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4页
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YDT 5028 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 YD/T 5028一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塑地球站(VSAT) 通信系统王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Very Small Earth Station (VSAT) of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2018-12-21发布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 通信系统王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Very SmaIl Eart

2、h Station (VSAT) of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YD /T 5028-2018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19年4月1日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9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且fL 口 2018年第6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融合性放映银幕等365项行业标准 (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化工行业标 准7项、石化行业标准1项、冶金行业标准12项、有色金属行业标 准4项、建材行业标准2项、机械行业标

3、准64项、轻工行业标准71 项、纺织行业标准19项、包装行业标准3项、通信行业标准182项, 现予公布。 以上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 石化出版社出版,冶金、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 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 业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包 装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产品标准由人民邮 电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12月21日 1 件 附 11项通信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废止实施日期 1 YD/T 5

4、028-2018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CVSAT)通 YD/T 5028-2005 2019-04-01 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32-2018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32-2005 2 2019-04-01 YD/T 5135-2005 YD/T 5033-2018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 5033-2005 3 2019-04-01 YD/T 5136-2005 4 YD/T 5050-2018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 5050-2005 2019-04-01 YD/T 5113-2018 波分复用CWDM)光纤传输系统工程网 YD/T

5、 5113-2005 2019-04-01 5 管系统设计规范 6 YD/T 5184-2018 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 5184-2009 2019-04-01 7 YD/T 5236-2018 云计算资源池系统设备安装工程验收 2019-04-01 规范 8 YD/T 5239-2018 模块化组合式机房设计规范2019-04-01 9 YD/T 5240-2018 时间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2019-04-01 1 口YD/T 5241-2018 通信光缆和电缆线路工程安装标准 201904-01 图集 11 YD/T 5242-2018 通信用光电混合缆工程技术规范2019-04-0

6、1 2 前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第三 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5J115号)的要求, 在YD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 程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VSAT网的设计、VSAT通信系统的 设计、VSAT通信系统站址的选择、VSAT系统设备的配置和安装 设计等。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 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信 息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地 址:北京市西长安街口号。邮编:100804)。 本规范由中国

7、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设分会组织编制。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许世峰罗晓翔许家文陈小奎徐明 修订参编单位: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加人:樊渭 1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2 2.2 符号 3 VSAT网的设计 3.1 VSAT网的结构类型 3.2 VSAT网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 3.3 VSAT网的接口与信令7 3.4 VSAT网的编号方案及拨号方式 3.5 VSAT网管系统 3.6 VSAT网的同步 4 VSAT通信系统的设计10 4.1 VSAT卫星通信系统

8、的性能指标10 4.2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指标11 4. 3 干扰协调方法. 4.4 VSAT站偏轴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密度的限制13 5 VSAT通信系统站址的选择16 5.1 VSAT主站站址选择的基本要求16 5.2 VSAT远端站站址选择的基本要求17 5.3 VSAT通信系统与地面微波接力系统的干扰协调18 5.4 VSAT站天线近场电气特性和电磁波辐射环境保护19 6 VSAT系统设备的配置20 6.1 VSAT主站的设备配置20 6.2 VSAT远端站的设备配置n . 1 . 6.3 VSAT网管设备的配置23 7 VSAT系统设备的安装设计M 7.1 VSAT

9、站机房的设计要求24 7.2 VSAT站设备安装设计24 7.3 VSAT站供电系统26 7.4 VSAT站的防雷和接地26 7.5 电髓防护与抗震加固27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28 附录BVSAT网的编号方案及拨号方式29 引用标准名录m 条文说明35 修订、补充内容一览表56 HH 1总则 1. O. 1 本规范适用于C频段(6/4GHz)和Ku频段04/12GHz) 数据传输、图像传输和话音等业务的VSAT网的设计,对于Ka频 段(30/20GHz)VSAT网的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 O. 2 设计应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合理地利用 资源,切实执行国家城建、环保、消防、抗震

10、、人防等有关规定。 1. O. 3 设计应根据用户要求,从具体的应用业务出发,结合国际、 国内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经济效益以及系统可用性、可靠 性、灵活性等因素统筹安排,统考虑总体方案,设备容量应以近 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的可能。 1. O. 4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 设备进网许可证。 1. O. 5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进行电信网络建设 时,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应符合YD5083(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 测规范的规定。 1. O. 6 在本规范与国家规定有矛盾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在特 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的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

