他器械的消毒:喉镜叶片使用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碘伏、酒精分别消毒后晾干备用;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先清水清洗,再送供应室消毒后制成无菌包装,保质期3个月;使用一次性输氧管道,一人一用,氧气湿化瓶蒸馏水每日更换; 导线用酒精擦拭1 次/d; 吸痰器连接管一人一更换,吸痰器储液瓶、连接管及橡胶瓶盖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液消毒30 min。25 建立日常工作的院感理念:医护人员的操作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查房时先查非感染性患者及早产儿,后感染性患者及足月儿;治疗方案尽量简单,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吸

8、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管路一人一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无菌手套。日常静脉穿刺及留置针护理时,严格消毒。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专人负责,治疗集中操作;加强基础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护理眼部,利福平滴眼液,预防结膜炎; 用1%2%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12 次/d;每日过氧化氢消毒脐部、残端及脐轮,分泌物用过氧化氢擦洗,生理盐水洗净后再涂碘伏; 脐周潮红,残端有腐臭味、脓性分泌物者,按感染伤口处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使用一次性尿布。2.6 对于需要隔离治疗的患儿按照有关的规定给与单独隔离,配备必要的治疗设备及人员,完成治疗后病室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并进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综

9、上所述 ,因为新生儿科自身的特点,院内感染始终是新生儿科工作的重点之一。院内感染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监管,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手段。同时,还应结合各个单位自身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院内感染降低至最小。参考文献:、1. 耿秋菊,张楠,赵青 NICU早产儿不良刺激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1) 1:162.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Americ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ventilator-associated,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 171 (4): 3884163. Mermel LA, Farr BM, Sherertz RJ, et al.Guidelines forthe manage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