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 卷第4 期 2012 年7 月 南阳 理工 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O FN A N Y A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V 0 1 4N o 4 J u l 2 0 1 2 在治疗高热病中中药应用频次及 临床分析 石景洋,付卫云,蔡永敏,王江潮 (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 7 3 0 0 4 ) 摘要:目的:选择治疗高热病的常用中药,并探讨其与中药功效分类的关系,为临床实验研究和医务人员治疗该 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方法:采用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首先以高热病为检索词检索,然后分别以现代应用频次较 高的5 0 0 种常用
2、中药药名为检索词2 次检索,并进行排序统计分析,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对应用频次较高的5 0 0 种常 用中药按中药功效予以分类分析研究。结果:根据表中的检索频次,在高热病中中药现代应用频次较高的为板蓝 根、连翘、石膏、知母等药。按中药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前6 类的分别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活血化瘀药、泻下药。通过临床资料与检中频次对照分析,二者基本吻合。结论:本研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 治疗高热病的中药应用情况,可为今后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热病;中药治疗;信息定量统计 0 前言 高热病在临床中以体温在3 9 以上,心烦口 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为主症的
3、多种急性发 热疾病,持续高热会加重人体各器官的负担,最终导 致人体防御能力下降,各器官功能衰竭。为了给临 床医务人员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作者 采用信息定量统计方法,就高热病中的中药现代应 用频次予以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按中药功效 予以分类并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 版总库。 数据库收录学术文献年限:1 9 9 2 1 1 2 0 1 2 1 0 1 。 数据库收录文献篇数:3 5 0 万篇。 检索项:全文。 检索词:高热病;5 0 0 种常用中药药名。 检索方法:首先以高热病为检索词检索,然后分 别以现代应用频次较高
4、的5 0 0 种常用中药药名为检 索词2 次检索,并分别进行记录、统计、排序。 检索时间:2 0 1 2 年1 0 月2 2 日至2 0 1 2 年1 0 月 2 3E t 。 匹配:精确检索。 1 2 记录统计排序方法 将每种中药2 次检索的篇数记录在中药名后 ( 每个药各一段,篇数记录以4 位数为基准,不足4 位数者在数字前以0 补足4 位数) ,如“0 0 1 8 沉 香”。然后在W o r d 文档上依据段落按频次递减自 动排序。 1 3 分类研究 以检中频次多少对高热病中药应用频次的中药 排序;再列出中药学1 功效分类,列出各类中药 使用频次和用药种数。 2 研究结果 2 1 中药现
5、代应用频次排序 以检中频次多少,在治疗高热病中中药应用频 次排序( 前1 0 0 位药) 为:黄芪( 0 9 4 8 ) 、柴胡( 0 5 1 9 ) 、 甘草( 0 4 6 9 ) 、板蓝根( 0 4 5 5 ) 、连翘( 0 3 6 2 ) 、黄连 ( 0 3 5 7 ) 、金银花( 0 3 5 0 ) 、黄芩( 0 3 1 3 ) 、鱼腥草 ( 0 3 1 3 ) 、大黄( 0 3 0 9 ) 、大青叶( 0 2 3 7 ) 、石膏( 0 2 2 5 ) 、 知母( 0 2 1 7 ) 、当归( 0 1 9 1 ) 、竹叶( 0 1 7 6 ) 、玄参 ( 0 1 6 4 ) 、桔梗(
6、0 1 6 3 ) 、党参( 0 1 6 2 ) 、薄荷( 0 1 5 8 ) 、黄 柏( 0 1 5 5 ) 、蒲公英( 0 1 5 4 ) 、穿心莲( 0 1 4 9 ) 、麻黄 ( 0 1 4 5 ) 、人参( 0 1 4 0 ) 、白术( 0 1 3 7 ) 、陈皮( 0 1 3 7 ) 、大 蒜( 0 1 3 6 ) 、荆芥( 0 1 3 5 ) 、杏仁( 0 1 3 0 ) 、防风( 0 1 2 7 ) 、 作者简介:石景洋( 1 9 6 5 一) ,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的研究与治疗。E - m a i l :s j y 9 0 1 5 1 2 1 6 3