11、 由,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1 2 术语和符号 2. 1术语 2.1.1 ALOHA 一种使用无线广播技术的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是最早、最基 本的无线数据通信协议。 2.1.2 元线接力系统CRadio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一套元线电接力通信系统,包括两个终端站和若干个中间站, 站间距离随频段和地形的不同而异,一般相距2050公里。终端 站的作用是向用户提供电路,配有收信机、发信机、天线和终端机 等设备。 2.1.3 高阶调制CHighOrder Modulation) 高等级的相位调制算法有8PSK、16QAM、64QAM等,采用高 阶调制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12、。 2.2符号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S-ALO日ASlot-ALOHA 时隙阿罗晗 R-ALOHA Request-ALOHA 预约阿罗哈 BER Bit Error Ratio 误比特率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台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DCE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数据通信设备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2 DTMF Dual Tone M

13、ulti Frequency 双音多频 DAMA Demand Assignment Multiple 按需分配多址 Access EIRP Effectiv巳IsotropicallyRadiated 等效全向辐射 Power 功率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 GSO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Orbit 地球同步卫星 轨道 HDLC High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 控制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 协议 IDU Indoor Uni

14、t 室内单元 INAP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智能网应用 Protocol 协议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 字网 ISUP ISDN U ser Part ISDN用户 部分 LNA Low Noise Amplifier 低噪声放大器 LNB Low Noise Block Down Converter 低噪声降频放 大器 MTP Media Transfer Protocol 媒体传输协议 ODU Outdoor Unit 室外单元 PBX Private Branch Excha

15、nger 用户电话交 换机 SCCP Signal Connection Control Protocol信令连接控制 协议 3 SDLC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同步数据链路 控制 SDMA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空分多址 SNA/SDLC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系统网络结构/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同步数据链路 控制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简单网络管理 Protocol 协议 TCAP Transact

16、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事务处理能力 Part 应用部分 TDMA Time Divisio日MultipleAccess 时分多址 TUP Telephone User Part 电话用户部分 .4. 3 VSAT网的设计 3.1 VSAT网的结构类型 3.1.1 VSAT网应由主站、通信卫星转发器和远端站组成,系统 结构如图3.1.1所示。 3.1. 2 VSAT网按其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 合网三种类型,组网时可灵活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VSAT网的 监测、控制、卫星信道的分配以及通信链路的建立应由主站完成。 l. VSAT星状网以主站为中心

17、,主站与端站之间有直达的信 道。端站之间的通信必须经主站处理、转发。 2. VSAT网状网中,任意两个VSAT端站之间均可经卫星一 跳直接建立通信。 3. VSATj昆合网为网状网和星状网的混合应用。 3.1. 3 VSAT网可作为稀路由的话音、数据、图像和Internet接 入业务等传输手段使用。 3.1.4 VSAT网应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业务量、通信质量、响应 时间等要求进行设计。 l.当业务以传输数据为主时,宜采用星状网的拓扑结构。 2.当业务以传输话音为主时,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宜采用网状 网的拓扑结构。 3.当业务远期需建网状网时,在初期建网时应统一考虑。 5 l到*注凶lVSAII

18、SE呈1 -鹏 耳军 D 3.2 VSAT网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 3.2.1 VSAT系统的多址连接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 分多址。DMA)、码分多址(CDMA)等。 3.2.2 VSAT网的信道分配方式可分为固定预分配、动态分配和 按需分配三种方式。 3.2.3 VSAT网的信道分配方式应考虑下列因素: 1.较高的卫星信道利用率; 2.较短的响应时间; 3.较好的稳定性; 4.能承受较恶劣误码条件及设备性能恶化条件; 5.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3.3 VSAT网的接口与信令 3.3.1 VSAT网络接口应具有支持多种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的 能力,并能根据用户具体要求进行协议转换。

19、3.3.2 VSAT网应采用如下连接方式: 1.与固网相连时的用户接入方式; 2.与固网相连时的中继方式; 3.与移动网相连时的用户接入方式; 4.与移动网相连时的中继方式; 5.与数据网相连时的IP接入方式; 6.与用户相连时的IP接入方式。 3.3.3 VSAT网的中频接口应为: 1. 70 MHz或140MHz接口; 2. L波段中频接口。 3.3.4 VSAT网与其他业务的接口应为: 1.广播电视接口; 2. Internet接口。 丁 3.3.5 VSAT网的接口信令应支持如下方式: 1.主站的交换模块应具备完全符合中国标准的No.7信令功 能:TUP、ISUP、MTP、SCCP、T

