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_第1页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_第2页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_第3页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_第4页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郭彧内容提要: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本文以北宋易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所推得的“夏商周年表”与之对照,列举了邵雍以之确定各代帝王在位年数的依据。指出:邵雍于九百多年前能推出较今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更为详细的历史年表,当有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今日清华大学出版发行的黄金书屋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与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又与邵雍所推年表几乎完全相同。明确邵雍所推历代帝王年表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引言北宋的易学家

2、邵雍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起东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年959年),凡1362年。邵雍则著皇极经世,帝王纪年起唐尧元年(公元前2357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凡3316年。邵雍的皇极经世一元吟曰:“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治乱与兴废,著见于方策,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由此可见,皇极经世是一部“以天道而质以人事”的书。读邵雍书皇极经世后、安乐窝中一部书等诗可知,他书中的“中间三千年”治乱与兴废的陈迹,是“二帝起禅让”到“五代如传舍”的帝

3、王大事记。清四库全书总目皇极经世书提要曰:“皇极经世盖出于物理之学,所谓易外别传者是也。其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帝尧甲辰至后周显德六年己未。而兴亡治乱之迹,皆以卦象推之。朱子谓皇极是推步之书,可谓能得其要领。”(文公易说卷十九有如是说:“皇极经世是推步之书。经世以十二辟卦管十二会,绷定时节,就中推吉凶消长。尧时正是乾卦九五。”)清四库全书总目帝王纪年纂要提要又曰:“元察罕撰其书本皇极经世为准,自太皞以下诸帝王,各载其在位年数,而略述兴废大旨于每代之前。”由此可见,四库馆臣虽把皇极经世定性为“推步之书”,然又承认其内容是三千多年的历史年表。2000年11月 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

4、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断代研究工作中,参考了大量甲骨文的记载,并利用C14等高科技手段对出土文物进行了年代鉴定,应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夏商周年表夏年表列禹至癸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无每王在位始终年代),商前期年表列汤至盘庚迁殷前2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无每帝在位始终年代),商后期年表列盘庚迁殷后至帝辛12帝(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其中分别有武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始终年代),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1共和(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各列每王在位

5、始终年代)。我们把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的有关内容分别整理成为夏、商、周三张历史年表,并与目前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进行对照。于是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早在九百多年前邵雍能搞出比今日夏商周年表更为详尽的历代纪年表?这使我们联想到:当时邵雍所进行的断代研究,必定有相当的文献依据,而且可能是今日见不到的文献依据。因此,阐明邵雍的“夏商周年表”的来源,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夏商周年表,或许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夏商周年表(载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朝代年代王朝代年代王商前期前1600-前1300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沃丁 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 中丁外壬 河亶甲祖乙 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 阳甲盘庚(迁殷前)

6、西周前1046-前1043武王前1042-前1021成王前1020-前996康王前995-前977昭王前976-前922穆王前992-前900共王商后期前1300-前1251盘庚(迁殷后) 小辛 小乙前899-前892懿王前1250-前1192武丁前891-前886孝王前1191-前1148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前885-前878夷王前1147-前1113武乙前877-前841厉王前1112-前1102文丁前841-前828共和前1101-前1076帝乙前827-前782宣王前1075-前1046帝辛(纣)前781-前771幽王一、邵雍的“夏代年表”朝代年代(公元前)干支纪年王(帝)在位年数夏

7、2224-2198丁巳-癸未禹272197-2189甲申-壬辰启92188-2160癸巳-辛酉太康292159-2147壬戌-甲戌仲康132146-2119乙亥-壬寅相282118-2058癸卯-癸卯少康612057-2041甲辰-庚申杼172040-2015辛酉-丙戌槐262014-1997丁亥-甲辰芒191996-1981乙巳-庚申泄161980-1922辛酉-己未不降591921-1901庚申-庚辰扃211900-1880辛巳-辛丑廑211879-1849壬寅-壬申孔甲311848-1838癸酉-癸未皋111837-1819甲申-壬寅发191818-1766癸卯-乙未癸53邵雍的“夏代年

8、表”列17王,公元前2224-公元前1766,共459年。今夏商周年表亦列17王,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共471年。史记夏本纪第二“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駰案:汲冢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可见,今表与之合,而邵表则少12年。其中对不降在位年数,邵雍定59年,是取之皇甫謐世纪,而不取竹书纪年“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说。南宋罗泌撰路史,则以竹书纪年为是,而证世纪之非。如果邵雍取不降在位69年说,则夏代年数即与471接近(仅少2年)。然而,邵雍不取竹书纪年“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与“夏后不降六十九年”之记, 却把不降在位年数定为59年,应该说他有更确切的文

9、献依据。今表对应了471年,其中既是以不降在位69年。邵雍“以运经世”尧甲辰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尧在位72年、舜在位61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24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54年。今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黄金书屋历史作品光碟中的“中国历代纪年表”唐尧即位之年与邵雍所推相同,亦为公元前2357年。是表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则禹即位于公元前2207年,较“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早137年。依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知尧在

