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ppt_第1页
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ppt_第2页
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ppt_第3页
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ppt_第4页
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中考考纲考题解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2013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15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16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7运用文中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断。 18阅读简单议论文,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 19联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20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1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2013年与2014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对比,2014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12.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4.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

2、问题。 15.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16.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2014年与2013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的差异,删除的考点: 20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1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变化的考点: 2013年的考点17“运用文中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断。”变化为“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2013年考点18“阅读简单议论文,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变化为“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2013年考点19“联系实际,对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变化为“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试卷具体内容、题量、分值、题型对比见下表:,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及应试策略 有关说明文的考点: 12.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4.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2011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原题,(二)说明文(10分)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

4、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1.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此题考查的是“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 这一考点。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此题考查的“运用文中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断”这一考点。,2012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原题,(二)说明文(10分)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5、) 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 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 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 11.阅读选文第8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5分) 此题考查的是“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这一考点。 12.根据文意,谈谈

6、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5分) 此题考查的“运用文中知识对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断”这一考点。,12.下面最能准确概括这则新闻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洛阳牡丹节成为当地报纸新闻 B. 历史上的“洛阳纸贵”再现 C. 洛阳推出国内首份4D报纸 D. 4D在洛阳受到读者追捧 此选择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的考点 13.下列各项对于4D报纸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4D报纸是指在三维的基础上加入动感、嗅觉、听觉等人体感受而制成的报纸。 B. 读4D报纸时戴上配送的红蓝眼镜,就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摇曳生姿的牡丹。 C. 人们将牡丹特有香味提

7、炼出来,在印刷的时候融入到4D报纸里。 D. 4D报纸印刷后必须密闭一段时间保持住香味,读者打开报纸才可以闻到扑鼻香味。 14. 4D报纸会不会广泛推广呢?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此题考查的是“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考点,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题,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头发颜色的构成成分B.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C.头发为什么会有颜色 D.头发过早变白的原因 此选择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的考点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发的颜色是由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的。 B.头发

8、变白一般是由毛发中黑色素的缺乏造成的。 C.生活压力过大、过度忧伤可能导致头发早白。 D.一个人如果长期生病就会头发早白。 3、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此题考查的是“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考点,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样题,2014年模拟题和样题的比较分析,选择题:1、有一道选择题将考查 “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的考点。如:下面最能准确概括这则新闻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另一个选择题将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如: 根据文意,下

9、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策略:一找:找出该选项句在原文的位置,进行勾画圈点。二比,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细致比较。三判断,通过比较内容上的异同,进而选出题目要求的答案。 注意事项: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细心审题的意识,明确题目的意图。其次,要提高辨析异同、明察秋毫的能力。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要特别注意:貌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粗枝大叶的阅读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所以明察秋毫很重要。选择题设置干扰项的类型有:张冠李戴、因果倒置、以偏概全、分析不当、答非所问、无中生有等等。,非选择题:,主要考查以下两个考点: 13.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

10、2012年中考题)阅读选文第8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解题策略:一、寻找段落中心句,往往在首尾。二、抓住关键句加以概括,一种是改写概括,即根据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表达;一种是完全概括,如果是并列的层次就合并,如果有主次的层次就取主要层次。三、利用提示性语言标志,常见的有“首先、其次”“因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一句话”等。 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在原文中勾画圈点的习惯,阅读时把关键的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然后将要点加以综合,按要求组织语言加以准确的表达。最后根据简答字数的要求,删繁就简,力求简洁。,14.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20

11、14样题)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2014模拟题)4D报纸会不会广泛推广呢?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解题策略:此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文具有知识性,阅读说明文的过程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这类题就是要检测通过阅读,对说明文承载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考查的大多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类别、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这类题的答案,可能集中在某一段落,可能分散在全文各个部分,但一般在文中都能直接找到。在答题时,一定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所问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查找相关的要点,找到关键词句,稍

12、加组织语言,流畅地表述出来,即是答案。,议论文阅读考点分析及应试策略 有关议论文的考点: 12.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15.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16.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2013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原题,(二)议论文(10分)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13、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11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位于喜马拉稚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此题考查“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考点 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分) 此

14、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考点。,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模拟题,去繁就简的人生 1.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去繁就简”,是指将人生多余的东西丢弃掉,专注于自己的信念与目标,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B.“大道至简”,真理总是简单的,不简单的就不是真理。 C.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渐多,才能够慢慢体会小时候不理解的事情。 D.文章举出一些电脑之所以死机瘫痪的例子,说明必须及时清理和放弃无用的东西。 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提倡“去繁就简”人生态度的理由。下面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那些用不着的东西,会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B.古

15、往今来,健康、高尚、成功的人无不生活简朴,思想单纯专一。 C.人生有限的,不可能做得太多,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去努力。 D.简单能使人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能使人快乐,走向成功。 3.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此题考查的是“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考点,1.下面不属于作者提出的“不设防”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无害人之心,就不必要设防。B.不设防反而赢得支持,是最好的保护。 C.与其被动设防,还不如主动进攻。 D.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论证有力。 B.第段运用了

16、设问、反问、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 C.第段中“大道无术”的意思是做人要光明磊落。 D.第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的观点。 3、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此题考查的是“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考点。,2014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样题,2014年模拟题和样题的比较分析,一、选择题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文意的理解。将从多方面来考查,要求大家不但要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而且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及思路等有清晰的认识。 解题策略:一看题目,回归原文,瞻前顾后;二析说法,结合对

17、文章的理解,对选项涉及的内容来进行分析;三判定,即是逐项具体分析后,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注意事项:解答选择题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非常重要,要教学生学会对原文进行圈点勾画,把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对解答选择题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非选择题,考点15.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题型:1、指定型(2013中考题)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位于喜马拉稚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解题策略:首先要弄清楚指定段落在论述什么观

18、点,再抓住两者的共同点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第4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2、开放型(2014模拟题去繁就简的人生 )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 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本文的观点,再围绕观点选择事例(名人的事例)。 3、选择型 下面材料可用作本文哪一段的道理论据?请说明理由。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解题策略:首先要分析材料,如上面两则名言其主旨都是反映“坚持”的;第二,找出与材料反映主旨契合的段落内容。,考点16.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2014模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