20、CAP、INAP、DSS10系统应满足下 列标准要求: 1) GF 0019001(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 (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 2) YDN 038(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 用户部分CISUP)C暂行规定) ; 3) YDN 038. 1(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 网用户部分CISUP)CYDN 038补充修改件) ; 的YDN089(No. 7信令网技术体制(1998修订版)。 2.远端站电话机信令和用户线应能使用DTMF双音多频信 令,支持付费电话,支持反极性被叫应答信号。用户线应能满足如 下工作要求: 1)用户环路电阻应允许高达

21、1800 D,C包括话机电阻).特殊情 况下允许高达3000D,.馈电电流应不小于18mA; 2)用户线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0000D,; 3)用户线线间电容应小于等于O.7Fo 3.端站小交换机信令和E 2.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3.资源占用管理功能; 4.统计管理功能; 5.安全管理功能; 6.具备远端外部环境事件告警和控制管理功能。 3.5.3 网络管理软件应能适应网络扩容的需要。 3.5.4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考虑网管系统异地备份。 3.6 VSAT网的同步 3.6.1 星形VSAT网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主用时钟应优选高精 度的外部时钟源;主站内部时钟的精度应优于lXlO-6o 3

22、. 6. 2 当VSAT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接DCE配置时,数据流 中的同步信号应由VSAT系统提供,当VSAT系统与用户设备的 接口按DTE配置时,数据流中的同步信号应由用户设备提供。 3.6.3 当VSAT网与公众网相连接时,主站应采用公众网的时钟 为主时钟。 3.6.4 网状VSAT网采用的同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准同 步方式或主从同步方式。 3. 6. 5 主站设备应提供外部时钟接口,并具有内外时钟自动倒换 功能。 9 4 VSAT j副主系统的设计 4.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4.1.1 话音VSAT网作为公众网时,其允许的误比特率(BER)应 符合下列规定: 1.任何

23、月份的20%以上时间,10min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 1 X 10-6 : 2.任何月份的0.3%以上时间,10min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 1X10-4; 3.任何月份的0.05%以上时间,1s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 1 X 10-3 4.1.2 话音VSAT网作为专用网时,其性能指标按下列情况 考虑: 1.当话音VSAT网只用于专用网时,性能指标应满足专用网 的要求,宜不超过下列限值,任何月份的0.3%以上时间,1min平 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1X10-3; 2.当VSAT专用网需要与公众网连接时,其信道的性能指标 应符合4.1.1条的要求。 4. 1. 3 数据VSAT网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24、定: 1.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2%以上时间,1min平均误比特率不 应超过1X10-6; 2.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0.03%以上时间,1 s平均误比特率不 应超过1X10-3; 3.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误比特秒应小于1.6%。 10 4.2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指标 4.2.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应按照式4.2.1-1和式4.2.1-2 计算: 式中: A,可用性; UA,不可用性; A=lUA UA=毛X1 (4.2.1-1) (4.2.1-2) 孔,不可用时间,不可用时间为在需要时间内电路中断的累计 时间; T需要时间,需要时间为用户要求电路能履行所需功能状态 下的持续时间。

25、4.2.2 当数字信号中断或每秒的误比特率超过1X 10-3连续超过 10 s时,VSAT卫星通信系统应为不可用。 4.2.3 当不可用状态结束连续在10s以上时,则VSAT卫星通信 系统为可用,且该10s应作为可用时间计算。 4.2.4 在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传播引起的不可用性任何 月份不应超过0.2%,任何年不应超过0.04%0 4.2.5 在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不可用性 不应超过年时间的0.2%0 4.3 干扰协调方法 4.3.1 日前VSAT网尚无干扰指标,VSAT主站干扰协调应参照 GB/T 13620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 干扰计

