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ppt_第1页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ppt_第2页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ppt_第3页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ppt_第4页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内分泌 The Endocrine System,学习要求,激素的概念、作用、化学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熟悉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下丘脑调节肽的作用 掌握腺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了解神经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 第六节 其他内分泌腺,第一节 概 述Introduction,一、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完成机体体液调节功能的系统,是由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与分散存在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组

2、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如消化道黏膜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肾脏的内分泌细胞;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腺:无导管,活性化学物质直接分泌进入血管,循环至全身发挥调节作用,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自分泌aut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远距分泌telecrine 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二、激素hormone,定义: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号物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送到机体的各部位,对所作用的靶细胞的生理活动起着兴奋性或抑制性作用。 1902,促胰液素secret

3、in 外激素pheromone,激素的分类,含氮激素 多肽、蛋白质类激素 胺类激素:Tyr衍生物、Trp衍生物 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VD3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激素作用的高效性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与拮抗 允许作用 激素的失活,四、激素的作用机制The mechanism of hormone action,(一)含氮激素作用原理,第一信使(激素)+靶细胞膜受体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磷酸化酶蛋白各种生物学效应 第二信使学说second messenger,H,1、受体,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力称为

4、亲和力 affinity。(可随生理条件变化,如动物性周期不同阶段,卵巢颗粒细胞上FSH受体亲和力不同) 受体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下调down regulation:如长期使用大量胰岛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降低 上调up regulation:激素量较少时可使其受体数量增多,2、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存在于激素受体结合部与腺苷酸环化酶之间,对GTP敏感;G蛋白激活后,使AC激活或抑制; 受体亦可分兴奋与抑制 Hs + RsGs起动激活ACcAMP Hi + RiGi起动抑制ACcAMP,3、第二信使,cAMP cGMP IP3、DG(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

5、ol,PI的分解产物),生物膜磷脂代谢循环学说 PI系激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 激活磷脂酶c 磷酯酰肌醇 三磷酸肌醇IP3 (inositol-1,4,5 triphosphate) 甘油二酯DG(diacylglycerin) 前列腺素PG等,1、IP3使胞内Ca+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a+/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 2、DGPKC蛋白质磷酸化 3、PG、DG氧化物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cGMP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蛋白质磷酸化,(二)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1、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透入细胞(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启动或抑制DNA转录mRNA 入胞浆诱导新蛋白生成或

6、减少蛋白质生成 产生生理效应,2、非基因调控的快速效应机制,激素分子通过细胞膜受体,由细胞内第二信使传递信息,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而快速实现。,小 结,含氮激素的作用主要通过第二信使传递机制;类固醇激素则主要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有些含氮激素也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如甲状腺激素。 有些类固醇激素也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引起一些非基因效应。,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T3作用于膜受体促进葡萄糖、氨基酸摄取。 T3进入膜内直接进入细胞核与染色质受体结合mRNA转录产生诱导蛋白 T3直接与线粒体受体结合,使ADPATP,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7、body,一、下丘脑 二、垂体 三、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一、下丘脑,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一)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位于背侧丘脑下方,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 与内分泌功能关系密切的主要核团包括视上核、室旁核和促垂体区的核团hypophysiotropic(如漏斗/弓状核等)。,(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肽能神经元主要位于视上核、室旁核和促垂体区的核团内。 视上核、室旁核产生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促垂体区的核团主要包括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以及室周核等。其肽能神经元产生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的激素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的神经-

8、内分泌机能The neuroendocrine of hypothalamus,与内分泌有关的核团大多在内侧部 前区(视上区):视交叉上核、视上核、室旁核 中区(结节区):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 后区(乳头区):背内侧核、乳头体 神经内分泌细胞有两种 大细胞:视上核、室旁核 小细胞:视交叉上核、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促垂体区),换能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肽能神经元 神经肽、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及其生理作用,1、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TRH; thyroliberin:促进促甲状腺素TSH与催乳素PRL分泌,刺激动物自

9、发活动 Schally and Guillemin 1968,30万头羊脑提出1mg,3肽,焦性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酰胺。分子量为362。,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1971,猪和羊,10肽 (焦)谷-组-色-丝-酪-甘-亮-精-脯-甘-NH2 刺激LH与FSH的合成和分泌。,类似物,3.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 ,GHIH OR Somatostatin(生长抑素SS) ,14肽 抑制GH分泌;抑制腺垂体其他激素分泌;抑制胃肠运动与分泌,镇静作用,