10、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为什么邵雍不依史记而定尧、舜在位年数?在夏代开国元年的断代方面,为什么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夏商周年表要相差百年之多?今之“中国历代纪年表”为什么能在尧即位年代上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这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二、邵雍的“商代年表”朝代年代(公元前)干支纪年王(帝)在位年数商前期1766-1754乙未-丁未汤131753-1720戊申-庚辰太甲331719-1692辛巳-己酉沃丁291691-1667庚戌-甲戌太庚251666-1650乙亥-辛卯小甲171649-1638壬辰-癸卯雍己121637-1563甲辰-戊午太戊

11、751562-1550己未-辛未仲丁131549-1535壬申-丙戌外壬151534-1526丁亥-乙未河亶甲91525-1507丙申-甲寅祖乙191506-1491乙卯-庚午祖辛161490-1466辛未-乙未沃甲251465-1434丙申-丁卯祖丁321433-1408戊辰-癸巳南庚261407-1402甲午-己亥阳甲6商后期1401-1374庚子-丁卯盘庚281373-1353戊辰-戊子小辛211352-1325己丑-丙辰小乙281324-1266丁巳-乙卯武丁591265-1259丙辰-壬戌祖庚71258-1226癸亥-乙未祖甲331225-1220丙申-辛丑廪辛61219-1199壬

12、寅-壬戌庚丁211198-1195癸亥-丙寅武乙41194-1192丁卯-己巳太丁31191-1155庚午-丙午帝乙371154-1122丁未-己卯帝辛33邵雍“商代年表”列汤至帝辛28帝,公元前1766-公元前1122,共645年。今夏商周年表列汤至帝辛(纣)31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共555年。史记殷本纪第三:“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显然,今表于成汤与太甲之间加入帝外丙、帝中壬,与史记吻合。至于太丁即位为帝之记,则先见于

13、辞源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之“商世系表”,其来源则注曰“据史记殷本纪及甲骨文”。然而,其后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如简明古汉语字典附录)于汤后无“太丁”,武乙后方为“太丁(文丁)”,此则与邵雍相同。显然,今夏商周年表于成汤后加入“太丁”是依据对甲骨文的考证。然而,邵雍为何不依据史记推“外丙”、“中壬”之在位年数,却把“太丁”放在武乙之后,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想来邵雍如此安排,必然有他的文献依据。甲骨文是殷文,是盘庚迁都殷地方出土的文物。我们对“太丁”是否就是“文丁”,应该有进一步的研究。史记三代世系表一内列三十帝(汤后无“太丁”,“帝武乙”后为“帝太丁”),史记殷本纪第三“集解”:“谯

14、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今夏商周年表列31帝与谯周说合,而总年数非“六百余年”;邵表列28帝,即不合于谯周之说亦不合于竹书纪年之记,可是总年数却合于谯周“六百余年”之说。这些文献皆为邵雍所见,为什么他取有舍?尚书孔子序有“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邵雍是否依此为据?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竹书纪年记太庚5年、小甲17年、太戊35年。 邵表小甲17年,而太庚为25年、太戊为75年。仅太庚与太戊在位年数即多出60年(邵表记商总年数较竹书纪年多149年)。为何邵雍不以竹书纪年为据?想来应该另有其他在邵雍看来更为可靠的文献依据。邵雍以太戊在位

15、75年、武丁在位59年、祖甲在位33年,是依据尚书无逸“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之记。今夏商周年表仅取武丁在位59年,而太戌、祖甲皆无在位年数。邵表定帝乙在位37年、帝辛在位33年,合计70年。今夏商周年表定帝乙在位26年、帝辛在位30年,合计56年。史记周本纪第四:“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糜鹿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正义”解“于今六十年”曰:“从帝乙十年至伐纣年也。”帝乙十年至纣亡为60年,则帝乙与帝辛合计在位70年。看来邵雍是依此为根据而定帝乙与帝辛在位年数。史记殷本纪第三“正义”:“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

16、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 今夏商周年表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至纣末年(公元前1046年)凡254年,邵表自盘庚即位至纣之灭凡279年。此则又说明邵雍不取竹书纪年之记。史记殷本纪第三:“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皇极经世“以运经世”则记“己亥 商王阳甲崩 弟盘庚立 复归于亳 改号曰殷”。为什么古人不取而今人取之,依据何在?当有研究结论。今夏商周年表汤即位于公元前1600年。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记“乙未 伊尹相成汤伐桀建国曰商”,时当公元前176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夏灭于公元前1766年,与邵表完全吻合。而今夏商周年表则向后延迟了166年。三

17、、邵雍的“周代年表”今夏商周年表仅列西周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邵雍“西周年表”列武王至幽王12王(加“共和”)年表(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周起始年代,邵表早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纪年表”记商灭于公元前1122年(己卯),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邵表武王在位7年。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今夏商周年表武王在位4年,似本此说。尚书金縢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王翼日乃瘳。”其后方有“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之记。依此则知武王似不在克