26、算方法进行计算;VSAT专用网的指标,可参照目前 VSAT网的使用情况确定。 4.3.2 话音VSAT网作为公众网时,当VSAT系统与地面无线 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满 足下列要求: 1.任何月份的20%以上时间,任意10min射频干扰功率不应 超过相当于产生1X 10- 6平均误比特率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 的10%; 2.任何月份的0.03%以上时间,任意1min射频干扰功率引 起的误比特率不应超过1X10-4; 3.任何月份的0.005%以上时间,任意1s平均射频干扰功率 引起的误比特率不应超过1X10-30 4.3.3 话音VSAT网作为专用网时,当VS

27、AT系统与地面无线 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 满足: 任何月份的0.03%以上时间,任意1min射频干扰功率引起 的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1X10-30 4.3.4 数据VSAT网中,当VSAT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 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满足下列要求: 1.任何月份的2%以上时间,任意1min射频干扰功率不应超 过相当于产生1X 10-6平均误比特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 的10%; 2.任何月份的0.003%以上时间,任意1s射频干扰功率引起 的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1X10-3; 3.任何月份由于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码秒累积时间不应大

28、于0.16%0 4. 3. 5 当数字无线接力系统与VSAT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 VSAT系统引起的对数字无线接力系统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64 kbit/ s输出端的干扰应符合下列容限要求: 1.任何月份的0.04%以上时间,1min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 过1X10-6: 2.任何月份的0.0054%以上时间,1min平均误比特率不应 超过1X 10-3 : 3.任何月份由于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码秒累计时间不应大 于0.032%0 4. 3. 6 由雷达系统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引起的对VSAT系统的干 扰应满足式4.3.6的要求: C/I注(C/N)th+10(dB)(4.3.6) 其中: C/I一

29、一载干比,VSAT站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与雷达干 扰功率比(dB); (C/N)th-一传输不同数字信号时,对应于不同误比特率的门 限载噪比(dB)。 4.3.7 当VSAT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应按 照GB/T13620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 和干扰计算方法进行干扰计算和协调;在进行干扰计算时,应以 实际电路参数为基础,计算的干扰电平应满足干扰标准的要求。 4.4 VSAT站偏轴等效全向辐射功率CEIRP)密度的限制 4.4.1 卫星固定业务中工作于5.850 GHz6. 650 GHz频带发射 的GSO网络内的VSAT地球站应设计为:在偏离地球站天线主

30、瓣 轴2.50或更大的任何角度+上,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3 0范围内, 任何方向的EIRP密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1.除下面2和3中所考虑之外的各系统的辐射: 偏离轴线角度每4kHz的最大EIRP 2. 50480 (35-251og 如dB(W/4 kHz) 48。180 0 -7dB(W/4kHz) 2.话音激活SCPC电话系统的辐射: 偏离轴线角度每40kHz的最大EIRP 2. 5048。 4801800 (42-25 log) dB(认T/40 kHz) o dB(W / 40 kHz) 13 3.话音激活SCPC/PSK电话系统的辐射: 偏离轴线角度每40kHz的最大EIRP 2.

31、 50p48 0 (45-25 logp) dB(W/40 kHz) 480p1800 3 dB(W /40 kHz) 4. 4. 2 对于使用除4.4.1中2和3所考虑之外的辐射的、5.850 GHz 6.650 GHz频带发射的、在1988年以后安装的新型地球站天线,其 EIRP密度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偏离轴线角度每4kHz的最大EIRP 2. 50pr (32-251og 白dB(W/4kHz) rp豆9.2 0 11 dB(W / 4 kHz) 9.2 0p480 (35-25 log 白dB(W/4 kHz) 48 0p180。一7 dB(W/4 kHz) 4.4.3 卫星固定业务中

32、工作于13.75 GHz14. 5 GHz频带发射 的GSO网络内的VSAT地球站应设计为:在偏离地球站天线主瓣 轴2.5 0或更大的任何角度#上,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 3。范围内, 任何方向的EIRP密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偏离轴线角度每40kHz的最大EIRP 2. 5。三三r 7 0p9.20 9.20p48。 (39-251og 归dB(W/ 40 kHz) 18 dB(W /40 kHz) (42-251og 白dB(W/ 40 kHz) 480100时, G=29-251og e(dBi) 1。e200;(6. 1. 3-1) 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载波的工作波长之比35D/100时,

