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织物的力学性质..ppt_第1页
第12章-织物的力学性质..ppt_第2页
第12章-织物的力学性质..ppt_第3页
第12章-织物的力学性质..ppt_第4页
第12章-织物的力学性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章 织物基本力学性质,织物基本力学性质,拉伸性能 撕裂性能 顶破性能 弯曲性能 耐疲劳性能 磨损性能,第1节 织物的拉伸性质,1. 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 1.1 机织物 (1)条样法(Raveled-Strip Method) 将织物扯去边纱到规定的宽度,并全部夹入夹持器内的测试方法,按照规定条件进行测试。 (2) 抓样法(Grab Method) 将一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仅一部分宽度被夹入夹钳内的试验方法 (3) 切割条样法(Cut-Strip Method) 将剪切成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全部夹入夹钳内的实验方法。,织物拉伸图,1.2 针织物,不宜采用上述矩形试样作拉伸试验。 原因:会出现显

2、著的横向收缩,在夹头钳口处产生的剪切应力集中,使大多试样在钳口附近撕断,影响准确性。 试样形式:梯形或环形试样 优点:改善钳口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伸长均匀性也比矩形试条好。,2. 织物的拉伸曲线,织物拉伸曲线对比,织物拉伸曲线特征与组成织物的纤维和纱线拉伸曲线基本相似 混纺织物的拉伸曲线保持所用混纺纤维的特性曲线形态(接近比例大的纤维) 织物结构不同,拉伸曲线有差异。 与织缩率有关。 越大,在拉伸开始阶段伸长较大的现象越明显,织物拉伸曲线,3. 织物拉伸性能指标,(1)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断裂功、断裂比功 注意:断裂强度和断裂比功计算,4. 织物的拉伸断裂机理,拉伸过程,(1)机织物

3、初始阶段,织物的伸长变形主要是由受拉系统纱线屈曲转向伸直引起的 后阶段,受拉系统纱线已基本伸直,伸长主要是纱线和纤维的伸长与变细 (2)针织物 线圈取向变形,在较小受力下呈较大地伸长 取向变形完成以后,纱线段和其中的纤维开始伸长,拉伸特点,(1)初始模量较低 (2)拉伸曲线有陡增现象 (3)织物破坏首先是纱线断裂,直至织物结构解体 (4)织物受拉过程中有束腰现象,机织物纱线强度利用系数大于1?,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相互之间切向阻力增大,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降低纱线强伸性能不匀的作用 针织物和无纺布不存在。,5. 影响机织物拉伸性能因素,(1)纤维性质 纤维性状 混纺纱线,影响机织物拉伸

4、性能因素,(2)纱线的线密度和结构 纱线粗,强力高,经纬纱接触面积增加,纱线间切向滑动阻力增大,提高织物断裂强度。 股线强度高,织物强度高 捻度:在纱线达到临界捻系数之前,织物强度上升并达到最大值 捻向:捻向相同,交织点处纤维相互啮合,阻力增大,有利于提高强度,影响机织物拉伸性能因素,(3)经纬密度和织物结构 经密不变,纬密增加,织物纬向强度增加,经向减少上机张力增大,摩擦增加,织造中反复拉伸次数增加 纬密不变,经密增加,经向/纬向强度均增加经纬纱交织次数增加,摩擦阻力增加 断裂强度/伸长率:平纹斜纹缎纹 交织点越多,浮长线越短,经纬间挤压力增大,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强度提高;但纱线屈曲增多,织

5、物伸长大,模量降低 经纬密度增加的影响还要考虑到织造过程的影响。,影响机织物拉伸性能因素,(4)上机张力 张力大,纱线负荷较大,多次开口,纱线强度损失大 (5)测试条件 夹持长度:毛100mm,其它200mm 拉伸速度:毛织物203s,其它305s 温湿度:标准大气条件,第2节 机织物的撕裂(撕破)性能,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使局部损坏而断裂。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为撕裂,亦称撕破。 应用:评价后整理产品的耐用性 经向撕破强力试验经纱被拉断的试验 纬向撕破强力试验纬纱被拉断的试验,1. 撕破强力的测试方法,1.1 舌形法,1.2 梯形法(Trapezoid