7、 c o r n 万方数据 第4 期 石景洋等:在治疗高热病中中药应用频次及I 临床分析 青蒿( 0 1 2 5 ) 、赤芍( 0 1 1 6 ) 、菊花( 0 1 1 6 ) 、珍珠 ( 0 1 1 2 ) 、丹参( 0 1 1 0 ) 、茯苓( 0 1 0 6 ) 、牛黄( 0 1 0 2 ) 、厚 朴( 0 1 0 2 ) 、灵芝( 0 1 0 1 ) 、茶叶( 0 1 0 1 ) 、白芍( 0 1 0 0 ) 、 地榆( 0 0 9 8 ) 、半夏( 0 0 9 5 ) 、芒硝( 0 0 9 3 ) 、苍术 ( 0 0 9 2 ) 、绿豆( 0 0 9 0 ) 、生姜( 0 0 8 9
8、 ) 、木瓜( 0 0 8 9 ) 、木 耳( 0 0 8 9 ) 、桂枝( 0 0 8 7 ) 、桑叶( 0 0 8 2 ) 、山药( 0 0 8 1 ) 、 丁香( 0 0 7 9 ) 、红花( 0 0 7 6 ) 、绞股蓝( 0 0 1 8 ) 、香菇 ( 0 0 7 6 ) 、苦参( 0 0 7 5 ) 、麦芽( 0 0 7 5 ) 、白头翁( 0 0 7 5 ) 、 枳壳( 0 0 7 3 ) 、蜂蜜( 0 0 7 3 ) 、附子( 0 0 7 2 ) 、淡竹叶 ( 0 0 7 0 ) 、槟榔( 0 0 6 9 ) 、山楂( 0 0 6 7 ) 、龙胆( 0 0 6 7 ) 、樟 脑
9、( 0 0 6 4 ) 、滑石( 0 0 6 3 ) 、蜂胶( 0 0 6 3 ) 、五味子 ( 0 0 6 4 ) 、四季青( 0 0 6 2 ) 、郁金( 0 0 6 1 ) 、羌活( 0 0 6 0 ) 、 辣椒( 0 0 5 9 ) 、沙参( 0 0 5 8 ) 、苏木( 0 0 5 7 ) 、延胡索 ( 0 0 5 4 ) 、野菊花( 0 0 5 4 ) 、泽泻( 0 0 5 4 ) 、夜交藤 ( 0 0 5 3 ) 、大枣( 0 0 5 3 ) 、远志( 0 0 5 1 ) 、木通( 0 0 5 1 ) 、地 骨皮( 0 0 5 1 ) 、贯众( 0 0 5 1 ) 、桃仁( 0
10、0 5 1 ) 、藿香 ( 0 0 5 0 ) 、枳实( 0 0 5 0 ) 、淫羊藿( 0 0 4 9 ) 、肉桂( 0 0 4 9 ) 、 百合( 0 0 4 8 ) 、杜仲( 0 0 4 7 ) 、神曲( 0 0 4 7 ) 、牛膝 ( 0 0 4 7 ) 、天花粉( 0 0 4 5 ) 、乌梅( 0 0 4 5 ) 、川芎( 0 0 4 5 ) 、 车前子( 0 0 4 4 ) 、三七( 0 0 4 4 ) 、蟾酥( 0 0 4 3 ) 。 2 2 按中药功效分类 高热病应用中药按中药学功效分类结果见 表1 。 表1高热病中药现代应用频次中药功效分类表 一级分类总引用频次二级分类引用频
11、次平均频次 清热4565 补虚 解表 化痰止咳平喘 活血化瘀 1 9 3 8 7 9 0 泻下5 3 9 平肝熄风 止血 祛风湿 理气 安神 4 5 0 3 2 4 4 7 3 3 0 4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清虚热 补气 补阳 补血 补阴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 温化寒痰 清化热痰 止咳平喘 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 活血疗伤 破血消瘸 攻下 润下 峻下逐水 平抑肝阳 熄风止痉 凉血止血 化瘀止血 收敛止血 温经止血 散风寒湿 祛风湿热 祛风湿强筋骨 重镇安神 养心安神 盯以巧加眦甥鳃盯M拍M弘”眇Bm筋o加B 6 o 坶B 如叭哪凇协嘲狮弼:粥啪蚴mm抛l晏蛆:2舶拍盯配姗l呈盯
12、筋扣!坌酌始仍盯拼 懒一H o弘6,M扒7:2m B n 7坨,6,2 6 6 m ,2 n ,筋6 o 万方数据 1 2 2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第4 卷 开窍 利水渗湿 温里 收涩 化湿 消食 驱虫 攻毒杀虫 拔毒 7 5 5 0 8 3 3 4 2 9 4 3 2 9 2 4 l 8 6 3 0 6 7 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固表止汗 敛肺涩肠 固精止带 从每类中药的检索频次看,临床上治疗高热病 居于前6 位的分别是清热药( 4 5 6 5 ) ,常用的有板蓝 根、石膏、知母、连翘、黄连、金银花、黄芩、黄柏等2 0 余味药;补虚药( 3 1 8 5 ) ,常用的有黄芪、甘草、党参、
13、 人参等1 3 味药;解表药( 1 9 3 8 ) ,常用的有柴胡、薄 荷、葛根、菊花等1 6 味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7 9 0 ) , 常用的有半夏、桔梗、前胡、竹茹等味药;活血化瘀药 ( 7 6 6 ) ,常用的有红花、郁金、苏木、丹参、桃仁、牛 膝、延胡索、川芎、益母草等药;泻下药( 5 3 9 ) ,常用 的有大黄、芒硝等6 味药。 3 讨论 以药、以功效测证,高热病的病机可概括为邪热 壅盛、痰热郁滞、热结肠腑等证型。病理因素主要为 “痰”与“火”。该病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虚者可 因高热伤及气、血、阴、阳而致。 3 1 热者寒之 按中药统计排序:清热药板蓝根排第4 ,连翘、 黄连排
14、第5 、第6 ,石膏、知母排第1 2 、第1 3 。按中药 功效排序:清热药排第1 位。说明清热法为治疗高 热病首选。 阳明气分热盛为高热病的主要证型之一,以高 热,大汗,大烦渴,尿赤,脉洪大等为主要症状。内 经中“热者寒之”“温者清之”,大多清热药皆属苦 寒之品,用清热药清解退热。伤寒论:“伤寒脉 浮,自虎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热结 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刘河间 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为高热病以寒凉 清热药为主的治疗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心 。俞根初 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热从阳明胃经而出者,多 发斑,新加白虎汤加牛蒡,连翘以透斑”,或者在张 仲景白虎汤中加薄荷,“既有分解热
