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6802016 江淮地区稻麦连作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 规程 Rice-Wheat Rotation Water-saving by Dry Direct S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Jianghuai Reg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6 - 06 - 15 发布 2016 - 07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68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 本标
2、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 推广总站、蚌埠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颍上县农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士梅、汪新国、孔令娟、杜世州、赵莉、陈秀晨、陈刚、郑阳、张健、龚存 力、王冠军、程玉英。 DB34/T 26802016 1 江淮地区稻-麦连作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地区稻-麦连作产量目标、品种搭配、茬口安排、旱直播、水肥管理、病虫草害 防治和收获技术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稻-麦连作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 5332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1453 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艺节水 通过整地施肥、旱直播、控水等田间管理措施,结合耐旱品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4、2 工程节水 通过利用滴灌、喷灌等工程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水稻应符合 NY 5116 的规定。 4.2 小麦应符合 NY 5332 的规定。 5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DB34/T 26802016 2 5.1 中籼稻 早熟中籼稻产量指标:500 kg-550 kg/667m 2,产量结构:有效穗数 18 万-20 万/667m2,每穗总粒 数 110-130 粒,结实率 85左右,千粒重 26 g-27 g。 5.2 中粳稻 早熟中粳稻产量指标:550 kg-600 kg/667m 2,产量结构:有效穗数 20 万-22 万/667m2,每穗总粒 数 100-13
5、0 粒,结实率 90以上,千粒重 26 g-27 g。 5.3 小麦 小麦产量指标:400 kg-450 kg/667m 2,有效穗数 30 万-32 万/667m2,每穗粒数 33-35 粒,千粒 重 38 g-40 g。 6 品种搭配 6.1 原则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规定指标。 6.2 水稻 早熟中籼选择生育期在 130 天以内,品质优良、耐旱性好的常规品种或者杂交稻组合,沿淮地区 120 天左右、沿江地区 130 天以内均可,让茬后种植半冬性或春性小麦品种;早熟中粳选择生育期 135-140 天、品质优、耐寒性好的品种,让茬后种植春性小麦品种。 6.3 小麦 江淮
6、稻茬麦区选用抗赤霉病、高产稳产的春性红皮小麦品种;沿淮稻茬麦区选用抗寒性好、赤霉病 轻、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半冬性品种。 7 茬口与播期 7.1 籼稻-小麦 中籼稻 6 月 5-20 日播种, 9 月底-10 月上旬让茬; 半冬性小麦 10 月 10 日-10 月 30 日播种, 春性小麦品种 10 月 20 日-11 月上旬播种。 7.2 粳稻-小麦 中粳稻 6 月 20 日前播种,越早越好,11 月初让茬;小麦 11 月上中旬播种。 8 农艺节水 8.1 种子选择与处理 水稻:播种前先晒 1-2 天,浸泡 12 小时沥干水后用“旱育保姆”包衣备播。 小麦:选用包衣种子或者播种前利用拌
7、种剂进行拌种。 DB34/T 26802016 3 8.2 整地 水稻旱直播前要进行精细整地,大田必须平整,达到土肥相融、田面平整,实行畦田化; 小麦播种后要“三沟”配套(畦沟、腰沟、田边沟),沟深分别达到 20 cm、25 cm、35 cm 左 右; 田外大沟深 60 cm-80 cm;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 8.3 施肥 8.3.1 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基肥要深施、施入全耕作层;先撒肥后耕整地,或者侧条深施;积极选用控释(失)肥 基施,减少追肥次数。 8.3.2 籼稻-小麦 应符合 DB34/T 1453 规定的内容。 8.3.3 粳稻-小麦 应符合 DB34/T 1453 规
8、定的内容。 8.4 播种方式与播量 8.4.1 人工散播 水稻播种量为:4.5 kg-5 kg/667m 2;小麦播种量为:12.5 kg-15.0 kg/667m2,播期推迟播种量相 应加大。 8.4.2 机械条播 杂交稻播量为: 2.5 kg-3.5 kg/667m 2, 常规稻播量为: 3.5 kg-4.0 kg/667m2; 小麦播量为: 10 kg-12.5 kg/667m 2,播期推迟播种量相应加大。 8.4.3 点播播种量 水稻播量 2.5 kg-3.0 kg/667m 2。 8.5 水分管理 8.5.1 灌溉原则 水稻全生育期期间,全省雨水不足时,重点能保证灌好 4 次水;小麦
