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工程材料余热加工基础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机械工程系 金工教研室,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概述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一节 概述,1.热处理的定义:,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改变钢的性能。,3.热处理的应用范围:整个制造业。,4.热处理的分类,热处理,普 通 热处理,表 面 热处理,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 学 热处理,感应加 热淬火,火焰加 热淬火,渗碳; 渗氮; 碳氮共渗;,工程材料
2、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转变温度 奥氏体的形成 奥氏体晶粒度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一.转变温度,奥氏体的形成,A,A 形核,A 长大,残余Fe3C溶解,A 均匀化,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奥氏体晶粒度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奥氏体晶粒度: 1.起始晶粒度:珠光体刚刚转变成奥氏 体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热处理后所获得的奥氏 体晶粒的大小。 3.本质晶粒度:度量钢本身晶粒在930 以下,随温度升高,晶粒长 大的程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钢的本质晶粒度示意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二)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
3、影响,1.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热处理后钢的力 学性能提高。,2.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淬火时容易引起 工件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开裂。,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在热处理时的冷却方式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一.钢在热处理时的冷却方式,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一) 建立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 变曲线 - TTT曲线 ( C 曲线 ),T - time T - temperature T - transformation,共析碳钢 TTT 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A1,二) 共析碳
4、钢 TTT 曲线的分析,稳定的奥氏体区,过冷奥氏体区,A向产 物转变开始线,A向产物 转变终止线,A + 产 物 区,产物区,A1550;高温转变区; 扩散型转变; P 转变区。,550230;中温转变 区; 半扩散型转变; 贝氏体( B ) 转变区;,230 - 50; 低温转 变区; 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 ( M ) 转变区。,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1.珠光体型 ( P ) 转变 ( A1550 ) :,A1650 : P ; 525HRC; 片间距为0.60.7m ( 500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m (1000); 2536HRC
5、。,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m ( 电镜 ); 3540HRC。,珠 光 体 形 貌 像,索 氏 体 形 貌 像,屈 氏 体 形 貌 像,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550350: B上; 4045HRC;,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上贝氏体组织金相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2.贝氏体型 ( B ) 转变 ( 550230 ) :,350230: B下; 5060HRC;,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下贝氏体组织金相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
6、晓宇,三) 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3.马氏体型 ( M ) 转变 ( 230 -50 ) :,1)定义:马氏体是一种碳在 Fe中的 过饱和固溶体。,2)转变特点: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完成; 转变速度极快,即瞬间形核与长大; 无扩散转变( Fe、C原子均不扩散 ), M与原A的成分相同,造成晶格畸变。 QM = f ( T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奥氏体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奥氏体含碳量对残余奥氏体数量的影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3)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由于碳的过饱和作 用,使 Fe晶格由体心立方变成体心正方晶格。,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
7、晓宇,4)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板条状 - 低碳马氏体(0.2%C ); 3050HRC ; = 917%。,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低碳板条状马氏体组织金相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4)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针、片状 - 高碳马氏体(1%C); 66HRC左右 ; 1%。,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高碳针片状马氏体组织金相图,5)马氏体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浓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亚共析钢的TTT曲线,P + F,S + F,T,B,M + A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过共析钢的TTT曲线,P + Fe3C,S + Fe3C,T,B,M + A残,工程材料
8、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四) 影响 TTT 曲线形状 与位置的因素,1.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影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奥氏体中含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Co、Al (2.5% ) 外,所有合金元 素溶入奥氏体中,会引起:,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加热温度越高, 保温时间越长, 碳化物溶解充分, 奥氏体成分均匀, 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从而 使 TTT曲线向右移。,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一) 建立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 变曲线 - CCT 曲线,C - continuous C - cooling T - tra
9、nsformation,一) 共析碳钢 CCT 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Pf,Ps,A+P,K,Ms,Mf,二) 共析碳钢 TTT 曲线与CCT曲线的比较,三)在连续冷却过程中 TTT 曲线的应用,V1 = 5.5/s : 炉冷 ; P,V2 = 20/s : 空冷 ; S,V3 = 33/s : 油冷;T+M+A残,V4 138/s : 水冷 ; M+A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四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预备热处理 : 退火 ; 正火,最终热处理 : 淬火 ; 回火,一般零件生产的工艺路线:,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一.钢的退火,一)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 3050,保温一