15、郁之功,又无凉 遏冰伏之弊”。叶天士温热论:“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之邪,首犯太阴,直传少 阴,回旋阳明”。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 录中“至传经已深,阳明热实,无论伤寒、风温,皆 宜治以白虎汤”“若其病初得即表里恶热,脉象洪 实,其舌苔或白而欲黄者,宜投以白虎汤,再加宣散 之品若连翘、茅根诸药”。彭家胜1 教授认为,在临 床上凡遇到表邪人里化热,或里热已盛而尚未形成 实结的脏腑热证,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性 地应用清热药。 白虎汤能治疗高热,阳明经热盛,无论脉之虚 实,有汗与无汗,皆可加减用之。王文芝”。报道用 白虎汤
16、治疗小儿持续高热1 6 例,结果1 6 例患者全 部痊愈,退烧时间最短1 5h ,最长6 0h 。徐寿生 等p 1 人采用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患者1 5 9 例,患者 口服加味白虎汤:生石膏3 0g ,板蓝根、金银花、粳米 各1 5g ,知母、苏叶各1 0g ,荆芥1 2g ,甘草4 5g 。 每日一剂,总疗程不超过7d ,结果显效6 8 例,体温 降全3 7 且4 8h 内无回升。正如张锡纯所言:“诸 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而石膏之退热,逐邪外出也, 是以遇寒温之大热势若燎原,而放胆投以大剂白虎 汤、莫不随手凑效。”张军6o 等人治疗高热证6 0 例, 分为观察组3 0 例给予加味白虎汤,对照
17、组3 0 例肌 肉注射林可霉素,结果观察组显效2 1 例,占7 0 , 有效6 例,无效3 例;对照组显效1 5 例,占5 0 ,有 效1 2 例,无效3 例。冉素娟等治疗小儿高热4 2 例,随机分为采用中医药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 组用退热中药( 金银花3 0g 、连翘1 5g 、黄芩1 2g 、葛 均Dn拍4扒,凹”4m舛讲,蜥埘啪跖|晏, 4 M 5 B 2 9 9 6 3 加2 万方数据 第4 期 石景洋等:在治疗高热病中中药应用频次及临床分析 根9g 、生石膏2 4g 、熟大黄3g 、贯众1 5g 、水牛角3 0 g 、甘草6g ) ,痊愈3 3 例,显效5 例,有效2 例,无效2
18、 例,总有效率9 5 2 4 ,体温下降和血像改善均优于 对照组。 案1 旧1 :李某,女,5 6 岁,因发热1 0 余E t 而就 诊。症见:高烧( 体温3 9 4 ) ,烦渴多饮,大便于, 舌红少津,脉洪大,中医辨证为阳明经热证,治宜辛 寒清热,投以加味白虎汤,药用:生石膏1 0 0g ( 先 煎) 、知母2 0g 、甘草1 0g 、粳米2 0g 、天花粉1 5g 、连 翘2 0g 、大枣1 5g ,服用2 剂后体温降至3 8 5 ,再 服2 剂体温恢复正常,规范治疗1 0d 痊愈。 按:高热为一常见症状,若热势持续,高热不解, 体温在3 9 以上,属阳明经热,热在气分症候,用自 虎汤治疗
19、效果极佳,方中以石膏透热解肌,凉而能散 的功能,知母味苦,甘寒质润,入肺胃肾三经,与石膏 合用,治肺胃大热、壮热不退、神昏等实热证;粳米得 天地中和之气,可和胃,再与甘草同用,可平和五脏, 补益气血,除烦清热,利便止渴。 3 2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按治疗高热病中药频次统计:柴胡排第二位,薄 荷、麻黄排在第1 9 位和2 3 位。按中药功效:解表药 排第3 位。说明解表法是治疗高热病的治疗大法。 部分高热病可伴有表证,以身热自汗,咳嗽口 渴,苔微白,脉浮数为主要症状。致病因素主要是四 时“六淫”和疫疠之气。吴坤安伤寒指掌中“ 先伤太阴肺分发热口渴,或发痧疹,主治在太阴 气分,栀、豉、桑、杏、牛
20、蒡、薄荷,清之解之。”“初起 憎寒壮热体重方用酒制芩、连、人中黄以解毒, 荆、防、薄荷以去风十余日表征仍在者,亦用荆、 防、薄荷微散之。”雷少逸时病论指出:“其证头痛 恶风,身热自汗,咳嗽口渴,舌苔微白,脉浮而数者, 当用辛凉解表法”。温病条辨日:“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邵新甫说:“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 邪,两阳相灼先伤上焦不外手三阴为病薮,身 热,咳嗽必然并见,当与辛凉轻剂,清解为先。”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风温初得宜用凉 药发其汗,薄荷、连翘、蝉蜕诸药是也”。可见高热 病伴有表证时应用解表药发其汗,并配以清热药解 其热。 宋乃光教授一1 在时病发热中见高热、咳嗽、兼 喘用麻