9、遇干旱明显出现萎焉时,浇 灌跑马水。 8.5.2 水稻齐苗水 播种后若无雨,土壤墒情差,及时灌水,使土壤有足够的墒情,确保快出苗、出全苗。 8.5.3 水稻孕穗水 孕穗期要保持足够的墒情,以满足孕穗对水分的大量需求,坚持湿润或浅水层管理,防止孕穗期受 旱,导致穗小,穗粒数减少,甚至造成生育停滞等。 DB34/T 26802016 4 8.5.4 水稻抽穗扬花水 于始穗期灌一次透水。防止抽穗期缺水,抽穗慢、结实率降低。 8.5.5 水稻灌浆乳熟期水 灌一次跑马水,能提高籽粒的充实度,增加千粒重,同时也能防止倒伏,提高米质。 8.5.6 小麦 秋冬干旱时应适时冬灌,保苗安全越冬;春季遇干旱小麦生长
10、明显出现萎焉时,及时浇灌跑马水, 及时排出多余的水。 9 工程节水 9.1 滴灌 9.1.1 材料及规格 详见附录A。 9.1.2 灌水次数和灌水量 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而定,水稻一般情况全生育期灌 3-4 次,每次灌水量为 30 m 3-50 m3/667m2,用 时 60-90 分钟; 在全省雨水不足的情况下,小麦全生育期灌 1-2 次水,每次灌水量为 30 m 3-40 m3/667m2,用时 60-80 分钟,其中,春季遇干旱小麦生长明显出现萎焉时,及时浇灌跑马水,待小麦恢复后及时排出多 余的水。 9.2 喷灌 9.2.1 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管理 应符合 GB/T 50085 规定喷灌
11、内容。 9.2.2 喷灌原则 水稻:全生育期期间,可以喷 4-5 次。 播种后,喷灌一次,以土壤湿透为宜,不宜见水层; 芽后苗期除草宜喷灌一次,土壤湿润为宜,有效提高除草效果; 孕穗期喷灌一次,以土壤 20 cm 处湿透为宜; 抽穗扬花期喷灌一次, 最佳时间选择在早晨六点左右或者傍晚五点半左右喷灌, 地面湿润即可; 灌浆期成熟期若天不下雨,即喷灌一次透水。 小麦:小麦可以根据田间情况酌情喷灌,春季遇干旱小麦生长明显出现萎焉时,喷一次透水,不见 水层。 10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0.1 除草 DB34/T 26802016 5 10.1.1 原则 以化除为主,辅之人工。 10.1.2 防治方法
12、详见附录B。 10.2 病虫害综合防治 10.2.1 水稻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准确预报的的基础上,搞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和化学药剂防治。 10.2.2 防治方法 详见附录C。 10.2.3 小麦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 准(GB 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10.2.4 防治方法 详见附录D。 11 适时收获 11.1 水稻收获 当田间稻穗有 90黄熟时进行机械收获。 11.2 小麦收获 在小麦的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机械
13、收获。 DB34/T 26802016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滴灌工程设计 表A.1 滴灌工程设计 系统面积 (667m 2) 100 系统流量 (m 3/h) 30 序号 分项 材料名称 规 格 单位 材料量 1 首部 离心泵 Q=30 m 3/h,H=32 米 台 1 2 砂石+网式过滤器 Q=30 m 3/h 台 1 3 施肥装置 配套 套 1 4 连接及配套设备 套 1 5 输水管 及管件 热熔 PE 管 90,0.6 MPa 米 950 6 75,0.6 MPa 米 10 7 PE 正三通 90 个 4 8 PE 弯头 90 个 5 9 蝶阀 90 套 5 10 P
14、E 法兰 90 套 10 11 PE 三通 907590 个 10 12 PE 外丝 75 个 10 13 管帽 90 个 5 14 地面管 及管件 阴三通 2.5阳2.5阴2.5阳 个 10 15 PVC 内丝球阀 75 个 20 16 阳纹承插直通 752.5阳 个 20 17 矩形胶圈 75 个 70 18 钢卡 75 个 70 19 旁通 16 个 680 20 按扣堵头 13 个 50 21 承插直通 75 个 20 22 直通 16 个 200 23 纳米输水 PE 管 75/0.9*O.25 MPa 米 630 24 滴灌带(厚壁) 163002.1 万米 5.25 25 工具
15、打孔器 10 套 1 DB34/T 26802016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水稻、小麦草害防治方法 表B.1 水稻、小麦草害防治方法 作物 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水稻 芽前 各类杂草 即在播种后用土壤封闭除草剂消灭第一批杂草,每 667m 2 用 40(36+4) “丙-苄”可湿性粉剂 60 ml-80 ml 对水 30 kg 土壤喷雾,或拌肥撒施。 3 叶 1 心 4 叶 1 心 茎叶草 用茎叶除草剂再杀草一次,用 50二氯喹啉+吡嘧磺隆 60 g-80 g/667m 2,对水 30 kg 喷雾等茎叶除草剂,除草剂施药时排干田水,使杂草充分暴露。 分蘖期盛期 大草 此时
16、基本不用药,大草就用人工拔掉 小麦 苗期 阔叶草 当田间杂草密度达 50 株/m 2 以上时, 在温度和土壤墒情适宜时, 进行化学除草。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 每 667m 2 用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 ml, 或 667m2 用 75苯磺隆干悬浮剂(每 667m 2 有效成分 1 g)于杂草 3 叶-5 叶期对水 30 kg。 禾本科 杂草 每 667m 2 用 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 40 ml-60 ml,或 667m2 用 10精恶唑 禾草灵乳油 25 ml 于杂草 3 叶-5 叶期对水 40 kg。 禾本科、 阔叶杂草 混生 每 667m 2 用 30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2