33、 20 G二49-101og(D/)一251og8(dBi)1 0豆。r (6.1.3-2) 注:G为在静止卫星轨道南北3 0以内的任何偏轴方向上,相对 全向辐射天线的旁瓣包络增益;8为偏离主轴的角度。 4.馈源应根据通信卫星及工作频段的要求选定,并应满足下 列要求: 1)对于双圆极化馈源,电压轴比不应大于1.060 2)对于线极化馈源,主轴增益下降1dB范围内,交叉极化隔 离度不应低于33dB,并具有方便的极化平面调整功能。 5.当C频段天线直径大于或等于6m,或者Ku频段天线直 径大于或等于4.5m时,其天线应具有自动跟踪能力;当采用步进 跟踪方式时,所用的下变频器和信标接收机应满足标准频

34、段范围 的技术要求。 6.天线必须满足抗风和抗震的要求,对于设在特殊地理环境 地区的天线,应根据当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 6.1.4 功率放大器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主站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大小,应根据VSAT系统业务 类型、性能指标要求、远期规划、地理位置等因素统一考虑确定。 2.当VSAT系统采用Ku频段时,在降雨概率较大的地区,主 站宜配置自动功率控制器;小站的EIRP宜留有一定的余量。 3.功率放大器宜配置1: 1主备用的工作方式。 4.天线馈源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减少。 6.1.5 低噪声放大器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VSAT系统的链路性能要求、天线性能等因

35、素,选择 最佳性价比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或者低噪声降频放大器 (LNB)。 2.低噪声放大器宜配置1: 1主备用的工作方式。 6.1.6 上/下变频器的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VSAT系统的工作频段,选择本振频率稳定、具有数 21 字频率综合器的上/下变频器。 2.上变频器宜配置1: 1主备用的工作方式。 3.根据内向载波的数量,配置适当数量的下变频器。 4.尽可能使用L波段中频接口设备。 6.1.7 内、外向载波调制器应能够支持高阶调制、自适应编码调 制、低滚降系数滤波器等高效传输技术。 6.1.8 网络控制设备包括收/发控制设备、信道控制处理器、网络 监控处理以及计算机工作站。网

36、络控制设备宜采用1: 1主备用 工作方式。 6.2 VSAT 远端站的设备配置 6.2.1 VSAT远端站设备配置在满足用户业务要求和性能的前 提下,设备配置应尽可能简单、经济和扩容方便。 6.2.2 VSAT远端站分为固定远端站和移动远端站两种类型。 6.2.3 VSAT远端站天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 VSAT远端站天线类型和直径应根据系统链路指标估算的 工作频段、性能参数、业务容量、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确定,同时应 考虑将来扩容的可能性。 2. VSAT远端站天线宜采用旁瓣性能好、安装容易和调整方 便的天线。 3.降雪、积冰较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天线的去冰装置,并采用 反射器表面涂有疏水性材

37、料的天线。 4.移动远端站天线应配置自动寻星系统,固定远端站天线无 须配置自动寻星系统。 6.2.4 VSAT远端站的功率放大器应根据系统性能、地理位置等 因素选择确定,并应选择输出功率和增益稳定、互调失真小的固态 功率放大器。 6.2.5 VSAT远端站设备接口一般宜采用RS-232C、RS-449、 G. 703 E1、10/100 Bas巳-T等物理接口。 6.3 VSAT网管设备的配置 6.3.1 为了实现3.5节VSAT网管系统功能,应配置二系列网管 系统设备。 6.3.2 网络控制设备应包括收发控制设备、信道控制处理器、业 务控制处理器、网络监控终端及监控终端与计算机工作台等。 6

38、.3.3 应支持多种监控操作模式:RS232/485、HTTP、SNMP。 23 7 VSAT系统设备的安装设计 7.1 VSAT站机房的设计要求 7.1.1 VSAT主站机房主要生产用房的耐久年限应符合YD 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 7.1.2 VSAT主站机房耐火设计应符合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的规定。 7.1. 3 VSAT主站机房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应按YD5054 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执行。 7.1. 4 VSAT站机房生产用房的面积应结合系统规模容量、近远 期发展规划和有关要求确定。 7.1.5 VSAT站机房设计的技术要求,如机房的建筑设计