10、4.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GHRH:44,40与37肽 刺激GH分泌;刺激胰腺分泌;增加食欲,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41肽,促使阿黑皮素原的合成,刺激腺垂体ACTH、LPH分泌 6.催乳素释放因子Prolactin relasing factor, PRF,刺激PRL分泌 7.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rolactin release inhibiting factor, PIF,抑制PRL分泌,8.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激素melanocyte-stimulat

11、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 MRH:5肽,刺激黑素细胞刺激素分泌 9.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 ,MIH:3肽,抑制黑素细胞刺激素分泌,二、垂体,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垂体的结构 垂体的血液供应 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一)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部,位于脑的基底部,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呈椭圆形,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前方与视交叉相邻。 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 部,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垂体分为两部分 腺垂体aden

12、ohypophysis(起源于口腔外胚层):腺组织,位于前方,由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组成;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起源于间脑底部):神经组织,位于后方,由神经部和漏斗(漏斗干和正中隆起)组成。,垂体pituitary body的分部,神经垂体,腺垂体,远侧部,结节部,中间部,神经部,漏斗干,正中隆起,垂体前叶,垂体后叶,漏斗,(二)垂体的结构,腺垂体的结构 神经垂体的结构,1、腺垂体的结构,远侧部:垂体的主要部分,约占体积的75%,腺细胞排列成索或团,其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根据染色的不同,分为嗜色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包括

13、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 嗜碱性细胞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 以上六种分泌细胞合成分泌七种激素。,中间部可产生促黑素细胞激素,在人类主要作用是促使黑色素的合成。 结节部呈一薄层包绕神经垂体的漏斗干,细胞功能尚不清楚。,(二)神经垂体的结构,主要由大量无髓纤维、垂体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无髓纤维大部分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汇集于正中隆起内,形成下丘脑-垂体束hypothalamo-hypophyseal tract。 垂体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纤维之间,形态大小不一,无分泌功能,主要对神经纤

14、维起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三)垂体的血液供应,垂体下动脉颈内动脉 垂体上动脉基底动脉环 垂体门脉系统,(四)神经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升压素Vasopressin, VP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 ADH 催产素Oxytocin,OXT 9肽,3、8位残基不同,升压素,赖氨酸升压素(lysine vasopressin猪、河马),精氨酸升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骆驼、猫、狗、猿、牛、兔、大鼠、绵羊、人),催产素,精氨酸管催产素(vasotocin鱼类、两栖类、鸟类),催产素(Oxytocin,猪、牛),视上核以产生ADH为主 室旁核以产生

15、催产素为主 先在核蛋白体上形成激素原与运载蛋白神经垂体素neurophysin结合成复合物,包装于囊泡中下丘脑神经垂体束轴浆运输储存于垂体后叶兴奋冲动抵达时激素与neurophysin分离,释放进入血管,ADH,作用:升高血压和抗利尿(影响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调节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容量,OXT,作用: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 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将乳汁挤入乳腺导管系统。 使子宫平滑肌收缩 调节:临产、分娩、哺乳,(五)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FSH、LH、PRL、ACTH、TSH、GH、LPH、MSH,1、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由217个AA

16、的前生长激素pre-somatotropin裂解为191AA的人生长激素hGH,1)促生长作用,切除垂体,幼年动物生长停止; 缺乏,侏儒症dwarfism(1.2m智力正常); 过多,巨人症Gigantism(10岁似成人,30岁240cm); 成年后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内脏、肝、肾亦增大,生长激素介质(somatomedin,SM):去垂体动物软骨培养液中加GH无作用,须加入血浆才出现促生长作用。 生长调节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生长激素先刺激肝肾,产生生长激素介质才发挥作用,2)代谢作用,蛋白质:抑制分

17、解;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DNA、RNA合成,使蛋白质合成 脂肪:促进分解为脂肪酸,减少葡萄糖消耗,使血糖 糖:生理水平GH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过量则抑制糖利用血糖;长期过量:细胞衰竭,胰岛素;刺激mRNA形成产生抗胰岛素物质;葡萄糖消耗少;严重时尿糖,类似糖尿病,3)生长激素分泌调节,受下丘脑GRH、GIH 双重调节,又受N、递质等影响 1)睡眠:深睡1h左右达分泌高峰,与SWS一致;降低葡萄糖利用,加强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机体恢复,2)低血糖(饥饿、运动、应激、情绪紧张均促进)GRH N元(+)GRHGH 3)血液氨基酸GH有利这些物质代谢、利用脂肪酸 4)脂肪酸 GH,5)反馈调