6、 method),1.3 落锤法(falling pendulum method),快速的单缝型试验方法,近似于单缝法 也称为冲击撕裂强力,1.4 翼形法(Wing tear method),从单缝法发展而来 适用于稀疏织物舌形尾部断裂强力单缝撕裂强力,2. 撕裂破坏机理,(1)撕裂破坏主要是靠撕裂三角形区域的局部应力场作用 (2)纱线逐根断裂 单缝法剪切作用 梯形法拉伸作用,2.1 单缝法破坏机理,双缝法/落锤法/翼形法机理相似 被拉伸纱线屈曲消失伸直,并滑动(在非拉伸纱线上) 形成受力三角形经纬交织点处切向阻力使纵向纱线靠拢 受力三角形增大非拉伸纱线张力迅速增大,伸长变形急剧增加 受力情况

7、:三角形底边的第1根非拉伸纱线变形、张力最大,其余纱线承受的张力随离第1根纱线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断裂:当撕拉到第1根非拉伸纱线达到断裂伸长率时,发生断裂,出现第一个负荷峰值 非拉伸纱线发生逐根断裂使织物撕破,单缝法撕破时,断裂的纱线是非受拉伸系统的纱线 即沿经向拉伸,纬纱断裂 沿纬向拉伸,经纱断裂 注意! 试样长边平行于经向的撕裂称为“纬向撕破” 试样长边平行于纬向的撕裂称为“经向撕破,2.2 梯形法撕裂机理,同样存在受力三角形 受力三角形形成:被拉伸纱线的伸直和变形 受力情况:紧边的纱线首先受拉伸直,第1根纱线变形量最大,其余纱线承受的张力随离第1根纱线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直到受力三角

8、形顶点处的纱线,张力为零 断裂: 第1根纱线达到断裂伸长率时,发生断裂,出现第一个负荷峰值 纱线发生逐根断裂,受力三角形的顶点不断向前扩展,最后使织物撕破,梯形法撕破时,断裂纱线是受拉伸系统的纱线 即沿经向拉伸,经纱断裂 沿纬向拉伸,纬纱断裂,织物撕裂破坏过程,织物撕破过程是纱线的逐根断裂,即受力三角形中纱线的受力是不均匀的,受力三角形底边的纱线受力最大,受力三角形顶点处的纱线尚未受力 织物撕破强力总是小于其拉伸断裂强力 撕裂强力大小与撕破过程中的受力三角形的大小成正相关,3. 影响机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纱线强度和有效承担外力的纱线根数 (1)受力三角形大小 纱线的断裂伸长率 织物织缩 (2)

9、纱线根数 纱线的摩擦系数(舌形法) 机织物的组织类型(舌形法) 织物密度 织物后整理 水平倾角(梯形法),3.1 内在因素,(1)纱线性质 纱线断裂强度成正比(依次断裂),受力三角形,受力的纱线根数,摩擦系数,断裂伸长率,(2)织物组织 经纬纱的交织点数纱线的相对移动程度 平纹最小,方平最大,缎纹和斜纹介于两者之间 (3)织物织缩 正效应:织缩织物伸长受力三角形撕裂强力增加(主导因素) 负效应:织缩纱线受弯曲程度纱线间相互挤压和摩擦受力三角形,(4)织物经纬密 梯形法:密度承力纱线根数 舌形法:A. 密度 承力纱线根数 B.密度 纱线间摩擦阻力 受力三角形 纱线相对移动程度(如纱布) 经纬密都

10、较大,受力三角形变小 经密比纬密大时,梯形法经向撕破强力大于纬向(如府绸),日常应用出现横向断裂现象,(5)织物后整理 影响纱线的滑动能力 抗皱整理(树脂整理):滑动能力 柔软整理:滑动能力,3.2 试验条件,(1)试样尺寸 A. 梯形法 第1根纱线长度,最大撕裂强度 受力纱线的根数与试样条和夹头水平线夹角有关 我国规定15,B. 单缝法 试样宽度小于撕裂过程中两组纱线相互滑动影响的长度,强力降低,(2)撕裂速度 纤维集合体具有粘弹性能 纱线间的滑移与作用时间有关 梯形法:速度,撕裂强力(拉伸) 单缝法:速度,撕裂强力(滑移) (3)温湿度 影响纱线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纱线的表面摩擦条件,

11、4. 织物的纰裂,织物的纰裂是指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后所产生的纱线横向滑移 经纬纱交织不够牢固,在很小外力作用下被扒出裂缝的一种损坏现象 如衣裤接缝、多次受摩擦的外拱处,4.1 织物纰裂产生的原因,纤维:摩擦系数小、伸直度高、硬度和抗弯刚度大 织物:经纬密度小、结构松、交织点小 纱线:结构紧、表面光滑、捻度大 织造:上机张力 丝绸织物、长丝纤维机织物和低密度机织物 纰裂测试指标:织物中纱线的滑移阻力和滑移量 方法:缝合法、模拟缝合法和摩擦法,4.2 防止织物纰裂办法,纤维:提高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摩擦系数,增加纤维的卷曲,以改善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机械锁结。 纱线:取较低的捻系数,提高纱线