39、、结构 设计、采暖、空调、通风、给水、排水和消防设计以及主站机房的电 气设计等,应符合YD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7.1. 6 VSAT站生产通信用房宜布置在靠近天线的北侧,辅助生 产用房宜布置在生产区北侧或不影响天线近场特性及满足电磁辐 射环境保护的地方。 7.2 VSAT站设备安装设计 7.2.1 建设VSAT站时应选择合适的天线安装位置,使天线前方 的建筑物不影响天线的近场电气性能,电磁辐射污染应满足GB 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防护限值。 7.2.2 站内设置多副天线时,各副天线在其工作的可用弧段上应 互不影响、互不遮挡。 7.2.3 馈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4

40、 1.天线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应满足馈线长度最短、馈线转弯和 扭转最少的要求。 2.馈线自身应平直。馈线应有均匀稳定的加固措施,椭圆软 波导水平或垂直敷设时相邻两个加固点的距离应控制在1m1.5m 的范围内。 3.射频电缆和椭圆软波导转弯处的曲率,应符合产品的曲率 半径要求。 7.2.4 在冰凌多发地区,应对天馈线采取防护措施。 7.2.5 天线安装的基础位置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保证天线的 安全工作。 7.2.6 VSAT端站的安装设计应包括室外设备、室内设备等的安 装设计。 7.2.7 天线宜安装在低处,以便利用建筑物阻挡来自不同系统的 干扰。 7.2.8 室外设备与室内设备间利用同轴电缆互相

41、连接,其电缆长 度应满足设备厂家提出的要求,且不宜过长。 7.2.9 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维护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节省安装材料和费用。 2.整齐美观,与相关专业配合适当。 3.减少馈线的长度、转弯和扭转。 7.2.10 设备之间的维护距离宜符合下列要求: 1.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O.8 ml m。 2.机背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2m。 3.机面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5m。 4.机面与机面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2m, 5.机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1.5m。 6.机列侧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8m, 7.机列侧与机列侧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0.8m。 机

42、背元维护要求的设备,对1、2款不做规定。 25 7.3 VSAT站供电系统 7.3.1 VSAT站的供电系统应保证稳定、可靠、安全的供电方式; 通信用的设备电源应采用UPS的供电方式,并应符合GB51194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7.3.2 主站电源系统的一次电源应以市电为主,以柴油发电机组 供电为辅。在无市电可利用或市电引人线路过长,造成供电系统 投资过高的主站,系统的一次电源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其 他能源供电。 7.3.3 VSAT端站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宜采用稳定、可靠、安全 的供电系统;供电困难的地区可考虑利用太阳能供电。 7.4 VSAT站的防雷和接地 7.4.1

43、VSAT系统主站、端站的防雷和撞地应符合GB50689通 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7.4.2 VSAT主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宜采用联合 接地系统,主站接地系统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10 VSAT主 站天线防雷接地体应围绕天线基础做成闭合环路,天线基础的闭 合接地环与生产用房的闭合接地环在地下应有2处以上可靠地连 接在一起。 7.4.3 VSAT主站引入机房的接地母线应在机房四周就近引人, 引入线不得少于2根,并应做防腐处理,裸露地面部分应有防机械 损伤的措施。 7.4.4 VSAT主站的馈线波导进机房前外皮至少应有2处接地, 分别在天线附近和在机房的引入口处与接

44、地体连接。 7.4.5 VSAT主站的输送电线路及进站电缆线路的防雷接地,应 符合GB51194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工程规范的有关规定。 7.4.6 VSAT主站在机房内应设置与接地体连接的接地母线,室 内所有设备的外壳应与接地母线可靠连接。 7.4.7 VSAT固定远端站天线支架及室内外单元的工作接地、保 护接地、防雷接地应与围绕天线基础的闭合接地环有良好的电气 连接,天线口面上沿也应设避雷针,避雷针直接引至天线基础旁的 接地体。接地系统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D。 7.4.8 VSAT移动远端站接地系统应采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三合一的联合接地系统。车载站设备通过铜带接到底 盘

45、,由底盘引人接地桩;船载站设备与船体钢结构件应具有良好的 电气连接。接地系统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Do 7.5 电磁防护与抗震加固 7.5.1 VSAT站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应符合GB8702(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的要求。 7.5.2 通信设备的抗震设计应符合YD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震 设计规范的要求。 27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了下列写法。 A. 0.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必须; 反面用词采用严禁。 A. O.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应; 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 o. 3 表示允

