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八个切入点(柏应审).ppt_第1页
诗歌的八个切入点(柏应审).ppt_第2页
诗歌的八个切入点(柏应审).ppt_第3页
诗歌的八个切入点(柏应审).ppt_第4页
诗歌的八个切入点(柏应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考纲解读(高考要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规律探究 近5年广东卷考了什么?,近五年广东高考考了哪些类型?,读懂诗歌 是鉴赏诗歌的最关键一步,三、鉴赏诗歌:八个切入点,1、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07年:宋诗溪亭,参阅步步高113页,2、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

2、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 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

3、任选能表现 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 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 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3、从“情语”切入 这里的“情语”是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到理解诗歌、进入诗人

4、情感世界的切入点。,如:( 2011年广东卷)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作者所写的是春季,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4、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如:( 2011年广东卷)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

5、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隔”的实义无人不知,“阻隔”而已,这不用说。“双重意蕴”,就明摆着说“有两种含义”“隔”本身是不会有两种含义的,“隔”的对象才会有双重意蕴,就是说不但是“隔”这,也“隔”那,由此自然明白,“这”就是眼前被“烟树”所隔的“江东路”,而另外一个当然就是梦里面才能到的家乡的那个“江东路”了。一实一虚,双重意蕴也。,参考答案,1、答案一: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答案二

6、:(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答案三: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5、从语言切入 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盎然。,(全国卷)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

7、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A,6、从题材切入 古诗常见的题材有: 思乡 隐逸 咏史 幽怨 游子 从军 边塞 登临 爱情 忧国 建功 感遇等等。 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切入,便不会离谱背弦。,7、从细节切入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这里的“个别”、“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透视过

8、这个独具特点的个性,便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着的情感。 如全国卷题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至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写诗人枯坐敲棋,独静无聊,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诗中写了哪一个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如全国卷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9、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8、从背景切入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 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如: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 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0、 【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 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 思想感情。,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衬托,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四、当堂训练,1.(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 问题。(8分) 吴松

11、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 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