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_第1页
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_第2页
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_第3页
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_第4页
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 三 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你赞同下列的说法吗?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等各种类型的人。”,3,本章主要问题: 人的发展的概念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自学),4,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一 人的发展的概念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包括指肌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增强。 (如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感觉、

2、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和情感、意志等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和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5,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性善论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6,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都可以按层次组织起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

3、。 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8,需要之间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在高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得到生理、心理的健康。,9,2.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注重教育的价值,注重教育对人的改造。 代表人物: 荀子:性恶论 洛克:人的心灵

4、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10,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领袖、银行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等各种类型的人。 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11,三. 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1. 顺序性和阶段性 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 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

5、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年龄特点,是在发展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年龄阶段的划分: 婴儿期(01 或1.5岁) 幼儿期(1或1.5岁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期(12、13岁15、16岁) 青年期(16、17岁25、31岁) 成年期(25、31岁55岁、60岁) 老年期(55、60岁死亡),13,2. 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身心

6、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变化速度都大体相同。 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 同一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可变的。,14,3. 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不均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差异性是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是有差异的。首先,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其次,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15,4.整体性和互补性 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特性。 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各个方面之间具有相互补偿的特性。,16,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一、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

7、影响 (一)遗传的概念: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二)遗传决定论 创始人:高尔顿 观点: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仅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17,家谱调查:从英国名人中选出977人进行调查,结果是这些名人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与他们同样出名。而另一个对照组,即所谓的一般的平常人(977),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仅有一位名人。 他认为这种显著的差别就是能力受遗传决定的证据,18,(三)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920年印度两狼

8、孩) 2.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的个别差异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方仲永),19,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概念 环境是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 (二)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20,(三)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面对环境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孟母三迁),21,三、学校教育是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

9、.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2,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 人的主体性决定了个体对环境影响具有选择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2. 个体是通过其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发展的 2. 个体具有自我定向、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 个体的成就动机、人生态度、努力程度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23,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10、(自学),一.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的发展比较平稳 2)身体组织和器官迅速变化 3)大脑发育快 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 2)情感和意志发展较迅速 3)思维由具体形象向逻辑思维过渡 4)自我意识在发展,24,二.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 1. 初中生的生理发展 1)身体迅速生长 2)性成熟开始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巨大变化 2.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 1)认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情感丰富,性的成熟 3)意志行为更为复杂 4)自我意识有了新的特点,25,三. 高中生的发展 1.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2)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 3)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善 2.心理发展 1)认知能力有了深入发展 2)情绪、情感丰富而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3)自我意识发展渐趋成熟 4)对异性有好感与爱慕 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26,思考题,1. 什么是人的发展?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 2.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3.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27,作业题,题目:回顾你成长的历程,分析影响你个人发展的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