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ppt_第1页
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ppt_第2页
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ppt_第3页
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ppt_第4页
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4.4 深度负反馈,4.3 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分析,4.1 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第四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4.5 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4.1 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4.1.1反馈放大器的组成,将输出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反馈网络)回送到(反向传递)电路输入端,从而影响净输入信号的传送过程。形成闭合回路即反馈放大器。又叫闭环放大器。,反馈放大器组成框图,SINCE、1928年,(5-1-3),反馈放大器的组成方框图,放大:,迭加:,A称为开环放大倍数,Af称为闭环放大倍数,输出量,输入量,净输入量,kf称为反馈系数,4.1 反

2、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反馈量,、 、 、 分别表示放大器的输入量、输出量、反馈量及净输入量,可以是电压,或是电流。即XO:io、vo,Xi:vi 、ii,4.1 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一、反馈的概念,1、 反馈,由一个或几个串并联的电阻、电容构成的无源网络。作用:从输出回路取出电压(或电流)送回输入端,并与输入端原信号相叠加,从而影响放大器性能。,2、基本放大电路:断开反馈网络且考虑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所构成的放大电路;,3、反馈网络:与反馈系数有关的所有元件构成。,反馈放大器增益一般表达式,开环增益,反馈系数增益,闭环增益,反馈深度,其中:环路增益,反馈深度F(或环路增益T)是衡量反馈强弱的

3、一项重要指标。其值直接影响电路性能。,(5-1-4),(5-1-5),(5-1-6),(5-1-1),(5-1-2),闭环放大倍数,即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单向化,二、信号的单向化传输,信号的正向传输,信号的反向传输,信号在反馈网络中的正向传输,信号在基本放大电路中的反向传输,4.1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二、信号的单向化传输,信号的正向传输,信号的反向传输,4.1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反馈极性,净输入信号,若 xf 0削弱了xi,使 xi xi,负反馈,若 xf 0增强了xi,使 xi xi,正反馈,例:某原因,正反馈使放大器工作不稳定,多用于振荡器中。,负反馈的自动调整作用是以牺牲增

4、益为代价的。,正反馈:反馈信号使净输入量增大(强);输出量的变化增大。 负反馈:反馈信号使净输入量减小(弱);输出量的变化减小。,(5-1-3),负反馈有自动调节作用,可改善放大器性能。,(1) 若|1 |1, 则| | |, 说明引入反馈后,放大倍数减小了。 为负反馈。,(2) 若|1 |1, 则| | |。 为正反馈,反馈的引入加强了净输入信号。 (3) 若|1 |=0, 则| |。这就是说,即使没有输入信号,放大电路也有信号输出,这时,放大电路处于“自激”状态。除振荡电路外,自激状态一般情况下是应当避免或消除的。 ,(4) 若| |1, 则 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仅由反馈系数决定,与开环放大

5、倍数几乎无关。称为“深度负反馈”。,(5-1-4),如: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4.1 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反馈电阻,1、分压式偏置电路,可稳定工作点,Re作用:通过电路的自动调节稳定了ICQ,即将放大器输出量的一部分送回输入端,并与输入量相叠加,即反馈;,2、负反馈。,三、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按反馈量本身的交、直流性质(按成分)分,直流反馈 交流反馈 交直流反馈,直流反馈:反馈量只含直流成分(通过)或只在直流通路中存在。,交流反馈:反馈量只含交流成分(通过)或只在交流通路中存在。,注意,直流负反馈的作用:,交流负反馈的作用:,本章重点讨论交流负反馈。,主要是稳定静态工作点。,改善放大电

6、路的动态性能。,交直流反馈交直流信号均可通过的反馈。,4.1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图(a),题427 Re1是交直流反馈; Re2是直流反馈。,例:电路中的反馈形式,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根据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是交流还是直流,或同时存在,来进行判别。,取决于反馈通路。,例1,(+),(+),(+),(+),交、直流负反馈,(+),R1C2:交流反馈,例2:,(+),(+),(-),(-),净输入量增大,正反馈,反馈通路,信号的正向传输,(+),(+),(+),(+),净输入量减小,负反馈,4.1 负反馈放大器的优点,1、负反馈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2. 减少非线性失真。,1、稳定输出,并提高

