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诗的不同_第1页
唐诗与宋诗的不同_第2页
唐诗与宋诗的不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诗与宋诗的不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黄文丽 405000911099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样式,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文学样式亦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比较大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虽然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但在一个诗的国度里,宋诗的发展也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继承和发展了唐诗,它并非唐诗的遗留产物,更确切地说是唐诗高度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在唐诗的继承上,宋诗另辟蹊径,走出了自己的心路子。文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唐宋诗之争的问题,实际上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唐与宗宋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在古典诗歌创作当中是向唐人学习还是向

2、宋人学习。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在古代,特别是宋代就开始了,一直到清代,一直到近代。这在当时学诗的人当中,是有着很现实的实际意义的。另一方面,唐宋诗之争实际上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唐以后的古典诗歌宋诗是不是也有存在的必要、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来看,李白、杜甫、苏东坡、黄庭坚,前两位诗人是唐诗的代表,后两位诗人是宋诗的代表。实际上,宋诗是唐诗之后中国古典诗歌的另外的一种典范,所以宋以后学习诗歌创作的人,不是入于唐,就是出于宋,没有其它的。唐诗与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典范,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种互补的形式存在的。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唐诗与宋诗的不同之处。现当代学者论唐诗与宋诗,最有名

3、的当属缪越和钱钟书两人的精彩论段:“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华茂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读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读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如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明葩。譬如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幽寻,情境冷峭。” 缪越论宋诗,见诗词散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

4、沧浪诗话即有“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见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条。 这是对唐诗与宋诗大致上的区分,亦即二者的不同,具体来说,唐诗与宋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思想内容不同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社会安定,世风开化,对外交往频繁,统治者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大力提倡。这时期的诗歌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数量上灿若繁星,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盛唐时期,诗人众多,诗歌内容非常充实。诗歌创

5、作主要有两个倾向,一个是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生活的岑高诗派,一个是描写退隐生活、田园山水的王孟诗派,李白诗集其大成,保罗万象,成为这一时代诗人的代表。边塞诗人意气风发,富于进取,他们描写塞外的瑰奇风光,惊人的战争场面一家复杂变幻的感情,气象开阔。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如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山水田园诗人当推王维和孟浩然,他们的诗风格明朗,语言清澈,情景交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反映了诗人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李白的诗更是无

6、所不包,热情豪迈,浪漫大气,如蜀道难、玉阶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战城南等。宋诗就与唐诗有所不同了,这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北宋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特点和南宋时沉重的民族危机,使宋诗缺乏唐诗那种恢弘开阔的气象,较少充满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更多的是采用写实的创作方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思想内容方面主要描写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尤其是到了南宋,汴京失陷,皇室南迁,国破家亡之痛,山河改色之悲,给予当时文学以很大的影响。宋诗中以陆游最具代表性,他是一个爱国诗人,在他的诗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爱国的情绪。如临安春雨初霁、农家叹、示儿等。2、 创作风格不同 严羽沧浪诗话云:“本朝

7、人尚理而病于意兴。”何大复汉魏诗序云:“宋诗言理。”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功,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又诗法源流云:“唐人以诗为诗,宋人以文为诗。唐诗主于达性情,故与三百篇近,宋诗主于议论,故与三百篇远。”他们所说的都有点偏激,但毕竟说出了唐诗与宋诗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的方式出之,以情韵取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唐人以诗的角度去生活,这也使得唐人在作诗是侧重内心感受,或寄情山水,或同情民生疾苦等。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相思等。宋代的“说理”诗不胜枚举,最能

8、体现这一特点的要数朱熹,如其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整首诗毫无半点唐诗的痕迹,既没有起伏跌宕的感情抒发,也没有引人入胜的迷人景致,但全诗却充满了理性气息。虽是观水有悟,实则却是观书有感,意思是要告诉人们要心如止水,事理通顺就得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其二、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大;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方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唐代那种开阔的社会氛围,使诗人情感比较强烈,喜欢直接抒情。如,高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三离”、“三别”。由于严

9、肃的社会环境,宋人写诗比较理性、冷静,喜欢用典,整体上比较“严肃”。如,欧阳修的明妃曲。其三、唐诗语言华丽、流畅;宋诗则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唐诗以诗为诗,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唐诗语言比较华丽,不太讲究章法,比较自由,初唐四杰力图摆脱齐、梁余风的影响,到盛唐时期语言上更是达到了极致,。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文字清丽,意境高远。宋诗以文为诗,即多记叙铺陈,在议论中抒发自己的感受,诗风上逐渐变得散文化;以议论为诗,宋诗善于议论,且议论不借助假想的物象,这与唐诗以抒情写景入诗有很大不同,如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及“

10、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议论之简洁精辟,同时又富有情韵。3、 唐诗讲究韵味,宋诗以禅喻诗晚唐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司空图在他很多的诗歌理论文章中,如诗品、与李生论诗书,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艺术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象外之象,境外之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著名的诗歌美学范畴。唐诗创作注重韵味,“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唐诗中的很多诗句就体现了这一理论阐释,如:“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幢幽”,“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等。宋诗创作强调“理”与“趣”,以禅喻诗。严羽是我国古代重要

11、的理论家,他的沧浪诗话有系统的理论主张,提倡以禅喻诗、强调“别才”“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诗歌是以“兴趣”为其特点的,而“兴趣”要靠“妙悟”来领会和掌握。“妙悟”本是佛学术语,尤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心解和觉悟,严羽则“借禅以为喻”以“定诗之宗旨”。他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妙悟与禅宗的密切关系,使宋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与佛家的禅发生关系。元好问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从总体来看,唐诗与宋诗毕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所以肯定会存在不同之处,尤其在风格方面。宋诗的情感经过了理性的制约,而比较温和内敛,不像唐诗那样热烈张扬。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想。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