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诊治 冯建华.ppt_第1页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 冯建华.ppt_第2页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 冯建华.ppt_第3页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 冯建华.ppt_第4页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 冯建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中西医诊断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封建化,内容1,糖尿病流行和危险2,糖尿病诊断3,糖代谢分类和糖尿病分区4,2型糖尿病3级预防5,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及高血糖治疗途径治疗,1,糖尿病的流行和危险,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世界各国糖尿病(DM)发病率均上升预计到2030年,5亿糖尿病患者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将超过发达国家(200%比45%),21世纪DM将成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DM牙齿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种疾病。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和趋势DM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患者致残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用于DM的医疗费用超过1000亿美元DM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卫生

2、保健问题。对DM及并发症预防研究的研究是21世纪国际研究的重点。DM医疗费成为社会的主要负担,美国DM医疗费约为1987年的240亿美元,1998年的980亿美元,2002年的1320亿美元,中国2003年:DM医疗费为167.76亿韩元, 大约4%的卫生费用平均普通DM患者3726韩元/年/人(19%)并发症的患者13897韩元/年/人(81%) 2008年DM医疗费上升到538.81亿韩元,分别占卫生总费用和GDP的3.71亿韩元,同期GDP增长率1980万30万总人口0万67-1986 10万25-64 1.04 0.68 1994 21万25-64 2.28 2.12 2002 10万

3、18(城市); 2008年4万6千20 9.70 15.50 2010 9万72万18 9.70 16.20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人数约为9240人,60.7%的DM没有接受诊断和治疗,中国超过印度成为糖尿病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糖尿病流行状况及特点(2010)发病率急剧增加(0208年增加近2倍),发病年龄年轻(20岁以下人口的发病率大幅增加),血糖上升,糖尿病诊断标准人大量存在(18岁以上IGT达不到16.2%,4人中1人高血糖状态者),其他类型为0.7经济发展程度与患病率有关。各地的发病率差异很大。农村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农村城市化趋势)男性、低教育水平发病风险增加(分别增加26%、57%),

4、BMI较小(我国T2DM患者平均BMI约为25公斤),高加索人超过30公斤/m2,是中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2009年) 年龄每增加10岁,生活方式就增加68%,肥胖和超重比例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变化),中国人感性DM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加,T2DM发病年龄因各代年轻现象而变得年轻。 子代的发病年龄低于父母。近年来儿童T2DM发病率迅速增加,值得关注。,糖尿病发病地区差异糖尿病分层表化率阶层DM IGT大都市6 . 25 . 3 . 07中小城市3.74 2.60类城市2.19类城市1 . 83 . 30类农村2 . 34 . 1 . 79类农村0 . 85 . 0 . 90,年龄对糖尿病发

5、病率的影响年龄DM IGT 20 0.56 1.98 30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主要障碍,死亡原因。中国糖尿病病房诗病(发病率%)糖尿病高血脑血管糖尿病、眼睛肾神经型压力病、病变病变病变病变病变T1DM 9 . 1 . 8 . 4 . 0 2 . 6 20 . 5 22 . 5 22 . 5 44 . 9 T2DM 34.2 12 . 6 17 . 1 5 .9 12 . 2 15 . 9 . 5 . 0 34 . 3 33 . 6 60 . 3,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征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80%的发现冠心病患者患有糖物质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已经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及

6、死亡率最高的,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与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区别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DM住院病人大血管病现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冠心病和中风患病率增加的倍数远远高于国外数据。特别是冠心病,我国缺乏简单、容易的传染病检查手段,很难进行人口普查。表中列出的总人口比例低于实际。本研究表明,住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病变的检出率高,我国DM住院病人、未血管病变、显性双目失明发病率高的幅度小,大约是郑智薰DM者实名率的2倍。可能因为我国郑智薰DM人群双眼失明的发病率高,尿毒症的发病率在DM患者中很高。DN对

7、我国DM患者是一大威胁,T2DM同时肾病的发病率为34.7%,糖尿病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历史、糖尿病类型、发病年龄、病程、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发病年龄越低,病情越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越高,代谢控制和慢性并发症(1)危险因素中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发生频率高的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体重指数和糖尿病可能是慢性并发症相关的原因,暗示减肥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代谢控制和慢性并发症(2)高血压是解释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重要性的可控制因素。阐述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等异常脂质对并发症的影响,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中,除了高血

8、压调节外,还应关注血脂调节、2、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判定为正常或异常的分割点是人为制定的。主要是随着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损害程度的不同,对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的深化,糖尿病诊断标准中血糖水平分割点建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向中国人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2010) 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无论最后一次进食时间如何,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或:空腹血糖(空腹状态表示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7.0MMOL/另一天重复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新标准解释糖尿病诊断为空腹、随机时间或oggOGTT测试早餐空腹就寝(

9、空腹8-14小时后),取穴后5分钟内溶解在250-300毫升水中的无水葡萄糖75g(如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82.5g)实验中的饮料,不吞咽,不剧烈运动,不需要躺在床上服用糖如果复试不足糖尿病诊断标准,在防范中需要进行明确的审查。在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暂时性的血糖上升,因此不能接受糖尿病诊断,应激后应进行检查。糖尿病诊断兴趣点流行病学调查最佳OGTT。如果由于任何原因不能使用OGTT,只能通过空腹血糖进行调查,但是血糖升高2小时的糖尿病患者将被遗漏。第三,糖代谢分类和糖尿病分类,糖代谢分类(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分类,每空腹血浆2小时(mmol/L)正常血糖(NGR) 6

10、.1 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B特发性)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8个亚型(A岛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b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c胰腺外分泌疾病;d内分泌疾病;e药物和化学物质诱发糖尿病;f感染引起的;g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h其他糖尿病相关遗传综合征)孕期糖尿病(包括GDM,糖尿病怀孕和孕期IGT),病因分割和临床阶段关系,4型,2型糖尿病3级预防,3级预防内容第一级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预防第二级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第三级预防:减少已经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残疾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主要取决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数量和严重性2。由于资源

11、限制,2型糖尿病预防应采取等级干预和高危人群优先干预战略。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1)糖调节受损史(2)年龄45岁以上(3)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90cm,女性腰85cm (4)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或抗高血压治疗(8)或脂肪调节治疗者(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一次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11)接受BMI28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长期接受严重精神病和/或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13)静坐生活方式OGTT有困难只要筛选空腹血糖,就有错过诊疗的可能性。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无法更改的因素年龄IGT或合并高风险家族历史或遗传倾向代谢综合征或合并高风险种族超重肥

12、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怀孕期间糖尿病(GDM)历史膳食因素和抑郁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糖尿病药物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引起的肥胖或糖尿病环境,干预方式对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2型糖尿病2、药物干预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TZDs、二甲双胍和TZDs的共同干预、节食药奥利斯塔等。可以降低糖尿病早期人口发生糖尿病的危险。中药干预,(1)遗传因素1。T2DM阳性家族历史的人流率不是T2DM家族历史人的3040倍。而且,母亲方面的患者比父亲高1倍左右。2.不同的DM种类有不同的遗传度。(1)T1DM遗传度为44.4S.7%,通常不到60%。(2)T2DM遗传度为51.2s.8%,一般在60%以上。,(2)体力活动减少和/或能量摄取增加运动量与T2DM的爆发间接相关。饮食习惯与T2DM的发病率(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过量摄入运动减少肥胖胰岛素抵抗T2D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