18、节 6)其它:体育运动、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应激等,2、催乳素Prolactin, PRL,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引起并维持泌乳乳腺发育在青春期受雌激素、糖皮质素、生长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影响;在妊娠期受催乳素、人绒毛膜生长激素、雌激素影响 对性腺的作用 参于应激反应:麻醉、外科手术、电休克、分娩和剧烈运动等时,PRL与GH、ACTH一同增加,催乳素分泌调节,PRF、RIF双重控制吸吮乳头、触摸乳房等下丘脑 5-HT能N元PRF分泌PRL DA能N元PIF PRL,3、促黑(素细胞)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人类有、两种,分别为13、22肽 作用

19、:对皮肤黑素色细胞的影响;病理情况下使皮肤色素异常(阿狄森氏病ACTH MSH,MSH分泌调节,MRF与MIF双重作用 雌激素、孕酮MSH释出,怀孕时使皮肤及黏膜色素增加, 接触、外伤亦使MSH分泌。,4、TSH, ACTH, LH ,FSH,见有关章节,三、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联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 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一)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下丘脑-垂体束 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的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贮存于垂体后叶,神经冲动到达时释放。,图 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1:单胺能神经元 2、3、4、5:为下丘脑各类肽能神经元,(二)下丘脑

20、与腺垂体的联系,结节-漏斗束:弓状核、腹内侧核正中隆起 垂体门脉系统 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调节肽正中隆起垂体门脉初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弥散至腺垂体细胞,调节腺垂体活动,(三)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一、甲状腺The thyroid gland,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机能的调节 甲状腺机能异常,(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位于颈前部,喉的前下方,呈“H”形分左右两叶,中间有一峡部。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成年人一般重约2040克。,纤维囊伸入腺体内部,将腺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 小叶内有大

21、小不同的囊状滤泡follicle和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 滤泡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滤泡腔内充满甲状腺的胶状分泌物,主要成分是甲状腺球蛋白。,滤/腺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s,在甲状腺腺泡旁间隙组织内,分泌降钙素CT,32肽。,(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thyroxine,四碘甲腺原氨酸(3,5,3,5-tetraiodothyronine,T4) 三碘甲腺原氨酸(3,5,3- triiodothyronine,T3) 酪氨酸的碘化产物,二碘酪氨酸,T4,T3,合成:甲状腺腺泡聚碘;碘的活化;酪氨酸碘化与

22、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腺过氧化酶(thyroperoxidase,TPO) 贮存:贮存于细胞外(腺泡腔内);贮存量大(可供50-120天)。,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660 ku糖蛋白 每个Tg约有2个甲状腺素(T4)和0.5个三碘甲腺原氨酸(T3)分子,储存在滤泡腔中。 在生理状态下,甲状腺大小是决定Tg水平的主要因素,Tg正常值为540g/L。 TG(Tyr、MIT、DIT、T4、T3),贮存:细胞外(腺泡腔内) ;量大 释放:吞噬、水解、释放(T4、T3 及微量MIT、DIT、rT3) 运输:与血浆蛋白结合(99%,Thyroxine-bindi

23、ng globulin,TBG:60%;前白蛋白:30%;白蛋白:10%);游离(1%,T3),代谢,血浆中T4的半衰期约为7天,T3的半衰期为1.5天。 肝、肾、垂体、骨骼肌是甲状腺激素降解的主要部位。 脱碘是T4和T3降解的主要方式。80%的T4在外周组织脱碘酶的作用下生成T3和rT3,成为血液中T3的主要来源。,(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The physiologic actions of thyroid hormone,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甲状腺激素受体蛋白(DNA结合蛋白、核受体)DNA转录成mRNA诱

24、导生理生化反应 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膜上有结合位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对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 糖代谢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1)对能量代谢,刺激能量代谢,加速细胞氧化速率,增加产热。 T4、T3与核受体结合,刺激mRNA,诱导Na+-k+-ATP酶活性升高 T3直接作用于线粒体产生ATP 促进脂肪酸氧化产热 机能不足:BMR-3045,不易适应寒冷环境 甲亢者:RMR+50100,不怕冷,不耐热,2)对糖代谢,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加强肝糖元分解和糖异生,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 促进外周糖氧化分解,血糖 甲亢时,血糖,3)对蛋白质代谢,生理状况:激活DNA转录,促进mRNA形成蛋白质和酶,正

25、氮平衡。 分泌不足:合成,肌无力,粘液性水肿(粘蛋白,非凹陷性) 分泌过多:促进(骨骼肌、骨)蛋白质分解,尿氮,负氮平衡,表现为肌无力、血钙高、骨质疏松。,4)对脂类代谢,促进脂肪(酸)、胆固醇分解(占优势) 甲亢时:胆固醇 机能:胆固醇,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 主要影响脑与长骨、出生四月内最明显,附:呆小症,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者,数周至34月后智力迟钝,长骨生长停滞,称呆小症(cretinism 克汀病)。 出生后3个月以前,就应开始治疗,否则难以奏效。,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促进CNS的发育,提高CNS兴奋性 甲亢时: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易激动,多虑,甚至惊厥,