10、段时间,然后 随炉冷却。,二)目的: 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细化晶 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 作好组织准备。,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种类,退火,重结晶 退 火,低温 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普通退火,等温退火,普通球化 退 火,等温球化 退 火,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四) 工艺参数:,四) 工艺参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五)热处理后的组织 : 原始组织。,共析钢球化退火组织 ( 化染 ) 700 ,T10钢球化退火组织 ( 化染 ) 500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二.钢的正火,一)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 3050
11、,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在空气中冷却。,二)目的: 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 粒;均匀成分;为最终热处理 作好组织准备。,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工艺参数:,四) 工艺参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四)热处理后的组织:S (Wc=0.61.4%) S+F (Wc0.6%),五) 应用范围: 1.预备热处理:调整低、中碳钢的硬 度;消除过共析钢中的Fe3C。 2.最终热处理: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 高的普通零件。,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钢的淬火,一)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以上 30 50,保温一段时间,然 后快速冷却 ( 水冷 )。,二)目的: 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提
12、高钢 的硬度和耐磨性。,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工艺参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工艺参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四)热处理后的组织 :,M+Fe3C+A残,Ac1+3050,过共析钢,M + A残,Ac1+3050,共析钢,M + A残,Ac3+3050,亚共析钢 Wc0.5%,M,Ac3+3050,亚共析钢 Wc0.5%,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五)淬火加热时间 ( ) 的选择:, = K D,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六) 淬火冷却介质,1.理想淬火冷却介质,2.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七) 常用的淬火方法,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八) 钢的淬硬性 (
13、Hardening of steel ),1.定义:是指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 高硬度。,2.影响钢的淬硬性的因素:主要取决于 马氏体的含碳量。,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九) 钢的淬透性 ( Hardenability of steel ),1.定义: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能得到的淬 硬层 (马氏体组织占50%处) 的 深度。,2.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临界 淬火冷却速度VK 的大小, VK 越 大,钢的淬透性越小。,工件淬硬层与冷却速度的关系,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3.淬硬性与淬透性之间的关系:,4.淬透性的大小对钢的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四.钢的回
14、火,一)定义: 把淬火后的零件重新加温到 A1线以下某个温度,保温一段 时间,然后冷却到窒温。,二)目的: 消除淬火应力,降低脆性;稳定 工件尺寸;调整淬火零件的力 学性能。,三) 工艺参数,淬火 + 高温回火 = 调质处理,淬火 + 高温回火 = 调质处理,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回火马氏体组织金相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第五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工艺的核心:使零件具有“表硬里韧” 的力学性能。,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一.表面淬火,一) 定义:是一种不改变钢表层化学成 分,但改变表层组织的局部热 处理工艺。,二) 工艺特征: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 层奥
15、氏体化,然后急冷,使表层 形成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 持不变。,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表面淬火用钢:,选用中碳或中碳低合金钢。40、45、40Cr、40MnB等。,四)表面淬火加工的方法: 感应加热( 高、中、工频 )、火 焰加热、电接触加热法等。,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感应电流 - 涡流,* 集肤效应,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工艺要求: * 表面淬火前,必须对零件进行正火 或调质处理,以保证零件有良好的 基体。 * 表面淬火后,必须对零件进行低温 回火处理,以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3)生产
16、特点: 淬火件的质量好; 工件变 形小;不易氧化及脱碳;淬火层容易 控制;生产率高。设备投资大,不适 于复杂形状零件和小批量生产。,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方法,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成本低。 *淬火质量不稳定。 *适于单件、小批量及大型零件的生产。,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二.化学热处理 (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一)定义:将零件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 中 , 通过加热、保温,使介质 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原子渗入 工件表层,以改变钢表层的化 学成分和组织
17、的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二)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2.吸收: 活性原子被零件表面吸收和溶 解。,3.扩散: 活性原子由零件表面向内部扩 散, 形成一定的扩散层。,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三) 化学热处理进行的条件:,1. 渗入元素的原子必须是活性原子, 而 且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2. 零件本身具有吸收渗入原子的能力, 即对渗入原子有一定的溶解度或能 与之化合, 形成化合物。,四)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 渗碳; 渗氮; 碳氮 共渗; 渗硼; 渗铝; 渗硫; 渗硅; 渗铬等。,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1.钢的渗碳 ( Carburize of steel ),1)定
18、义: 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2)目的: 获得具有表硬里韧性能的零件。,3)用钢:,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4)方法: 固体、气体、液体渗碳。,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固体渗碳法示意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气体渗碳法示意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5)工艺: 加热温度为900950; 渗碳时间一般为39小时;,6)渗碳后的组织:,20钢渗碳缓冷组织 ( 化染 ) 580 表层珠光体 + 网状渗碳体; 中层珠光体; 内层铁素体 + 珠光体,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7) 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淬火,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7) 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8) 热处理后的组织,低碳M回+F,M回+Cm+A残,低碳 合金钢,F+P,M回+Fe3C+A残,低碳钢,9)常用的钢种: 15、20、20Cr、20Mn2、 20CrMnTi、18Cr2Ni4WA等。,20CrMnTi 钢渗碳层组织 ( 化染 ) 320 渗碳体( 白色块状 ) + 高碳M( 兰色针状 ) + 残余A( 棕黄色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程晓宇,2.钢的渗氮 ( Nitridation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