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旅游基地开发及策划运用_第1页
洪泽湖旅游基地开发及策划运用_第2页
洪泽湖旅游基地开发及策划运用_第3页
洪泽湖旅游基地开发及策划运用_第4页
洪泽湖旅游基地开发及策划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洪泽湖旅游策划洪泽湖简介基本信息 所在地区: 江苏省泗洪县、泗阳县、洪泽县和盱眙县 面积: 2069.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5米,平均深度3-4米 容积: 26.6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 人工湖,古潟湖 洪泽湖大堤洪泽湖亦作Hung-tse Hu或Hongze Hu。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现洪泽湖正常水位1

2、2.5米,面积2,069平方公里,最深5.5米。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近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湖水主要经由三河泄入高邮湖,再经邵伯湖入里运河,到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旧时排水不畅,大堤失修,水患严重。1949年以后新建规模宏大的三河闸,整修入江水道,加固洪泽湖大堤。1952年在高良涧以东修建苏北灌溉总渠,长168公里,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洪之用。湖水还可出二河闸经杨庄水利枢纽由中山河(或称新淮河)入海。19581960年又增辟淮沭河,由杨庄水利枢纽引洪泽湖水北上, 湖泊风景照片(20张到沭阳入新沂河。2003年开通淮河

3、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目前洪泽湖水共有这5条出路,已兼具泄洪、灌溉、航运、养殖之利。湖区沿岸每年都出现结冰现象,岸冰厚0.030.05米。1969年1月31日强寒潮侵袭时全湖12 天后才解冻,为几十年来所未见。 生态特征洪泽湖属中富营养型,洪泽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氨、酚、总汞;年均水温163,最高水温在9月,为28,最低水温在1月,为3。洪泽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洪泽湖区位图只有当北方强冷空气过境时,湖面才出现封冻,全湖性封冻一般发生在寒冷的12月;湖内的鱼类从种类组成以鲤科为主,约占全湖种类的50%以上。若以生态类型区分三类:A湖泊定居型鱼类如鲤、鲫、

4、鳊、鲂、鲌、刀鲚、银鱼、乌鳢、鳜、黄颡鱼等,它们终生定居于洪泽湖,其种群多、数量大,成为渔业产量中的主要鱼类,B索饵洄游型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鳙、鳡鱼等。 形态描述洪泽湖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拱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质为碎屑沉积物;汇入洪泽湖的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等。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现在湖面分属淮安、宿迁两

5、市六个区县, 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隋唐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洪泽湖为一“悬湖”,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泽湖地区。因而洪泽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史,并因此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

6、67.25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 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

7、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背景分析 2006年4月5日,泗洪县洪泽湖湿地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11月,泗洪县洪泽湖湿地公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

8、过国家验收。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

9、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有利条件一 自然条件 洪泽湖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洪泽湖湿地保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二 人文条件 古代不少诗人、名人,如白居易,王安石、苏轼、杨万里、潘季驯、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等曾用诗词赞美过洪泽湖,现代人采用各种

10、形式讴歌洪泽湖。美丽富饶的洪泽湖,明天将更加美好。三 政府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治理洪泽湖,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从1951年起,先后开挖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等大型水利工程,分期建造三河闸、二河闸、二河新闸、高良涧进水闸等控制建筑物,又对洪泽湖大堤行四次加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胡耀邦、温家宝等曾先后视察过洪泽湖大堤、三河闸等水利工程。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广大人民群众的苦干实干,使洪泽湖的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丰富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水力发电等事业蓬勃发展,周边地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人

11、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现在的洪泽湖地区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渔米之乡。可行性分析 I、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特色鲜明 泗洪洪泽湖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特殊的湿地生物资源,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 的密集交汇区,也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驿站,拥有鸟类 146 种,包括大鸨、东方白鹳、 黑鹳和丹顶鹤 4 种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鸟类;鸳鸯、灰鹤等 10 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 另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兽类水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莲和野菱。特别是发现 的几只“震旦鸦雀”是全球濒危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其湿地总面积 380 平方公里,为周邻的自然保护区所罕见,具有较大的垄断性。在

12、世界旅游业以生态旅游为时尚的今天,开发生态旅游前景喜人。 II、自然保护区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是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首个国家级是地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保护区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十分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为保护区建设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作出了很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光靠国家事业费拨款难以维持正常性工作的开展。如何走出封闭式保护,增加保护区经济收入,从而加大自然保护力 度,使保护区不断发展壮大己成为当地政府和保护区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保护区紧紧抓住生态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契机,以战略的眼光认为适度、合理地开发生态旅游景观资源是解决面临资金短缺的最佳选择。泗

