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_第1页
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_第2页
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_第3页
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_第4页
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现状,风沙危害原因,鸣 沙 山,莫高窟,奠高窟地区是一个多风、风向多变和风沙危害十分严重的区域。年平均风速为35 ms 1,偏南风频率最大,达479,是窟顶的反向风;偏北

2、风占1 54,但风力较小。基本与窟面平行,对林带(sN走向)也无危害;偏东风占148,但风力较大,占潜在输沙能力的275,是造成崖头风蚀的主导风,相对林带也是反向吹回有利于林带中积沙的集中。风沙危害主要来自偏西风,频率虽占281,但风力大,潜在输沙能力占319,可将鸣沙山的流沙向莫高窟方向输送,是危害洞窟的主导风。,莫高窟窟顶风向玫瑰图,主要防治措施,风沙流结构特征,治沙原理,(一)阻沙区 (二)固沙区 (三)输沙区,(一)阻沙区,阻沙区应建立在鸣沙山流沙前缘, 由立式栅栏构成, 其作用是改变风沙流通过区的下垫面性质, 使来自主害风方向的风沙流搬运能力发生变化, 从而使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沙粒沉降堆积, 截阻减缓沙丘向洞窟方向移动, 所以阻沙带的位置必须排列在防沙体系的最前缘。,(二)固沙区,固沙区建立在阻沙区下风向的平沙地、沙砾质戈壁和洞窟崖面上。由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 x 1m ) 沙障带、人工滴灌固沙植物带、碎石压沙带、化学材料固沙带所构成, 是防护体系的主体。在栅栏下风向设立半隐敝式沙障, 目的在于改变下垫面粗糙度, 达到继续削弱风速, 减少输沙效应, 使沙丘表面的吹蚀堆积活动趋于平息, 从而为其下风向的人工植被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三)输沙区,输沙区是由砾质戈壁组成的空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