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反思_第1页
找次品教学反思_第2页
找次品教学反思_第3页
找次品教学反思_第4页
找次品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

2、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一、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二、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整节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

3、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观看影片、寻找方法 、感悟策略 、提炼规律的全过程中,老师讲解的很少,只是在知识关键处引导、点拨、提供机会,让学

4、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的发展。找次品教学随想新课程数学五下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安排了“找次品”这一内容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在进行“找次品”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以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精选研究数量,逐步优化找次品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我放弃的了教材中以3个物品、5个物品再到9个物品的

5、研究顺序,将其改为3个物品、4个物品、8个物品、9个物品进而扩展到10个、27个物品中找次品的研究。操作过程简述如下:1探究3个物品中如何寻找轻的一个,利用学会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和思维能力,在体验了找次品方法的多样性后,以用天平称作为实践操作,第一次优化找次品的方法,使学生得出找次品用天平称最方便。并在教师的指点下完成数字化的分析方法:平衡1次3(1找次品教学反思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习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

6、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成功之处:1.重视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在例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动脑思考怎样从3瓶钙片才能找出次品,并能用简单的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然后再从8个零件中找出次品,并让学生思考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立探索,并将自己探索的情况填入课本中的表格里。探索情况如下:8(1,1,1,1,1,1,1,1)分成8份至少称4次8(4,4)分成2份至少称3次8(2,2,2,2)分成4份至少称3次8(3,3,2)分成3份至少称2次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当平均分成3份时,称的次数最少,这3份应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相差1。根据这一规律再让学生找出9、10、11个

7、零件中的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并感受到把待测物品要尽可能的均分成3份,进一步明确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从而体会到优化思想的重要性。2.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找次品中的“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意义,然后教师明确“能保证”就是在运气最差的情况下也能找到才叫保证,而“至少”就是指在所有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不足之处:1.在探索多种方法的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时间分配不均匀,练习时间少。2.对于运气好的情况明确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待测物品无论是多少个,称一次是有可能称出来的。3.对于不知道次品是轻或重,还需要再称一次才能得出答案也没

8、有明确。再教设计:可以改用分组探索,每组探索一种,集体交流时共同总结归纳找次品的最优方案。小学数学五年级找次品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创设情景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上课就吸引住学生

9、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 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前的视频画面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兴趣不大。集体备课时大家建议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个药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三、层层推进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

10、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

11、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在研究从9个和12个中找次品时,学生小组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汇报时有些方法,没有反馈。找次品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理解和把握教材不够,没有用好教材。教材设计的是让学生从8包糖果中找出质量不足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找次品的过程,体验“要使称的次数最少,应该把物体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要相差1”这个规律,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我觉得不管是8、9、10个次品,都离不开3、4、

12、5个次品的学习,只要学生弄会了如何从3、4、5个物品中找出次品,其他数字大的物品找次品都会迎刃而解。因而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教学,而是首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接着学习4、5、6个,这个想法挺好,可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好。因为找次品的规律只有在数字达到8以上,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我和学生一起从3个物品找次品,太占用时间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讨论从4、5、6个物品中找次品,直到快下课才讨论到8个物品,学生已经注意力不集中了,对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兴趣。 2、在关键处点拨不到位。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得出要使称的次数最少,应该把物体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

13、分的,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要相差1。受前面教学影响,我没有做好点拨,只是让学生浏览了课本,画出来,学生没有深刻的体验到这个规律的优越性。 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太不成熟,今后应对教学内容学会精心取舍,再做一些必要的增减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案,让教案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需要。浅谈在“找次品”教学中优化思想方法的渗透“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多种策略,而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就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猜测

14、、验证等方法找到最合理、最省时、最优的方法,进而感受到“优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现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单元“找次品”内容的教学,就是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

15、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详细阐述一下如何在“找次品”教学中渗透优化思想。第一课时一、3瓶中找次品,初次渗透优化思想。 课始让学生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少了两粒的一瓶,既降低了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老师提问学生:怎么找到少了两粒的一瓶呢?这时学生一般都会说出:用手掂一掂、数一数、称一称等

16、方法,此时老师适时提问: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为什么?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思考更有目标,进而得出称一称的方法比较好,因为又卫生又准确。让学生初次感受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要学会比较,找出最好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演示怎样称,学生会分成三份。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二、6瓶中找次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后续最优化方法做好铺垫。 学生比较轻松的从3瓶中找到次品后,教师将课本例1的内容:

17、从5瓶中找出一瓶次品改为从6瓶中找一瓶次品。这时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你计划怎么称,分成几组?学生小组活动,大部分学生会分成3组(2个、2个、2个),或2组(3个、3个),也有学生分成4组(1个、1个、2个、2个)或分成6组(1个、1个、1个、1个、1个、1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5个中找次品,学生一般认为分成两组和分成3组的方法都比较好。这时,怎么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三、从9个中找出一个次品,探索最优方法从9个中找出一个次品,因为总数多了,因而称的方法也比较多,在实际教

18、学中,学生小组合作,称的方法比较多,最常见的分法是:9个(3、3、3) ,9(4、4、1),9(2、2、2、1),9(1、1、1、1、1、1、1、1、1)。这时学生普便会认为1个1个一组称比较麻烦。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板书,学生会发现平均分成3组会比较简单。这时,老师适时质疑: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是偶然还是必然呢?大家有什么方法证明这个方法呢?大部分学生会说:再找一个数试着称一次。这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3的倍来分一分,称一称,分别在12个、15个、18个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这时可将全班分成34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23个小组,指定一组平均分成3份,其他组不分成3份去称,进一步感受验证,

19、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这时教师要提出问题:为什么将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呢?这个问题学生一般回答不出,教师可适时讲解,运用才学过的分数的知识,告诉学生,要想用比较少的次数找到次品,那么每称一次都应该将次品锁定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每称一次不但能对放上去的2份进行推理判断,还能对没放上去的1份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每称一次保证能锁定范围的最小值是待测物品的三分之一左右。至此,将“找次品”最优策略:待测物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的原因用数学的方法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两点,让“优化”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一、当待测物品不

20、是3的倍数时,怎样的分法最优化先复习待测物品数目是3的倍时,找次品的方法。紧接着出示物品数目不是3的倍数的数,让学生思考,我们要分成怎样的3份呢?教学方法同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称一称,说一说。待测物品数目比较小时,学生体会不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这种分法最优化,此时我们可以出一些数目比较大的数,比如:187,这时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将187分成(62、62、63),用画图示的方法表示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称第一次时,如果天平是平衡的,那么次品在63个当中,称一次就就排除了124个物品;当天平不平衡时,次品在62个中找,称一次就排除了125个物品,这时

21、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当待测物品不能平均分成3份时, 要使多的一份和少的一份相差1的原因所在, 至此出就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总结为: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二、探究待测物品数目与测试次数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找出内在的规律。教材将探究待测物品与测试数目的关系,用“你知道吗”阅读的形式出现,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此表发现规律,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不要再增加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和老师一起总结规律: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3n1+1至3n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n次就能保证找

22、出次品。并指导学生能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在组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我们今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多动脑,多思考,想一想解决同样的问题时,有没有规律,你会不会尝试总结规律?你总结的规律正确吗?你会运用你总结的规律解决问题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以上就是在找次品中如何渗透优化思想方法的一些具体做法。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后者一般通过短期的训练便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通过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够形成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共同为之努力。五年级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一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23、011年版)修订版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意图。1.从简单问题入手,理解找次品的含义,并用直观方式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很少接触“找次品”问题,没有相关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而教材中的“次品”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次品”有所不同:它指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重一些或轻一些的那一个就是“次品”。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理解“找次品”的意思,了解“正品”“次品”的含义,丰富生活经验。其次,可以从2个零件开始,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只要把2个零

24、件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一定不平衡;接着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任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有可能是平衡的,也有可能是不平衡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所指的天平并不是一架实物天平,而是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抽象出的数学化形式的天平,借助它进行逻辑推理。说理时,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如果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来表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推导的过程用直观图或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来记录和推导,这一点尤其重要。2.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理解的难点,这里要让学生理解“能保证”是指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要考虑,“至少”就是指在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的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有两个要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尽量平均分。教学时从“8个”的情形开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推理过程用直观图清晰、简洁地表示出来,然后将找次品的不同方案记录下来。从8个零件中找次品,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平均分成两份(4,4),但会发现运用这种分组方法称的次数不是最少的,分成3份(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