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海岸火山_第1页
东部海岸火山_第2页
东部海岸火山_第3页
东部海岸火山_第4页
东部海岸火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東部海岸火山,91學年度 第1學期 期末報告,第 11 組 陳宣余,李怡真 陳怡伶,黃韻蓉 老 師:林士超,2,摘 要,山脈的形成 海岸山脈地質 火山岩及相關岩層 岩層出露 火山噴發環境的演變 關鍵字 總結 參考資料,3,板塊的碰撞,4,海岸山脈的形成,5,東部火成岩的大本營海岸山脈,是個與台灣本島其它地區分屬於不同板塊的獨特區域,到處分布著漸新世至上新世的火成岩,即岩漿活動時間大致在一千多萬年至數百萬年前之間,以安山岩類為主,屬於呂宋火山島弧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台灣東南側海域中的綠島及蘭嶼,與海岸山脈火成岩體連成一氣,屬於同一個島弧區,但年代更年輕,最年輕的只有數十萬年,已是地質史上近代的

2、產物。 散見在海岸山脈南段、中央山脈南段及屏東墾丁一帶,在雜亂的泥岩層中還可以找到一種特殊的蛇綠岩系火成岩類,標示著來自古海洋地殼的傳奇身世,現在卻在島弧附近翻升到了陸地上來。,6,中新世早期到晚期(25百萬年前)由於菲律賓板塊與亞洲陸緣的衝撞,造成台灣東部火山活動 在台灣東部的孤前盆地迅速沈積 火山碎屑及 泥質、沙質沈積物 更新世(2百萬年前)碰撞運動達高峰,台灣陸地的快速上升 板塊前緣(火山弧)向西形成海岸山脈,7,晚漸新世到早中新世:火山開始活動時,主要發生在深海中(水深可能超過500公尺),屬於溢流式噴發,形成以岩流為主的奇美火成雜岩。 中新世中期以後:海底火山活動已演變到比氣泡碎屑作

3、用深度還淺的深度,火山爆發劇烈,形成了以火山碎屑岩為主的石門火山角礫岩。在這階段晚期,火山活動已演變到陸上的噴發,並在火山斜坡上有石灰岩的堆積。 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火山活動完全在陸上噴發,形成了石梯坪的中酸凝灰岩和三富川的玄武岩流,並在火山島的斜坡上,堆積了大量的石灰岩,而結束了整個火山活動。,8,海岸山脈的火山岩及相關岩石層序在海岸山脈其他地區也重複出露-非單一火山口噴發 (所堆積產物),岩層的出露情形,9,海岸山脈的地層,1.奇美火層雜岩、都巒山層 2.八里灣層 3.利吉層,弧陸碰撞前,由火山島弧噴發產生的火山岩、衍生的火山沈積物,和圍繞島弧邊緣、由生物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弧陸碰撞後,

4、由大陸邊緣侵蝕下來的沈積物所組成的沈積岩,從開始隱沒到碰撞後都存在的海溝沈積物,10,火山岩及其相關岩層,都巒山層: 主要是由安山岩質岩石構成,大多為集塊岩,依岩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以火山角礫岩;火山礫岩;凝灰岩;礫岩;凝灰質砂岩及石灰岩為主,偶有薄層的熔岩流,因其岩性和產狀還可細分為(右) 石門火山角礫岩,石梯坪凝灰岩,港口石灰岩三岩段,Tk:港口石灰岩 Tt:石梯坪凝灰岩 Tb:石門火山角礫岩 奇美火層雜岩 CA:灣潭安山岩 CD:天港山輝綠岩,11,奇美火層雜岩: 包括侵入的輝綠岩,噴出的安山岩熔岩流,安山岩質的岩脈及薄層的頁岩。由於受到三期強烈的熱水換質作用,整體構造不易辨識,12

5、,八里灣層:分為水漣、富田與富源等三岩段,水漣段以礫岩為主,富田段以泥岩為主,富源段以沙頁岩互層,沉積物來自中央山脈變質岩區與大陸坡海洋沉積與海洋地殼碎塊,時代為上新世晚期至早期更新世(距今3.30.8百萬年),13,海岸山脈火山噴發環境的演變,1.深海噴發: 岩漿以溢流式噴發出來,而產生厚層的枕狀,塊狀熔岩,主要發生在漸新世到中新世 2.淺海噴發: 岩漿在比氣泡碎屑作用深度淺的海底,可以大量的去除氣體,與海水迅速發生反應,形成劇烈爆發,產生大量火山碎屑岩,主要發生在中新世中期以後 3.陸上噴發: 岩漿噴發後形成石梯坪的中酸凝灰岩和三富川的玄武岩流,並在斜坡上堆積了大量的石灰岩,而結束了整個火

6、山活動,主要發生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早期,14,關鍵字,集塊岩:火山噴發將粗、細岩塊及火山灰吹飛空中落下後在海中沉積成岩,稱為火山集塊岩 泥岩:河水、雨水在軟弱鬆弛的泥質岩層中侵蝕、沖刷所發展出來的 輝綠岩:為全晶質等粒狀,呈間片組織,組成礦物主要為斜長石、普通輝石、角閃石及少量的直輝石和石英 熱水換質作用:是岩漿水或受岩漿加熱的天水,與鄰近岩石發生反應,進行元素交替的一種作用,同時也形成新礦物,15,灣潭安山岩:以厚層的岩流為主,夾有薄層的火山碎屑岩和岩脈侵入所構層的岩牆群,厚1000公尺以上 火山角礫岩:岩性變化甚大,礦物組成以輝石、紫蘇輝石、角閃石和斜長石為主,16,總 結,海岸山脈的核

7、心及東南兩個外島都是由安山岩質島弧岩漿凝結而成的中新世到上新世火山岩。覆蓋在火山岩系上面的較新岩層大都由覆瓦狀衝斷岩塊組成,這些岩塊都是由中新世、上新世、及更新世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弗立希相 (Flysch) 岩層組成。 因為菲律賓版塊及歐亞版塊的擠壓而形成花東海岸優美的風景及特殊的地形景觀,提供了我們假日休閒的去處,且交通之方便讓我們可以更親近大自然,更進一步的去探索地球科學的奧妙,17,參考資料,.tw/89volcano/out.htm科學博物館 宋聖榮2000年6月海岸山脈地質旅行地球科學園地,頁數(14 ;2-17) .tw/earth/learn/twrock/location12.ht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