7、放大倍数(增益)的稳定性。,3、扩展通频带。,4.按需要,改变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2、抑制环内噪声,缺点:,设计电路中,常引入负反馈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或用正反馈构成各种振荡器,产生各种波形信号。两种,广泛应用于各种放大电路中。,4.1.2 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 P149,根据输出端连接方式,电压负反馈,在输出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并接(节点) ,反馈信号取自负载上输出电压,为电压反馈。,输出量 xo = vo,在输出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三个端口串接(回路),反馈信号取自负载中的输出电流,为电流反馈。,电流负反馈,输出量 xo = io,按反馈量在输出端的取样对象,根据输入端连接方

8、式,串联负反馈,在输入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串接(回路),反馈输出信号以电压vf 的形式出现,并在输入端以电压比较,即vi= vi- vf 。,在输入端,反馈网络与基本放大器并接(节点),反馈输出信号以电流if 的形式出现,并在输入端进行电流比较,即ii = ii- if 。,并联负反馈,按反馈输出与输入量的叠加形式,反馈输出与输入回路,三个端口串联,反馈输出必定与输入电路并联。,P149,4.1.2 四种组态电路的方块图:P274,(c)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流串联负反馈,(a)电压并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io,io,vo,vo,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增益表达式,电压串联负反馈图

9、(C),开环电压增益,电压反馈系数,闭环电压增益,电压并联负反馈(a),开环互阻增益,互导反馈系数,闭环互阻增益,三个端口之间是串联,回路,节点,电流串联负反馈(b),开环互导增益,互阻反馈系数,闭环互导增益,电流并联负反馈,开环电流增益,电流反馈系数,闭环电流增益,节点,三个端口之间是串联,回路,表5-1-1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比较,P274(c)(a)(b)(d),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信号 及 、 在四种反馈中的具体形式,表5-1-1,闭环源增益;P275,即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 单向化,4.1.3 反馈极性与类型的判别,先判断有无反馈电路,看电路输出与输入之间

10、是否有接元件,若有,则为反馈电路(网络),所有元件即为反馈元件。(几个?),例1,Rf为反馈元件。,例2,RE为反馈元件。,回路,节点,观察电路中是否有反馈通路且是否存在反馈量。,无反馈通路,有反馈通路,假反馈通路,有反馈量,无反馈量,先判断有无反馈电路,题5-3(g):T1,判断反馈类型方法1:短路试验法。P279,在输出端RL交流短路(VO=0),若反馈信号Xf消失(不存在),则为电压反馈;反之,仍还存在Xf ,为电流反馈。,判断电压与电流负反馈:,判断串联与并联负反馈:,在输入端交流短路(Vi=0),若反馈信号Xf加不到输入端,则为并联反馈;反之,Xf能加到输入端,为串联反馈。,节点,回

11、路,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AB分离法) 看8个点。,P275判断反馈类型方法2:定义法。,(1)看输出端的取样对象。在输出端,反馈输入信号取自负载上输出电压(并接) ,为电压反馈。三个端口之间是串联(回路),反馈信号取自负载中的输出电流,为电流反馈。,(2)看输入端的叠加方式。反馈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在输入端叠加,是并联反馈。以电压在输入端叠加(三个端口间是串联),是串联反馈。,(3)确定反馈的极性:根据Xi= Xi- Xf,若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是负反馈。反之,增强,是正反馈。,判断反馈极性 瞬时极性法,在交流通路中,用正、负号表示电路中各点对地电压的瞬时极性,或用箭头表示

12、各节点电流的瞬时流向的方法,看输入信号极性与反馈信号的极性,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原信号来判断。称为瞬时极性法。,比较xf 与xi 的极性 ( xi= xi- xf )如下:,若xf 与xi同相,使xi减小的,为负反馈;,若xf 与xi反相,使xi增大的,为正反馈。,设输入信号电压在某一时刻的瞬时极性为“”按闭环基本放大器的信号传递方向,逐级传递至输出端,判断输出电压的瞬时极性为“”或“”? 再经过反馈网络的方向逐级传递回输入回路,判断反馈信号xf的瞬时极性为“”或“”?即:增强还是削弱了原信号?来判断反馈的极性。,判断反馈极性 用瞬时极性法,非线性元件(BG、FET)放大电路,则依据原则传递极性。