12、径向可变形性,以增加接触与摩擦,减少滑移。 织物:增大经纬密和经纬紧度;增加交织点,即改变织物组织(平纹或纱罗组织)增强交织点间的正压力(提高经纱上机张力,增加纱线的屈曲) 后整理:使纤维间得到良好地固定与联接,可有效改善纰裂的同时,同时主要保证原织物的风格 此外注意应用场合、款式、缝纫条件等,第3节 织物顶破性能,织物在一垂直于其平面的负荷作用下,顶起或鼓起扩张而破裂的现象称为顶破(顶裂)或胀破。 典型现象:织物的膝部、肘部、手套及袜子 测试特点:提高织物多向强伸特征信息,特别适用于针织物、三向织物、非织造布及降落伞布,1.测试方法,顶破伸长比单向断裂伸长更反映织物本身实际变形能力(单向拉伸

13、时非拉伸方向收缩) 哪个方向的纱线先断?,2. 织物的顶裂破坏机理,织物为各向异性材料,当织物平面中央受一垂直集中负荷作用时,织物多个方向的变形能力不同 非经纬纱方向的织物变形是由经纬纱线相互剪切产生,其伸长变形较经纬向要大 裂口特征: (1)变形较小和强度最薄弱处纱线断裂,接着沿经向或纬向断裂,裂口一般呈直线形 (2)经纬纱变形能力接近,接近同时断裂,裂口常为“L”或“T”字形,3. 影响织物顶破性质的因素,(1)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直接影响 (2)经、纬两向的结构和纱线性质:很大影响 A. 当经、纬纱的断裂伸长率、织缩率和经、纬密相近经、纬两系统纱线同时发挥分担负荷的最大作用,顶

14、破强力较大。 B.差异大伸长能力差的系统先断裂,顶破强力就较小。 (3)织物的伸长率和织缩率:,顶破伸长,顶裂方向的有效分力,顶破强力 针织物正是具有高伸长率的特点和各向同性的调整,顶破强度较高。适当增加线圈密度也能使针织物顶破强力提高。,(4)非织造布的纤维强度,纤维间固着点的强度是影响顶破的最关键因素。其次,纤维摩擦、卷曲和纠缠作用亦影响顶破性质。 (5)试验条件:如试样直径越大,弹子直径越小,测得织物顶破强力将降低。温、湿度的影响与织物拉伸强度影响相似。,第4节 织物的刚柔性,织物刚柔性是织物弯曲性能的基本内容 影响:(1)成型性 (2)身骨 (3)触感,1. 织物弯曲刚度测量方法和指标

15、,1.1 斜面法 抗弯长度、弯曲刚度、弯曲弹性模量 厚型织物和毡制品,1.2 心形法,薄型织物、丝绸和有卷边现象织物,注意:经向和纬向一般不同,2. 影响织物刚柔性的因素,(1) 纤维性状 纤维初始模量 异形截面:轴惯性矩大、纱线直径大 纤维卷曲和摩擦系数 (2) 纱线形状 粗细 捻度 经纬纱捻向配置,(3) 织物几何结构 A. 机织物:交织点数、浮长、切向阻力 平纹斜纹缎纹 经纬密度增加、紧度增加 B. 针织物 C. 厚度 (4) 后整理 柔软整理:利用柔软剂润滑作用,减少纤维及纱线间的摩擦阻力,以及织物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 硬挺整理:成膜高分子物质,硬挺光滑手感,第5节 织物的耐磨损性,磨

16、损织物间或与其他物质间反复摩擦,织物逐渐磨损破损的现象 1. 磨损机理 (1)从浮在其表面纱线的屈曲波峰或线圈凸起弧段的外层开始,逐渐向内发展 (2)部分纤维受到磨损而断裂后,纤维端竖起,织物表面起毛 (3)纤维的碎屑脱落,部分纤维从纱线内抽出,纱线和织物变得松散 (4)纤维抽拔加据、纱线解体和织物局部变薄,重量减轻,直至出现破洞,2. 磨损原因,物体凸起部分P从织物A处移动到B处,产生碰撞、钩挂、拉扯与切割;C处挤压,纤维疲劳 纤维抽拔 纤维切割 表面磨损 摩擦生热,(1) 纤维疲劳 条件:织物结构不是过分紧密,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伸长率与弹性变形能力较大 现象:受撞击部位微量移动,避免切割

