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九章.ppt_第1页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ppt_第2页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ppt_第3页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ppt_第4页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指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关注的是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认知成分:是相互肯定还是相互否定,以认识上的一致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2、情感成分:是相互喜爱还是厌恶,以情感上的倾慕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3、行为成分:是相互交往还是相互隔绝,以行为

2、上的共同活动为相互选择的标准。,五、人际关系的心理类型,1.人际需要的维度分类 舒兹: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需要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包容的需要 感情的需要 控制的需要,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并具有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表现出的行为特点是积极交往、参与、融合、相属。如果个人缺乏这种需求和动机则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退缩、孤立、排斥和忽视。,感情的需要,即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行为表现是对他人表现亲密、友好、热心、照顾等。缺乏这种需求和动机的个人则表现为对他人冷淡,厌恶和憎恨。,控制的需要,这是从权力的

3、需求上,希望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和权威去积极影响、支配和超越他人。如果得不到满足,就表现出抗拒权力,忽视秩序。缺乏这种需求或动机的个人表现为顺从、受人支配、追随别人。,人际反应的基本倾向,人际吸引 影响因素 自我暴露,第二节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 亲合 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 喜欢 中等程度的吸引, 爱情 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一、人际吸引,人际吸引:评价他人,评价分类,交往的例子,魅力水平,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 (1)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 (2)为了克服寂寞 寂寞

4、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的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相近因素 相似因素 互补因素 能力吸引 互惠吸引 相貌的吸引,个人品质和性格因素 熟识吸引 交往频率 态度吸引,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相近因素,指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距离上的邻近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接近性常常和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 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 重复接触 对一个新刺激的重复接触通常会迅速提高对这种刺激的正面评价。 若初始印象消极,重复接触不仅不会提升好感,

5、反而会导致更加厌恶,接近效应:我们接近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与恋人。 曝光效应: 个体曝露的次数越多,其他人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 研究:教室里沉默的女生,2.相似性,人际关系的双方在某些方面或多方面的相似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知音 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兴趣;共同的民族、文化、宗教;共同的语言、种族、国籍、出身地;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共同的身体特征等。 A、相似性使人们更加容易相互理解,有共同语言 B、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 C、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3.互补因素,在物质或精神上需求的互补性。 相似性使人际关系单调

6、和缺乏变化 使人难以相处 (两个主动控制性的人在一起) 差异性互补不是仅仅指不同,是能互相补充的互补。 物质精神需求的互补 社会角色的互补 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 当双方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男刚女柔 *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郎才女貌 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补偿,人们喜欢聪明能干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受欢迎、最被喜欢的未必是最有才能。 解释:人对他人有两种需要,一方面希望周围的人有很好的才能,有一个愉快的交往背景;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人的超凡才能望尘莫及,使人感到一种压力。,4.能力吸引,能力吸引之犯错

7、误效应白璧微瑕与白玉无瑕,实验结果: (1)不管犯错没有,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招人喜欢 (2)能力高的人犯点小错误,会更招人喜欢 (3)能力低的人再犯错误,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结论:仰巴脚效应 能力具有使人喜欢的一般效果,即表现优异的人受人欢迎。 当优异者犯了一点小小的疏忽或失态时,比他毫无失误时更受欢迎。,犯错误效应受性别角色和自尊心的影响,性别影响: 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 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 自尊心影响: 犯错误效应不适用于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自尊心极高或很低者更喜爱完美无缺的人。如果发现他们喜欢的能力强的人犯了错,则会降低对这个人的喜爱程度。

8、自尊心强的人看到能力强的人犯错,会破坏此人在他心中的完美形象,引起鄙夷。 自尊心弱的人则把能力强的人奉为偶像,偶像如有缺陷会使他大大失望。,能力吸引,返回,讨人喜欢的“缺点”,对数字(钱)不敏感,心不设防、不够精明,天真、有孩子气.,人们最喜欢的人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5、互惠吸引,交往双方能够给对方带来收益酬偿,就能增加相互间的吸引 感情互慰 人格互尊 目标互促 困境互助 过失互谅,6、相貌的吸引,刻板印象:“美就是好” 晕轮效应 漂亮值得爱,在别人面前荣耀,光环效应,使人有美的满足感;但随人际深入,外貌作用减弱,更注重道德品质方面的特征。品德低劣,人们会更厌恶。,返回,可能的原因 从各方

9、面学到的知识表明,漂亮的人才值得爱; 漂亮的人看起来舒服,使人沉醉于美的满足中; 同漂亮的人在一起,显得荣耀、光彩、虚荣心得到满足; 对人知觉时,认为漂亮的人具有一些好的特性。,7.个人品质和性格因素,安德森1968年研究 收集555个用来描述个人特质的形容词,让大学生评定对具有其中某项特质的个体的喜欢程度。 研究结果:对60年代的大学生而言真诚是最重要的特质,在评价最高的八项形容词中占了六项(真诚的、诚实的、忠诚的、真实的、值得信赖的、可靠的), 另二项特质为“温暖”及“能力”, 而被评定为最低的特征为虚伪、说谎。,安得逊的研究,最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质 诚恳 诚实 了解 忠心 可信 可依赖

10、聪明 关怀细心 体谅 热忱,最不受欢迎的十项人格特质 欺诈 希奇古怪 恶意 残忍 不诚实 不真诚 做作 不可信赖 冷漠 贪得无厌,返回,受人喜爱的性格因素,对待现实的态度与处理社会关系方面:热情、友善、同情、助人、交往,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有进取精神,勤奋认真。 在理智特征上:观察力强、善于记住所接触的人和事,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较强的逻辑性,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 在情绪特征上: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乐观开朗,豁达大度,情绪稳定平衡,有幽默感。 在意志特征上:有自制力,沉着稳重,坚韧不拔,积极主动,耐心细致。,人缘型人格特征,8.熟识吸引 被人所熟悉的人或事物能在人的心目中增加积极意