21、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合用,取清、透结合之意。 一些相关研究为正柴胡饮能够治疗外感表热证找到 了药理依据,何美珊叫用正柴胡饮浸膏灌胃可明显 降低内因素引起的家兔发热,给药2h 可发挥解热 作用,解热效应可持续5h 。赵英。用正柴胡饮颗 粒治疗3 0 例非感染原因引起的骨折发热,取得较好 的疗效,总有效率9 3 3 ,退热时间最短3d ,最长 1 0d 。陈志宏引用正柴胡饮治疗外感发热病人2 3 2 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对发热、 头身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治愈率和总有 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王秀珍川等应 用大青龙汤在儿科治疗外感高热急症8 8 例,取得较 为满意的临床
22、效果。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方中重 用麻黄配桂枝,生姜发汗解表,大枣和中以资汗源, 石膏可除内热,使在里之热向外透解。麻黄,桂枝, 生姜皆为解表药,本方用大量解表药可外解束表之 风寒,内泄不宣之蕴热,走内达外泄中,犹如龙升雨 降,郁热顿除。 案2 :郭某,男,6 岁。2 0 0 8 年1 2 月1 6 日初 诊。主诉已发热3d ,乡镇卫生院输液仍不见好转, 刻诊:患者全身汗出而热,面红目赤,咽喉肿痛,稍 咳,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体温 3 9 。8 ,咽部轻度充血,呼吸稍急促。诊断为风邪 袭表,腠理失司。故治以祛风解表,退热为主,药用: 柴胡、前胡、牛蒡子、生地、淡豆豉各1 0
23、g 、茯苓、白 术、葛根、桔梗各9g 、二花、连翘、青蒿、薄荷、甘草各 6g ,煎汁热服,每日分4 次分服,服药1 剂后,患儿 开始退热,3 剂后热退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按:d , J L 脏腑娇嫩,极易感邪,发病快,入里化热 时间短并呈持续高热。本方中柴胡、前胡、青蒿等具 有很好的退热作用;银花、连翘等药清热解毒,利咽 消肿;因4 , J L “脾常不足”故用药时加入白术、茯苓 等健脾保胃药物有利于小儿的治疗。 3 3 探讨化痰止咳平喘法 按治疗高热病中药统计:桔梗,杏仁分排1 7 、3 0 位;前胡、川贝分排1 0 7 位、2 4 7 位,葶苈子、款冬花 分排1 6 9 、2 6 5 位
24、。按中药功效分类:化痰止咳平喘 药排在第4 位。说明化痰止咳平喘法为治疗高热证 的治法之一。 痰热壅肺是高热病的重要证型,常在一 b J L 肺炎、 小儿咳喘等疾病中出现,以咳嗽,身热,痰多稠黄等 为主症。主要病机为感受外邪后肺气郁阻,生热熏 肺,炼津为痰,痰阻肺络或壅塞之道,不得宣通,上逆 为咳为喘。儒门事亲风论提出:热痰者,火盛 制金。”玉机徽义痰饮门云:“夫痰之为病,有因 热而生痰者,热则熏蒸津液而成痰。亦有因痰而生 热者,痰则阻碍气道而生热。”证治汇补云:“痰浊 停伏体内,阴阳升降不利,郁而发热”。“脾为生痰 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肺病治 法云:肺为娇脏,且属金,最畏火刑
25、。”叶天士温热 万方数据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第4 卷 论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热之邪迫肺,既 伤肺卫,又伤肺体,且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易致肺 气胰郁,气郁为热,热则耗气伤津,络血阻滞,津液不 得施布。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清肺热,还需治痰,常 用麻黄配杏仁,前胡和川I 贝清热化痰,桔梗止咳平 喘,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曹宁等4o 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支原 体肺炎3 0 例,并以红霉素治疗为对照组,中医治疗 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时间、罗音消失时间、肺部阴 影消失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非常显 著性意义。李玲等纠用平喘止咳露( 麻杏石甘汤加 半夏、陈皮) 治
26、疗b J L 痰热壅肺性咳喘1 1 6 例,治疗 组病例咳嗽、咳痰、发热、气喘、肺部干罗音消失时间 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4 8 3 ,高于对 照组的8 2 7 3 。朱必泉钊以麻杏石甘汤玉屏风散 为主治疗I 、J L 咳喘( 支气管炎) 2 5 0 例,治愈1 1 9 例, 有效8 1 例。林启生1 用清热化痰法为主,以麻杏 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3 0 0 例,在退热、平喘、止 咳等方面均较西药组快。徐大成等引人用清热化 痰法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4 2 例,其中发热:高热 4 0 左右3 8 例,3 8 左右4 例,内服清热化痰方。 4 2 例全部治愈:淋巴结缩小,体温、白细胞