17、损伤 结果:织物纤维片段与接触物体反复摩擦,纤维受到反复拉伸作用,产生疲劳,最终断裂,(2)纤维抽出 条件:纤维抱合力较小,纱线及织物结构较松 现象:勾挂明显时,出现纤维被拉出 结果:造成纱线、织物结构的松散,(3)纤维切割 条件:纤维抱合力较大,纱线及织物结构紧密,磨料较尖锐 现象:纤维片段难以移动,很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纤维切割损伤 结果:在反复拉伸和弯曲下,裂口产生应力集中,使裂口扩大,以致使纤维断裂,(4)表面磨损 条件:纤维抱合力较大,纱线及织物结构紧密,磨料较细腻 现象:纤维表面磨损 结果:纤维两端和屈曲部位的表层出现零碎轻微的破裂,或原纤化结构,纤维变得脆弱,极易断裂,(5)摩擦

18、生热 现象:物体表面温度上升,撞击区产生高温 影响:纤维变软,易于变形 纤维熔融与塑性变形,增加接触面积而加速织物磨损,3. 测量方法,分为耐磨仪测量和实际穿着实验 3.1 耐磨仪测量 (1)平磨 平磨是指织物试样表面在定压下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模拟上衣肘部、裤子臀膝部、袜底、床单、沙发、地毯的磨损,(2)曲磨 试样在弯曲状态下反复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模拟上衣肘部、裤子膝部等处磨损,(3)折边磨 织物试样在对折状态下,折边部位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模拟上衣领口、袖口、袋口、裤边口及其他折边部位的磨损,(4)复合磨 试样在反复拉伸和反复弯曲状态下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模拟人体活动过

19、程中的磨损,(5)翻动磨 试样在任意翻动状态下,受拉伸、弯曲、摩擦和撞击,并与磨料摩擦所受到的磨损。 模拟衣服在洗衣机中洗涤时的磨损,(6)表达指标 强度、厚度、重量、表面光泽、透气性、起毛起球、纱线断裂及织物破洞 常用指标 破洞或纱线断裂根数 剩余强度或强度下降百分率,3.2 穿着试验,实际应用对象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测试 多用于工作服、制服类服装衣料,4. 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磨损条件、织物结构与纤维特性 (1) 纤维的性状 a.纤维的几何特征 长度:精梳棉与普梳棉织物、长丝织物与短纤维织物 细度:强力,抗弯性能,抱合 卷曲:抱合 截面:应力 b.纤维的力学性能 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和断裂比

20、功:疲劳破坏 锦纶、涤纶(低强高伸、高强低伸)、丙纶 c.合成纤维的软化点,(2)纱线性状 a.捻度: 纤维可移动性、接触摩擦面、纤维抽出 b.条干:粗(结构松) c.单纱与股线:结构、抱合、可移动性 平磨(线纱),屈曲磨、折边磨(线纱) d.混纺纱的径向分布 :外层纤维 e.经、纬纱细度:,(3) 织物几何结构 a.厚度: b.经、纬密和组织 c.单位面积的重量 d. 表观密度与毛羽 e.结构相和支持面,(4) 试验条件 温湿度 日晒 摩擦方向 压力 (5) 后整理 树脂整理,第6节 织物的耐疲劳性,疲劳纺织材料在循环载荷或形变,或明显小于断裂强度的静载荷长时间作用下,纺织材料发生断裂或损伤

21、破坏 耐疲劳性纺织材料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称为耐疲劳性,1. 静态疲劳,纺织材料在较小拉伸力作用的持续作用下,材料不断地蠕变而损失与破坏。 当外力所做的功积累到一定程度,纤维断裂、纤维间滑移和连锁断裂,进而导致纱线断裂;纱线断裂以及之间的滑移,及从交织点抽出,使织物最终解体。 大多数情况下,织物还未完全断裂,其使用功能已经丧失,静力作用于材料上的疲劳破坏,理论上可以为任意大小的力; 拉伸力较小,破坏所需时间较长;较大,就短,2. 动态疲劳,织物(或纤维、纱线)经受多次加负荷去负荷(负荷远远小于断裂负荷)的反复拉伸循环作用,即在重复(交变)外力或伸长作用下性能衰退直至破坏,称为动态“疲劳”现象。,2.1 疲劳破坏机理,纤维塑变、滑移和发热 塑变纤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