13、如共射(E、S)组态是反相放大,其余两种组态是同相放大等。,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1)线性元件电路,传递时不改变极性。,2)集成放大电路。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V+:同相(即与VO相同极性),另一个输入V-:即与VO极性相反。,小结: 定义法:类型、极性; 短路试验法:类型。 瞬时极性法:极性。,用瞬时极性法比较xf 与xi 极性时:,并联反馈:则需根据电压的瞬时极性,标出相关支路的电流流向,然后用电流进行比较(ii= ii- if )。,串联反馈:则直接用电压进行比较(vi= vi- vf )。,多级放大器中的负反馈:,局部反馈:,越级反馈:,反馈由本级输出信号产生,可忽略。本书。,

14、输出信号跨越一个以上放大级向输入端传送的称为级间(或越级)反馈。,例:判断电路的反馈极性、反馈类型。,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f引入的反馈消失,电压反馈。,设输入端交流短路,,Rf 的反馈作用消失,并联反馈。,分析1:方法1:短路法。,形成的if 方向如图示。,ii,if,ib,因净输入电流 ib= ii- if ii,负反馈。,结论:Rf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P276例1,分析2:定义法。,电压,并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正反馈,输出端: 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压 电压反馈。,输入端:三个端口之间是并联 并联反馈。,反馈类型的判别,分析2:定义法。,方法1:短路法。,输入端,电

15、流相加减,Vo=0时,无反馈。,电压并联负,方法2:定义法。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方法1:短路法。,P276例2(a) 判断图示电路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分析:方法1:短路法。,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E上的反馈依然存在,电流反馈。,设输入端交流短路,,RE上的反馈没消失,串联反馈。,因净输入电压 vbe= vi- vf vi,负反馈。,结论:RE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分析2:定义法。,电流,串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负反馈,输出端: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流电流反馈。,输入端:三个端口之间是串联串联反馈。,反馈类型的判别,P276例2(b) 判断图示电路反馈极性和反

16、馈类型,分析:方法1:短路法。,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E上的反馈不存在,电压反馈。,设输入端交流短路,,RE上的反馈没消失,串联反馈。,因净输入电压 vbe= vi- vf vi,负反馈。,结论:RE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分析2:定义法。,输入端,电压相加减,,Vo=0时,反馈仍存在。,电流串联负,方法2:定义法。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分析:方法1:短路法。,例3 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正反馈,例4a:电压并联负反馈,例4b:电压串联负反馈,例4 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a)电流串联负反馈,虚线:电流串联正,(b)Rf改接T

17、1的B极:,(C)电流并联负反馈,Rf改接T1的B极、PNP,(b)电压并联 正反馈,(d)电压串联 负反馈,例4 判断下列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类型。,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出端: 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输入端:三个端口之间是串联串联反馈。,反馈类型的判别,电流,并联,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负反馈,输出端: 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流电流反馈。,输入端:三个端口之间是并联 并联反馈。,反馈类型的判别,输入端,电压相加减。,分析:方法1:短路法。,Vo=0时,无反馈。,电压串联负,方法2:定义法。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

18、方法2:定义法。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输入端,电流相加减,分析:方法1:短路法。,Vo=0时,反馈仍存在。,电流并联负,(a)电压串联,(b)电流串联,(c)电压并联,(d)电流并联,方法2:定义法。P274图5-1-2(方块图分析法),在电路输出端,基本放大器引入负反馈的原则,在电路输入端,反馈效果与信号源内阻RS的关系,要稳定直流量,引直流负反馈,引交流负反馈,要稳定交流量,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步骤,(2) 找出信号放大通路和反馈通路;,(5)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正、负反馈;,(3) 判断交流、直流反馈;,(4) 判断反馈组态;,(1) 标出输入量、输出量及反馈量。,负反馈类型判断方法列表如下:,小结,1. 反馈的概念;,2. 反馈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