13、洪洪泽湖生态旅游业的开展既可为保护区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财源,又可探索适应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诸因素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全社会自然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模式,因而得到了泗洪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当地社区居民的配合。 III、洪泽湖湿地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长久以来泗洪洪泽湖湿地作为多种候鸟南北迁徙的密集交汇区和众多珍稀鸟类的迁徙驿站,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科学考察、学术研究,2006 年 2 月,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更是引起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浓厚兴趣,泗洪县镇府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推出“绿色泗洪,红色泗洪,古色泗洪”的旅游宣传口号,从而进一步

14、地提高了泗洪洪泽湖湿地的知名度。 IV、经济条件较好 泗洪县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北地区,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一方面,泗洪县及其周邻县市居民生活水平较高,旅游消费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开发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社会办旅游的能力较强。 V、对外交通条件的制约 保护区对外交通的可达性较好,对外交通以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系方式。南北纵贯泗洪县域的宁宿徐高速公路,将保护区与周边主要城市的紧密相连。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的水上交通也较为便捷,区内河道纵横,汴河等内河航道与洪泽湖航道相连,并与长江航道相通,因此 为外地游客进入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 历史文化较丰

15、富 历史上参予洪泽湖治理的名人有:东汉时期的陈登,明朝的潘季驯、杨一魁、陈?u、舒应龙等,清朝的靳辅、陈璜、张鹏翮、黎世序、郭大昌、林则徐、张謇等。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六次南巡、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五次南巡,每次都到洪泽湖周边或洪泽湖大堤上视察。后人在蒋坝五里牌处的洪泽湖大堤上建龙亭一座,为乾隆皇帝的御批立碑。洪泽湖水给人智慧和灵感,湖文化经久不衰、底蕴深厚。湖内的花鼓戏、泗州戏、老子山渔鼓,为群众喜闻乐见,还有农村中的春社、秋社中类似“傩”文化的“巫祝歌”,虽有糟粕之嫌,实乃湖区内朴素的原始文化。洪泽湖景色迷人,洪泽湖水养育人,丰富多彩的湖文化感染人。古代不少诗人、名人,如白居易,王安石、

16、苏轼、杨万里、潘季驯、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弘历等曾用诗词赞美过洪泽湖,现代人采用各种形式讴歌洪泽湖。从发展文化出发,大力发扬洪泽湖的人文气息,大力传播人文精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组成部分一 中央主题公园及基本布局 规划的保护区呈现“一核两 翼”布局。 “一核” 指生态水景苑。 “两翼” 指保护区西片下草湾古地 质 公园和环湖生态缓冲林。 一个核心 规划根据保护区的现状特征,结合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将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核心放在 保护区西片区的生态水景苑,该区面积为 7.8平方公里,集生态休闲、度假、环境科普、保 护区管理为一体,是整个生态旅游的核心。 规划结构 “一脉”串“三线” “一脉”:

17、指横贯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主干道路荷香路。荷香路由南向北串接景区内的各重要景 区,成为联接保护区多种生境的生态廊道,同时也是联系景 区各个功能区的“主脉”。 “三线”: 指围绕水景苑景区的三个主题景观带。三个景区以湖岸 为基底,运用理性的手法耦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使其既 是保护区生物迁徙的廊道同时又是各富独特风格和主题的 景观长廊,即: 1.环景区的西侧的民风香醇景观带民俗风情长廊 该景区主要以凸现泗洪地方民俗、勾勒洪泽湖渔民风 情,展示地方美食为主基调。设计风格以中国园林的意境烘 托和体现地方的特色。 2.环景区的西南侧的生态科普景观带生态科普长 廊 景区主要是为了向游人展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

18、存的决 定作用,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设计在景区适宜地段布设富有寓意的小品,烘托景 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主题。 3.环景区的东侧的古蕴幽幽景观带历史文化长廊 景观带主题为传承泗洪古蕴,在沿景区东侧的河堤景观带内或画舫或长廊或小品,使游 人在体味泗洪文脉之际,如同游记与历史的长卷,身临其境且又回味无穷 景观形态 “两环”“四片”“六洲”共相联 “两环”: 分别指环绕水景苑景区的生态车行道路即环园东路、环园南路和环园西路所组成的外 环。和由连接精品重点景区的跃蟹路、碧莲路、绿菱路组成的内环。 “四片” 在生态水景苑内围绕不同景区,错落布局了四片风格各异 的湖区景观。湿地观光 湿地博物馆

