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微生物生态.ppt_第1页
chapter9-微生物生态.ppt_第2页
chapter9-微生物生态.ppt_第3页
chapter9-微生物生态.ppt_第4页
chapter9-微生物生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通过一张极其复杂的食物网来获取和传递太阳的能量,同时完成物质的循环。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生物圈。,生态学的层次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整个生物圈逐级放大,其涉及到的环境范围也越来越广。 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称为种群。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内生存的多种不同的种群便组成为群落。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

2、数量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也保持稳定,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其主要特征包括: (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的稳定; (3)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不一样:如根据生存环境分为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细分。 微生物生态系统是各种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及其反作用。不同的微生物因生境不同而导致组成的生态系统各异。如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空气微生物生态

3、系统等等。,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为什么? 土壤的生态条件: 营养:有机物、无机元素、微量元素不缺; pH:多数在中性上下,介于3.58.5之间; 渗透压:0.30.6MPa之间,是微生物等渗或低 渗环境; 供氧和水分:土壤团粒结构。 温度:保温性强。 保护层:防止辐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不同,肥力不同。 肥土:每克土壤微生物数量多达108109 贫瘠土:每克土壤微生物含量只有106107 土壤中: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藻类和原生动物,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水平分布:取决于碳源。如油田烃类分解菌多,森林纤维素分解菌多,等等 垂直分布

4、:受到紫外辐射、水分、温度、营养的影响,分布不一。土壤520cm处微生物数量最多(为什么采集土壤样品需要在表层土10cm以下处?)根际微生物最多。,土壤自净,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的有机污染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通过各种物理、生化的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的决定因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驯化作用:污染物的长期接触导致“土著”微生物的驯化,可以分解以前所不能分解的物质。 富集作用: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毒性激活等作用。如:铜绿色假单胞菌对汞毒性的激活作用。,土壤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的不良后果 污染物造

5、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危及人类健康; 污水造成水体污染,病原体可在土壤中存活,过水传染。,土壤修复 背景和成功经验:始于1970s,80s,欧洲和荷兰投资巨大,收效良好,国内开始引入。 工作步骤 调查资料:土壤理化性质、结构、环境因素、微生物区系组成和数量等; 方案制定和可行性试验; 技术实施。,土壤修复的关键4个因素,菌种:土著微生物、驯化种、质粒育种或基因工程菌种。 微生物营养:依然注重C:N:P,多次试验确定最佳比例,初始比例可以参考C:N=25:1;污水好氧处理的BOD:N:P=100:5:1 DO:为了加速分解,需要增加溶氧。 环境因子:水、pH

6、、温度。,几种土壤修复工程,原位修复(见第一章) 生物通风 反应器和易位修复,空气微生物生态,空气的生态条件 辐射强,温度变化大,干燥,缺乏营养。微生物在空气中只是短暂停留 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每立方米含菌数),空气中微生物种类不固定,和所处的具体环境有关。 存活较长的主要有芽孢杆菌、霉菌和放线菌的孢子、野生酵母菌、原生动物的胞囊等。 室内致病菌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肺炎球菌、病毒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和生物洁净技术 一般室内空气污染指标:CFU5001000个/立方米 各国标准各异,如日本认为严重污染指标是300个/m3。 中国GB 室内空气

7、中细菌总数规定掸击法4000cfu/m3;沉降法45cfu/皿,生物洁净室 对环境要求严格的行业,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室内无菌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洁净室。 引用标准:美国1967年颁布的NASA。,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固体法:分为平皿落菌法、撞击法和过滤法。 具体介绍: 平皿落菌法: 暴露平皿在空气中510min,然后培养48h计数。采集样点5个。方法缺陷:结果比实际数量少。,撞击法:真空泵抽吸空气到营养平板上,平板转动一周,然后48h培养计数。是广泛采用的方法。 2. 液体法 将无菌空气通入无菌蒸馏水or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将菌液涂平板,48h培养计数。,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2030个测数点为