11、义的成分。 熟悉了解行为可预测避免不愉快 (习惯、适应) 9.交往频率 交往频率越大,越容易形成密关系.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沟通,容易形成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和感受。,10.态度吸引 容纳:几乎每个人都期望完完全全地被人接受,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容纳别人的人更容易创造好的人际关系。 承认:承认比容纳更积极。人们都有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 重视:重视能够提高价值。注意四方面: 1 不要怠慢别人,使别人产生重视的感觉而非轻视 2 对于不能会面的拜访者要尽快补约 3 时时感谢别人,使他人价值得以提升 4 对人要特别招待,承认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学以致用:让人们更轻松地喜欢上你,1.掌握接近的因素 2.建立积

12、极情感 3.在引起情绪的情景中接触他人 4.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是不要只看其他人外表 5.关注相似性和忽视差异性 6.记得表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感情,三、人际吸引的规律,对等吸引律 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尊敬那些同样尊重自己的人, 而不喜欢不尊敬那些讨厌、歧视、疏远自己的人。,得失律 我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最讨厌那些对自己喜欢不断减少的人。 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1965年的实验: 被试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结论:喜欢导致喜欢 受到“否定到肯定”评价的得分最高,为7.67分; 一直受到“肯

13、定”评价的得6.42分; 一直受到“否定”评价的得2.52分; 受到“肯定到否定”评价的只得0.87分。,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尽管他人起初时对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后来确实表现了喜欢自己,这种人就会倍受欢迎。 人们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减少的人,即使他们当初的确喜欢过自己,但只要后来变得不喜欢了,那么这种人就比那种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更加不为我们所喜欢。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诱发吸引律 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人受到某种诱因的刺激,而这种刺

14、激刚好投其所好,就会引起他们注意和交往的兴趣,从而导致相互吸引,这就是诱发吸引律。,自然诱发:是指由人的外貌气质风度等自然因素而诱发的吸引。 蓄意诱发:是指有意识地设置某些刺激因素,以期引起交往对象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产生吸引力。 诱发吸引律往往在人际交往初期作用较为显著,随着交往的加深,会为其它规律所替代。,六、自我暴露,1.自我暴露的概念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 自我暴露是自愿的 自我暴露是有意的 自我暴露是真实的 低危险性暴露/ 高危险性暴露,2.自我暴露的作用,对自己进一步了解与认可 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自己 加强对别人的了解 加

15、深和丰富人际关系 对对方的信任,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适当的自我暴露 : 暴露是双向的,一般双方暴露的量成正比。但过分的自我暴露也给人带来不快。 积极的自我暴露,暴露自己的优点。例如“让我来,这是我的拿手好戏,干这事我还行”, 暴露的深度适宜。越深危险性越高。自己独特的而易成为别人话柄的事情。例如具体奋斗目标、私生活、观念性的东西 。 不宜暴露领域隐私(个人隐秘情感,个人心理偏好(人格,职业,性行为偏好)、个人信息(收入,年龄,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密码),3.自我暴露的方法,自我暴露的言语的掌握 使用第一人称:自我暴露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感觉、需要、态度、信仰和思想。 使用明

16、确具体的语言:不要把感情藏在模棱两可的语言中,不要用含糊的话或空洞的话来叙述, 要坦率地叙述:不要拐弯抹角地逃避暴露, 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自我暴露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向对方表明自己对他/她的言行的体验; “我很高兴 你” “你这样做,我觉得有些失望 ,但我想也许你有你的原因吧?” “如果我碰到你说的这种情况,我想 我也会感到幸福 的(伤心、无奈)。” 第二种:告诉对方自己过去或当前的有关经历经验或情绪体验。 “你说你感到孤独,我可以想象得出,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我也那样想过,有一次我所以我能够懂得你的感受。”,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勒温格

17、三阶段 第一是单向性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 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互动,没有进入彼此领域; 第三是相互卷入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是友谊发展阶段。,(二)阿得曼社会渗透理论 定向阶段:主要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情感探索阶段: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上。在这一阶段,双方沟通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增加。但暴露自我大都是表面信息。(工作体验、感受,不涉及私密) 情感交流阶段:建立基本信任,较深情感卷入,相对私人性问题,诉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 稳定交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

18、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和深刻。此时,人们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情感、和财产。 “人生难得一知己”。,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 弱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层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相互作用水平 分 歧 强 收 敛 冷 漠 逃 避 终 止 弱,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关系退化的原因,空间上的分离 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 逐渐不喜欢对方人格上的某些特点 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 妒忌或批评 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 泄密 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 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

19、一方的喜好标准发生了改变幻灯片 41,二、亲密关系,1、亲密关系(密切关系) 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称为亲密关系。 影响和依赖范围的扩大,亲密关系特征: 两个个体在相当长时间内有持续不断的频繁的互动; 亲密关系里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很大。 第一,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 第二,共同活动。 第三,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 第四,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 第五,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 第六,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素,双方都会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任的。,家庭:最初的人际关系 1.与父母的关系: 2.兄弟姐妹的关系 婚姻: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 家庭之外的关系 1.亲密友谊:会使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增多,场所增多,还会有自我暴露、双方情感支持,以及区别于其他一般朋友的特殊对待。 亲密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