19、 位于生态水景苑南部,占地 5 公顷,采用仿生技术, 把生态美学 与现代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将自然生态色彩和谐地融入博物馆整体建 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集收藏、科普、科研、观赏等多种功能于 一体的生态馆。一层为门厅、序厅、展示一厅、展示二厅、标本厅、 文化长廊以及馆控中心厅等,通过灯箱、沙盘以及动植物标本等各种 仿真手段,全面翔实地展示泗洪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设计策略 1.该功能区是保护区环境监测的“眼睛”; 2.以生态林为岛屿提供生态景观的基质,将环境监测必须的构筑物掩映于内; 3.岛屿的构筑物建筑风格应体现泗洪地方民居的风格,避免过于现代气息和大体量的建 筑,与湿地自然环境相协

20、调; 4.巡护船码头既是保护区内水面巡护的中转点也是湿地景区与泗洪大旅游的水上交通 换乘点。 鱼苑 位于生态水景苑西北部,总面积为 9.2 公顷。由连珠岛组 成,它与水上长廊、垂钓中心、 美食渔村、鱼类恢复中心、水生植物观赏池等建筑连为一体, 展示洪泽湖湿地各种鱼类资源, 是游客寻觅幽静,赏鱼和垂钓,体验水乡垂钓乐趣的佳境,是 突显“水乡泽国”景色的苏北 一流的鱼类综合休闲科普中心。 设计策略 1.以洪泽湖水乡特色为景区的主题和景观设计的中心; 2.芳草茵作为鱼苑开敞空间,为鱼苑构筑缓冲空间; 3.将周公渔楼作为鱼苑景观标志节点; 4.鱼苑规划为钓鱼游乐区和观鱼觅幽区两个主题空间,并将两个功能

21、空间分之于两个岛 屿; 5.在观鱼觅幽区种植静心林,勾勒赏鱼功能区幽静的空间氛围; 6.环赏鱼区的觅鱼溪,勾勒了鱼苑的游玩序列,将觅鱼溪与生态旅游区湖水相同,完善 鱼苑的生态廊道; 7.将静心林和渔趣坪相依,满足游客不同游趣的同时给游人开敞空间和幽静空间的感知 对比,加强鱼苑的景点意向; 8.在赏鱼区构筑画舫“渔舟晚唱”,空间上与周公渔楼相呼应,成为核心景点的画龙点 睛。荷苑 位于生态水景苑北部,总面积为 18.8 公顷。该景区在岛上种植 了大量的荷花精品,是游客赏荷、观荷、品荷的佳境。规划根据景观 此主题的特点,将荷花种植的生态过程和赏荷、观荷游览活动的“浮 合” 作为岛屿的规划和景点组织的

22、中心。 设计策略 1.突出荷苑以荷花为景观设计的中心,荷花文化为联系景区各景点的主题; 2.荷花种植生态过程和赏荷、观荷游览活动过程的“浮合”; 3.从功能空间上将荷苑分为精品荷花观赏区、荷文化鉴赏区、荷藕采摘区、莲岛服务区、 莲花泛舟区相互关联各富主题的五个游览区域; 4.以赏莲为景区游览活动的中心,构筑岛内的精品莲花池,利用观莲花池构成荷苑的游 玩空间序列; 5.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将各个赏莲花池以锦荷溪相联,组成赏莲岛的经脉,并体现“源 远流长”的意蕴; 6.用“隐”的手法利用景观树,将赏莲池和池边构筑物作为一些透景线和游览步道上的 节点; 7.环行锦荷溪步道是在荷花中寻求的一条脉络, 使

23、步行者得以在莲花冠中或上方穿过, 产生凌波的生态体验; 8.在岛屿西南部设置展示荷花精品,介绍荷花文化的悟荷堂,升华全岛景致的文脉。 芦苑 芦苑也称芦苇迷宫。位于生态水景苑东南部,入口景区的南 部,面积为 150 公顷。由丛植的芦苇区和迷宫般水面区组成。该 区是游客体验芦苇迷宫乐趣的生态区,也是生态自净功能区。 设计策略 1.整体构图以新四军从成立至改编期间的重大或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战役(战斗)发生地 区的地理政区轮廓和洪泽湖为基础; 2.各芦苇群丛以水路相连蜿蜒曲折、幽深的水路既是游览路线,又是时空线,寓意新四 军抗击日寇斗争的曲折、艰辛.。迂回整个芦苇迷津景区向人们完美展示了新四军抗日坚定

