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项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为我国国土空间的规划、建设以及地震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于2001年发布实施,虽然已被后续版本更新,但它在发布时对地震区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内容概述

  1. 目的与适用范围:该标准明确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确定不同地区抗震设防要求,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物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2. 地震动参数定义:规定了地震影响的主要参数,包括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地震动参数(如水平峰值加速度、水平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等,这些参数是衡量地震作用强度和特性的重要指标。

  3. 区划原则与方法: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地震地质背景、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价,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地震动参数区域。区划过程中考虑了地震的潜在震源、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最大地震等因素。

  4.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的核心内容是一系列地图,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识来表示各个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值。这些图直观展示了中国各区域的地震风险等级,为工程建设提供直接的抗震设计依据。

  5. 使用说明: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区划图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如何查找特定地点的地震动参数值,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跨多个区划带的建设项目)如何处理。

  6. 附录与补充信息:提供了地震区划工作的技术细节、数据处理方法、参考文献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加强了我国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工作,促进了工程建设的抗震安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城市规划者以及相关决策者在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地震风险,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1-02-02 颁布
  • 2001-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_第1页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_第2页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_第3页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_第4页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18306-2001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

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to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

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n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

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幸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

许晏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zonationmapofChina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seismicgroundmotionparameter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peakground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periodoftheseismicresponse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probabilityof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requirementsforseismicresistance;requirementforfortificationagainst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技术要素

1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

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

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

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

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2001一02-02批准2001一08-01实施

Gs18306-2001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GB18306-2001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及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见图A1)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中国地屁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圈(见图B1)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地,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见表Cl)

表C1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特征周期分区

场地类型划分

坚硬中硬

中软软弱

1区

0.25

0.350.45

0.65

2区

0.300.40

o.550.75

3区

0.350.45

0.65

0.90

附录D

(提示的附录)

关于地屁基本烈度向地展动参数过渡的说明

本标准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

度。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中涉及地震基本烈度概念的,应逐步修正。在技术标准等尚未修订(包括局部修

订)之前,可以参照下述方法确定:

a)抗震设计验算直接采用本标准提供的地震动参数;

b)当涉及地基处理、构造措施或其他防震减灾措施时,地震基本烈度数值可由本标准查取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并按表DI确定,也可根据需要做更细致的划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