46、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宜; 反面用词采用不宜。 A. O. 4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8 附录BVSAT网的编号方案及拨号方式 B. 0.1 VSAT网应以数据、话音端口为编号单元。 B. O. 2 在具体工程建设时,应根据VSAT网络结构的特点来实施 编号。 B.O.3 在编号时要考虑远、近结合,要留有备用号码,以满足长远 发展的需要。 B.O.4 编号方案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使用和记忆。 B. O. 5 用户端口码的编号方案应尽可能使长、市自动交换设备简 单,并便于与VSAT网、公众网或本地网相连。 B. O. 6 V

47、SAT网的呼叫方式(拨号程序): 1. VSAT网用户的分类 1) VSAT网内用户的分类 A类:直接接入VSAT站内的用户终端。 B类:经用户交换机接入VSAT站的用户终端。 2)其他公用业务网接入VSAT网的用户 C类:连接公众电话网的用户。 D类:连接公众分组网的用户。 E类:连接数据网的用户。 2.用户呼叫方式: l)A类用户之间的呼叫方式; 2) A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 3) B类用户呼叫A类用户; 4) B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 5) A类用户呼叫C、D及E类用户; 6) B类用户呼叫C、D及E类用户; 29 7) C类用户呼叫A和B类用户; 的D类用户呼叫A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

48、户); 9) D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0 B. O. 7 VSAT网的编号: 1. VSAT网的号码容量 考虑VSAT网的发展,其最终容量可以发展到数千个端站,每 个端站用户数在几个至十几个之间,并且VSAT网需要与公用电 话网、公用数据网、低速数据网等若干个业务网互通。 2. VSAT网的编号方案 挂上述的号码容量考虑,当VSAT网既有话音网又有数据网 时,宜采用统一的组网编号方式,VSAT网编号方案如下: 1) VSAT网用户采用六位编号LlL2L3L4L5L6o 2)用户编号的含义LlL2L3L4o L1取值为0,L2取值为10,共10个,作为VSAT网呼叫 其他公用业

49、务网网号,其中: 01为呼叫公用电话网网号; 02为呼叫公用分组网网号; 03为用户电报及低速据网网号; 0400共7个备用。 L1取值为1和9,L2L3L4取值为10,共2000个为备用。 L1取值为28,L2L3L4分别取值为10,共7000个作为 VSAT站的地区号及站号。 L5L6取值为10,共100个,为同一站内的用户线号,如: L 1 L2 L3 L4 L5 L6 工同一川町 VSAT站地区号加站号(Ll取值为28) 3.用户呼叫方式 1)A类用户之间的呼叫方式: 30 或 或 LlL2L3L4L5L6 2) A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 LlL2L3L4L5L6十用户交换机用户号码 3

50、) B类用户呼叫A类用户: G卜.GX+ L 1 L2 L3 L4 L5 L6 L 二VSAT网被附号 用户交换机用户进入VSAT网引示号 的B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 G1GX 十L1 L2 L3 L4 L5L6+用户交换机用户号码 L mMnM, :网被叫用户号 用户交换机用户进入VSAT网引示号 5) A类用户呼叫C、D及E类用户: 公用网网号01(02)十公用网用户号 数据网网号03+数据网用户号 的B类用户呼叫C、D及E类用户: G卜.GX十公用网网号。1(02)十公用网用户号 L二用户交换机用户进入川网引示号 G卜.GX+ 数据网网号03+数据网用户号 L用户交换机用户进入川网引示号

51、7) C类用户呼叫A和B类用户: 拨叫与转接台相接的公用电话网用户号,接到转接台,然后转 接台按B类用户呼叫A和B类用户处理。 的D类用户呼叫A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 31 呼叫公用分组网与VSAT网接口端口用户号+LlL2L3L4L5L6 的D类用户呼叫B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 呼叫公用分组网与VSAT网接口端口用户号+LlL2L3L4L5L6十 用户交换机用户号 32 引用标准各录 GBjT 13620 (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做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 定和干扰计算方法 GBjT 761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 4824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

52、限 值和测量方法 GB 13615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 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51194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 GB 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N 038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 用户部分OSUP)(暂行规定) YDN 038.1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 部分(ISUP)(YDN 038-1997补充修改件) YDN 089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1998修订版) YD 5003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 5059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GFOOl-9001 (中国国内电话网No