24、的决心; 3.整个景区追求自然生态所给予的野趣,竭力营造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氛围。 追 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 4 再现洪泽湖的原自然风貌,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此外,一望无际 的芦苇荡将人类“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珍惜自然”就是“保护自己善待自己 珍惜自己”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潜意识中; 5.蜿蜒曲折、幽深、狭长的水路塑造了多种形态的水面和芦苇围合空间,形成一个个迷 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求自然,寻觅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转战芦苇荡英勇打击日寇情景的好 去处; 6.其中东北入口为景区与生态养殖示范区的空间转换节点; 7.入口处以入口服务长廊为空间转接标志,长廊围绕

25、“繁花似锦”观景广场,成为入口 区标志性的空间意向区 8.掩于入口景观林的驻足亭是为入口景区与芦苇迷宫景区空间转换的节点; 9.亲水平台为景区游船码头,也为游人戏水览景提供生态场所。 蟹趣苑 位于生态水景苑东部,湿地博物馆北面,总面积为 10.1 公顷。 该景区由捉蟹游乐活动岛和品蟹科普岛两个岛屿组成。捉蟹游乐活 动岛为游客设计了捉蟹池、戏蟹湾等游乐项目的场地,是游客体验 水乡野趣的乐园;品蟹科普岛是游客了解、观赏各种蟹类的地点。 规划突出景点“水乡蟹趣”的特点,将知蟹、观蟹和捉蟹作为规划 和旅游活动组织的中心。 1.凸现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生态特色游的主题之一“蟹 趣”,是生态旅游景区与大泗洪生

26、态游中独具特色的项目之一; 2.独特的捉蟹游玩活动和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节点,组成了 蟹趣岛独特的游趣氛围,将有趣的活动与古典园林的婉约相融合; 农家乐园 在洪泽湖周围的居民区鼓励居民发展农家乐产业,给远道的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带给游客家样的感觉。专家指导农民怎样合理的布置农家乐园,要做到,卫生第一,热情第一,为来洪泽湖的客人带来快乐的农家生活。 旅游景点的串联一、万顷碧波。甘泉般的湖水,养育着千百万人民。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辽阔的湖面,时而波涛滚滚,大浪排天;时而风平浪静,湖水如镜。极目远眺,白帆点点,机声隆隆,南来北往的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

27、,鱼肥仓满,争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二、百里长堤。有着1800年历史的防洪屏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青翠的绿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移游欲飞的巨型青龙。那茂密的林荫,新鲜的空气,清脆的鸟鸣,和煦的湖风,人行其中,尤如步入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往返。三、港坞帆墙。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现在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船泊其中,在船头仰视,俨如数十仞

28、之城墙;港坞外,浪花飞雪腾湖面,百里狂涛撼大千。出航时,千篙拨得烟霞乱,万里航行捷足先。仔细观看,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景象。四、奠淮犀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对景生情,令人感慨。五、泄洪大闸。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承担洪泽湖泄洪重任。闸身雄伟壮观,作用非凡无比。蓄水时,固得天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泄洪时,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六、老君遗踪

29、。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李耳)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游人登山时,知其古老,仍能体会到“石上青牛留足迹,炉中红火照仙颜,洞存石镂去崖处,凤起山岗霄汉间”的依稀情景。七、龟山晚眺。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清末仍有寺庙12座,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孤峰峙立,砥柱中流。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八、明陵石刻

30、。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沉没。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来栩栩如生面貌。九、临淮观日。临淮头,为洪泽湖西岸之半岛,三面临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为水产养殖基地。四面圩堤环抱,像一颗璀璨明珠飘浮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每当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闪耀金

31、波,捧出即将出浴的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泰山观日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墓园春晓。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洪湖之滨,半城之阳,地居高岗,迎湖遏浪,墓隐丹枫,塔耸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当“清明”祭扫,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十一 洪泽湖大堤 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由广陵太守陈登

