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篇一: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龙源期刊网 .cn例谈高中英语诗歌的教学设计作者:王文钰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2期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师逐渐更新观念,比以往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凸显语言习得需要真实环境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笔者以高中英语选修6(人教版)的第二单元诗歌为例,谈谈该话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诗歌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诗歌,一直谈到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等。旨在通
2、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单元共分8部分:1.热身部分;2.读前部分3.阅读部分;4.理解部分;5.语言学习部分;6.语言运用部分;7.小结部分;8.学习建议部分。教学目标语言知识:掌握重点的词汇和短语;掌握和理解几种诗歌的类型以及诗歌意镜;语言技能:通过听课文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并且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读课文,形成对所获得信息的处理、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学习策略: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思维与英语表达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文化:通过学习,感知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初步培
3、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英语诗歌的语言美和艺术美;如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案导学法。教学过程篇二: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案_ 3 第一课时 _ 3 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 _ 3 第二课时 _ 6 课时要点:如何鉴赏古代诗诗歌的形象 _ 6 第三课时 _ 8 课时要点:常见意象释义 _ 8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形象 _ 10 附:其他诗歌意象释义 _ 13 “意象”的把握 _ 18 第四课时 _ 22 课时要点:二鉴赏作品的语言之典例例析 _ 22 第五课
4、时 _ 26 课时要点: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诗歌 _ 26 中学古典诗词中的互文艺术 _ 32 第六课时 _ 33 课时要点:解答诗歌语言题的基本思路及相应强化训练 _ 33第七课时 _ 34 课时要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_ 34 诗文典故 _ 36 第八课时 _ 39 课时要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 _ 39 诗歌艺术中的虚与实 _ 44 古典诗歌抒情方式例谈 _ 48 第九课时 _ 54 课时要点: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_ 54 附: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_ 58 第十课时 _ 60 课时要点:浅谈古典诗歌的对比鉴赏 _ 60附录 _ 631、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
5、度 _ 632、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_ 683、诗歌鉴赏问答格式例析 _ 69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
6、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
7、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
8、能力的收效。二、古诗分解讲析:(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04典型考题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答案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9、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概念解析】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
10、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常用方法】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例题剖析】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
11、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
12、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评分标准: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误例: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13、,故判为0分。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1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篇三: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整理教案)诗歌鉴赏专题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一课时(人物形象)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 考点解读: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又通过意象来表达。所以我们今天来梳理一下通过什么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什么感情的答题方式。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一个是人物形象,二是景物意象。今年的高考题,九日
15、和韩魏公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那么,一般会出现的有哪些形象呢? 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形象如今年的高考题九日和韩魏公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
16、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方法总结: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
17、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九日和韩魏公苏 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_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
18、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
19、最”字,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看似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有牢骚。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苏洵在嘉祐六年(1061)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老”二字上。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佳”和“
20、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未必怎么“愁”。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连科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韩琦诗那种久居高位、宾
21、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恐怕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这首诗在内容上堪称“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含蓄蕴藉,耐人寻味。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22、。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
23、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2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江 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第二课
24、时(景、物形象)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出题的方面为: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诸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
25、征自由等。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
26、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茶叶品牌推广代理服务合同规范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贵金属库房托管与安全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管网安装劳务分包合同城市基础设施
- 2025版办公室装修合同(含智能家居系统)升级版
- 二零二五年POS机租赁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合同
- 2025年航空机场保洁托管服务合同标准
- 2025版新能源发电设备采购预付款合同示范
- 2025版建筑原材料集中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与销售合同
- ICD-9-CM3编码与手术分级目录
- 八上数学冀教课后习题答案
- 2022年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哪些农产品免税(免税农产品包括哪些)
- 融资合作协议模板(2篇)
-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 (1)附有答案
- (品管圈)良肢位摆放演示教学课件
- 保姆级别CDH安装运维手册
- 园林绿化及广场施工方案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129平米全包装修报价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