53、.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 规定) ITU-R S. 524-9建议书卫星固定业务中6GHz、13GHz、14GHz 及30GHz频带发射的对静止卫星轨道网络中的 地球站轴外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密度的最大 允许电平 ITU-R S. 728-1建议书甚小孔径终端(VSAT)容许的最大偏轴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密度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 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Very Small Earth Station( VSA T) of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

54、tion System Engineering YD/T 5028-2018 条文说明 编写说明 YD 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 工程设计暂行规定自实施以来,卫星通信领域技术日益更新,主 要表现在:1)信号传输方式,模拟信号传输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 2)业务方面,卫星通信承担部分地面无线3G,4G基站传输通道业 务,其中动中通、静中通、车载站、便携站得到广泛应用;3)设备技 术方面,电路的集成化程度迅速提高,L波段的中频设备逐步替代 了70/140M中频设备,系统配置得到了显著提升;4)远端站设备配 置,将话音终端和数据终端合并成远端站。针对如上所述,需对 Y

55、D 5028二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 设计暂行规定进行修订: 1.对VSAT通信系统的部分技术指标进行了修订。 2.在站址选择内容中增加新建VSAT站发射功率对微波站 电磁干扰的保护要求和地面各种无线干扰信号对新建VSAT站电 碰干扰的保护要求。 3.在条文说明中增加本次修订内容的相关解释。 4.对原规范中涉及其他规范的引用条款进行修订。 5.对原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进行整理。 6.远端站设备配置时,将话音终端和数据终端合并成远端站。 7.增加了卫星通信中动中通、静中通、车载站、便携站的应用。 8.增加了卫星通信设备中L波段中频设备的应用。 本规范在修订的过程中,进

56、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充分征求了 国内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VSAT通信技术的发 展、设备技术的更新、新技术指标的颁布以及各运营商工程的实 践,对原有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补充 和完善。本规范编制完成后,将对国内VSAT通信系统工程方案 制定、工程设计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38 目次 3 VSAT网的设计u 3.1 VSAT网的结构类型4 3.2 VSAT网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41 3.3 VSAT网的接口与信令44 3.5 VSAT网管系统46 4 VSAT通信系统的设计. . . . 48 4.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8 4. 3 干扰协调方法48

57、 4.4 VSAT站偏轴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密度的限制48 5 VSAT通信系统站址的选择49 5.1 VSAT主站站址选择的基本要求49 5.2 VSAT远端站站址选择的基本要求49 5.4 VSAT站天线近场电气特性和电酷波辐射环境保护49 6 VSAT系统设备的配置. 6.1 VSAT主站的设备配置51 6.2 VSAT远端站的设备配置52 7 VSAT系统设备的安装设计. 7.2 VSAT站设备安装设计 7.4 VSAT站的防雷和接地53 附录B55 39 3 VSAT网的设计 3.1 VSAT网的结构类型 3.1. Z VSAT网按其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 合

58、网兰种类型: 1. VSAT星状网以主站为中心,主站与端站之间有直达的信 道。端站之间的通信必须经主站处理、转发。 Z. VSAT网状网中,任意两个VSAT端站之间均可经卫星一 跳直接建立通信。 3. VSAT混合网为网状网和星状网的混合应用。 3.2 VSAT网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自己 3. Z. 1 VSAT网的几种多址连接方式各有特点,各有不同适用的 场合,它们的简要比较见表1。 表1多址连接方式的比较表 多址识别 主要优缺点适用场合 方式 特点 方法 FDM/FM/FD 1各站发的载优点:可沿用地面微波通 MA适合站少,容 波在转发器内所信的成熟技术和设备,设备 量中、大的场合 占频带互

59、不重叠比较简单,不需要网同步 TD孔在/PSK/FD 频(所发信号频率正 滤 缺点:有互调噪声,不能 MA方式适合站 分 交)波充分利用卫星功率和频带, 少、容量中等的 多 器 上行功率和频率需要监控 址 2.各载波的包 场合 络恒定FDM/FM/FDMA多站运 SCPC系统适合 3.转发器工作行时效率低,大小站不易 站多、容量小的 于多载波兼容 场合 L_一 41 续表 多址 特点 识别 主要优缺点适用场合 方式方法 1.各站发的突 优点.没有互调问题,卫 发在转发器内所 星的功率与频带能充分利 日才 占时间互不重叠 时 用。上行功率不需要严格 I司 控制,便于大小站兼容,站 分 (所发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