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_血液备课素材2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_血液备课素材2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_血液备课素材2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血细胞的比较重难点 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重、难点)重、难点分析:虽然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血细胞的存在,但实际上在血液中血细胞是随机分散在血浆中的,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容易看到红细胞,对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因为数量和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对它们的辨识也相对较难。突破方案:在分组实验观察人血涂片之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各种血细胞的特点,在观察中自主识别血细胞。教师强调在观察时最终能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才最终实现观察目标。教师也可以在显微镜操作中提醒学生,要在较低倍的物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再切换到高倍物镜下观察。最后展示清晰的血细

2、胞。1白细胞(视频)2红细胞(视频)3血小板(视频)4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动画设计)5流动的组织血液(视频)6白细胞的作用7电镜下的红细胞8电镜下的血小板和白细胞9显微镜下的血细胞10造血干细胞分化示意图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成分和血浆的功能,请同学们回忆下血液的成分都包括哪些呢?(有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关于各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贫血和发炎等生活常识。情境导入 血液,鲜红的颜色,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其中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

3、就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下,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分组进行实验。1人体内有多少红血胞人体内有多少红血球我国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里平均有红血球500万个左右。若按血液总量5升计算,则共有红血球约25万亿个。红血球的直径平均7.7微米。如果把全身红血球一个个连接起来,则其长度可绕地球四圈多。人类红血球没有细胞核。呈圆饼状,两面凹陷,边缘较厚,中央较薄。这样就增加了它的表面积而有利于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的运输效率。据估计,人体全部红血球的表面积总和约为3 0003 500平方米,比人体体表面积要大2 000倍或更多。这也说明,组织形态的变化是与其机能的发展相适应的。2血管内循环的血液为何不凝固血管内循环着

4、的血液为何不凝固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化学过程,其中唯一能直接观察到的最基本的变化是原来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这一过程一般在几分钟甚至十几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随后纤维蛋白细丝逐渐回缩,经过1824小时最后形成不再紧缩的血块。参与这一过程的因素很多,血浆和组织中的主要凝血因子有十多种,正常情况下,这些因子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着。据估计,10毫升血液中血小板所含的凝血酶原激活因子,足以使一个成人体内的凝血酶原被活化为凝血酶,10毫升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都转化为凝血酶就足以使一个成人的全部血液凝固,所以血液具有非常巨大的凝血潜力。血管内循

5、环着的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而不凝固,这是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究其原因是,血管内膜光滑完整,血流速度较快,而不存在凝血因子与血管壁接触而激活凝血系统的条件,血小板也不容易在血管壁粘附和凝集。同时在血液中存在一些生理性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肝素等。肝素的分布较广,它能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并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液的流动能将少量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加以稀释,肝脏等还能将一些凝血因子清除掉。再就是血液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随时将血管中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溶解掉,从而有效地阻碍了血液的凝固。尽管如此,由于血液凝血潜力的巨大,在进行外科手术或输血时,形成血栓和凝血的现象是较多的,甚至因此而引起死亡。为

6、此在外科手术时常使用肝素,输血时则常加适量的枸椽酸钠,以进一步防止凝血。3白血病、血友病、坏血病和败血症白血病、血友病、坏血病和败血症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全身各脏器(主要在骨髓、脾、肝和淋巴结)广泛、无限制地异常增生,这样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不论在器官组织中或在血液中均呈数量或质量异常;常伴有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数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白血病的发病率国内大致在24人/10万人口,欧美国家为69人/10万人口;是国内十种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疾

7、病。包括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于)和血友病丙(缺乏凝血因子)。以血友病甲最多见,其次为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共同特征是缺乏某种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时间延长。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微损伤后大量出血不止,也可自发性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皮下组织、肌肉及关节。典型病例常见关节出血,踝及膝关节最常累及。本病的发病率随种族而异,在美国和北欧各国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和日本发病率较低。坏血病是由于维生素C不足,胶原蛋白合成障碍,结缔组织形成不良,以致毛细血管管壁不健全,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

8、出血症状,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皮肤和牙龈出血。败血症是由各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而导致的疾病。以寒颤、高热及白细胞显著增加等毒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细菌侵入血液后,是否能引起败血症与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和细菌毒力及数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人体的生理与免疫状况,一般在人体抵抗力减退的情况下发病。4白细胞是如何穿过毛细血管壁的白细胞是如何穿过毛细血管壁的?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类。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食病菌的白细胞称为吞噬细胞、它主要是指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之所以可以在组织内游走并聚集到

9、受伤部位,靠的是它的变形运动。变形运动开始时,细胞伸出伪足,随后,细胞内容物也随着向伪足方向流动,使整个细胞向前运动。目前认为,这种变形运动是由于细胞膜向后流动,使细胞质向前流动,膜物质从后端进入细胞内,溶解于细胞质中,并在细胞内扩散流向细胞前端,在前端再形成细胞膜,然后细胞膜再从前向后流动,如此循环。通过这种变形运动,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逸出管外,其过程是:首先伸出伪足,渗出一小部分,然后内容物逐渐流向管外,直到整个细胞渗出而到达组织内。继续通过变形运动而到达受伤部位,进行吞噬作用,依靠细胞中的溶酶体将异物消灭。需要说明的是,当身体某处组织由于发生炎症,或者由于细菌、病毒感染等

10、会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吸引吞噬细胞向其趋近。5为什么血液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为什么血液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动物的血液都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的颜色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蛋白所决定的。不同的血色蛋白由于所含化学元素各异,造成不同颜色的血液。含铁(Fe)的血色蛋白液呈红色使血液也呈红色;含铜(Cu)的血色蛋白叫血蓝蛋白,溶于血浆中使血液呈蓝色或青色;含钒(V)的血色蛋白叫血绿蛋白,溶于血浆中使血液呈绿色等。一些动物的血液中不含有血色蛋白,血液是无色的。蚯蚓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铁物质的血红素,因此,血液呈红色。而蝗虫血液中没有血红蛋白,也就不存在含铁的血红素,只有基质中的Cr+离子,Cr+能吸收绿色的光,所以蝗虫的血液是呈绿色或无色而不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