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_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1页
第三讲_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2页
第三讲_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3页
第三讲_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4页
第三讲_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学习目标: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要素禀赋理论和列昂惕夫悖论,难点:对各种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和评价。 主要内容: 3.1 要素禀赋理论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 3.3 列昂惕夫之谜,2,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初步提出这一学说,其学生俄林在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问题一书提出著名的“赫可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赫俄模型 HO定理) 3.1.1要素禀赋论的假设前提 1.机会成本递增,只能实现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2.假定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至少是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即222模型。 3.两个国家在产品的生产中,方法

2、相同、技术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量是自变量,产量是因变量。 4.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3.1 要素禀赋论,3,6.两个国家一个是资本要素禀赋比较丰裕,另一个劳动要素禀赋比较丰裕。两种产品一种是资本要素密集度较高的,另一种是劳动要素密集度较高的。 7.国家之间的贸易没有任何壁垒。 8.两国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9.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10.两国只有货物贸易,贸易是平衡的。,4,3.1.2 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时所必须投入的主要因素

3、或必须使用的主要手段。一般我们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称为生产的“三要素”,如果再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就构成了“四要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称为“第五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指的则是为了使用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费用,也可以说是要素参与生产所应该获得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率等等都可以称为要素价格。,5,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度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的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 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

4、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度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如果产品生产投入的土地比例高,则为土地密集型产品,比如各种农产品;如果产品生产投入的劳动比例高,则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品;如果产品生产投入的资本比例高,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电子产品。,6,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富程度,要素禀赋(Factor Endorse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 要素丰富程度(Factor Abundance)指的是在国际要素禀赋的比较中,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可以用两种方

5、法来衡量要素的丰富程度:一是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要素的供给,有一定的片面性;另一种则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要素的供给,还考虑了要素的需求,因此比较科学。,7,3.1.3 要素禀赋论的内容和结论, 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四点结论: 第一,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国家之间商品(要素)价格的差别。 第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差异),使各国分别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8,第三,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

6、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第四,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可以解决要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9,3.1.4 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优点 1、与古典学说相比较,更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2、它强调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3、从供给入手分析问题,方法上更合理、科学。 不足 1、与现实不符,尤其是二战后的贸易格局与从理论中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2、忽视了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10,3.2 要素禀赋论的发展,3.2.1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会

7、使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这就是HOS Theory 。(其推导过程见课本p40)。(S:萨缪尔森 具体介绍见附录1) 尽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国际贸易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11,3.2.1 要素比例变化理论, 一个国家的要素比例是会发生变化的,随着要素比例的变化,该国的要素比例也会随之变化,那么出口产品的结构也会随着变化。 一个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贸易结构随要素禀赋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出口产品以自然资源型为主; 以非熟练型劳动密集型产

8、品为主; 以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以技术与知识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大宗出口品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阶段。,12,3.3 里昂惕夫之谜 3.3.1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中所使用劳动力和资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与H-O模型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的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反论)(具体介绍见附录二) 一些学者也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确实在部分国家对外贸易中存在列昂惕夫之谜现象。,13,Tests on

9、 USA data,14,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技术差距学说。 2、自然资源学说。 3、要素密集转化学说。 4、贸易壁垒限制学说。 5、人力资本学说。 6、需求偏好学说。 7、跨国公司影响学说。,15, 技术差距学说,美国没有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美国是技术领先的国家,相对土地和科技专业劳动者来说,资本不是美国最丰裕的资源。与H-0模式一致,美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其最丰裕的要素(土地和科技专业劳动相结合的产品)生产的农产品。,16,自然资源学说,里昂惕夫:K、L 各种自然资源 大量机器设备、资本投入较多 资本密集、与H-O一致,17,要素密集转化学说 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

10、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 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 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资本密集型的美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18, 贸易壁垒限制学说,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美国政府干预的结果。 H-O模型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 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 美国的关税对于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大量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的产品的税率较高,因此阻碍了这些产品的进口。,1

11、9,人力资本学说 H-O理论假设同类要素在各国间是同质的。但事实上,无论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还是资本,其素质是不同的。 列昂惕夫认为,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被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20,需求偏好说,要素禀赋决定生产出口结构, 但需求偏好状况会抵消这一趋势。 国内需求极大偏向丰富要素产品,就会使原 本丰裕的产品变得稀缺起来,使这类产品由出口变成进口。 美国国内资本虽然很丰富,但国内对其需求很大, 所以美国就进口这类产品。,21,

12、跨国公司影响说,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产品的约50%返销美国 跨国公司产品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 统计惯例,返销产品统一算作东道国进口 美国跨国公司返销美国的产品算作美国的进口,22,3.3.3 列昂惕夫之谜评价 列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开创了用统计数据实证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 列昂惕夫之谜源于H-O理论过于严格的假设前提脱离了现实经济世界。尤其在二战之后,国际经济格局与古典模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呼唤现代贸易理论的诞生。 从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23,思考与练习,1、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及结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何为列昂惕夫之谜

13、? 4、在对列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中,你比较同意哪一种,为什么?,24,保罗安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15-)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36、1937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硕、博士学位,从1940年起,一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195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60至1968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1961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5至1968年任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并历任美国数届政府财政金融机关的顾问。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

14、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他对经济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把凯恩斯主义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萨缪尔森促进了经济理论数学化的发展,是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巨子。经济学(Economics)是萨缪尔森的最主要的代表作,该书由美国麦 克劳希尔公司1948年初版。是当代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现已出版第16版,被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中译本由萧琛根据英文版译出。 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还有: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 (1947年),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与多尔夫曼索洛合著,1958年),萨缪尔森论文集The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 of Paul A. Samuelson (3卷本集,1965年,1966年,1972年)等。,附录1,25,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061999)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46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