27、数、血沉 正常。疗程最短7d ,最长1 5d 。刘素香等人以 8 1 例风温肺热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 1 例,对 照组4 0 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抗生素,治疗组用清热 化痰口服液,处方:败酱草、桑白皮、鱼腥草、款冬花、 葶苈子、连翘各1 5g ,天竺黄、干地龙、浙贝各1 0g , 芦根、知母各1 2g ,加水煎煮2h ,结果治疗组治愈 1 7 例,显效1 4 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 9 5 1 ,对照组4 0 例,治愈1 1 例,显效1 2 例,有效8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7 7 5 。 案3 :李某,男,4 0 岁,2 0 0 8 年1 2 月2 日初 诊,以突然发作的
28、发热,咳嗽气喘,汗出入院就诊。 患者咳呛阵作,气粗息涌,痰呜如吼,痰黄稠厚,咯出 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数。曾有5 年的哮喘史。诊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证属痰热壅肺,治疗投定喘汤,处方:白果1 0g ,麻黄 9g ,苏子6g ,款冬花、杏仁、法半夏各1 2g ,桑白皮、 黄芩各1 5g ,炙甘草6g 。用法与用量:水煎煮2 次, 2 次药液兑一起共3 0 0m L ,一次1 0 0m L ,1 天3 次, 饭前空腹服用。一周为1 个疗程,连服一个疗程后, 喘息、肺部哮鸣及其他症状都得到控制。 按:定喘汤着眼于“降气平喘,清热化痰”为法, 该方以麻黄、白果宣敛肺气,
29、平喘止咳为君,桑白皮、 黄芩清肺热、化痰为臣,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热证 尤为适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3 4 实则泻之 按治疗高热病的中药统计排序:大黄排在第1 0 位,芒硝第4 6 位。按中药学功效分类:泻下药排在 第6 位。由此可看出泻下药是治疗高热病的方法 之一。 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与肠相连属,肺经邪热不 解,传人胃肠,与肠中积滞互结而致,里热蒸腾,热结 腑实已成,故恶热,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传导失常, 故大便秘结不通,治疗当用承气汤类,用药如大黄, 芒硝,枳实,厚朴等使胃肠积滞郁热从下而解。伤 寒论日:“太阳病三I t ,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 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不大便
30、六七日,头痛 而热者,大承气汤主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 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 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温病条辨中“面目 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 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甫益甚者 大承气汤主之”。 曹产高旧刮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中风病在急 性高热期2 2 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果治疗总有 效率9 3 3 3 。李瑞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腹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阳明腑实证2 0 例,效果满 意,其中治愈5 例,显效5 例。宋晓光等心2 1 大承气 汤治疗重症颅脑损伤高热期住院病人3 2 例,其中治 愈2 8 例,显效4 例
31、,未出现中残、重残及病情恶化或 死亡。刘爱云旧列应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重症 胰腺炎急性高热期,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 8 例在常规 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2 4 例 用常规西药疗法,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发热,呕吐 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 案4 :患者女性,5 1 岁。因为“剧烈头痛伴呕 吐半天,”头颅C T 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I C U 。常 规治疗。人院一周,目胀目痛,烦躁,面部红赤,口 干,口气重浊,体温3 9 ,大便未行,腹胀腹痛,矢气 少,嗳气频,进入病房就能闻到严重恶臭气味。舌质 红,苔黄厚干燥,唇红干裂,脉洪大,生命体征稳定, 血压1 7 0 1 0 6
