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讲种群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种群的特征()2017卷T5,2017卷T31,2016卷T5,2015卷T312015卷T31,2013卷T5,2013卷T312.种群的数量变化()2017卷T5,2017卷T31,2015卷T31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无考题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识记基础梳理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它们生活空间中的布局或位置状态。(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各自概念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关键随机取样常用取样
2、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种群。标志重捕法的根据是: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的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个体数,M为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4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类型举例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5.种群特征调查的意义对于珍稀濒危生物的保育,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和有效控制,以及人口数量的监控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材边角知识据教材必修3P6
3、2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回答:若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标记的有15只,则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88只/公顷。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提示】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种群的密度。4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5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
4、物或昆虫也适用。()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提示】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即公式NMn/m中的m减小,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7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理解深化探究1种群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
5、接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计算种群密度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种群特征及其关系1(2016浙江高考改编)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即幼年期)、生殖期
6、(即成年期)和生殖后期(即老年期),其中正确的是()ABCDA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即幼年期)、生殖期(即成年期)和生殖后期(即老年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即幼年期)特别长,生殖期(即成年期)特别短,没有生殖后期(即老年期),如蝉的若虫在地下生活若干年,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没有生殖后期(即老年期),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即幼年期)个体所占的比例大,故A项正确。2(2018宜春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利用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方法C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
7、数量的变化趋势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一定保持稳定C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个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A错误;利用性引诱剂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方法,B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正确;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是处于动态平衡的或者说在近期内相对稳定,D错误。3(2018河南郑州二模)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
8、而影响种群数量C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A错误、C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是控制性别比例,D错误。技法总结 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2018大庆一模)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
9、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考向2种群密度的调查4(2018郑州质检)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
10、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A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5(2018江西吉安一中期中)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
11、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B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于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结果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正确;根据,可计算出该鹿群的总数,D正确。规律总结 “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018聊城模拟)下列有
12、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D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取样方法,如方形地块可采用五点取样法,长地块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98页)识记基础梳理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
13、适当的数学模型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如图。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数学模型:NtN0t(N0为其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代表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如图。产生原因:环境条件的制约,包括资源、空间、食物和天敌等。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3)种群数量发生波动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和
14、疾病等。人为因素:人类过度捕猎、种群栖息地遭破坏等。1判断正误(1)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2)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提示】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3)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提示】种群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某一特定环境下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改变,环境容纳量即随之改变。(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2据图思考(1)甲和乙两图分别表示增长方式中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2)乙图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刻是t1,种群数量达最大的时刻是t2。理解
15、深化探究1比较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曲线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坐标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疾病现实状态:食物、空间有限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环境容纳量(K)值无K值有K值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的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J”型曲线“S”型曲线2.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1)K值与K/2值的分析(2)K值与K/2值的应用注: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通过打扫卫生、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1(2018大庆模拟)如图为某
16、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C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2(2018河北保定联考)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
17、退型B第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C前4年,值为定值,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知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正确。规律总结 “S”型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图甲图乙图丙1三图对比分析
18、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在t1t2时间内,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
19、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考向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K值和值的应用3(2018襄阳模拟)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在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
20、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错误。4(2018山西大学附中质检)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
21、积累C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存在,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S3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B错误;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以利于可持续发展,C正确;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5时期大量积累,D错误。规律总结 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值。(2018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
22、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B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t2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过t1t2间,捕捞后使鱼种群数量在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在t1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还在增长,D错误。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对应学生用书第200页)原理流程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
23、间而发生的变化。(2)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3)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4)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流程(1) (2) (3) (4) (5)3实验关键(1)操作提醒: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
24、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天)123456数量(个)(2)计数提醒: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结果异常的原因:a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b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3)注意事项: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
25、确计数,只能估算。对点练习1(2015广东高考)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DA项,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B项,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tN0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C项,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D项,由图可知,1 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 000个酵母细胞,则10 mL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
26、20 000个。2(2018吉林一中一次调研)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导学号:】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D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cd段,增长速率接近0,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
27、验属于时间上的自身相互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D错误。3(2018衡水模拟)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5丙100.128A.该实验遵循了单因子变量原则,只含有一个实验变量B计数操作时,不需染色直接镜检C3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不可能都经历了“J”型增长D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也需要重复实验C该实验中有温度和培养液两个变量,A错误;滴加培养液后应用台盼蓝染色,再进行计数,统计活菌的数量,B错误;3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
28、阶段不可能都经历了“J”型增长,C正确;该实验已设置对照实验,D错误。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1(2017全国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种群数量的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
29、数量增长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2(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BA错: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B对,C、D错:要注意随机取样。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3(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
30、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
31、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4(2013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联系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能量流动的特点,逐项进行解答。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项正确。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教师版-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讲义)
- 防护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关系学习的模型与算法-洞察及研究
- 基于AI的制梭架故障预测与维护决策系统开发瓶颈
- 固-液相转移催化体系构建中手性中心保持率提升路径
- 反向调谐器在毫米波通信中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路径探索
- 双碳目标下1-萘肼盐酸盐生产装置能效优化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 医疗级内窥镜手术刀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迭代与成本控制平衡
- 医疗AI辅助决策系统对引流管使用规范执行偏差的干预可能性
- 动态载荷下反击板结构拓扑优化与有限元仿真验证方法研究
- 2025年度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预防交通事故知识培训课件
- 题型专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八大题型】(原卷版)
- 个人车辆租车合同4篇
- 宠物洗澡美容免责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二手乐器平台竞争格局-洞察及研究
- 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机械优化设计完整版PPT课件.ppt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
- 名词性从句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