18、殷后二年崩。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周公请命,王有瘳,后四年而崩。”“集解”:“皇甫謐曰: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邵雍“以运经世”表内记武王于“己卯”(公元前1122)年“在丰践天子位”,“乙酉”(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崩,元子诵践位,是谓成王”。而皇甫謐说“乙酉”(公元前1116年)为武王元年,则与邵雍所推延后6年。如果是后60年之“乙酉”,则是公元前1056年,今夏商周年表之公元前1046年岁在乙未,与岁在乙酉之公元前1056年相差10年。邵雍不采史记封禅书之说,亦不取皇甫謐之说,当有他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末年为公元前1116年,与

19、邵雍所推完全相同。朝代年代(公元前)干支纪年王(帝)在位年数西周1122-1116己卯-乙酉武王71115-1079丙戌-壬戌成王371078-1053癸亥-戊子康王261052-1002己丑-己卯昭王511001-947庚辰-甲戌穆王55946-935乙亥-丙戌共王12934-910丁亥-辛亥懿王25909-895壬子-丙壬孝王15894-879丁卯-壬午夷王16878-842癸未-己未厉王37841-828庚申-癸酉共和14827-782甲戌-己未宣王46781-771庚申-庚午幽王11今夏商周年表成王在位22年,邵表成王在位37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成王既迁殷遗民

20、,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尚书毕命曰:“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这是康王即位后12年“至于丰”时说的话。一纪12年,三纪为36年,即成王迁殷顽民之年至康王12年为36年。周公行政七年乃返政成王,之后方迁殷移民。又史记周本纪第四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则知成王元年至康王12年时已有“四十余年”。由此可见,成王在位年数当在30年以上。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115年,末年为公元前10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康王在位2

21、5年,邵表康王在位26年。仅差一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康王元年为公元前1078年,末年为公元前1053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昭王在位19年,邵表昭王在位51年。相差3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昭王元年为公元前1052年,末年为公元前1002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穆王在位55年,邵表穆王在位55年。见于史记周本纪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史记周本纪第四:“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康王在位25年,昭王在位19年,则穆王即位时不可能“春秋已五十”。以穆王50岁即位

22、考之,昭王卒时当有70左右岁。则其在位年数不当只有19年。邵雍定其在位51年,当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穆王元年为公元前1001年,末年为公元前947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共王在位23年,邵表共王在位12年。相差11年。穆王在位55年,则其子承祚似难长达23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共王元年为公元前946年,末年为公元前93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懿王在位8年,邵表懿王在位25年。相差17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934年,末年为公元前910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孝王

23、在位6年,邵表孝王在位15年。相差9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孝王元年为公元前909年,末年为公元前895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夷王在位8年,邵表夷王在位16年。相差8年。史记周本纪第四“正义”注夷王:“帝王世纪云十六年崩也。”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夷王元年为公元前894年,末年为公元前879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厉王在位37年,邵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在位37年,则有取史记周本纪第四:“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三十四年,王益严三年,乃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厉王元年

24、为公元前878年,与邵雍所推完全相同。今夏商周年表与邵表之共和14年、宣王46年、幽王11年,皆先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 今夏商周年表凡276年,邵表凡352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记周武王元年为公元前1134年,至幽王末年凡364年(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记“周文王没,元子发践位,是谓武王”之年为公元前1132年)。三表皆不是257年。三表于厉王向上即有差异,夷王末年而至成王元年,今夏商周年表为165年,邵表与今 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皆为237年。今夏商周年表少72年。今夏商周年

25、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而邵表起公元前1122年,向前延伸了76年。今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与邵表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会如此地巧合?而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与黄金书屋光碟之“中国历代帝王年表”同样是今天搞出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为什么二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各自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邵雍皇极经世“以运经世”所列东周年表,虽与今日所见诸多书籍上附录的年表大体一样,然仍有几处不同。“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之所以不包括东周部分,即是说这一部分已有定论。今日见于诸多书籍上的东周年表实来源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和史记六国年表第三。有的不列悼王、哀王、

26、思王,如辞海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 列平王至赧王22王,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之我国历代纪元表 则列平王至赧王25王。西周12王(共和除外),东周25王,周代凡37王。史记周本纪第四“集解”:“皇甫謐曰: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邵雍“西周年表”与“东周年表”列37王,起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256年,共867年。以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西周起公元前1046年,至东周赧王末年凡791年,较皇甫謐所说少76年。邵雍“东周年表”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记“甲子 四十三 敬王崩”(公元前477年),史记周本纪第四则记“四十二年,敬王崩”。邵雍记“乙丑 周敬王崩”,是本皇甫謐“敬王四十四年”之说。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敬王在位44年,同于邵雍。史记六国年表第三元王在位8年(公元前476-公元前469),邵雍则记元王在位6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70)。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元王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9)。史记六国年表第三记贞定王在位年数是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41年,邵雍则记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2年。今诸多书籍附录年表均记周贞定王在位27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2)。朝代年代(公元前)干支纪年王(帝)在位年数东周770-720辛未-辛酉平王51719-6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