32、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洪泽湖大堤基本建成。从1580年(明万历八年)起,洪泽湖大堤就开始增筑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明清两代171年,使用千斤条石6万多块,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石堤全长百余里, 雄伟壮观,蜿蜒曲折共108弯,犹如“水上长城”。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

33、古迹,如高良涧青龙庵、三国时大将邓艾饮马池遗址、九龙湾、周桥大塘、乾隆御碑、滚水坝、黄罡寺 、三河闸等。如今,千年古堤两侧遍植树木,宛如游移欲飞的巨龙依水而卧,人行其中,倍觉浩渺云烟笼细浪,空蒙雨色入重渊,是一处天然大氧吧。洪泽湖大堤被江苏省文物局纳入江苏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单。 2006年05月25日,洪泽湖大堤作为汉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十二 洪泽湖浴场 位于洪泽湖大堤36K600至37K200地段。蓬莱、瀛洲、方丈三岛隔水相望,相映成趣。这里大堤呈弧状环抱一泓湖水,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堤岸绿树成荫,风光旖旋。浴场南北跨度600M,占陆地30

34、000平方米,占水面90000平方米,自2001年五一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00多万元,现有设施主要包括人工沙滩,3600平方米的水底平台、悬湖竹寨、冲淋更衣房、豪华小居、快艇、摩托飞艇、碰碰船、游轮、水上垂钓等。百里长堤百里长堤。有着1800年历史的防洪屏障,宏伟的土堤,壮观的石墙,青翠的绿柳,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移游欲飞的巨型青龙。那茂密的林荫,新鲜的空气,清脆的鸟鸣,和煦的湖风,人行其中,尤如步入仙境,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港坞帆墙港坞帆墙。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

35、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现在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船泊其中,在船头仰视,俨如数十仞之城墙;港坞外,浪花飞雪腾湖面,百里狂涛撼大千。出航时,千篙拨得烟霞乱,万里航行捷足先。仔细观看,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景象。 奠淮犀牛奠淮犀牛。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对景生情,令人感慨。 泄洪大闸泄洪大闸。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

36、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承担洪泽湖泄洪重任。闸身雄伟壮观,作用非凡无比。蓄水时,固得天池挂碧空,烟波浩渺有无中;泄洪时,滔滔巨浪归江海,滚滚狂涛走巨龙。 老君遗踪老君遗踪。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李耳)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游人登山时,知其古老,仍能体会到“石上青牛留足迹,炉中红火照仙颜,洞存石镂去崖处,凤起山岗霄汉间”的依稀情景。 龟山晚眺 湖泊风景照片2(11张)龟山晚眺。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清末仍有寺庙12座

37、,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孤峰峙立,砥柱中流。登山纵目,千里长淮,八方烟雨,尽收眼底。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明陵石刻明陵石刻。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水沉没。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来栩栩如生面貌。 临淮观日 临淮镇洪泽湖风光临淮观日。临淮头,地处泗洪县城东南,为洪泽湖北岸之半岛,三面临

38、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为水产养殖基地。四面圩堤环抱,像一颗璀璨明珠飘浮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每当黎明之际,站在防洪大堤上,极目东眺,一轮红日从碧波如镜的湖面上冉冉升起,那灿烂朝霞,闪耀金波,捧出即将出浴的金娃,摇晃于水盆之中,此情此景,较之泰山观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墓园春晓墓园春晓。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 彭雪枫墓园纪念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

39、,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洪湖之滨,半城之阳,地居高岗,迎湖遏浪,墓隐丹枫,塔耸碧云,花草松柏,四季常青,每当“清明”祭扫,人群络绎不绝,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 镇水铁牛洪泽湖镇水铁牛清康熙年间,洪泽湖大堤建成时,曾铸九牛二虎一只鸡用以镇水。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可惜仅存五条(一说仅剩两条)。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两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

40、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一说重4000公斤)。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从铭文得知,铁牛是用来镇水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洪泽湖大堤多次溃决,仅从公元1575年1855年280年间,就决口140余次。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洪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遂宁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