17、0 ml-30 ml,或 667 m2 用 50高渗异 丙隆可湿粉 125 g 于小麦 3 叶-4 叶期对水 30 kg;或 667 m 2 用 48麦草畏水剂 25 ml+50异丙隆可湿粉 125 g 于小麦 3 叶-5 叶期对水 30 kg。 DB34/T 26802016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水稻病虫害防治 表C.1 水稻病虫害防治 防治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 播种前期 种传病虫: 如恶苗病, 立枯病 预防措施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前晒种 1 天,用 4.2浸丰 2 ml 或 25咪鲜胺 2 ml 加水 5 kg-10 kg,浸 4 kg-5 kg 稻种,浸
18、 泡 36 小时。 3 叶期 稻飞虱、 稻蓟马、 稻干尖线虫病、 稻水象甲等 预防措施 每 667m 2 用 40毒死蜱 80 ml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防治 灰飞虱、稻蓟马、稻水象甲; 将稻种预浸于冷水中 24 小时,然后放在 45-47温水中 5 分钟提温,再放入 52-54温水中浸 10 分钟,取出立即冷 却,催芽中,防治稻干尖线虫病效效果可达 90,喷施 0.5 印楝素可溶液剂 71.4 ml100 ml/667m 2, 防治水稻飞虱和蓟马。 分蘖期 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白叶枯病 百丛 1000 头 百丛幼虫 100 头 始见中心病株 4 叶期后 每 667m 2 用 8000
19、单位 B.t 粉剂 200 g-300 g,加 25 扑虱灵粉剂 60 g 对水 50 kg 均匀喷雾。 白叶枯病始见中心病株田同时加 20叶枯宁 100 g 均匀 喷雾。 防治虫害用 0.5印楝素可溶液剂 71.4 ml-100 ml/667m 2 或 16000 IU/mg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 100 ml-150 ml/667m 2 或 400 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 25-35 g/667m 2。 稻纵卷叶螟还可用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治。 孕穗期 灌浆期 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百丛幼虫 60 头 且三龄前幼虫期 或者根据病虫预 报卵孵高峰期 40毒死蜱乳油 400 g .a.i/hm
20、 2、 6茚虫威微乳剂 30 g .a.i/hm 2、200 克/升氯虫苯甲酰胺 20 g .a.i/hm2、1.5阿 维菌素微乳剂 12 g .a.i/hm 2 等,对水均匀喷雾。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生物防治方法同分蘖期防治。 稻瘟病 纹枯病 稻曲病 病丛率 30 预防措施 稻曲病预防施药在破口前 10 d-15d: 10井蜡蚜水剂 150 ml 对水均匀喷雾,可兼治水稻纹枯病。 稻瘟病用药: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50 g .a.i/hm 2,27 已唑醇三环唑悬浮剂 300 g .a.i/hm 2,对水均匀喷雾。 纹枯病防治用药井岗霉素水剂 300 ml-400 ml+大丰收可湿 性粉剂
21、 15 g-20 g,在田间湿润时对水喷雾。 注:机动喷雾器 667m 2 用水量视水稻群体大小掌握在 14 kg28 kg。 DB34/T 26802016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小麦病虫害防治 表D.1 小麦病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指标 防治方法 纹枯病 分蘖末期或 返青期防治 苗期可侵染, 拔节后达到发病高峰, 病株率达 20 选用 20井冈霉素(667m 2 有效成分 9 g),或丙 环唑乳油(667m 2 有效成分 9 g),或 10井蜡芽悬 浮剂(667m 2 有效成分 25 g)。 重发区首次喷药后隔 1 周再喷药 1 次。 白粉病 返青至 抽穗期 自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春季病叶 率达 20时 选用 12.5烯唑醇可湿粉(或乳油)( 667m 2 有效 成分 8 g),或 20三唑酮乳油(667m 2 有效成分 20 g)对水喷雾防治。 并视田间病情发展情况,重病田再补治 1 次。 赤霉病 抽穗至 扬花初期 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湿天气,积极预 防 选用 20氰烯菌酯悬乳剂 100 ml;或 30 戊福可湿性粉剂 90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支付协议书范本
- 共同买卖协议书范本
- 传统物业租赁管理办法
- 企业会议制度管理办法
- 企业资金进出管理办法
- 中职学生奖惩管理办法
- 关于文物管理办法调研
- 关于企业手机管理办法
- 医师印章备案管理办法
- 包装班组考核管理办法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五套)
- GB/T 2900.53-2001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
- GB/T 17626.17-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 飞行机器实验室 PX4FLOW智能光流传感器使用说明 V1.3
-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培训课件
- 电厂新员工安规考试
- 山东省济南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连锁药店店面设计及要求
- 铁路劳动安全预防机动车辆伤害
-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自动版)
- 《干部履历表》(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