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穆旦赞美.ppt_第1页
赞美穆旦赞美.ppt_第2页
赞美穆旦赞美.ppt_第3页
赞美穆旦赞美.ppt_第4页
赞美穆旦赞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赞 美,穆 旦,赞 美,作者介绍,九叶派,写作背景,诵读提示,各层内容,自读思考,新诗特点,韵律节奏,鉴赏阅读,习题举例,课后练习,作 业,介绍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作为九叶派诗人的代 表作家,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等。翻译的外国诗作有普希金的诗,包括欧根奥涅 金;英国浪漫主义诗:雪莱、济慈、拜伦各有一集; 英国现代派诗:艾略特的荒原。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拜伦长诗唐璜的全译本。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成功 的诗歌翻译家之一。,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诗歌合集 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 一个流派却活跃于40年代后期的

2、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这 9位诗人是: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 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他们是一批对于人生苦于思 索的诗人。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表现,人生现象的哲理思 索,几乎是他们诗歌的共通的主题意向。九叶派诗人强调 “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首先是寻 找与心灵相通的对应物,通过对应物的客观冷静的描写, 注重内心世界的反映,让客观对象透视出个人的感受。,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穆旦随清华、北大、南 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一 路上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这段艰苦之 旅在诗人眼前展现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惨痛 现实,使他清楚地了解到中

3、华民族苦难的生存现状。 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 深思。赞美便是一曲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的赞歌。,诵读提示: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的感受; 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喊。,各层内容: 第一层(1)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密集的意象群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第二层(23)重点写“农夫”这一人民的缩影,赞美伟大的人民。 第三层(4)诗人以痛苦和希望两相交织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自读思考: 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 读第1节,说说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意象

4、是痛苦的? 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基调:赞美,时代的环境: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三种哀景: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 三种哀事: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 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希望意象: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请阅读第2节诗,说说“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 征了什么?,农夫: 勤劳善良,有超长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 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站了起来,他放下了“古代 的锄头”,走入了抗日的行列。他奋起抗争,支撑起整个 民族,除了忍受饥寒、疲劳,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 一个觉悟了的“农夫”,又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请阅读第3节诗,

5、说说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 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 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 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这说明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阅读第4节诗的前六行,说说这几句写的是什么?最 后几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写的是:,感受:,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痛苦,徘徊,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人?,“我“是抒情主人公,又可指对祖国命运投以深情关注的千千万万个忧国忧民的进步人士,也可以指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诗歌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 有怎样的意味?,每节诗都以“一个民

6、族已经站起来”作结, 在结构上 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效果,在内 容上又能强烈地反映出作为民族中的一员的诗 人,对自己苦难民族摆脱屈辱,由苦难走向光 明新生的期盼之情,升华了诗歌的主题。,新诗的鉴赏与阅读,新诗的特点: 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形式多样,流 派较多。 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 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 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 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象征派:以李金发为代表 现代诗派:以戴望舒为代表,2诗歌的韵律节奏,押韵: 诗词

7、歌赋某些句子(多为偶数句,有时第一句也算)末尾 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种语言艺术 现象就是押韵。,节奏:,悄悄的/我走了 三拍33式 正如我/悄悄地/来 四拍2131式 我/挥一挥衣袖 三拍15式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三拍322式,3新诗的阅读鉴赏,诗歌阅读鉴赏的两个层次: 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 出概括; 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 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新诗鉴赏三步曲,品读节奏美,领悟意境美,欣赏主题美,习题举例,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8、,你们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收获日的满月在静默。 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高耸的树巅上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暮色里,远山 而你们,站在那儿, 围着我们的心边,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历

9、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2对这首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老马 藏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字词推敲显功力。,体现了“形象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