41、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在洪泽公园内。交通信息宁淮高速,宁连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宁徐高速,盐淮徐宿高速。距离淮安市区40分钟车程,距离南京1.5小时车程,距离上海4小时车程。宿迁长途客运站每日有多次班车开往泗洪,5:30-18:00,每隔20分钟一班,发往南京、义乌、杭州等地的车也路过泗洪,交通十分便利。 规划原则 规则 (1)保护优先原则 贯彻“生态旅游区的价值首先是其存在价值”的基本思想,遵循“保护第一,以发展促 保护”的总体思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保护、利用好湿地自然生 态系统。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做到先评价后开发,使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42、三者达到最优化和持续化。 (2)特色品牌原则 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创新,突出特色,塑造名牌。第一要突出“绿色旅游”特色, 即洪泽湖人与自然、鸟与自然和谐的特色,凸现“西楚雄风、河清湖秀、酒都花乡、生态乐 园”形象,充分展示洪泽湖碧波荡漾、鱼跃鸟鸣的自然景观特色,形成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 生态旅游目的地;第二要突出“红色旅游”特色,即突出以新四军、刘少奇、陈毅、彭雪枫、 江上青等为主要内容的抗战文化特色;第三要突出“古色旅游”特色,即突出以醉猿文化、 徐国文化、泗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特色。 (3)市场导向原则 以旅游的供需关系和市场导向为核心,充分发挥洪泽湖作为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泊、位于 南

43、京、徐州两大都市圈交汇处、毗邻陇海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巨大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 依托洪泽湖特有的绿色、红色和古色旅游资源优势,以广大都市游客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规划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外部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需要一种原生态的生活,以此为契机,我们建设洪泽湖旅游基地,带动当地居民走出贫困,为苏北地区带去生机与活力。文化产业正逐年发展成为主要新兴产业,洪泽湖是苏北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洪泽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苏北重要的湖泊,养育了无数代人,经济效益及文化效益旅游客源及市场分析 苏北客源市场分析 苏北五市存在着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开展苏

44、北旅游 区域合作有着诸多有利条件: (1)空间上的整体性有利于苏北五市将分散的旅游产品连成线,串成片,形成整体板 块; (2)文化上的同源性有利于苏北形成鲜明统一的旅游整体形象,有利于苏北五市联手 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线路; (3)资源的互补性有利于形成多元的产品链,可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苏北五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苏北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不断加快,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 增长点,在促进苏北五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游客构成及旅游收入构成方面,均以国内游客为主,如 2003 年苏

45、北五市共实现旅游 总收入 148.07 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 13.8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 2047.07 万人次, 占全省 17.92%,创收143.1 亿元,占全省的 14.68%;接待入境旅游者 11.2万人次,占全省 5.02%,创汇5949.4万美元,占全省的 5.26%。 国内旅游方面,苏北 5 市游客人均停留时间为 1.78 天,一日游游客占游客总数的 20.22 ,即以过夜游客为主;其中连云港、盐城、淮安游客人均停留时间比较接近(约一天半), 宿迁过夜游客比重最大(97.80,人均停留时间 2.99 天)。 客源市场定位 根据江苏省和苏北 5 市,特别是宿迁市旅游市场

46、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旅游发展规划,洪 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客源市场的总体定位为: (1)客源空间结构上: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适当发展国际旅游业;以长江三角洲及 周边地区旅游客源市场为核心,不断向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西南拓展,其中近期重点 开发苏北及周边游客市场。 (2)客源收入结构上:以中高收入游客为主体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档次。 (3)客源素质结构上:以具有生态和自然保护意识的游客为主体,培养游客热爱自然、 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生态观念。 游客规模预测 游客市场是旅游经济的主体内容之一,它影响着旅游项目开发的方向、规模和成效。因 此,必须认真进行游客规模分析。在分析中要特别注意客源市场的

47、敏感性、流变性、层次性、 易诱导性等对预测精确度的干扰。 (1)预测依据 I、客源地与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经济距离等; II、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和出游意识等; (2)环保亲水游 根据湿地净化水质的特点,利用保护区内秀丽的湖光水色和旖旎多姿的水生植物群落, 通过赏水、问水、乐水、品水、崇水等方式,开展以水资源保护为主题的环保亲水游。 (3)休闲度假游 利用洪泽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等避暑度假条件,修建水上度假村, 配备康娱、保健等设施,开展面向中、高档旅游客的滨湖度假、水上休闲等活动。 (4)蟹文化游 配合泗洪每年一度的“蟹文化节”