32、m m H g 。予大承气汤1 剂口服。处方 为:生大黄( 后下) 1 0g ,枳实1 2g ,芒硝( 兑服) 9g , 厚朴1 0g ,药后患者大便仍然未解,且腹胀腹痛更加 明显,肠鸣辘辘,其声如鼓,体温3 7 5 ,再在原方 基础上改生大黄2 0g ,1 剂口服。服后泻下恶臭水 样大便大量,腹痛随之缓解,再连服2 剂,解出约 6 5 0g 成形大便,口气消退,体温无回升,舌苔渐化, 脉象滑数。原方减生大黄至1 0g ,再服1 剂后停用, 万方数据 第4 期 石景洋等:在治疗高热病中中药应用频次及临床分析 1 2 5 大便正常。 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中医学“卒中”范畴, “卒中”大多见肝
33、阳暴亢,痰风上扰,血随气逆,血并 与上,正如内经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 厥。”患者头痛剧烈,便闭不通,身有重浊味,腹胀腹 痛,矢气少,嗳气频,苔黄厚干燥,此浊气上熏,肝阳 火更盛,急用大承气汤通腑攻下便血与气向下并走, 引血下行,气随血下,釜底抽薪,中焦气机通畅,气血 运行条达,则头痛等中风诸症随之缓解。 3 5 对其他药物的分析 按中药统计:黄芪第1 ,甘草第3 ,均为补气药; 当归第1 4 为补血药;沙参第7 7 为补阴药,淫羊藿排 9 3 为补阳药。按中药功效分类:补虚药排第2 位, 说明补虚法为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气、血、阴、阳的亏虚导致的发热多为低热,几乎 不表现为高热。
34、蒲辅周名医指出:“阳气者烦劳则 张,烦劳则张实为阳虚,阳是指中焦脾胃之阳,亦谓 之中气、中阳。虚则不内敛而外越,以致低烧。”但 是补虚药的频次如此之高可能由于高热病在后期伤 及人体的气、血、阴、阳。经日:“邪气所凑,其气必 虚”。外感表热影响到胃肠,出现胃热及肠燥便结, 热无去路则火热食气,阴津亏虚,内外结合产热耗 津,使元气亏虚,进一步发展可影响到血,出现津亏 血瘀,津枯血燥。而气虚后的气滞、血瘀、痰壅反过 来影响脏腑之气生成,进一步加重气虚,最后发展为 气阴两虚旧4 | 。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指出:“其或 邪已化热,则邪热燎原,最易灼伤阴液,阴液一伤,变 证蜂起,故治伏温病,当步步顾其阴液。
35、” 补虚药的抗感染作用在传统应用上有一定的体 现,神农本草经云其:“黄芪,主痈疽久败疮 补虚。”“天门冬,主肺气咳逆除热,”药品化 义裁:“甘草,生用凉而泻火,生散表邪”现代 药理研究也证实一部分补虚药具有直接的抗感染作 用,黄芪、甘草、白术、白芍等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 用。因此在临床上在治疗高热病时要用补虚药。 按中药统计:丹参排3 7 位,为活血化瘀药,按中 药学功效分:活血化瘀药排第5 位,说明活血化瘀法 也可用来治高热病。 瘀血阻滞也是高热病的证型之一,“吐,衄,便, 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 瘀血在腠理,则营卫不合,发热。腠理在半表半 里之间,为气血往来之路,瘀血在
36、此,伤卫气则恶热 ”。王清任医林改错上卷血府逐瘀汤所 治之症目亦云:“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 轻此是血府血瘀”。用药如苏木、郁金、桃仁、 归尾、丹参等。肖慎斋说:“败血为病,乃生寒热,本 于营卫不通,阴阳乖格之故。”瘀血阻滞引起的高热 病也可发生在产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排出不 畅,阻碍气机,营卫失调,阴阳失和,故令发热。治疗 当用生化汤。“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 轻则当归导滞汤,重则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牛 膝、桔梗、姜汁,量其元气,下瘀血则愈”。 4结论 通过信息定量统计的方法发现,高热病中药现 代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黄芪、柴胡、甘草、板蓝根、 连翘、黄连、金银花、黄芩
37、、鱼腥草、大黄、大青叶、石 膏、知母、当归、竹叶、玄参、桔梗、党参、薄荷、黄柏 等。按中药功效分类,应用频次前6 类的分别是清 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 和泻下药。临床医务人员应用中药治疗该病与现代 应用频次统计相一致,为今后应用中药治疗该病提 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中药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 0 0 0 2 林培敬温病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1 1 :3 3 彭家胜清热药的临床应用体会 J 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2 0 0 0 ,7 ( 1 0 ) :6 7 4 王文芝白虎汤治疗小儿持续高热1 6 例 J 河北中 医,1