26、不省人事,常见肌纤维震颤。 机能不足:感觉迟钝,记忆力衰退,表情淡漠,嗜睡lethargy。,4、 其他作用,加强或调制其它激素作用; 月经、排卵、受精、妊娠须有足量甲状腺素 甲亢:月经减少,不规则,闭经等 甲低:月经过多(menorrhagia),缺乏排卵 生长激素作用须足量甲状腺素存在,对心血管:心率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多(甲亢者心肌肥大),因耗氧多,组织相对缺氧;小血管扩张,舒张压偏低,脉压。 对消化:甲亢,食欲食量,但因消耗多而消瘦,肠蠕动,甚而腹泻。,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四)甲状腺机能调节 Control of thyroid function,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C

27、NS,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靶细胞,TRH,TSH,T4、T3,长反馈,短反馈,超短反馈,?,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TSH 糖蛋白(28000) (96AA)、 (110AA) TSH受体(750AA,85000)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TG水解 ,释放T4、T3 ;T4、T3合成 ;碘泵加强;甲状腺血流等,人类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human hyroid stimulating immunoglobulin,HTSI),结构类似TSH,与TSH竞争受体,刺激甲状腺分泌 可能为甲亢原因之一,2、T3.T4反馈调节,T3、T4反馈作用于TSH细胞,减少TSH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对TR

28、H的反应性。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食物中缺碘或甲状腺摄碘不足 T3、T4,负反馈作用减弱,TSH,甲状腺增生。,3、甲状腺自身调节,Wolff-Chaikoff效应:当体内过多时产生的抗甲状腺聚碘效应。 临床上,在甲亢病人手术前服碘甲状腺缩小,变硬,血流减少,甲状腺素,降低代谢率。,4、其 他,雌激素加强腺垂体对TRH反应, TSH分泌 生长激素、糖皮质素抑制TSH分泌 交感N促进T4、T3分泌 副交感N抑制T4、T3分泌,二、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甲状旁腺:在甲状腺背面,四个小腺体,主细胞分泌PTH,84肽。,(二)甲状旁腺素的生

29、理功能,影响血钙水平 作用于骨 作用于肾 作用于肠道,甲状旁腺素与钙磷代谢,PTH、CT与VD3三者共同调节Ca+的代谢:摘除甲状旁腺36h后,手足抽搐tetany,血钙由9.011.0mg血浆降到6-7mg达4mg时因喉头肌、膈肌痉挛,窒息死亡(因运动中枢兴奋,运动N冲动增多,N肌肉兴奋性提高,Na+易流入细胞),血磷则常相反地上升。,血钙升高原因,1.骨 快速效应 延缓效应,血钙升高原因,2.肾:PTH 促进远球小管重吸收Ca+,抑制近球小管重吸收磷酸盐。 3.肠:PTH激活肾内1-羟化酶,促进VD3形成,间接促进肠吸收钙,为什么晒太阳有益健康?,维生素D3是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

30、少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V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维生素D3还会使T细胞迁移到皮肤的最表层,杀死损坏细胞和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户外晒太阳是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VD3的方式。 原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3,皮肤中树突状细胞将维生素D3转化为其活性形式。 这一化学过程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在阳光下晒几分钟,就足以制造一个人每天所需的VD3。,第四节 胰 岛The pancreatic islets,胰腺腺泡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胰岛含多种细胞 A细胞:20%,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 B细胞:75%,分泌胰岛素insulin D细胞:1-8%,分泌生

31、长抑素somatostatin PP细胞: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s D1细胞:更少,分泌物未定,一、胰岛素insulin,含51个AA的小分子蛋白质 人胰岛素分子量5808,入血后10分钟内便在肝内降解 60年代中期,我国生化学家首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一)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 靶细胞主要是肝、脂肪组织和骨骼肌细胞,1、对糖代谢,促进组织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糖异生 静注数分钟内血糖显著 葡萄糖肝糖原 葡萄糖脂肪酸,并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 葡萄糖转运入肌肉细胞(必需胰岛素),加速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肌糖原的合成。,2、对脂

