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加热过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上图可以看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太阳暖地球”,除了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些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能量较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通过大气传输到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可以使地面变暖。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层”中,长波辐射从地面向外辐射,其中大部分被地面附近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只有少数通过大气返回太空。“大气返回地球”当大气变暖时,它也向外辐射热量,大部分热量射向地面,这被称为大气反向辐射。这样,大气反向辐射将热量返回到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2、辐射损失的热量,并保持地面温暖。(示例1) (2011)通常,空气密度与空气温度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呈负相关。下图显示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8点时的地形和温度剖面,高海拔地区从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公里/小时。在此基础上,问题(1)和(3)完成。(1)此时,甲、乙、丙的大气垂直条件进行比较,(1)甲比乙更稳定,乙有最强的对流,丙比丙更稳定,丁最稳定,(2)中午前后,(1)甲有最快的温升,乙可能有强对流天气, C吹东北风,D有较强的南风(3)该地区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D,B,D,思维过程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基础,综合气温、地形、湿度等因素,探索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3、规律。 问题(1),从大气的垂直条件分析三地的大气稳定性。大气稳定性是指大气在表层的垂直运动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这三个地方顶部冷,底部热,空气易于对流。然而,对流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同一高度范围内的温差。由于地面上的等温线密集,温差最大,对流最剧烈。思维过程对于B和C,温差很小,大气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密度与气温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呈负相关”,由于B区有大湖,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所以B区空气密度比C区低,所以C区大气更稳定。(2)、思维过程首先,我们必须掌握主题图中“中午前后”的时间信息,并且与主题图中对应的“8点温度情况”有时间差(4小时)。“高空从西向东的

4、气流速度约为20公里/小时”。看完地图后,发现甲和乙之间的距离约为80公里,气流在甲处。也就是说,在图中的8点钟,温度分布作为一个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了80公里。8: 00时,甲地对流最强,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思维过程】(3)地形区域主要根据海拔来定位。该地区的海拔在200,500米之间,这是一座小山,所以它是一座东南小山;黄土高原(海拔1000.2万米)和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15万米)都高于海平面500米。华北平原海拔低于200米。对这个话题的误解是,有些考生认为东南丘陵位于北纬30度以南,而华北平原位于中纬度地区,但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江南

5、丘陵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总的来说,对流层大气会减少某些区域的温度变化应该是“三维的”:观察位置(包括纬度、陆地和海洋位置,以及该位置的下垫面条件);第二,看时间(包括比较冬季和夏季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的变化,以及白天的时间段);第三,看看大气密度和天气条件(它们影响大气的减弱和保温)。(续),例2(上海,2011)虽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很少,但它对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1)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保护作用,因为它能(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进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以及(2)据观察,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B)北极附近,C)

6、南极附近,d)北美大陆,以及B,C, 思维过程测试问题考察臭氧对地球的“保护伞”和臭氧的作用原理在问题(1)中,臭氧层选择性地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问题(2),目前,臭氧空洞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在南极上空。(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选择性的,例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这也是为什么对流层大气变暖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的原因。(2)太阳辐射的大气衰减有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散射和吸收一样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光越容易被散射,云层的反射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3)记住一些例子,以便在学习过程中传

7、递知识。如果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那么在太阳出来之前它将是明亮的,当太阳在天黑之前落下时它将是散射的。由于弱的大气反向辐射,霜冻经常发生在秋季和冬季的晴朗夜晚。常规技能总结、(2010年河北省元氏县高中模拟试卷)读下面的图片,回答第一个问题。1.这一层的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b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长波辐射。c主要是平流,有利于飞机在高空飞行。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电离。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2公里,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样。平流层距对流层顶至高空50公里,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平流显著。(2011年巢湖市第一次质量检查)下图显示了同一地点近地表大气在四个不同时段的垂直气

8、温分布:上午、下午、晚上和清晨。完成23个问题。离地面越近,风速越小,大气热量损失越少。B离地面越近,尘埃和尘埃吸收的太阳辐射就越多。离地面越近,空气密度和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就越高。3.在图中的四条曲线中,清晨最可能的垂直大气温度分布是()A,B,C,C,D,D,A,分析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下午地面辐射最强。地面温度越接近,它就越高,所以第二个问题是D;清晨,地面辐射最弱,地面附近温度低,并出现辐射反转。因此,第三个问题符合问题的含义。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阅读“大气加热过程”图表,完成45个问题。4.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上图中全球温度的

9、变化趋势与以下因素有关:(1)A增加B减少C减少D增加。5.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中气溶胶和其他粒子的增加,近几十年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变得越来越大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表明大气的减弱效应增加了,也就是说,这种效应增加了。2010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下学期,“白云飞扬,马在白云下奔跑”。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原因是:(一)吸收和散射(二)吸收和反射(三)散射和反射(四)反射和散射(三)分析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它是由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的短散射波长的蓝紫色光形成的,而云是白色的,因为云反射太阳光。自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火山多次大规模爆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一些冰川,还引发了山洪,毁坏了道路和桥梁。腾空的火山灰使欧洲的一些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