38、 9 9 6 ,1 8 ( 4 ) :1 6 5 徐寿生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1 5 9 例报告 J 安徽中 医临床杂志,1 9 9 9 ,1 1 ( 5 ) :3 2 2 3 2 3 6 张军白虎汤加味治疗高热证3 0 例临床观察 J 包 头医学院学报,2 0 0 1 ,1 7 ( 4 ) :3 3 4 3 3 5 7 冉素娟,丁继兰中西医治疗小儿外感高热4 2 例疗效 观察 J 中国中医急症,2 0 0 3 ,1 2 ( 3 ) :2 2 0 8 陈春芳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6 4 例 J 云南中医中 药杂志,2 0 0 8 ,2 9 ( 5 ) :3 5 9 宋乃光时病发热的治疗 J 江苏中医药
39、,2 0 0 6 ,2 7 ( 4 ) :9 1 0 1 0 何美珊正柴胡饮颗粒的解热及抗过敏作用 J 中草 药,2 0 0 0 ,3 1 ( 4 ) :2 8 4 1 1 赵英正柴胡饮颗粒治疗骨折发热疗效观察 J 浙江 中医学院学报,2 0 0 1 ,2 6 ( 4 ) :4 9 1 2 陈志宏正柴胡饮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J 上海中医药杂志,2 0 0 6 ,4 0 ( 4 ) :2 2 1 3 王秀珍大青龙汤治疗d , J L 高热8 8 例 J 陕西中医, 2 0 0 0 。2 1 ( 8 ) :3 4 6 万方数据 1 2 6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4 卷 1 4 曹宁麻杏石甘汤加
40、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 0 例 J 陕西中医,2 0 0 1 ,2 2 ( 1 0 ) :6 1 7 1 5 李玲平喘止咳露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咳嗽1 1 6 例l 临床 观察 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 0 0 5 ,2 9 ( 3 ) :3 0 3 1 1 6 朱必泉麻杏石甘汤玉屏风散为主防治小儿哮喘 J 湖北中医杂志,1 9 9 8 ,2 0 ( 1 ) :3 7 1 7 林启生小儿肺炎5 0 0 例,辩证分型及治疗探讨 J 福建中医药,1 9 9 8 ,2 9 ( 1 ) :2 l 一2 2 1 8 徐大成清热化痰法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4 2 例 J 江苏中医,2 0 0 1 ,2 2 ( 1
41、 0 ) :3 0 1 9 刘素香清热化痰口服液治疗肺炎4 1 例 J 陕西中 医,2 0 0 8 ,2 9 ( 4 ) :3 9 3 3 9 4 2 0 曹产高加味大承气汤治疗中风病2 2 例 J 浙江中 西医结合杂志,2 0 0 1 ,8 ( 5 ) :2 7 8 2 1 李瑞应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 梗阻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 0 0 7 ( 1 ) :8 2 2 宋晓光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住院病人3 2 例 J 河南 中医,1 9 9 5 ,1 5 ( 5 ) :2 6 2 3 刘爱云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及 护理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 0 1
42、0 ,1 3 ( 8 ) :5 0 5 1 2 4 李国臣糖尿病的气虚津亏说 J 安徽中医学院学 报,2 0 0 2 ,2 1 ( 6 ) :2 0 F R E Q U E N C YA N DC L I N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H I G HF E V E R S H IJ i n g y a n g ,F UW e i y u n ,C A IY o n g
43、m i n 。W A N GJ i a n g - c h a o ( N a n y a n gI n s t i t u t eo f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y a n g4 7 3 0 0 4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T os e l e c tt h ec o m m o n l yu s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h i g hf e v e r
44、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e -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m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b a s e do ne f f i c a c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np r o v i d eav a l u a b l ee x p e r i e n c ef o rt h e c l i n i c a ls t u d i e sa n dt h et r e a t