48、,利用蟹趣岛内丰富的蟹类资源,以“观蟹知蟹 捉蟹赏蟹”为主要方式,凸现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生态特色游的主题之一“蟹趣”。 区间旅游 (1)“红色旅游”: I、以苏北三市为主,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盐城的新四军革命纪念馆 淮安的苏鲁豫皖边纪念馆宿迁泗洪陈毅纪念馆、中原局机关旧址、新四军四师师部旧址、 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旧址、刘少奇胡桥保卫战遗址、雪枫墓园连云港的抗日山徐 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 II、爱国主义教育“一日游” 马陵公园(宿北大战纪念馆)泗洪雪枫墓园朱岗烈士陵园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旧址 及新四军烈士纪念基地江上青纪念碑林泗阳爱园市区。 (2)“古色旅游”: I、徐州沛县宿迁淮安

49、II、徐州宿迁淮安南京 (3)“绿色旅游”: I、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洪泽湖湿地保护区、骆马湖 湿地保护区 II、古运河风光游览线: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宿迁徐州 III、徐州宿迁淮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IV、市区杨毛嘴生态湿地保护区雪枫陵园洪泽湖穆墩岛观音禅祠 双沟镇观醉猿文化回市区 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资源 (1)特色农产品: I、泗洪大枣:又名上塘大枣、泗洪贡枣,曾为明清皇室贡品,是鲜食大枣中的珍品, 素有活维生素丸之美称。1995 年、1999 年曾两次荣获江苏省优质水果称号,被誉为 江苏十大名果之一。 II、蟹园无公害大米:蟹园牌无公害大米是稻田养殖产品,利

50、用生态 系统中不同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不施用化肥、农药,所生产优质无公害 稻米营养丰富,安全无污染,口感柔韧,清香纯。 III、空心挂面:清道光年间被列为贡品,1960年被评为 “国家特优产品”,1961 年获“国际标准名优产品奖”,1987 年被评为“省优质食品”,1989 获江苏省名优食品美食杯展评 会“最佳特色奖”。该产品根据中国商业部 SB74-84 标准生产, 产品外形光洁圆细,内为空心,筋柔适度,面润软滑,味美 色佳。 IV、花亭百合:本草纲目记载,花亭百合产于半城镇唐庄村花亭组而得名,为清朝 泗州三大贡品之一,素有百合处处有,唯有花亭佳之美誉。花亭百合性甘平,润肺宁心, 清热解毒

51、,益气调中,食、药及观赏价值兼备,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V、归仁绿豆饼:以光泽明亮,碧绿如玉,集食用、药用于一身, 素有豆中之宝之美誉的明珠绿豆为原料,产品外观洁黄、透亮,豆 味纯正,手感润滑,可炸、炒、炖、烩,既可当主食,又可作菜肴。 VI、上塘贡米:产于上塘镇,又名青杆粘子,米粒细长,碧绿 透明,放在霜天的水里,如水的波纹晃动;摆在碧玉中间,似雕刻家琢出的工艺品;煮成米 粥,像三月桃花浸染,白里透红,香气弥漫。为清朝乾隆年间贡米, 新中国成立后,又曾多次选送北京。 VII、半城大糕:糕与高谐音,为中国民间吉祥食品。半城 大糕以色白、片薄、细润、绵软、爽口等特色而远近闻名,历时 300 余年,

52、在苏皖一带享有盛誉。 (2)特色水产品 I、洪泽湖大闸蟹:选用正宗中华绒螯蟹苗种,在洪泽 湖地区生态条件下,采用天然饵料和中草药防治病害,经过 精心养殖而成,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绿色保健食品;此 蟹黄毛金爪、双螯如戟、背青肚白、体格健壮,为江苏大闸 蟹“南北双雄”之“北雄”。 II、洪泽湖龙虾:天然野生龙虾,体色褐红、螯大体健、 肌肉粗壮、活力坚强,其优质上市品种规格平均个体重在 50g 以 上,主导品牌“金水”牌洪泽湖龙虾 2001 年被评为“无公害农产 品”,2002 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III、天岗湖银鱼:通体透明,眼睛外圈金黄色,体形奇特, 味美绝佳,曾为明清皇室贡品;此鱼有延年益寿,滋阴补肾,明 目醒脑之功效,目前因产量逐渐减少而愈加珍贵。 IV、王子米:产于洪泽湖沿边的浅水滩地,其中尤以穆墩岛为盛, 是野生、无污染的水生天然食品,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氨基 酸,是一种营养丰富,能抗病防疾的绿色食品;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 江南时曾感叹“此乃王子米也”,故得名。 (3)特色工艺品 充分利用洪泽湖丰富的芦苇、稻草、麦秸等资源,开发草帽、芦苇画、苇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