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说课.ppt_第1页
海水制碱说课.ppt_第2页
海水制碱说课.ppt_第3页
海水制碱说课.ppt_第4页
海水制碱说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课:海水“制碱”,江苏省泗洪中学育才实验学校 彭 洪,板块顺序流程图,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的学生,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 1、复分解反应 2、饱和溶液 3、过滤 4、酸碱指示剂 5、常见的酸和碱,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山东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二)关于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如下: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2、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三)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学期的化学课,是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常见的酸和碱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食盐、石灰石和纯碱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盐的性质和元素守恒观。,(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用微观粒子解释复分解反应本质原因。

3、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食盐、石灰石的知识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

4、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通过纯碱的性质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 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

5、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舞蹈表演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舞蹈表演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二)说学法: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食盐、纯碱和石灰石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

6、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本节课教学有如下特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与合作者。 以教材为平台,突破教材的局限,将知识恰当拓展延伸。实现教本向生本的转变。 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向素质转变。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

7、能。 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分别为一、复习-激趣、二、创境-设疑、三、操作-体验、四、讨论-深化、五、小结-反思、六、实践-应用。,设计意图:以热点问题、科学事例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教学用具 学生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多媒体课件:(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知识回顾:1、粗盐提纯的步骤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

8、取纯碱吗? 自主学习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 、 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 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 教师精讲: 反应原理:,反应原理:P19 交流共享: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

9、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多、反应消耗水多。 练习一: 1、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 KHCO3溶解度较大 B KHCO3溶解度较小 C K2CO3溶解度较大 D K2CO3溶解度较大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二、纯碱的性质 P21 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提出问题纯碱具有哪些性质? 猜想和假设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10、3.与氢氧化钙反应 4.与氯化钡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 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由两个小组组成 交流共享 学生汇报成果,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交换舞伴的反应并由学生上台表演. 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 自主学习指导二、阅读课本20页,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练习二 试用KMnO4 Na2CO3 NaCl填写下列空白: 用作调味品的是 医药上用作消毒剂的是 用于洗涤剂的是,我们的收获,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我认为 我会用 我想,结合本堂课内容,请用下列句式造句。,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海 水 制 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反应原理:P19 二、纯碱的性质 1

1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酸反应 3.与氢氧化钙反应 4.与氯化钡反应 三 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五、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立足于学生三维目标的形成,和化学的宏观物质观、符号观和微粒观等三个表观特征的建构,着力于品质的培养。在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到自主探究,归纳总结,最后是

12、拓展应用。学生既可以从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又可以使其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更可以在学习过程充分体验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由此逐步确立起学习的态度与价值观!,(一)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

13、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二)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