45、 m e n to ft h i sd i s e a s e M e t h o d s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 sh a v eb e e nu s e d ,f i r s th i g h f e v e ra st h es e a r c ht e r ma n dr e t r i e v a l ,t h e nm a k et h em o d e r na p p l i c a t i o n sf r e q u e n c y5
46、 0 0t i m e sh i g h e rc o m m o n l yu s e d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s n a m e sa ss e a r c ht e r m ,r e t r i e v e da g a i n F i n a l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r e s u l t so n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h i g hf r e q u e n c yo f5
47、0 0d r u g sc o m m o n l yu s e d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e f f i c a c yb ec l a s s i f i e d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u n d e rt h et a b l et or e t r i e v e t h ef r e q u e n c y ,t h eh i g h e rf r e q u e n c yo fd r u gR a d i x ,f o r s y t h i a ,g y p s
48、 u m ,A n e m a r r h e n am o d e r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i nah i g hf e v e r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b y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t h ef r e q u e n c yf i r s ts i x
49、a r ea n t i p y r e t i c , t o n i cm e d i c i n e ,r e l i e v i n gd r u g st oH u a t a n z h i k ea s t h m ad r u g s ,b l o o dc i r c u l a t i o nd r u g s ,t h eE p s o mp r e s c r i p t i o n I Ft i m e sc o n t r o la n a l y s i so fc l i n i c a ld a t aw i t ht h ep r o s e c u t i o n ,t h et w ob a s i ca g r e e m e n t C o n c l u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企业加盟合同范本:包含品牌使用权及培训
-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外包合同
- 施工方案编制声明
- 电商代运营及数据分析合作协议
- 成都市二手房买卖及产权过户税费承担及代理服务合同
- 出租车服务区域独家经营权承包合同
- 神经外科帕金森病护理查房
- 焦化消防应急预案方案
- 油费管理方案模板(3篇)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06 实验十七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含答案
- 2024年中国冲击波医疗器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英语时态练习大全(附答案)-小学英语时态专项训练及答案
- 新课标高一英语阅读理解60篇
- DB15-T 3585-2024 高标准农田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核电行业研究框架:成长性与稳定性兼备看好核电中长期价值
- 杭州浙江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服务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正版授权】 ISO 13408-2:2018 EN Aseptic processing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Part 2: Sterilizing filtration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 舌系带短缩治疗指南制定与更新
- 传染病防控新技术应用与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