8、宜,最少56个。 培养温度和时间:37,48h 细菌总数:3132,24h or 48h。 真菌:25,96h,第四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水体微生物的来源 土著、土壤、人类生产生活介入、空气 水中微生物群落 海洋微生物群落 010m,藻类、浮游生物多 1050m,微生物数量多 50m以下,逐渐减少 海底:兼性厌氧、厌氧微生物多,2.群落特征 常见海洋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黄色杆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 按栖息地分:底栖性细菌、浮游性细菌、附着性细菌。 海洋细菌一般耐盐或嗜盐,要求培养的海水含盐量2540g/L,淡水微生物群落 泉水: 泉水中含少量细菌,细菌总数在103105/ml,

9、腐生菌在10102/ml。营养物质含量低,因此较小型球菌和短杆菌常占优势。河流: 随季节和河段变化。在流动水体中,水上层只有单细胞藻类和细菌生长。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处,常有丝状藻类和丝状细菌和真菌生长。,水体自净和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水体自净及其过程 水体自净:水体接纳一定量的污染物并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将其净化,使水体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 水体自净容量:水体正常生物循环能够净化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水体自净的过程: 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稀释、沉降; 好氧菌分解有机质,消耗氧气,降低溶氧,大量动物死亡。厌氧菌繁殖。 随着有机质的分解和逐渐减少,水体开始复氧。 有机质分解殆尽,养分耗尽

10、,溶氧恢复到污染前水平,细菌死亡,水体恢复原初贫营养状态。,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P/H指数: 自养型微生物(Photosynthetic microbes)和异养型微生物(Heterotrophic Microbes)的比。 指数越大,自净效果越好;反之则污染越严重。 氧浓度昼夜变化曲线,污染水体微生物生态,污化系统 从排污点向下,河流的自净过程中,水质和各种指示生物不一分成不同的带。 多污带:排污口之后,浑浊,BOD高,DO几乎为零。细菌数目大108个/ml,厌氧和兼性厌氧为主。 中污带:半厌氧状态。BOD下降,细菌数量107个左右。 中污带:DO升高,BOD低,有机质少,细菌下降到104个

11、/ml左右,藻类,水生植物。,4.寡污带:BOD极低,细菌极少,DO正常。大量指示生物出现:鱼腥藻、硅藻、钟虫、变形虫、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水生植物、鱼类。 水体有机污染的指标: 1. BIP指数: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的总数之百分比。,不同水质的BIP指数,0 8 20 60 100,清洁水,轻度污染水,中等污染水,严重污染水,2.CFU(colony forming units):细菌菌落总数。1ml水样,37,24h培养 生长的菌落总数。 生活饮用水:CFU100个 3.总大肠杆菌群:指示菌:粪大肠杆菌。EC培养基,44.5,24h,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的

12、过度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花,在海洋则发生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因为氮和磷是藻类增长时的限制因素,TP20mg/m3,N=300mg/m3以上就会出现富营养化。 自然湖泊分贫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三类。 湖泊寿命 数千年数万年不等,Inorganic N,TP,10,5,30,100,200,300,400,500,650,1500,mg/m3,极贫营养状态,贫-中营养状态,中营养状态,中-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湖泊营养状态的分类,富营养化相关藻类: 蓝藻(微囊藻属、鱼腥藻属、腔球藻属),/as/lec/research/wq/index.html,水

13、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 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测定原初生产力; 测定透明度; 测定N、P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是: 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 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测定原初生产力; 测定透明度; 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AGP(Algea Growth Potential) 藻类的生产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废水中,在一定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达到增长稳定期,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 藻种: 羊角月牙藻、小毛枝藻、小球藻、衣藻、谷皮菱形藻、裸藻属微囊藻属、鱼腥藻属 海洋中引起赤潮的主要藻种多为甲藻纲,常见的有:甲藻属、膝盖藻属、多甲藻属; 湖泊水华产生以蓝细菌为主:微囊藻属、鱼腥藻属、束丝藻属、颤藻等属的一些种,有些能固氮。,方法: 选择合适的供试藻类:排放水域占优势的藻类。 培养液除菌取500ml培养液接入羊角月牙藻光照振荡培养720d过滤培养液将滤膜105烘干至恒重称重计算1L培养液中藻类的重量即AGP,监测:N、P元素的含量,水体中N0.3mg/L、P0.03mg/L时,藻类生长加快。 日本学者提出,按下式计算: 耗O2量 无机N(g/L) 无机P(g/L) 1500 若结果 1,富营养化将出现。,防止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