32、肪代谢,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并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促进葡萄糖转运入脂肪细胞; 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脂肪分解 缺乏Ins,血脂,糖分解受阻,酮体酮血症,酸中毒、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3、对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 促进AA转运进入细胞 加快DNA和RNA的合成 加速翻译过程 抑制分解,胰岛素对机体的作用实质上是促进代谢性营养物的储存,它与生长激素同样重要,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生长。,(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二、胰高血糖素glucagon,29个AA组成的直链多肽,相对分子质量3485,由胰岛A细胞分泌,胃和十二指肠也有分泌。在肝和肾降解失活。,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靶细胞主要是肝细

33、胞。 强烈地促进糖原分解和葡萄糖异生,使血糖明显升高; 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 使氨基酸加速进入肝细胞,脱氨成糖。,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是通过肝细胞内的cAMP-PK系统激活磷酸化酶而加速糖原分解的。,胰岛激素的相互作用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ancreatic islets hormones,A +B D PP ,三、胰岛分泌的调节,血糖浓度 氨基酸和脂肪酸 激素 神经 吴政星,娄雪林,瞿安连等. 胰岛素分泌及调节的分子机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3):342-347.,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

34、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未治疗状态下,以高血糖为突出表现,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1985,WHO)。 内经称消渴病 “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不能拿尿糖来进行糖尿病的诊断。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 3.9-6.1mmol/L (70-110mg/dL),高于7.0mmol/L (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 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 3.9-7.8mmol/L (70-140mg/dL)。高于11.1 mmol /L或 200mg/dL以上诊断为糖尿病。,型,IDDM,autoimmune,in

35、sulin 型,NIDDM,adult,inherited disorder,overweight,infection,stress,pregnancy,aged,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controlling diet,第五节 肾上腺 The adrenal glands,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肾上腺adrenal gland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左侧呈月牙形,右侧呈三角形。 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分为周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皮质:起源于中胚层 髓质:来自外胚层,(一)肾上腺皮

36、质The adrenal cortex,占肾上腺的80-90%,新鲜时因富含类脂而呈金黄色。 在切面上,根据细胞的排列方式,由浅到深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15%,分泌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主要调节水盐代谢,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例如醛固酮aldosteron、脱氧皮质酮。 束状带:78%,分泌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均有调节作用,对糖代谢尤为重要,例如皮质醇cortisol又称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皮质酮、皮质素。 网状带:7%,分泌:性激素(脱氧异雄酮dehydroisoandroster

37、one,少量雌二醇)。,醛固酮,皮质醇,雄激素,(去甲)肾上腺素,(二)肾上腺髓质 The adrenal medulla,约占10-20%,由髓质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索或团,并互相吻合成网。 细胞内有两种颗粒,分别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或两种细胞)。 直接接受来自内脏大神经的交感系节前神经纤维的支配。,皮质的活动是不受神经纤维直接控制的。 皮质的血液经髓质流回循环,这一解剖特点使皮质对髓质激素的分泌起重要作用,并且揭示了皮质与髓质在机能上的联系。,二、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盐皮质激素 缺乏,大量水盐丧失血压,循环衰竭 糖皮质激素 缺乏,糖、蛋白质、脂肪代谢严重紊乱;抵抗力极度,极小有害刺激

38、即不能承受;血糖严重,虚脱死亡。 性激素,1、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盐皮质激素的作用,水盐代谢:促进远球小管、集合管对Na+重吸收,通过Na+-K+、Na+-H+交换增加K+、H+排出;保钠排钾、保持水分。醛固酮过多高血钠,水肿,高血压和血醛固酮过少低容量休克,血K+ 延缓儿茶酚胺降解,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盐皮质素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钾、血钠:直接刺激球状带 ACTH :应激反应对醛固酮分泌起一定支持作用,2、糖皮质激素,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氨基酸糖异生,血糖 降低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的反应性 蛋白质:组织蛋白分解,合成 脂肪:促进脂肪氧化分解,降低脂

39、肪合成 向心性肥胖centripetal obesity;Cushings syndrome的重要特征 水、盐:促进排水,兼有保钠、排钾作用但比醛固酮弱 水中毒,2)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Seyles stress theory 应激反应:机体受有害刺激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调动,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从而改变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以加强机体抵抗各种有害刺激 。 一般将能引起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各种刺激称为应激刺激,产生的反应称为应激(stress)。,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内啡肽、生长激素、催乳素、ADH、胰高血糖素、醛固酮等均可增加 总之,应激反应是以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减少应激刺激引起的一些物质如缓激肽、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的产量及其不良反应。 促使糖代谢顺利进行,保证葡萄糖对重要器官的供应。 保持一定血管紧张性,增强调节血压的反应能力。,3)各器官作用,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心血管:心输出量;抑制COMT,儿茶酚胺降解少,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血管紧张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小量有欣快感;过多烦躁、失眠;缺乏时脑活动降低 胃肠道:促进胃酸分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